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反者〔1〕道之動,弱者道之用〔2〕。
天下萬物生於有〔3〕,有生於無〔4〕。
【註釋】
〔1〕反者:同「返」,反覆,循環,週而復始。
〔2〕用:用途,應用。
〔3〕有:有形的,看得見的。世間萬物都是有形體的。
〔4〕無: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的。
【譯文】
循環往復是道運行的規律,因為物極必反,為了防止過於強盛,會轉向衰落,保持一定程度的弱勢,是道的規律的應用。
天下萬物都是從有形之中產生的,而有形的東西是從混沌虛無中產生的。
【闡述】
本章字數雖少卻概括了道的運動規律,即對立統一這一辯證法,這是理解《道德經》的關鍵。「反」是這一章的中心,就這一個字便可將老子五千言說盡了。王力先生《老子研究》說:「老子之道,以自然為源;以無為體;以反駛處柔為處世之方。此數句乃全書綱領,洋洋五千言,莫能外也。」
在老子書中,「反」字含有返本歸真,回到始基,退回零點的意思。全文說「反」、說「歸」、說「復」的地方有很多處,如第十六章中,「夫物芸芸,各復歸根」和第二十章中,「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意思差不多相同,都是回到原初,回到根本。事物回到根本後,又會按照自然的規律發展,從而形成了一個循環。一年之中,有四季的循環;一月之中,有月兒陰晴圓缺的循環;一天有日出日落的循環。這是這些循環讓大自然的萬物生生不息。
「弱」是一種「無為」的狀態,但「無為」不是目的,目的是「無不為」。「無不為」又是「無為」的自然的結果,不是刻意所能得來的。「弱者道之用」,萬物在發展過程中,並不是強勢而有壓迫力的,它們總是呈現出柔和、自然,和其他的事物不相排擠。只有「弱」才能為變「強」留有餘地。陳黻宸說:「道本不計強弱,而唯弱才可以反強。反者,自然而然者也,是絕無絲毫求強之心存乎其間,然而天下之道莫大乎是。」世界萬物都是從「無」中生「有」,「無」就是柔弱,由此可以生成萬物,並使之剛強。蘇轍說:「世之不知靜之為動,弱之為強,故告以物之所有生者」。初始時都是很弱小的,一段時間後,不斷地發展完善,慢慢地才會強大起來,而強大到極點就又會衰弱。一般的情況下,人們只看到強大,對自身也是,總是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勢,並加以利用。其實「強」只是「弱」的變化,並且弱點也並不完全是弱點,換個角度看,並善於加以利用,示弱往往會為自己贏得機會,成為突破口。
勾踐臥薪嘗膽,最終使越國報了滅國之仇,是大家熟知的故事。可是勾踐是怎樣在仇家的身邊得以存活的呢?就是不斷地示弱。
當初,吳王夫差擊敗越王勾踐後,勾踐就以割地、獻寶、送美女為條件表示投降,最終使夫差同意越國投降。後來勾踐夫婦作為俘虜被押到吳國。勾踐每天起早貪黑地幹活,弄得蓬頭垢面,根本就不像一個君王,而且他從來不會抱怨,好像已經甘心當下人了。夫差囚禁了越王,但還是對他不放心,時常派人去看他。回來的人報告夫差說,苻堅夫婦生活艱苦,勞動勤快,很老實。
夫差還會叫底下的人故意侮辱勾踐,可是勾踐也都承受下來,好像已經麻木了。
有一次,夫差染病,宮中的大夫束手無策,夫差只能在宮中調養。勾踐聽說後,就面帶焦急的神情去探望。他進去的時候,正趕上夫差大便完。勾踐就走上前,打開馬桶蓋子,看了看,還問了問,最後甚至抓起來嘗了嘗。然後他對夫差說:「恭喜大王,您的病很快就會好了。」夫差有震驚又糊塗問:「你怎麼知道?」勾踐回答說:「大王糞便呈黑色,奇臭,嘗了一下有苦味。說明您排除來的都是毒物,毒物排盡,大王的病自然就好了。」夫差很感動,承諾病好後,放他回國。幾天後,夫差果然病癒,並遵守諾言,放他回國。回國之後的勾踐臥薪嘗膽,終於打敗了吳國。
試想,如果勾踐淪為階下囚後,以硬碰硬,恐怕早就命喪黃泉了。怎會有後來打敗吳國,並稱霸諸侯呢?適當的示弱是為了麻痺敵人,為圖強留下餘地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