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感情的要義,就在於愛的堅持和懂得為之傾心付出。付出就是愛。不輕易離棄,這是為人的品質,不在於對方怎樣,而取決於你自己如何對自己的品質始終如一。因此,始於愛情的婚姻應該堅持到底,為對方負責,而不是一旦不舒服,就逃之夭夭。
撒瑪利亞婦人的不幸,即使第六個男性出現也改變不了。因為不一定是那些男人的錯,而可能是她自己的無知,導致她人生的錯亂。這裡我也十分懷疑她是否依附於男性,而沒有「自我」的獨立精神,才一再與男性發生悲劇。
一個沒有能力自尊自立、依附性很強的女人,就意味著她不知道自己是誰。她只能被外力主宰,也必然是他人的包袱。她個人內心的空泛,足以使自己被帶入不幸。
耶穌知道這個女人的搖擺、盲目、多疑
耶穌知道這個女人的搖擺、盲目、多疑。
說到底,這個女人不能把握自己的生命之舵。缺乏定力而造成被動多變,使她既沒有個人性格穩定的魅力,又已經婦德失范,幾番貽笑鄰里。當耶穌指出她婚姻的尷尬,看出她眼下的勞苦與不幸後,她驚異這外鄉人的眼力獨特!以當時對先知的傳說習慣,她似乎恍然大悟。她立即指認耶穌「是先知」。然而,她卻緊接著跟上又一句話:「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你們倒說,應當禮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這當然仍是疑慮耶穌的話。她用拜神之所的區別,來質疑耶穌作為先知的質量。
於是,耶穌斬釘截鐵地說:「婦人,你當信我。」耶穌進一步說明拜神不該在她所說的基利心山上,也不該在耶路撒冷。耶穌解釋得十分確切,指出撒瑪利亞人崇拜盲目。上帝的救恩出自——彌賽亞{1}誕生了,拯救的時候即將來到。耶穌重複了「時候將到」這個時間概念。這婦人便說,知道彌賽亞要來這件事,還強調說彌賽亞若來臨,肯定會告訴大家一切的事情。她沒有想到,眼前的耶穌就是傳說中的救世主!
耶穌不得不對她說出這句話:「這和你說話的就是他。」
井台上的相逢、要水喝,其目的都是為了指明這個事實——耶穌來撒瑪利亞,是為了讓撒瑪利亞人瞭解上帝之道。他的話語是在闡明上帝的真理,他的身份決定了這一使命。
多麼意味深長的相見啊。
這位生存坎坷的女人,一直缺乏指引,現在得到了啟迪。
她的心靈彷彿被拂去灰塵,一下子明朗、振作起來!以至於她忘了來井台是為了給家人打水,而是當即扔下了水罐子,趕忙往城裡走去。
她急於告訴眾人剛才她遇見了誰,發生了什麼,想讓大家知道:她確實遇見了救世主基督。她對大家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這個疑問,是她希望大家也能夠去井台那兒看望耶穌,證明她的確和基督會面了。信仰耶穌傳道的撒瑪利亞人驟增。這位撒瑪利亞婦女起到見證作用。但那些信仰者對這位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因為你的話,是我們親自聽見了,知道這真是救世主。」可憐的「撒瑪利亞婦人」,由於生活變故重重,她多麼失信於大家。
但畢竟,撒瑪利亞婦人來井台打水,相當於一個使者——她帶給眾人一個消息。而耶穌在雅各井旁邊贏得撒瑪利亞人的信仰,不僅是上帝之道的勝利,也是恢復先祖亞伯拉罕、雅各、約瑟等所在的聖地,對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的紐帶聯結作用。
說到底,撒瑪利亞人並非猶太人的敵人。且莫說撒瑪利亞人本來就是以色列人與異族人混血而成的民族,最關鍵的是,在耶穌精神的倡導中,世人都為上帝所愛,一切民族都不該產生敵對情緒。
猶太人一向繞道而行,在耶穌眼裡,是不恰當的。所以他打破先例,首當其衝進入撒瑪利亞,既是一反俗規的果敢,也是決意讓撒瑪利亞認識上帝這一真正的信仰,身體力行自己的使命。
他選擇了撒瑪利亞婦人作為第一個傳道對象嗎?
是矣。
因為,他一貫把目光先關注那些貧窮、匱乏的人,尤其是「病人」——除了那些身體疾患的人之外,還有那些靈魂殘缺的人。
正如他所說:「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
需要治癒心靈的,正是撒瑪利亞婦人這樣的女性。需要拯救的,也正是沒有上帝信仰的撒瑪利亞人。還包括猶太人以外的許許多多外族人、外邦人。
他曾經受到撒瑪利亞人的拒絕,他們不接待他。當門徒建議他用上帝的力量降天火毀滅撒瑪利亞人,他義正詞嚴地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
他從未想拋棄那些迷途的羔羊。耶穌甚至可以先撇下九十九隻羊,僅僅為救助那一隻丟失的羊。
撒瑪利亞婦人就是這幸運的迷途者。這失愛的女人,軟弱的受辱的女人,這把自己的命運寄托到他人身上的女人,這被表象不斷迷惑的女人,這心灰意冷的女人,這倦怠蒙昧的女人——
耶穌再也不願意她的人生走在荊棘和荒漠上
耶穌再也不願意她的人生走在荊棘和荒漠上!
他希望她的枯竭得到甘泉的滋潤。他希望她心靈的飢渴得到永久供給的解除。
希望她不再求易變的東西損害自己的熱情。
希望她不再讓自己的一腔愛意終至遭到落空。
由於盲目而造成的反覆無常、一再受苦,實在是人性的不足所致。他指引給她上帝之道,希望她自己的內心從此就有「活水的江河」,能精神自立。
希望她確定生存的原則,而讓自己的新心穩如磐石,命運不再被他人左右。凡荒漠,必須有泉水,才產生綠洲,才可成為人類存活的家園。
當人認識上帝,聆聽自己的心對上帝響應,他的靈魂就會豐富起來。盲目與茫然,就會改觀。如同荒漠有甘泉生成。
還有多少人覺得沒有歸宿感,在茫茫浪跡中?還有多少心靈缺失真正的精神,無論怎麼追索,都仍感到人生虛空?還有多少愛情僅僅寄托於一份易變的情感,只能感傷世事灰飛煙滅,而飽嘗身心的飢渴?
並非我們的願望絲毫沒有理由,應該遭到失望與絕望的擊打。並非我們的前行都是徒勞,就該停留不前,任憑命運的擺佈。並非我們的摯愛必定換來落空,就只能一聲長歎,把自己交付無常,遁離塵世。
許許多多的人,只是沒有懂得自己靈魂真正的需要,才造成漫漫長路,只有無盡的渴念!人間之水,難以讓內心的枯乾得到滋潤,難以讓靈魂的孤獨得到撫慰。
物質之愛難以讓躁動的人性真正寧靜下來。
碌碌匆匆,人與人無數次碰撞,以為得到,卻又得而復失。如果自己沒有獨特的信念,那麼我們應對這大千世界,會產生多少無奈的困擾與倦怠!
渴望喝水,是最難以克服的迫切,本來是生存本能,但是,我們竟然意識不到我們的心,對真愛的渴望,比身體的本能還欲罷不能。躁動不安一直潛伏在我們靈魂的經絡之間。
在尋找到永愛之前,我們百般焦灼,導致靈魂不得甘美安寧,或者痛苦已把我們擠壓到一種承受的麻木裡——我們經受折磨,在劫難中心靈變得脆弱,奮勇的力量,瀕臨崩潰!
我們是否問清自己:我們的靈魂到底需要什麼?為什麼,我們總是身陷歧路?
《小王子》中那個孤兒般的小王子,千辛萬苦走過多少星球!
當那位飛行員把他領到沙漠中的一口水井旁邊時,小王子的心才安然甦醒,像過節一般甜蜜……
不僅僅是井裡的水能救他口渴的急。他那含糊其辭、其實是無比深刻的隱喻,一句話就洞見靈魂的真理!
「水對心也是有用的……」
「我渴望的就是這個水,給我喝一口……」
他一路的怨氣、孤獨,到此終結。
因為在這口水井旁邊,他領會了「看不見」的事物不但存在,而且是沙漠中最珍貴的那部分。一旦認識到水井的甘甜,就不但可以在黎明的沙漠裡聽到轆轤的歌唱,對他來說,水井還在整個浩瀚的夜空的每一個星球上發光。
懂得了這一點就懂得了愛。於是小王子才能蛻皮般地脫落舊生命,以新的生命「重返」玫瑰身邊。
此時此刻,也正有一些內心愴痛的人,在迢迢路途上還沒有找到水井,心中如同堆積著無邊的沙漠……像撒瑪利亞婦人被開啟之前一樣,被世道拖入反常的負重及其陰影下,找不到靈魂隧道的出口——
沒有別的答案,只有一點:我們能否有一種信心。
這個信心不是瞬間鼓起的胸有成竹;也不是自己過於相信自己的能力,以為可以征服他人甚至征服世界;更不是對有局限的人性信誓旦旦,僥倖自己也許超出一般,贏得所盼望的結局。
那位後來痛哭失聲、痛心疾首的西門彼得,已經讓我們看到個人的缺失,不容樂觀。他那主觀的堅定與發誓,在黎明前黑暗中發生動搖,被雞叫彰顯得一塌糊塗!是聖靈之火,沐浴出他一顆質樸的信心,重新堅振信仰,使他至終成為上帝的磐石。
所以,耶穌曾難過地用一顆芥菜籽作比喻,希望我們的信心大於這自然的微塵,能克服我們本有的弱點,更新生命的本質。
至今,他在宇宙的浩渺中,仍然安靜地對人類懷有期待。
然而我們卻恰恰經不起考驗,最容易心生懷疑和抱怨。
不是我們的頭腦不夠聰明,反而是聰明得過分,自以為頭腦可以給我們一份幸福的命運。但這錯了,無論哪樣,我們給不了自己什麼。
這種信心,只需要我們懂得仰望!
撒瑪利亞婦人扔下她打水的水罐,是因為驚喜自己聽到了「活水」與「永遠不渴」的上帝之道,使她懂得了物質的需要遠不及靈魂的飢渴慕義。
她不能不喜悅異常,因為她的心頓開茅塞!
為什麼長久以來追尋一份愛,只讓她的臉上刻滿傷痕?
為什麼付出自己給他人,到頭來仍然是暗夜裡的孤苦伶仃,一腔悲情壓入沙粒般的沉默?
是啊,是她自己把自己變得愚昧,漫不經心地忘卻了自己最需要的東西。是她自己讓自己的肉體置於荒涼的沙漠,即使她辛苦地打水,也不能得到真正的飽足,身心依然是蕪雜的虛無!
如同喉嚨渴望井水,喝了還需要再喝,一個木桶或者一柄勺子,又如何能夠滿足人心呢?只有她自己心中儲存了一眼靈魂的水泉,那上帝的愛,才使得自己的心也成為泉源,自己甘美,還可以付之他人,而且怎麼付出都不會感到枯竭,永葆心靈的清冽。
來時,撒瑪利亞婦人帶的是一個空空的水罐;去時,她的內心盛滿了流動的甘泉。
在古老的交通要道,在先祖留下的雅各井旁,正午時分——
是耶穌親自教誨了她,給予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