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第34章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

    強行〔1〕者有志。

    不失其所〔2〕者,久。

    死而不亡〔3〕者,壽。

    【註釋】

    〔1〕強行:堅持不懈,奮發努力。

    〔2〕不失其所:所,適合自己的地位,位置。

    〔3〕死而不亡:肉體死去了,然被人們紀念的。

    【譯文】

    能識別他人的人很聰明,全面瞭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智慧、通明。

    能夠戰勝別人的人,力量強大;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意志強大,意志能控制力量。

    懂得知足看淡外物的人總是富有的。

    為了達成目標而持之以恆的人,才算有遠大的志向。

    不失去適合自己的位置,可以長久地安身立命。

    去世了還被人念念不忘的人,才叫永生。

    【闡述】

    老子說:「知人者智」,能識別他人的人很聰明。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大門被一把結實的大鎖鎖住了,一根強壯的鐵桿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不能打開。瘦小的鑰匙來了,它鑽進鎖眼,輕輕一轉,大鎖「啪」的一聲就打開了。鐵桿很奇怪,問:「為了打開它,我費盡了力氣都做不到,你為什麼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它打開?」鑰匙說:「因為我深入了它的心裡。」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把大鎖,想要強行進入,就是再粗的鐵桿也撬不開,只有以誠相見,真心對真心,才能變成開鎖的鑰匙。

    陶淵明曰:「知人不易,相知實難」。雖說知人甚難,但並不是沒有人能做到。歷史上因知人任人成就功業的人不計其數,比如三國時的劉備在這一點上就非常成功。

    漢朝後期,群雄並起。劉備是其中實力最弱的一支。最初劉備雖有關羽、張飛、趙雲等一干猛將,面對曹操卻連吃敗仗。可是劉備善於識人任人,在徐庶向他推薦了諸葛亮後,便不辭辛勞三顧茅廬,在張飛、關羽都已非常不耐煩的時候,他仍能非常謙恭,堅信諸葛亮就是助他完成大業的人,終於感動了自命不凡的臥龍先生。孔明,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衝鋒陷陣自不如關、張,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卻非關張可及。劉備曾感慨「備得軍師,如魚得水」。諸葛亮感其知遇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先為劉備開基立業效犬馬之勞,後為托孤大臣嘔心瀝血,從沒有不臣之念,這一切均是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

    劉備,文不如諸葛,武不如關、張,但他卻能知人善任,禮賢下士,使得自命不凡的諸葛亮、鹵莽的張飛、自負的關羽俯首稱臣,任其驅使。在當時群雄割據的局面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盡天時;孫權憑借長江天險,割據江東,擁有地利。劉備因其能識人、任人,憑借人,建立蜀國,逐鹿中原,三分天下有其一,從而成就一番事業。劉備用人自有其獨到之處,他的禮賢下士,知人善任,不愧為用人的典範!對於後人在人才使用上,他起到了很好的借鑒作用。

    但能知人卻並不那麼容易做到。白居易詩稱:「試玉要燒三日滿,辨人需待七年期。」又有俗語「知人知面不知心」。可見自古以來,識人就是一項難題。人是社會性的動物,總要與人交往,所以瞭解別人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處於社會中的人們,地位有著千差萬別,利益關係錯綜複雜,用光鮮靚麗的衣裝包好了自己的同時,還要戴上一個無形的面具,掩飾自己真實的思想、情感和好惡。人們越來越難敞開心扉,要瞭解一個人也變得越來越難。人們都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人們都依靠自己的思想,但人的思想也會靠不住。世間萬物紛繁複雜,變化多端,現象並非總是與本質一致。如果有人使用障眼法,以假示真,往往會擾亂我們的視聽,加大我們識人的難度。

    漢朝的王莽就是個沽名釣譽的好手。在把持朝政以前,他勤奮好學,孝順母親,尊敬兄嫂,還是個慈愛的父親。他的伯父重病在床,王莽衣不解帶地在病床旁侍候數月,而且親自為他煎藥、嘗藥,弄得蓬頭垢面,比病人還要消瘦。伯父覺得他比自己的兒子還要孝順,去世前推薦他做射聲校尉。不久後,幾個叔父又向朝廷表示願將自己的戶邑分給王莽,朝廷中很多顯貴也都稱讚他的賢達。王莽很快得到加官進爵,平步青雲。他的官職地位不斷提升,王莽對待別人越發地謙恭和藹了,可對待自己人他十分嚴苛。有一次,他的二兒子殺死了一個家奴,王莽對他進行嚴厲地處罰,最後更是強令親子自殺謝罪。對賓客謙和、尊重,將財物分給他們,王莽自己卻保持一貫地清貧節儉,對朝廷和皇上更是赤膽忠心。在成功對自己層層包裝後,他贏得了社會的稱讚,也騙取了朝廷的信任,逐漸將大權攬於一身。直到這時他才撕下偽善的面具,暴露自己的本性,變得貪婪、殘忍和狡詐。順他者昌,逆他者亡,他的野心膨脹到覬覦皇位,最終上演了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禪讓」醜劇。白居易在詩中大發感慨道:「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時身便逝,一生真偽復誰知?」

    可見要想識別人的真偽是多麼不容易。當然,現實生活中王莽這樣的野心家是少之又少,但是要識人任人仍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尤其在現代企業的管理中,更是十分地重要。那我們怎樣才能成為知人的智者呢?

    古人云:「必見其陽,又見其陰,乃至其心;必見其外,又見其內,乃知其意;必見其疏,又見其親,乃知其情。」可見我們要識別一個人,應該把眼光放長遠,全方位地去瞭解他,不能拘泥於成見。要知道閃著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又硬又冷的不一定是石頭;面帶笑容並不表示一定幸福,淚流滿面並不一定因為痛苦;受人稱讚的不一定是君子,遭人詬罵的也不一定是小人,先入為主往往會誤導我們。識人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作為普通的人,首先自己要真誠,心境澄明,才能看得清別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