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1〕;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2〕。
禍〔3〕莫大於不知足,咎〔4〕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註釋】
〔1〕走馬以糞:走,驅趕。糞,動詞,指用糞肥田,耕田種地。
〔2〕戎馬生於郊:戰亂連年的時期,懷孕的母馬也要上戰場,從而在戰場上產崽兒。
〔3〕禍:禍害。
〔4〕咎:過錯,罪過。
【譯文】
遵循道的原則,對天下無為而治,戰馬被驅趕著耕地種田;背棄道的原則,對百姓索取過度,母馬懷孕了也要上戰場,而在野外生馬駒。
沒有比無窮無盡的慾望更大的災禍,沒有比貪得無厭更大的罪過。所以知道滿足也是一種滿足,會讓你永遠感到滿足。
【闡述】
「禍莫大於不知足」。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君主不知滿足,總想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而互相混戰,造成了如孟子所說「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的悲慘景象。所以,老子才說,沒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災禍了。統治者身兼天下,如果不知滿足,窮兵黷武,會比一般人造成的禍害更大。
為什麼統治者會一再地不顧人民生死和國家前途興兵作戰呢?其內部驅動力就是貪慾。
虞國,是春秋時的一個小國,虞公是國君,虞叔是他的弟弟,也是他的下屬。虞公聽說虞叔藏有一塊寶玉,就想據為己有,於是向虞叔索要寶玉。虞叔當時很憤怒,即使你是領導也不能隨便佔有我的東西吧,更何況咱們還是兄弟呢!虞叔一口拒絕了哥哥的「無理要求」。
事情過後,虞叔有點害怕了。周朝有句諺語:「百姓沒有罪,但是懷裡藏有玉璧就會變得有罪」。寶玉既不能吃,也不能穿,我為什麼要用它招致禍患呢?他越想越後悔,如果領導真的怪罪下來,吃不了兜著走。虞叔趕快拿著寶玉進宮,獻給了虞公。沒想到虞公貪得無厭,當得知虞叔有一把價值連城的寶劍後,又想據為己有。他仗著自己是領導,毫不顧及地派人向虞叔索要寶劍。他原以為,虞叔懼怕他,會乖乖地奉送寶劍,可是沒想到他的貪得無厭惹怒了虞叔。
虞叔大怒道:「哥哥也太貪心了,今天送給他寶玉,明天他索要寶劍,後天還指不定要什麼呢?他的慾望太可怕了。即使我一再遷就,但也總有滿足不了他的那一天,到那時,我就會大禍臨頭!」
情急之下,虞叔發兵攻打虞公,最後取得了勝利。虞公只得逃亡到共池,在那裡苟延殘喘。他們是上下級,更是手足兄弟,但是兄長無止境的佔有慾讓弟弟不寒而慄,因為弟弟擔心殺戮的斧鉞劍戟隨時會降臨到自己的脖子上。
戰爭的結果不外就是成就權力的慾望和財富的佔有。兩個國家或兩個集團爆發戰爭,總會打個你死我活,雙方都會千方百計地消滅對方,以達到財富和權力的雙豐收。古代中外的統治者都會不斷地為開疆破土大動干戈,也並不是因為自身的土地太少,這些戰爭無一不是為了滿足統治者的貪婪和荒淫。
對於「欲得」,也不能一概否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些慾望是人的正常需求,《禮記·禮運篇》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渴了就會想喝水,餓了就會想吃飯,長大成人的男女要結婚生子,這些又有什麼錯呢?有些慾望不但不應被抑制,還要大大地提倡,比如求知慾、創造欲等都是難能可貴的。老子反對的是貪慾,但是因用詞極簡,所以容易使人以誤解。
當今社會,一方面我們倡導知足常樂,另一方面又要提倡不滿足。這個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於國家公務員,要提倡知足。他們已經享受了很好的待遇,不可不知滿足,貪污受賄,應該嚴於律己,廉潔奉公。可是在求知、搞發明創造上,就要提倡永不滿足,不斷進步。運動員如果滿足自己的成績,還怎麼創造新的紀錄。在現實中,每個人都應處理好知足和不知足之間的關係,不可偏執地只強調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