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曲沒有終止符:非正常離世作家非常檔案 第32章 徐遲(中國·現當代)
    傳略徐遲(1914—1996),現代散文學家、詩人、翻譯,浙江南潯人。原名商壽,生於一個教師家庭。曾就讀於蘇州東吳大學文學院。

    1931年開始寫詩﹐1934年開始發表詩作《寄》、《沉重的BUS》、《詩拔萃》等,後結集為《二十歲人》。1936年起陸續發表散文《歌劇院及其它》、《貝多芬之戀》、《理想樹》等﹐後收入《美文集》、《狂歡之夜》。

    徐遲早期創作受歐美現代派影響。特別是他的詩作﹐追求意象的蘊蓄,節奏的跳躍﹐有些作品較為難懂。散文創作則因受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影響,稍趨明朗﹐敘寫細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徐遲創作勤奮。50年代的前七年﹐他兩次到朝鮮戰場﹐4次去鞍鋼﹐6次到長江大橋工地。詩集《美麗·神奇·豐富》、《戰爭·和平·進步》和《共和國的歌》﹐特寫集《我們這時代的人》、《慶功宴》,論文集《詩與生活》等﹐是他這一時期的創作收穫﹔1957年至1960年的四年間﹐他擔任《詩刊》副主編。1960年定居武漢後﹐以主要精力從事報告文學的創作﹐寫成《火中的鳳凰》、《祁連山下》、《牡丹》等作品。記述兩個愛國知識分子常書鴻、孫健初的《祁連山下》﹐發表後受到廣泛好評。

    1976年以後﹐徐遲以報告文學的形式反映自然科學領域的生活﹐寫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地質之光》、《生命之樹常綠》、《在湍流的渦旋中》等一系列反響強烈的作品。《哥德巴赫猜想》、《地質之光》以及反映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的《刑天舞干戚》﹐曾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

    徐遲以詩人氣質寫報告文學﹐特別是寫知識分子題材的作品﹐常能熔政論、詩和散文於一爐﹔結構宏大﹐氣勢開闊﹐語言華美而警策﹐獨具風格。著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報告文學選)、《徐遲散文選集》、散文集《法國﹐一個春天的旅行》﹐論文集《紅樓夢藝術論》、《文藝和現代化》等。1996年底因患抑鬱症在武漢同濟醫院跳樓自殺,震動全國。

    八十歲以後的孤獨——徐遲之死1996年12月12日深夜,以「報告文學之父」著稱中國文壇的詩人、作家徐遲在醫院跳樓自殺身亡。

    1976年以後﹐徐遲以報告文學的形式反映自然科學領域的生活,寫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地質之光》、《生命之樹常綠》、《在湍流的渦漩中》等一系列反響強烈的作品。特別是1978年1月在《人民文學》發表聞名全國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為他贏得極大的聲譽。然而在經歷愛妻徐松患癌症去世、第二次婚姻破裂等一連串打擊後,徐遲開始變得孤僻、沉默,足不出戶、閉門獨思。後來乾脆實行四不政策:不讀報、不看電視、不下樓、不會客。他孤獨無助,神情抑鬱。

    1996年12月12日,半夜12點鐘——是13日的凌晨,正是一個星期五的13日,一個「黑色的日子」。徐遲從武漢同濟醫院6樓高幹病房的陽台上翻身躍下。事後同濟醫院的張副院長介紹事情發生的經過:

    「我們的值班護士半夜查房,看見10床空著,以為他在洗手間,推開洗手間半掩的門,不見人。病房有一個密封的陽台,是供病人放置食品和晾曬衣服的,病人有時也在這裡走動一下。值班護士走到陽台上,仍不見人,發現牆角的一扇窗戶開著。冬季放暖氣後窗戶一般都是關起來的,她到窗口探出頭去,用手電筒從6樓往下照,看見地上有一個白東西,她打電話到一樓值班室,叫她們出去看看;徐老躺在地上,呼吸和脈搏都沒有了……」

    是老境孤獨、黃昏戀失敗、病痛所苦、老年躁動症、玩電腦走火入魔?還是神情抑鬱,「世紀末」式的失落?

    關於徐遲的黃昏戀故事,有人說它至少是導致徐遲自殺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由於年事漸高,加上生活受挫,徐遲異乎尋常地為自己定下「四不」:「不讀報、不看電視,不會客、不下樓。」這種自我隔絕,加上由於耳聾,連他終生酷愛的古典音樂也無法欣賞,使他完全陷於孤獨和寂寞之中。毫無疑問,這種寂寞和與世隔絕,也是徐遲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轟動徐遲1978年發表在《人民文學》第1期的轟動一時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至今仍被文學界和讀者常常提及和談論。30年過去了,這篇報告文學的作者徐遲和主人公陳景潤皆已去世,他們曾經感動和激勵著一代人為「科學的春天」而奮鬥,為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而奮鬥。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