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第53章
    【原文】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1〕。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塞其兌〔2〕,閉其門〔3〕,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4〕,終身不救。

    見其小曰明〔5〕,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6〕。是為襲〔7〕常。

    【注釋】

    〔1〕母:根本,指道。老子認為道是產生世間萬物的根源。

    〔2〕塞其兌:塞,堵住。兌,《周易》說卦解釋為口舌,這裡引申為入口。

    〔3〕閉其門:門,門徑,途徑。

    〔4〕濟其事:完成那些事情。指為滿足欲望而做的事情。

    〔5〕見其小曰明:小,細微、不易被察覺的。明,內心清澈、明淨。

    〔6〕無遺身殃:遺,留下,留給。秧,災難、禍事。

    〔7〕襲,沿襲、遵循。

    【譯文】

    萬事萬物最原始的起點,是天下的根本。既然知道了它的根本,就可以推知它產生的結果;既然知道了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就可以根據結果的好壞守護它的根本,這樣終生都不會有危險。

    堵住使自己接受欲望的入口,關閉使欲望進入的門徑,那終身都不用因追名逐利使身體勞累。打開接受欲望的入口,為了實現欲望不辭勞苦,那就會終身被欲望左右,不可救藥了。

    能夠見微知著說明內心清淨澄明,固守柔弱是強大。用它的光芒照亮內心的清澈、明淨,不會給自己招致災禍和麻煩。這就是遵循了道的自然規律。

    【闡述】

    私欲重,必定會使精神執著於對外物的追求。執著於外物就一定會永遠沒有滿足,於是五顏六色讓你眼花繚亂,耳悅聲嘩讓人分辨不清聲音,榮華富貴讓人精神迷亂,縱情聲色使身心疲憊。想要的太多,放不下的太多,就會和世間紛擾糾纏不清,終身得不到解脫。魏源《老子本義》引焦竑曰:“人之有口,家之有門,皆喻物之所從出。”呂惠卿也說:“心動於內而吾縱焉,是謂之兌,有兌則心出而交物,塞之則心不出矣。”這樣是無法領悟“道”的。

    武則天堂姐的兒子宗楚客,聰明有才華,曾官至宰相,對鞏固國防有一定的貢獻。武則天去世後,韋氏專權,宗楚客與韋後等勾結,企圖謀逆。

    他生活奢侈,又非常貪婪。他的宅院奢華至極,梁木用的都是貴重的文柏,牆壁都是昂貴的沉香和紅粉,樓梯都是瑪瑙做的。太平公主曾感歎:“宗楚客的住所,極盡奢華,我雖貴為公主,卻比不上他,真是虛度此生了。”宗楚客在韋後手下任宰相時,曾私下對親信們說:“當初我職位卑微,日夜想著擔任宰相的職位;現在我已經官至宰相了,卻並不感到滿足,希望能面南而坐,接受萬民朝拜,哪怕這樣的日子只有一天,我也滿足了。”財富和權利的欲望已經使他喪失理智了。不久,李隆基討伐韋後,韋氏集團被除,宗楚客依附韋氏,也被誅殺。

    宗楚客放縱自己的欲望,貪得無厭。他身居相位卻想著更高的權利、地位,深陷對欲望的追求不能自拔。人心不足蛇吞相,他有這樣的結局是意料之中的。

    要領悟“道”的內涵,就得虛化耳、目、口、鼻、心思感知外物的作用,不去聽、不去想、不去看、不去感覺,讓心像幽潭之水那樣清澈、寧靜,拋棄所有成見,忘掉一切外物,因為“道”遁於無形,超乎邏輯之外,用知識是把握不了的。

    莊子在《人間世》中,說道:“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放棄感官的感受而用心去體會,放棄心裡的體會而用氣去感應。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我們的感官感覺到的不一定是正確的,主觀的情緒又容易被現象誤導,而氣虛靜空明,包容萬物,能達到內心澄澈,便與“道”同體了。這種心境就是莊子所說的“心齋”,也就是達到內心平靜。

    內心平靜了看待事物就能明白透徹,可以看清事物的本質,發現被人看不到的細微之處,做到這樣就是明白通達了。

    從養生角度來講,用入靜的方法健身是非常有益的。在室內端坐,兩眼輕合,耳不聽,口不講,手足不動,鼻不聞,腦不想,排除一切念想,連自己也忘掉。這樣可以使全身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放松,有利於消除疲勞,蓄養精氣神,增強體質。國學大師錢穆就有一個“息念”的功夫,每天回家一進門會靜臥十幾分鍾先求自靜,之後再伏案工作。這一功夫讓錢穆直至晚年都保有一個充沛的精力,進行高質量的學術研究。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