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第51章
    【原文】

    出生入死〔1〕。生之徒〔2〕,十有三;死之徒〔3〕,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4〕,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5〕。蓋聞善攝生者〔6〕,陸行不遇兕虎〔7〕,入軍不被甲兵〔8〕。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9〕。

    【註釋】

    〔1〕出生入死:以出生開始,以死亡結束。

    〔2〕生之徒:生,指長久地活著,即長壽。徒,屬、類。

    〔3〕死之徒:死,指過早地死亡。

    〔4〕動之於死地:走向死亡,指意外早死。

    〔5〕生生之厚:對身體奉養的過於優厚,享受過度了。

    〔6〕攝生:養生。

    〔7〕兕:犀牛。

    〔8〕被兵甲:被兵器傷害到。被,遭受,受到。

    〔9〕無死地:避開有生命危險的狀況。

    【譯文】

    從出生到死亡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長壽的人有十分之三,英年早逝的有十分之三,本來可以長命又使自己過早死亡的有十分之三。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那些人太過看重生命,為了長生過於享受,奉養太豐厚了。我聽說真正懂得養生的人,走在路上不會遇到猛虎野牛,他懂得避開有野獸的地方;在軍隊中不會被兵器所傷,應為他知道利用有利條件,敵人的兵器施展不了。野牛的角傷不到他,老虎的爪抓不到他,兵器沒有機會向他下手。為什麼?因為他不會輕易讓自己面臨死地。

    【闡述】

    本章講述的老子的養生哲學是——趨利避害,以柔弱、退避求生存。老虎厲害誰都知道,假使你沒有武松的本領就繞過景陽岡,就不會有被老虎吃掉的危險。哪裡有利於生存就去哪裡,不利於生存的地方就遠遠地躲開,對於養生是很好的辦法。

    《荀子·大略》曰:「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這是一種「善攝生」的處世態度。人生在世,難免會有痛苦、失意、緊張、疾病等不利於身體健康的事情。要想保持健康,就要懂得讓自己從那些惱人的事情中解放出來,尋找休息和快樂的縫隙,使自己的身心可以盡情馳騁在這縫隙之中。人的精氣神是虛無縹緲,無形無厚的東西,精氣神充沛,自然可以延年益壽。

    但老子總結說「生之徒,十之有三」,能夠走完人生全程,長壽的人只有十分之三,其餘的大部分人為什麼會走向死地呢?「以其生生之厚」。因為他們過於追求延長生命,找錯了方法。有的人因富貴便荒淫、驕縱,不知節制;有的人只滿足口腹之慾,痛快了嘴,傷了身。

    莊子在內七篇當中的《人間世》的結尾處,用深沉哀婉的筆法寫出了一幅亂世哀象——「方今之世,僅得免刑耳」。孔子來到楚國,楚國的隱士狂接輿路過孔子的門前,唱道:「鳳啊,鳳啊,為何懷大德而到衰亂之國!未來不可等待,過去無法追回。天下有道,聖人可以成就事業;天下無道,聖人只能保全生命。現在這個時代,僅僅可以避免刑戮。幸福比羽毛還輕,卻不知去摘取;禍患比大地還重,卻不知迴避。算了吧,算了吧!不要再以德教育人了!危險啊,危險啊!自己在地上畫出路來自己走!迷陽啊,迷陽啊!不要傷到我的腳脛!郤曲啊!郤曲啊!不要傷及我的腳啊!」待在這樣的一個人世間,可以想見處世有多艱難。

    「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明哲保身的最直接易行的方式就是躲避。莊子借用孔子的高大形象,在《人間世》的開篇講述了一個傳達道家思想的精彩故事。

    顏回前去拜見孔子,準備辭行。孔子問,你要到哪裡去?顏回回答說:將要到衛國去。孔子問,去那裡做什麼?

    顏回說自己聽聞衛國的國君年輕力壯氣盛,行為專斷獨行;處理國事輕率妄為,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和過失;輕率用兵而不體恤百姓的生命,戰死者填滿國內,棄於野外澤地而不葬,視民眾若草芥,百姓找不到自己的歸宿,無處可去。「我曾聽先生說過:『安定的國度要離開它,危亂的邦國要去拯救它,好像良醫門前有多病人一樣。』願意根據先生所說的話去加以踐行,這樣或許可以治癒衛國所患的疾病!」

    孔子驚歎道:你去了恐怕要遭到刑戮殺害啊!道不是喧雜的,喧雜就會多事,多事就會受到攪擾,攪擾會引來憂患,有憂患就會不可救藥。古時的那些高人,先用大道充實自己然後才去恩施於他人。如果自己還沒站穩腳跟,怎麼會有閒空去教化暴人糾正他的行為呢?

    「你知道道德喪失的緣由、智慧外顯的原因嗎?道德之所以敗壞,是因為追求名譽,智慧之所以外顯示,是因為爭勝好強。名,是人們相傾軋的根由;智,是人們爭鬥的工具。這兩者是所謂的兇惡的器具,是不可能讓自己的品行純正高尚的。

    「一個人的德性純厚行為誠實,但如果沒有達到別人通曉明白的程度,即使不與他人去爭名奪利,也未必能符合人家的心思。如果強用仁義法度規範的言辭,在『暴人』面前炫耀賣弄,這簡直是用別人的惡行罪過來彰顯自己的美德,人家會稱為『害人』。傷害他人之人,人家必定會反過來去傷害你。顏回你恐怕要被人戕害了呀。」

    「如果衛國的國君喜好賢才而厭惡不肖的話,何須任用一個你去追求新異呢?除非你不向他告誡什麼,否則衛君必定會趁著你說話時的漏洞,與你巧辯爭勝。你將會目眩神迷,盡力讓自己的氣色平靜下來是為了抑制不滿,張口說話是為了自救,外表恭順,內心無主,於是不得已有所遷就。這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肯定愈救濟罪過錯誤愈多。開始時就去告誡勸諫,無休無止,反覆諍諫的言辭必將不會被信任,那麼,你就一定會死在暴君的面前了。」

    在孔夫子的引導之下,顏回則從一個壯懷激烈的儒家學者,退守到「心齋」,成為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小門徒。莊子的退隱哲學戰勝了儒家治國平天下的為學理念。

    從心理角度來說,一方面看待生命要非常審慎,對於有害於生命的一切可能都要謹慎地關注。另一方面要修身養性,以使內心清明,對待萬事萬物都非常真誠、善良,這樣就會使內心無悔無愧,平靜如水。美味雜陳使人的腑臟備受煎熬,美酒佳釀燒壞人的腸胃,奇香異味侵蝕了人的骨髓,人不節制飲食就會百病叢生,縱身於聲色場內會讓人筋疲力盡。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