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遠去的堅實身影:民國著名文人性情檔案 第28章 林語堂:「對我自己而言,順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 (5)
    1935年6月,賽珍珠在上海為《吾國與吾民》作序,她寫道:「它實事求是,不為真實而羞愧。它寫得驕傲,寫得幽默,寫得美妙,既嚴肅又歡快,對古今中國都能給予正確的理解和評價。我認為是迄今為止最真實、最深刻、最完備、最重要的一部關於中國的著作。更值得稱道的是,它是由一個中國人寫的,一位現代的中國人,他的根基深深地紮在過去,他豐碩的果實卻結在今天。」

    1936年5月,斯諾請魯迅寫出中國當代最好的五名雜文家,魯迅當即寫下林語堂的名字,並且位序排在自己前面。

    林語堂的小說都用英文寫就。趙毅堂在《林語堂與諾貝爾獎》一文中指出:「應當說,林的中文好到無法翻成英文,他的英文也好到無法翻譯成中文。」

    林語堂的「煙斗」同志、美食作家唐魯孫說,林語堂雖然愛笑談,細細咀嚼他的話,都有高深哲理,而且言行表裡如一。

    林語堂介紹中國和印度古代經典作品的著作《中國印度之智能》(TheWisdomofChinaandIndia)被美國的大學廣泛列為教科用書。

    林語堂曾與胡適一同被美國文壇列為「二十世紀智能人物」。

    美國《紐約時報》在報導林語堂逝世消息時說:「林博士以淵博的西方知識,導引他的國家和人民舊有觀念現代化。」

    日本《每日新聞》說:林語堂「對於讓外國人瞭解中國以及中國文化,所作的貢獻,超越十名大使的價值」。

    林語堂曾被西方社會譽為除孔夫子外,另一位最廣為西方人認識的中國文人。

    美國總統老布什於1989年在美國國會上說,林語堂作品所反映中國文化的觀點,至今仍在影響美國政府。

    《中國時報》社論說:「林氏可能是近百年來受西方文化熏染極深而對國際宣揚中國傳統文化貢獻最大的一位作家與學人。其《吾國與吾民》及《生活的藝術》以各種文字的版本風行於世。若干淺識的西方人知有林語堂而後知有中國,知有中國而後知有中國的燦爛文化。尤可貴者,其一生沉潛於英語英文,而絕不成為『西化』的俘虜,其重返中國文化的知識勇氣,及其接物處世的雍容謙和皆不失為一典型的中國學者。」

    《本真的自由——林語堂評傳》的作者說:「林語堂以中國的生活經驗和中國思維方式為資源的近情思想,給我們提示的是一條中國知識分子獲得精神自由的可能途徑。」

    竹如記載:「美國一家出版商塔普林格在遴選亞洲作家時曾說,『我想提出五位為西方所公認的現代遠東作家,但我竟無法提出;除去林語堂博士以外,真不知道還有什麼人可以入選。』」

    郁達夫說:「林語堂生性憨直,渾樸天真,假令生在美國,不但在文字上可以成功,就是從事事業,也可以睥睨一世,氣吞小羅斯福之流。《剪拂集》時代的真誠勇猛,是書生本色,至於近來的耽溺風雅,提倡性靈,亦是時勢使然,或可視為消極的反抗,有意的孤行。周作人常喜歡外國人所說的隱士和叛逆者混處在一道的話,來做解嘲;這話在周作人身上原用得著,在林語堂身上,尤其是用得著。他的幽默,是有牛油氣的,並不是中國歷來所固有的《笑林廣記》。他的文章,雖說是模仿語錄的體裁,但奔放處,也趕得上那位瘋狂致死的超人尼采。」

    自敘「我願自己有屋一間,可以在內工作。此屋既不需特別清潔,亦不必過於整齊。只要我覺得舒適,親切,熟悉即可。床的上面掛一個佛教的油燈籠,就是你看見在佛教或是天主教神壇上的那種燈籠。要有煙,發霉的書……」

    「我要幾件士紳派頭兒的衣裳,但是要我已經穿過幾次的,再要一雙舊鞋。我需要有自由,願少穿就少穿……若是在陰影中溫度高到華氏九十五度時,在我的屋裡,我必須有權一半赤身裸體,而且在僕人面前我也不以此為恥。他們必須和我自己同樣看著順眼才行。夏天我需要淋浴,冬天我要有木柴點個舒舒服服的火爐子。」「我需要一個家,在這個家裡我能自然隨便……我需要幾個真有孩子氣的孩子,他們要能和我在雨中玩耍,他們要像我一樣能以淋浴為樂。」

    「我要好友數人,親切一如日常的生活,完全可以熟不拘禮,他們有些煩惱問題,婚姻問題也罷,其他問題也罷,皆能坦誠相告,他們能引證希臘喜劇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的喜劇中的話,也能說葷笑話,他們在精神方面必須富有,並且能在說髒話和談哲學時候同樣坦白自然,他們必須各有其癖好,對事物必須各有其定見。這些人要各自有信念,但也對我的信念同樣尊重。」

    「我需要一個好廚子,他要會做素菜,做上等的湯。我需要一個很老的僕人,心目中要把我看做是個偉人,但並不知道我在哪方面偉大。」

    「我要一個好書齋,一個好煙斗,還要一個女人,她須聰明解事,我要做事時,她能不打擾我,讓我安心做事。」

    「我要有自由能流露本色自然,無須乎做偽。」

    「我厭惡費體力的事,永遠不騎牆而坐;我不翻跟頭,體能上的也罷,精神上的也罷,政治上的也罷。我甚至不知道怎樣趨時尚,看風頭。」

    「我從來沒有成功過,也沒有舒服過,也沒有自滿過;我從來沒有照照鏡子而不感覺到慚愧得渾身發麻。」

    「我極厭惡小政客,不論在什麼機構,我都不屑於與他們相爭鬥。我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因為我不喜歡他們的那副嘴臉。」

    「在討論本國的政治時,我永遠不能冷靜超然而不動情感,或是圓通機智而八面玲瓏。我從來不能擺出一副學者氣,永遠不能兩膝發軟,永遠不能裝做偽善狀。」

    「我以為我像別人同樣有道德,我還以為上帝若愛我能如我母親愛我的一半,他也不會把我送進地獄去。我這樣人若是不上天堂,這個地球不遭殃才怪。」

    妙語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

    ——《我的話》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吾國吾民》

    人類之足引以自傲者總是極為稀少,而這個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滿足者亦屬罕有。

    ——《吾國吾民》

    沒有幽默滋潤的國民,其文化必日趨虛偽,生活必日趨欺詐,思想必日趨迂腐,文學必日趨乾枯,而人的心靈必日趨頑固。

    ——《一夕話》

    沒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沒有禮俗、宗教、傳統及社會階級。世上沒的天性守禮的男子,也沒的天性不守禮的女子。假定沒有女人,我們必不會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門窗八角澡盆的房屋,而且也不知飯廳與臥室之區別,有何意義。男子喜歡在臥室吃飯,在飯廳安眠的。

    ——《金聖歎之生理學》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現得正像中國的山水畫。在山水畫裡,山水的細微處不易看出,因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這時兩個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閃亮的江流上的小舟裡。由那一剎那起,讀者就失落在那種氣氛中了。

    ——《蘇東坡傳》

    享受悠閒生活當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閒的生活只要一種藝術家的性情,在一種全然悠閒的情緒中,去消遣一個閒暇無事的下午。

    ——《生活的藝術》

    只有快樂的哲學,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學;西方那些嚴肅的哲學理論,我想還不曾開始瞭解人生的真義哩。在我看來,哲學的唯一效用是叫我們對人生抱一種比一般人較輕鬆較快樂的態度。

    ——《生活的藝術》

    作家的筆正如鞋匠的錐,越用越銳利,到後來竟可以尖如縫衣之針。但他的觀念的範圍則必日漸廣博,猶如一個人的登山觀景,爬得越高,所望見者越遠。

    ——《生活的藝術》

    一本古書使讀者在心靈上和長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對,當他讀下去時,他便會想像到這位古作家是怎樣的形態和怎樣的一種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馬遷都表示這個意見。

    ——《生活的藝術》

    藝術應該是一種諷刺文學,對我們麻木了的情感、死氣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種警告。它教我們在矯飾的世界裡保持著樸實真摯。

    ——《生活的藝術》

    如果我們在世界裡有了知識而不能瞭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麼可憐的世界啊!

    ——《生活的藝術》

    一個女子最美麗的時候是在她立在搖籃的面前的時候;最懇切最莊嚴的時候是在她懷抱嬰兒或攙著四五歲小孩行走的時候;最快樂的時候則如我所看見的一幅西洋畫像中一般,是在擁抱一個嬰兒睡在枕上逗弄的時候。

    ——《生活的藝術》

    人生真是一場夢,人類活像一個旅客,乘在船上,沿著永恆的時間之河駛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個地方上岸,好讓其他河邊等候上船的旅客上船。

    ——《生活的藝術》

    人生是殘酷的,一個有著熱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許容易受他的比較聰明的同伴之愚。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慨而錯了主意,常常因對付仇敵過於寬大,或對於朋友過於信任,而走了失著。……人生是嚴酷的,熱烈的心性不足以應付環境,熱情必須和智勇連結起來,方能避免環境的摧殘。

    ——《生活的藝術》

    凡是談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損害了它;凡是企圖證明它的人,都反而傷殘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個標識和定出一個思想派別的人,都反而殺害了它:而凡是自稱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個真理,等到被豎立成為一個系統時,它已死了三次,並被埋葬了三次了。

    ——《生活的藝術》

    那些有能力的人、聰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時,也就是最懦弱而糊塗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氣、深刻和機巧。他們永遠在處理瑣碎的事情。他們並不知那些心思較曠達的幽默家更能應付偉大的事情。

    ——《生活的藝術》

    一般人不能領略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那是因為他們不深愛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無聊。

    ——《生活的藝術》

    一位現代中國大學教授說過一句詼諧語:「老婆別人的好,文章自己的好。」在這種意義上說來,世間沒有一個人會感到絕對的滿足的。大家都想做另一個人,只要這另一個人不是他現在的現在。

    ——《生活的藝術》

    古教堂、舊式傢俱、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書籍,我們是喜歡的,但大多數的人忘卻了老年人的美。這種美是值得我們欣賞,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為古老的東西,圓滿的東西,飽經世變的東西才是最美的東西。

    ——《生活的藝術》

    我所以反對獨裁者,就因為他們不近人情。因為不近人情者總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藝術是惡劣的藝術;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類式的生活。

    ——《生活的藝術》

    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歷著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念。旅行必須流浪式,否則便不稱其為旅行。旅行的要點在於無責任、無定時、無來往信札、無嚅嚅好問的鄰人、無來客和無目的地。一個好的旅行家決不知道他往那裡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從何處而來。他甚至忘卻了自己的姓名。

    ——《生活的藝術》

    一個學者是像一隻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飼小鳥的老鷹;一個思想家則像一條蠶,他所吐的不是桑葉而是絲。

    ——《生活的藝術》

    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裡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優閒陶醉於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麼輕鬆,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實上,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

    ——《生活的藝術》

    我曾經說過,中國人對於快樂概念是「溫暖、飽滿、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頓豐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覺的情景。一個中國詩人也曾說:「腸滿誠好事;餘者皆奢侈。」

    ——《生活的藝術》

    我們對於人生可以抱著比較輕快隨便的態度:我們不是這個塵世的永久房客,而是過路的旅客。

    ——《生活的藝術》

    如果我自己可以自選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話,我頗願做個安徒生。能夠寫美人魚(TheMermaid)的故事,想著那女人魚的思想,渴望著到了長大的時候到水面上來,那真是人類所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樂了。

    ——《生活的藝術》

    我愛春天,但是太年輕。我愛夏天,但是太傲氣。所以我最愛秋天,因為秋天的葉子的顏色金黃、成熟、豐富,但是略帶憂傷與死亡的預兆。

    ——《論年老——人生自然的節奏》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