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世界未解之謎(宇宙篇) 第14章 美麗又神秘的土星環
    土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其體積僅次於木星,是太陽系中的第二大行星。土星在中國古代被稱為「鎮星」或「填星」。由於肉眼觀測到的顏色為黃色,它被人們列為五行之中的土。在古希臘神話中,土星代表的是宙斯之父——克洛諾斯。雖然東西方神話對土星的描述不同,但都不謀而合地將其視為農業或土地的象徵。

    古代人對土星的這種厚重的定位不無道理。按地球的標準計算,土星的直徑相當於地球的9.5倍,質量相當於地球的95倍。由於身軀巨大,土星的公轉週期非常長,大致相當於地球的29.5年。也就是說,地球上將近30年的歲月才能夠觀測到土星完整地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然而更令人稱奇的是,據天文學家觀測,土星「腰間」有一圈圈顏色不同的土星環。

    1610年,伽利略在土星旁邊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亮物。1659年,荷蘭天文學家惠更斯也發現了一個亮物,並認定為土星環。儘管科學家們在此後的觀測中發現了其他行星邊也存在光環,但都不如土星環那麼美麗和壯觀。

    經科學家研究,土星環並非一個整體,而是由不同的光環累積而成的。1675年,法國科學家卡西尼發現土星光環之間有一圈又細又暗的縫隙,被稱為「卡西尼環縫」。這條縫隙就存在於已知的A環和B環之間。在B環和C環之間,人們又發現了「法蘭西環縫」,在「卡西尼環縫」和A環之間,又發現了「恩克環縫」。1979年,由美國發射的「先驅者11號」宇宙探測器又發現了F環和G環。F環和A環之間的空隙被命名為「先驅者環縫」。至此,土星環的數量達到了7個。

    實際上,目前已知的A環到G環只是土星環中較大的光環。隨著探測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土星環的構造十分複雜,遠超人們起初的預想。1980年11月12日,由美國發射的「旅行者1號」宇宙探測器靠近土星拍攝照片並搜集數據。人們從中發現,原來已知的那些大光環也是由不計其數的小光環組成的。甚至還有更小的光環套在其中,大小相差極為懸殊。不僅如此,這些小光環也並非整齊劃一,有的成螺旋狀,有的成輪輻射狀,形態也是迥然不同。

    如此規模壯大的土星環是如何形成的?從宇宙探測器帶回的數據表明,土星環由蜂窩般的太空碎片、岩石和冰組成。這些物質圍繞土星旋轉,形成環狀。科學家們由此推測,可能是早在土星的形成時期,一些較大的彗星或衛星與土星進行了強烈的撞擊,撞擊產生的碎片導致這些帶冰的岩石和細小的冰粒凝聚在一起,並在土星和其他天體巨大的引力下形成環狀群體,並不停旋轉。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隨著人們對土星環的不斷探測,一些新的「超級環」被發現。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日前,天文學家通過美國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觀測到土星「超級尺寸」的環狀結構,這是之前他們從未曾探測到的。經測量,該環狀結構的垂直高度為土星直徑的20倍,而土星的直徑是地球的9倍。這個神秘的環狀結構可以容納10億顆地球!這一發現還說明,土星環有可能也是在不斷變化的。

    關於土星環的形成原因,人們至今還找不到足以自圓其說的理論。這一切還有待於科學家們的不斷探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