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其實沒那麼難 第10章 避開苛求的陷阱 (2)
    創業顧問面對多蘿茜時,應該教她收集所有支出和收入的單據,然後交給會計師或學生來幫忙報稅即可。多蘿茜創業的計劃失敗了,失敗的原因在於生存創業班顧問的無能。

    獨立自主的意思是什麼都要自己來,

    而且像陀螺一樣轉不停

    一個創辦人不用而且不必是全能。無論如何,至少今天不需要這樣了。

    從這個觀點出發,去觀察一些獨立的小公司,是值得的。這些公司也許是餐廳、美容院、精品店或者影印行,工作量大到幾乎會過勞死。依樣畫葫蘆創業,不諳市場優勢,一碰到競爭不是讓你束手無策,就是只能作困獸之鬥。本來的領導之道,應該是要能及早看出市場趨勢,改善產品,如今反而每天汲汲營營,精神耗損在日常運作的細節上。

    你沒有發展出自己的創業概念,就只不過是開了一家幾乎支撐不下去的店。用「獨立自主的意思是:什麼都要自己來,而且像陀螺一樣轉不停」來描寫你的處境,一針見血。我的學生中,父母若是經營小公司,他們通常不會想創業,因為在家太常見到風險承擔、持續的債務壓力、人事煩惱、過高的稅額抱怨、下一次盤點前的焦慮等等,早就嚇壞了。是否根據自己的興趣、出於自身意願去做事,差別很大。

    創業這件事當然也是如此。如果是自己所愛所選,就好像衝浪運動一樣,對挑戰永遠會抱持躍躍欲試的心態。在風與浪中盤旋飛舞,大風大浪只是有趣的挑戰。就算不小心傾覆,也能迅速重新站上風浪板,繼續奮鬥。衝浪的人跌落水中,只是一次可以從中學習的經驗,而不是打擊。面對奠基於自己興趣與天分的學習,他永遠保持開放的心態,當然也能順手拾起新知,有效、有創意地運用。

    假設有個人開了一家公司剛好是運氣所至,而非因為自己的興趣或天分。那麼,他將像汪洋中的一條破船,只要浪大一點就性命難保。而這種時刻對他來說,似乎什麼事情都跟他作對,使得他怨天尤人。他不僅處境艱難,情緒還非常沮喪,眼中只看見海上風暴導致的大浪,恨不得身在別處,根本不會去想辦法改善船身、船帆或自己的能力。同樣一件事,兩個人看待的方式完全不同,反應也南轅北轍,連學習熱忱也有差異。那麼各自的事業成效如何,應該不難猜測吧。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可以選其所愛,往有天分的方向發揮。這裡要表達的是,創業者在選擇創意和領域時,他獨有的興趣、優勢與弱點也是判斷成功與否的指標。創業者需要極大的精力,動機若只是奠基於義務與工作原則,是不夠的。創業概念必須適合創業者。

    有了這個背景後,就能瞭解為什麼本書不強調市場利基這個概念。尋找市場利基,效果只是短暫的。如果在某區已有三家影印店,但居民的數量與收入需要第四家,那我要開設這第四家影印店嗎?市場利基論支持者的答案是:要!這是一個好機會。一些創業理論家甚至將理論整個建立在「認識商機」上。但我的答案是:不要!「看清機會」並不等於想出一個創業主意。你的職場生涯不應該一輩子沒有樂趣,你的敬業精神應該是抖擻的,而不是自我麻痺。

    強生說:「我恨機會,他們是危險的。」機會會引誘你離開已經徹底考慮過的路,但不會提供長期出路。機會是一時的現象。經由機會獨立自組公司,反而變成自己的奴隸,這樣的例子還真不少。想出一個創意、反覆斟酌,跟看準市場利基或抓住所謂機會截然不同。當你獨力經營,接收管理任務時,還會有一個問題出現。突然變成老闆,要用權威指揮原本是平起平坐的、有同事情誼的員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人不願意如此,反而希望能贏回「之前」那種同事情分。大部分人則是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因為光是組織安排自己與要求自我,就已經吃不消了。

    我在學生身上一再觀察到,如果創業的團隊成員,曾經跟創業者一起工作過,那麼這種困難還能勉強解決。一旦有新人加入,動機弱、又不熟悉團隊的工作模式,創業者就必須指令明確、意願強烈以及貫徹自己概念,尤其當創業概念是創新的、不是人人能理解接受時。這是一個典型的問題,常出現在僱用剛從大學畢業的新人時。

    在學校裡最高準則是追根究底以及互相討論。但是剛開始創業時,重要的是趕在資金用完之前,快速實踐創業者苦思而來、認為正確的概念。倘若這個團隊裡的成員不變,依舊是學校裡那批教授與學生,只是頭銜改換,衝突是可預見的。如果創業者不懂得企業思考,無法令人信服時,尤其棘手。

    身為創業者,他會面臨角色衝突,而他只能用犧牲個人來解決。我在社會上認識很多人,他們擁有深思熟慮後的創新概念,也有智識上的能力實行計劃,但是直覺(常常很準)告訴他們會陷入人事紛爭,讓投入的心力一文不值。《猶太人的櫸樹》(DieJudenbuche)的作者葉本娜·艾森巴赫(MarievonEbner-Eschenbach)曾說「我們最大的弱點就是希望人人愛自己。」句子很有智慧,但是對我們幫助不大。我們當然希望被喜愛,尤其希望被朋友和認識的人所喜愛。

    一位年輕的女性創業者曾告訴我她失敗的原因:「無法再繼續忍受當老闆的我。」所以我深切建議創業者,不要僱用你的朋友、認識的人或學生,或者至少在僱用前就把可能發生的糾紛講清楚,釐清界限,畢竟因為這種衝突而破裂的友誼不在少數。「Entrepreneurship」(創業)這個英文的概念包含「自己僱用自己」與「老闆就是經營者」。詳加思考事物,直到想出新的解決方案,然後設立一家公司來執行新方案,而德語中還沒有能夠形容這整個過程的詞語。「Unternehmensf.hrung」(企業領導)或「Unternehmertum」」(企業性)並無法切中重點。

    光是思考這些詞語,就很清楚從擁有多少經濟專門知識來強調創業者的資格幫助並不大。這樣的思考方向並不符合「創業」這一現象的多層次性。從歷史來看,企業管理理論是從大公司的要求出發,是一門為了克服管理龐大複雜機制的科學。這個還很年輕的理論必須對抗一些輕視的態度,為自己在經濟學中的排名抗爭,這是當然的。但是這跟創業者的情況和其複雜度並沒有關係。創業的創意面向並不是企業管理的本質。我們必須擺脫創業只能從企管理論出發的想法,因為範圍太狹隘。

    然而在現代商業社會中,還是不能放棄企管理論知識,這個觀念要先釐清。「知識」此一概念軟化了真實情況,實際上牽涉的是更多運用所有組織、管理與法律知識完成公司任務的必要能力。企業管理是整體的一部分,就像沒有人會質問商業行政是否必要。企業管理握著無價又實用的工具。

    問題主要在於,有必要在創業者身上加諸眾多職責嗎?或者,鑒於企管理論對非經濟學家的人來說過於龐大複雜,那麼分工合作的方式是不是比較好?如何推動?德國,是一個充滿創意的國家,還是一個企業管理公式化的國家?答案應該不難猜到。單單只是企管理論──雖然很重要──並無法維持我們的富裕。

    像德國這類高度文明的已開發國家,機會存在於指向未來的新穎創意。有「企業管理」學位的教育機構有幾千所,但「創意與新概念」該去哪裡學習?現有這些少數有創意的人(其中有勇氣創業的人更加稀少),不應該被我們無謂驚嚇,更不應該因此變成半吊子企管專家。基於這些透徹思考過的理由,給創業者建議時,應該放棄企業管理學至上的觀念。

    遵循最簡單的買賣原則

    創業者應節省使用資源,賬戶裡的收入最好不要看成盈餘,不要太快就付出營運上不一定必要的支出──有經驗的人都不會同意上述幾點是重要的,但是那的確反映出了重要問題:創業者的天真。只有學過企業管理的技巧,才懂得節省嗎?本書所主張的,難道是不足採信的過度簡化原則嗎?節儉是全世界公認的美德。什麼時候開始,美德需要技巧才能學會?教科書可以影響德行?

    節儉很重要,但它不是企管理論發明的,也不是經由理論的實踐才產生節儉行為。節省資源使用或者及早認出流動資金緊縮,絕對不需要透過企業管理技巧才能獲悉。有些人學起這些技巧,不費吹灰之力,會覺得那是很有用的工具。但我們大多數的人卻是越學越亂,這時就應該勇敢尋求專業的幫助。若是公司的經營模式概念清楚又具說服力,請求協助,將對草創時期非常有用。

    我和我的同事慶門(J.rgenZimmer)觀察過馬尼拉貧窮小孩的商業行為,他們不會讀也不會寫,更別說會算了。至少這是輔導孩子的老師和社工告訴我們的。但他們帶著掛在胸前的小托盤賣香煙給觀光客時,找回的錢卻分毫不差。他們是怎麼辦到的?對他們的老師來說,永遠是一個謎。

    美國教育學家赫登(Herndon)有一個學生數學成績老不及格。有一天晚上,赫登在保齡球館遇見這個學生,他在球道打工,沒想到竟能飛快計算出打球者的分數,而且沒有半點差錯。

    這些例子我們常常可以在小說裡讀到。我想說明的是,不是只有用熟悉的方法,才有辦法顯現能力。數學是一門傑出的科學,並且是所有現代自然科學的基礎指標。利用數學,我們可以把一定的關聯,非常精確地表達出來。

    雖然如此,對大部分一般人來說,學習數學公式,比看透這些表達方式還要麻煩。有一小部分人覺得數學表現方式簡單清楚,但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不是。比起數學公式,用文句說明事實情況,我們會比較容易瞭解。企業管理學也是一樣。對找出複雜的關聯性這點,它的價值無法衡量。但是它對一般人有什麼貢獻?漢諾威大學醫院院長在《時代週報》(DieZeit)上說:「人所需要的一點點必要的企管理論,醫生可以很快學起來。」企業管理學裡一半是平庸的東西,不需要企業管理學的基礎也學得起來;另一半則太過複雜,對我們沒有用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