老子 第60章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嗇〔1〕。

    夫唯嗇,是謂早服〔2〕。早服謂之重積德〔3〕,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4〕,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5〕,長生久視〔6〕之道。

    【註釋】

    〔1〕嗇:本義是把糧食儲存在倉庫裡,防止變質損失了,引申為節儉不浪費。

    〔2〕早服:提前做好準備。

    〔3〕重積德:積了很多善德。重,厚、多。

    〔4〕有國:保護國家。

    〔5〕柢:樹的主根。

    〔6〕久視:保持長久。

    【譯文】

    管理百姓、對待自然和養護身心,再沒有比清心寡慾,注意節儉更好的了。

    只有節儉了才能儲存下東西,早做準備。提前做好了準備就叫做積累了很多的善德,積累的善德多就沒有什麼是不能戰勝的,戰無不勝就無法預料極限,不能推知極限就可以保護國家,保護國家的根本就可以使國家長盛不衰。這就是所說的鞏固根基、延長壽命、保持長久的方法。

    【闡述】

    河上公曾將本章題為「守道章」。

    本章主要講以「嗇」為中心的守道的方法。守道的關鍵在「嗇」,能夠堅守「嗇」的原則,便可「早服」,即有應對任何意外的準備。「嗇」,主要解決的問題是精神觀念層面的,而不是專指財利。

    什麼是「嗇」呢?「嗇」有收斂、內藏之意。老子說:「治人事天莫若嗇」,就是說對待萬事萬物都應本著收斂的態度,遵從自然的本性。《荀子·大略》篇有「先患慮患」,這和老子「早服」表達的含義相近——提前積厚德,早作準備。

    一般而言,節儉過度就成了人們常說的吝嗇。在此章,「嗇」更主要的是說人要謹慎,培蓄能量,積蓄力量。所以,「嗇」講的是善於積蓄,善於調度使用的守道大法。人之處事當有知有見,應該像農夫對待自己種植的莊稼一樣:要做到不浪費,在滿足了基本的需要之後,就把剩下的積蓄起來。「嗇」在這裡又有不輕易地散去,不亂揮霍之意。這是合「道」的第一步。

    厚積薄發,積攢力量,使自己在關鍵時刻不至於沒有準備。

    從養生的角度來理解,調養身體,涵養天性,最重要的就是愛惜自己的精氣神。精神內斂就不會產生貪念,摒除了貪念就不會過度消耗精氣神。多做好事,堅持鍛煉,就可使體內的氣血依照規律運行;積攢體力,打下深厚的根基,就可以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可使百病不侵,健康長壽。懂得節儉、收藏,養生就可以保養元氣,治國就能使國家繁榮富強,從而無往不勝、無事不成。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就會有不可估量的力量,不管是治理國家還是修身養性都能做到游刃有餘。

    治理國家便能長治久安,對於自己可以安享天年,關鍵就是要懂得節儉,積蓄。這個道理和樹木的生長一樣,根深才能高大,高大才能枝繁葉茂。所以國家的安定發展、個人安享天年都要懂得節制,甘於淡泊,不斷地積蓄力量。

    「道」是本體,「德」是外用,遵循「道」的規律,守本和知末要同時兼顧,不可有所偏廢。遵循道的規律,守住萬物的根本,這樣「德」的發揮才能留有餘地,保有「外用」無窮無盡的可能性。所以能夠善於積「德」,謹慎用「德」,就沒有事情不能成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