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聖經中的女人 第34章 光明的玫瑰 (3)
    誰能懷疑新王的登基呢?那些高喊「和散那」{1}的人群,舉著棕櫚葉,衣衫脫下為耶穌的坐騎鋪路,慶祝這光榮的王者進城,連路邊的石頭幾乎也要快樂地叫喊。門徒與普通百姓包括那些婦女們,以樹枝為旗,擁戴耶穌去耶路撒冷,難道不是對古代先知預言聖者來臨、諾言終於兌現的振臂歡呼?

    接下來人群的情緒,本來沉浸在追隨猶太王的喜悅中。所以,他們對耶穌忽然變得嚴肅感到猝不及防。

    那就是逾越節晚餐上,耶穌宣告這是最後的聚會,並當即自己掰餅、分葡萄汁給門徒們,說明這是把自己的血肉之軀奉獻給大家,讓大家從此記住這莊嚴的新約——犧牲是為了拯救。

    門徒們仍然懵懂。這最後晚餐的具體含義,他們甚感困惑與不安。或者說,他們根本不信這追隨的結局會是離散!耶穌的命運難道不是錦袍加身?

    門徒們更無從洞悉,老師即將來到的命運,是被兵丁抓鬮分掉最後一件舊衣裳,然後遭受赤身鞭笞,隨即又被釘在十字架上。

    所以,當耶穌最後需要門徒們理解領會的時候,那個黎明前的夜黑時分,昏睡、背叛、逃跑、疑心,就發生在門徒們身上。

    讓我們重睹客西馬尼園{1}那個深深的後半夜吧!

    在耶路撒冷郊外的橄欖山麓,夜晚的倦意使門徒們東倒西歪在樹蔭下面;耶穌一再提醒他們,這不是該沉沉入睡的時候,而必須警醒黑暗的覆蓋!門徒們卻無法保持頭腦與眼睛清醒,無奈,耶穌獨自悲哀地走開,自己在另一邊岩石旁悲苦地祈禱,祈禱……深刻的請求,使血珠從他額頭滴落!清冷的山麓,無聲地諭示悲劇就要在眼前發生……

    我在想,彼時彼刻,馬利亞在哪裡呢?

    馬利亞的心能否感應到兒子天鵝絕唱般的悲傷?

    對馬利亞最殘酷的考驗到來了——

    耶穌背上十字架{2}邁上苦難之路時,馬利亞就在跟隨的人群中。

    她看到血跡斑斑的兒子趔趄前行。

    從羅馬總督彼拉多巡撫房到髑髏地,這基督教歷史上的「苦路」,是上帝之子給世人留下的最後的殉道見證。

    「苦路」的跋涉,也是使母親之心受到的最撕裂的苦刑。

    通夜未眠的耶穌,被捕後連夜受審,受士兵戲弄,又被當眾鞭打,遍體鱗傷,然後,被迫肩頭壓上比他身體還沉重的十字架……遊街示眾般地讓大家目睹「猶太王」不過是苦刑犯。他孤苦伶仃地前去受死。

    血肉之軀的耶穌,因為無力承受十字架重壓,曾經三次跌倒在地,飢渴難忍,接受一位婦女送到他嘴邊的水罐……

    耶路撒冷的青草目睹悲慘而情願枯萎!天空陰沉關閉太陽的眼睛!對人類的頑梗無知,整個大地頓生悲怒——

    在滿是陰魂遊蕩的髑髏地,這古代猶太人的刑場,十字架原本為無數犯罪奴隸準備的,而刑具這次並非懲罰罪犯,乃是把一個無辜兒子釘在上面!

    每一錘釘入骨肉的慘叫聲,彷彿來自天心深處……

    如果說這種酷刑會使刑場的人群魂飛魄散,那麼,對於母親,又哪裡只是畏懼和膽寒?

    想像中本為王者,瞬間激變為一場苦役,兒子成了被人群拋棄的苦兒!

    嘲弄與侮辱唾向兒子。死亡的陰影垂向兒子。

    馬利亞的心,豈不如同蚌肉裡被揉進了帶刺的沙子?那種硬生生的折磨,那種窒息也不能夠平息的絞痛……可她,不能倒下,不能走開……任何躲避這一幕的念頭,她都沒有……她必須站在兒子的身邊……

    她目不轉睛地看著兒子每一個微小的舉動。因為人群都在遺棄、懷疑耶穌。耶穌彷彿是孤兒。

    而她,是母親!

    十一

    當耶穌還是個嬰兒,在馬利亞懷抱裡時,她與丈夫抱著耶穌到耶路撒冷的聖殿裡。

    他們碰上一位年老的虔誠者,這位老者據說得到過聖靈的啟示,知道自己未死之前,必會看見基督降臨。

    耄耋老者面對馬利亞懷抱裡的嬰兒,頓時欣喜異常,立即要求抱一抱孩子。他被允許抱起嬰兒後,馬上說出一番祈禱的話,大意是自己可以被上帝召回了,死而無憾。然後,他又鄭重地對馬利亞說了一句:「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

    我想,很久以來,馬利亞不會弄懂這位老人家的話,到底指什麼。

    而此刻,耶穌在十字架上被豎起來了。

    兒子的手腳都被釘得血肉模糊,血線黏稠地凝結在身上。

    兒子的臉蒼白哀傷,整個身體因為懸垂良久,疲乏不堪。

    馬利亞凝視著十字架上的兒子。她恍然大悟自己的痛苦早已注定!

    上帝啊,他果然是你獨特的兒子,才會遭受如此無辜的大難。他沒有做過對人們不利的事情;他盡心竭力傳揚你的道理;他親自救助那麼多陌生的窮苦人;他自己沒有享受過生活的富裕與舒適……三十三歲了,他一直全心全意體現你的旨意,實現自己生而為他人獻身的使命。如今,他孤孤單單地在這個十字架上,他用那麼淒涼的目光,看著下面的人群,只有你會知道,這到底會意味著什麼。上帝啊,幫幫他吧。

    馬利亞無法制止悲劇,解除兒子的疼痛。

    灰濛濛的行刑地,只有自己和他通感母子連心的疼痛……

    正午已經過去。

    圍觀的人群不少已經失去耐心,離開了行刑地。

    十字架上是安靜的,耶穌似乎無話可說,任憑時間雲影一樣,虛浮飄過……

    可是,馬利亞渴盼這時間凝住!哪怕像個巨大的琥珀,把兒子留住在固體的時空裡,可讓她想看見就能夠看見。

    她怕極了流動的時間一下子把兒子帶走,帶到她不能去往的地方——從此她的生命只能在思念中枯萎。

    她的心在對時間懇求!

    她改變不了兵丁們尖尖柵欄一樣的敵意。

    她改變不了兒子必然赴難的命運。

    這時,她聽到十字架上兒子一聲呼叫:「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

    隨即,兒子的頭顱軟軟地垂落到胸前。

    兒子去世了!

    十二

    馬利亞的心臟被刺透了。

    這是只有她自己才清楚的傷痛,痛感不能流露出來。

    尤其是,當兒子被從十字架接下來的這個時刻,別人都在號啕,被悲劇撼動悲情,而都不能抑制地發洩……

    羸弱的兒子的軀體,毫無力氣地落在眾人手上。

    他那麼像隨時可飄走的飄帶啊,她必須來緊緊抱住兒子,決不出聲,而讓自己屏住氣息!或,她要把自己的氣息靜悄悄地傳導給兒子,來暖熱兒子變涼的身體……給兒子,給兒子……

    母親有什麼能不給予兒子?

    母親有什麼能捨不得給自己的兒子?

    沒有什麼莊嚴和犧牲,如同對他幼兒時期的哺乳,她那麼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得到飽足!

    現在,兒子再一次躺倒在自己的雙膝上。母親的體溫,完全可以無保留地交給兒子——這是親情的本能,愛慾不可遏止。

    哭聲不足以疼愛兒子。

    大慟無聲……髑髏地變暗的風沙,足以吸乾了她的眼淚。

    哪怕全世界都在轟鳴,昆蟲也高聲喧嘩,馬利亞的心此時處於風暴眼裡,她感受著真空般的寂靜,兒子的魂魄已經遠行,她心臟的溫暖必須追趕兒子——她對身外的一切,都聽不見了……

    現在我的悲傷達到了頂峰

    充滿我的整個生命,無法傾訴

    我凝視,木然如石

    僵硬直穿我的內心

    雖然我已變成岩石,卻還記得

    你怎樣成長

    長成高高健壯的少年

    你的影子在分開時遮蓋了我

    這悲痛太深沉

    我的心無法理解,承擔

    現在你躺在我的膝上

    現在我再也不能

    用生命帶給你生命

    這是奧地利詩人裡爾克的詩:《聖母哀悼基督》。

    同主題的作品,可數以萬計。

    以詩歌,以繪畫,以音樂,以雕塑……世界上沒有哪一個題材,會如此廣泛訴諸藝術,刻畫這一時刻母與子的生死別離。

    又是——永不離別。

    馬利亞被尊為聖母。

    那是耶穌受難很久很久以後的事情了——百年還是千年?

    她又活了多長時間?她和那些耶穌的追隨者,為上帝之道又做出過哪些工作?

    她思念兒子,又以什麼樣的方式消解悲情?

    這些答案無需一一給出了。

    但丁在他的《神曲》中,也給予聖母最高的讚美與榮耀。

    在《天堂》篇裡,聖母的目光引領一切升天的靈魂走向上帝。

    二○○六年六月,在我寫這篇文章時,我沒有更多地用神化的文字,來頌唱聖母的地位。而是願意還原她母親的身份,說這位生下耶穌、又親自安葬耶穌的女性,是拿撒勒的馬利亞。

    因為,在我看來,即便她的懷孕得之於聖靈,但一個兒子生死一路付出的代價,其中包括了母親的心為之劇痛。

    母親的心亦變為對上帝的祭品。

    耶穌是上帝之子,他的死含有必然,體現神性。母親的磨難卻是人的磨難。

    有獻身民眾的偉大的兒子,必有肯於奉獻深愛的母親!

    「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是處女馬利亞的個人選擇。

    與始祖夏娃的違犯正好相反。伊甸園裡的膽大妄為,揭示出人類對上帝叮嚀的反叛,夏娃不能避免誘惑,則因為她缺乏順從上帝旨意的完全忠誠。

    耶穌在曠野裡四十天接受試煉,戰勝人性的軟弱和貪慾,並在生命的最後以自己殉難,戰勝罪惡與死亡,使上帝救贖的恩典得以實現。

    母親馬利亞,服從上帝的旨意,從頭至尾,讓兒子實踐上帝賦予的命運,也加入兒子捨命殉道的偉大壯舉。

    自從那句莊重的應答之後,馬利亞在任何一個場合,甚至在髑髏地的十字架下,無論她受到什麼樣的痛苦,她都沒有以自己的願望代替上帝的意志,為自己得失一爭。

    兒子耶穌從小到大,發生的所有奇跡,遭到的所有困厄,直至孤零零地被釘在十字架上,面對所有她不能完全理解的個人軌跡,她都不質問、反問,不申辯,不討價還價,不哭訴委屈……只有靜默地順從與忍耐——

    ——愛就是恆久忍耐啊!

    這種忍耐,不是無力反抗的軟弱,而是,對信仰富有韌性的堅貞。

    一個未婚處女答應天使,同意生下上帝的獨生子——

    是的,在善惡的角力中/愛的繁衍與生殖/比死亡的戕害更古老/更勇武百倍。

    畫上的聖母,腳踩月亮,頭戴星環,身穿華服,平靜安詳如富家淑女。

    萬福,馬利亞!

    我們說。

    果然如但丁描述,玫瑰園是天上的居所,我願意登天的馬利亞是這畫面上的樣子。

    當聖子耶穌和母親馬利亞同屬於天堂,他們那在天的聖容,肯定使得星月也會遜色!

    然而,拿撒勒的清貧女兒啊——

    無論如何她不是個人求得這份榮耀,心想事成。

    她生來的所有成長時刻,都對這個命運一無所知。

    是上帝揀選她做了這特殊的母親。

    我們有理由相信,上帝的揀選是有條件的。如果一個女子天性裡有瑕疵,既無良善,又匱乏品質,她必承擔不起養育上帝之子的職責。尤其是,這辛苦帶大的兒子,不報答自己、不給自己帶來受用的好處,卻把肉身的每一份力量都給予世人。

    拿撒勒的這女子,至少要有一顆不自私的心。

    憑心靈無限的想像,詩人但丁完成了對這未知花園的描繪:

    馬利亞集美麗與慈愛於一身,成為女性最優秀的典範,也是人間花朵極致之美的象徵。

    歌唱玫瑰吧。她無與倫比的神秘之美,彷彿來自深淵,卻在觸碰光明的剎那,綻開的花朵光華四射……每一個花瓣都是精心的感恩與奉獻。而且,她含蓄自重,並不為自己的瑰麗而驕傲。玫瑰永遠是謙遜的,悄然的,她的美不是為了爭寵求得富貴,而是對愛無聲的註解。

    默默在兒子身邊的聖母,就是這含蓄謙遜之美。她陪同兒子受難,安慰了許許多多心靈受創的女性。

    也是這位被玫瑰簇擁的馬利亞,召喚了無數的女性,勇於為愛,自己像玫瑰一樣開放或者凋謝。

    ——無論怎樣,痛苦與欣悅都是真美善的化身。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