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聖經中的女人 第33章 光明的玫瑰 (2)
    老實巴交的木匠約瑟,看著大腹便便就要臨產的妻子馬利亞,看著那頭精疲力竭就要倒下的毛驢——木匠約瑟因為被拒絕,站在小客店的院子裡一籌莫展!因為,客店早已人滿為患,被希律王逼迫回故鄉的人太多。約瑟與妻子馬利亞無處住宿,而夜幕四合……

    他必須為妻子找一個容身之處。從山區拿撒勒,長途跋涉,來到祖先生活的山地舊城,幾天來他們沒有歇腳地匆匆趕路,實在是人和毛驢都疲倦了。而希律王要求人們回祖籍地登記的法令不容耽擱。

    一直生長在拿撒勒的窮木匠約瑟,並不熟悉故土,雖然抵達故土,仍然不能安居,一路上走得腫脹的腿腳無法休息下來。

    妻子的情形更糟。驢背上的顛簸,對一個即將生產的婦女,簡直就是最滑稽的折磨。她的不舒服已達極點。於是當人家手指一指:那邊有個閒置的舊馬廄,可以暫時歇息。約瑟和妻子不能猶豫了,馬上趔趄著前去。一會兒,他們就在馬廄裡把疲乏的身體安放好了。夜晚已經深沉,子夜即將來到!

    伯利恆,被稱作「大衛的城」。因為它的光榮歷史,早已傳頌了數十代人。這裡距離耶路撒冷只有八公里,城外是可以牧羊的山地草原。英勇的大衛,少年時曾經在這裡放羊;著名的好女子路得,隨同婆婆返鄉,曾經在這裡重新開始富有意義的幸福生活。這裡,也是以色列祖先雅各妻子拉結埋葬的地方,被雅各(以色列)所紀念。這回,這個地方又要迎來萬代最有影響的一個人物,使它的地位可榮登神聖。聖哉,伯利恆!

    子夜的空氣變得清澈,城外草原吹來的微風,使馬廄裡寒涼陣陣……

    馬利亞的產前陣痛,一遍遍使她疲累的身子經歷著陌生的撕裂。昏暗寂靜的馬廄,晃動著木匠約瑟不知所措的身影,晃動著毛驢淒然求助的身影。妻子的哎哼聲,催促木匠約瑟想辦法使必來的新生命降生落地……

    這個離奇的夜晚啊,對馬利亞來說,它平安嗎?

    一對從未生育一無經驗的貧苦夫妻,一個只有牲口和草料氣味、再無任何援助的破舊馬廄,怎樣生下嶄新的孩子?嬰兒可放置哪裡?產婦如何得到產後的照顧?吃什麼喝什麼?嗷嗷待哺的嬰兒,在十二月的深夜有什麼樣保暖的襁褓?

    今天我們看馬槽故事,彷彿是品味最美的詩篇。馬槽和光明如此詩情畫意地融為一體!

    但在兩千多年前伯利恆的馬廄裡——

    冰涼的馬槽權且當嬰兒床榻,產婦的疼痛哭叫,震落馬廄牆壁的塵沙;小毛驢也哀傷主人命運的悲慼;最亮的一顆星在伯利恆上空,看著這孩子在如此荒涼的情形下英勇地降生……既無詩情畫意,也沒有可美化的溫暖。

    是最美的詩篇嗎?

    是的。是苦澀之詩。

    是大地與穹蒼淚光晶瑩的受難詩篇!

    小耶穌也是在拿撒勒村莊長大的。

    與母親馬利亞、養父約瑟一樣。

    我們無從知曉從幼兒到少年耶穌成長的箇中詳情。福音書裡記載寥寥。但有一兩件事證明耶穌自小就體現出了上帝之子的身份。

    我是否有理由再一次加以想像,使讀者權且可以看到馬利亞作為女人,她的勞苦與她的幸福?

    在伯利恆登記上冊後,她抱著嬰兒隨同丈夫返歸拿撒勒。他們仍是牽著或騎著毛驢,做了一次塵土撲面的長途旅行。

    丈夫是木匠,成天要忙乎的體力活很多;馬利亞安於家務,盡力使三口之家過得舒適些。

    哺乳期後學步的小耶穌,自然願意常常跟在爸爸約瑟身前身後,看著爸爸把木材變成各種各樣的器物。他聞慣了木料的氣味,墨線的氣味。飛舞的刨花子在他眼裡相當有趣。平整的木板子會成為他玩耍的安全地方。他還不懂得大樹怎樣從山上被採下來,但他看見一根根木頭變成了箱子櫃子,或者成為精巧的勺子和擀面杖。爸爸休息時,還給他製作幾個木玩具,一個小木人,一隻木鳥,一個能拉動蓋子的木盒……

    馬利亞幸福地看著丈夫和兒子在一起。這時她是否依稀想起天使加百列那神秘的預告?

    但是,耶穌需要撫養長大,馬利亞每天的辛苦,與普天下其他母親一樣,是數不清的繁雜之事。年復一年,青春的容顏退卻,代之以主婦與母親的堅強腰身。

    所不同的是,馬利亞看著兒子一天天長大,莫名的期待難免不斷地衝擊她。兒子將為猶太王的那些預言,對母親來說是福音,也許更是格外的壓力。照料這個兒子成長起來,似乎需要她雙重的耐心。

    讀者啊,我想問一問:若你們身為母親,撫養孩子成長,有一天孩子對你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你會是什麼心情呢?

    若是有一天你的孩子不認你為母親,且口出冷淡的話,你是否傷心生氣呢?

    我曾見過多少母親叱責孩子、抱怨孩子,言必「白養你了」這種氣話。她們說時,自己已陷入憤怒和沮喪!

    一個孩子不聽話,不聽從父母的意願,尤其是自行其是,遠離父母,多少都會讓父母親的感情受到傷害。

    耶穌對馬利亞情感的挫傷,也是那麼難以理喻、不可思議。

    一次是耶穌十二歲那年,母親帶他去耶路撒冷過逾越節{1}。慶節結束後,人群紛紛回家,馬利亞夫婦原以為兒子夾在鄉親中,不必理會他;但要尋他卻不見蹤影時,他們著慌了,立即按照原路返回城中。他們在聖殿裡找到了耶穌,只見他正出神地聽幾個長者談論道理,而且不斷發問。為找他又急又累的馬利亞,自然會責備他擅自留在這裡,使父母親焦慮!

    可是,耶穌頂撞母親說:「為什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

    這話不僅令人費解,也會被認為是有意與父母相悖。「我父」並非指約瑟,而是上帝。

    另一次不諧,發生在耶穌離家開始傳道後。一天,馬利亞獨自去距離拿撒勒十四公里遠的一個村子迦拿,參加親戚的婚禮。她與兒子及其門徒不期而遇。當婚宴上的酒喝光了,馬利亞自言自語「他們沒有酒了」,是替人家焦急,隨口說了一句話。我想她沒有讓兒子做什麼的意思。

    不料想,在一邊的耶穌脫口而出,「母親,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如果馬利亞脆弱,這句話足以讓她哭泣!

    或者,如果馬利亞不另有思考,這句不恭的話,足以令母親喘不過氣來。

    還有一次,發生在耶穌講道的會堂裡。當時耶穌正在講道,馬利亞前去探望他,要見他。

    有人告訴耶穌:「看哪,你母親和你兄弟站在外邊,要與你說話。」

    這不是快樂的相會嗎?按照推斷,耶穌會馬上停下講道,高興地迎出去,見見母親和自己的兄弟。或者,耶穌應告訴旁邊人,讓母親安心等等自己,正做的事情做完後,他就出去看他們。

    可是,事情根本沒有這樣進行。

    平常人是多麼難以度量耶穌的言行啊!

    耶穌的反應是:他停下講道,轉而對告訴他消息的人說話——說的卻是:「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

    這句話顯然不是疑問句。因為這不屬於打聽詢問的範疇。

    所以,跟下來的情形是,他伸手指著門徒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

    耶穌三次這樣莫名其妙地對待母親,豈不是讓馬利亞心裡發涼了?

    這樣「否認」與父母的關係,還在耶穌釘到十字架上的時候。當時耶穌奄奄一息,突然他低頭對十字架下的馬利亞和門徒約翰說話,叮囑他們將來要互相照顧。而他的話竟是:「婦人,看你的兒子!」

    耶穌沒有稱呼馬利亞為「母親」,而代之以「婦人」。

    當然,福音書裡闡明這些事件時別有深意。耶穌的拒絕、反問及強調與血緣親人的距離,都是出於他人子身份的另有隱情。亦即:他是上帝的獨生子。

    而作為耶穌的母親,必須把這些事件理解性地消化掉,從而支持兒子去體現他特殊的使命,必要母親也有一顆大心。

    是的,平凡家庭的母親,也能夠做到盡可能地理解和支持兒女的選擇。但是,這種支持在母親一方義無反顧,而在兒女一方則是心懷報答和報恩之念的。

    耶穌的言行,卻十分容易引起親情的隔膜。似乎是兩者無關,或者有關,也未必緊要。

    馬利亞消化兒子耶穌的話,確實需要另外的理解力和更為特殊的愛。

    做耶穌的母親,勢必受到考驗。

    兒子離開家鄉四處漂泊,居無定所,母親想見到他並不容易。兒子的所思所想,兒子身體力行的事情,也並不和母親溝通和商量。母親常常因為兒子杳無音信,只能自己悶葫蘆一樣依靠揣測,擔憂,或是牽掛,都無濟於事。

    當初聽說兒子在曠野深處獨自徘徊,什麼人都不見,四十天獨處沙漠,在狂風與寂寞中一個人沉思,馬利亞是多麼心疼兒子、掛記兒子啊。

    ——有沒有野獸襲擊他?沙荒之地的強烈乾旱會不會使他倒下?他帶的食品能吃多久?四十天來,他靠什麼維持健康?兒子日夜冥思苦想處於絕對的孤寂,他的神經會不會受到損害陷入瘋狂?

    馬利亞在這四十天裡,寢食難安,雖然晨昏都身體在家——心,卻已經去尋找兒子了。她想要知曉兒子究竟怎樣,恨不得把兒子喚回自己的身邊!

    然而,她曉得兒子決定的事情無法改變。自己只應該默默讓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她不能干預。

    富有傳奇的消息不斷傳來——

    兒子使瞎子復明能夠看見,使麻風病人身體光潔恢復健康,使已經病死的青年死而復生。甚至,兒子能從一個人體內驅逐魔鬼,等等。

    他這些本事在家時沒有顯露啊,現在做母親的聽到後,也不能不感到驚奇。

    但她也目睹了兒子的尷尬:

    耶穌回到家鄉拿撒勒傳道,遭到鄉親們極大的不信任。他們幾乎對他動粗,推推搡搡,把他趕出了村子。

    馬利亞卻分明看到了兒子的變化。她覺得兒子出息了,他很有講道的能力,他也很善待鄉親,即便他們對他不好。兒子沒有反抗和回擊鄉親的無禮,他謙和端方,不捨又無奈地離開故鄉。

    在母親眼裡,兒子並沒做錯什麼。他宣講上帝之道時,表情是那麼美,那目光和神態令母親多麼喜歡!她多麼為兒子驕傲!

    兒子腳步匆匆,只留一個背影,離開家鄉越來越遠……

    耶穌傳道時光,是否馬利亞在身邊照顧他,我們不得而知。那些時候,已經有不少人圍繞在耶穌身邊,男人和婦女都自動跟從他。耶穌到處行走,隨時講道,沒有固定的居住之處。有時,他睡在山上,有時,他睡在船上。他像一隻飛鳥把種子帶到貧瘠或者肥沃的土地上,風餐露宿。他和他的一行人,不求自己安逸,一心傳播上帝的道,救助貧病的人。

    福音書上那些耶穌一路上散發的言論,多麼精闢發光!聽者,彷彿渴飲沙漠之泉……

    兒子身上發生的奇跡,是那為王道路的鋪墊嗎?

    事情的發展,遠遠不是人們預期的那樣。

    只有耶穌一人,洞曉自己何種必然的犧牲。其餘的,都是局外人。似乎人們的一腔盼望都落空了。

    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廣受歡迎的那個場景,如此激動人心!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