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其實沒那麼難 第5章 以「創意概念」創業 (2)
    事實上,有一大群知名企業家,他們在創業時,靠的就是剛剛所描述的核心概念。例如德國大企業阿爾迪(Aldi)、瑞典財團宜家(IKEA)、羅蒂克(AnitaRoddick)的美體小鋪(BodyShop)、杜特懷勒的米格洛,以及Skype(全球性互聯網電話公司)和YouTube(著名視頻網站)都是。

    我們稱之為「創意概念」創業,因為這些公司的崛起,都不是因為擁有專利、新的研究成果或是高科技,而是自成一格。

    創意可以很簡單。阿爾迪與宜家就是很好的例子,它們以簡單的創意(放棄昂貴的室內裝潢,或讓消費者自己組裝傢俱)革新了自己的產業。總之,這些單純的創意通常是結果,而不是思考過程的開始。

    到目前為止,實踐與範例清楚顯示,沒有資金的優勢、企管專業或者會計專長,也可以成立一家公司。請容我繼續深入說明。

    重要的不是靈光乍現

    當我談論喝茶運動的創意時,常常聽見「很簡單嘛!怎麼我自己就想不到?」有這個反應很自然。很多人以為,重點只在於有沒有靈光乍現。不是這樣的。看似簡單的結果,事實上絕不單純,甚至往往是漫長思考得來的成果。

    如果不捨不棄地朝一個適當的、不太複雜的目標努力,在發展過程中,你的創意會越來越簡約,事業概念卻日漸成形。就像畢加索兩三筆就完成一幅肖像畫,一個好創意,最後只要簡化就可實踐。但是,前提通常是不眠不休的思考,然後才能直入最核心的觀點。

    你會訝異,為什麼像瑞士人杜特懷勒的米格洛以及我們的喝茶運動,或者瓊森的E化辦公室這麼簡單的概念,會如此成功?原因在於這些公司的創意都是好想法經過深思熟慮後,成為簡約概念的典型例子。

    即使像雅帝或宜家等企業的概念,你也可以說,為什麼我沒有想到。但是,如果再觀察仔細一點,在簡單概念後面,其實藏著非常徹底的思考。

    什麼樣的傢俱能讓顧客自己組裝?可以把傢俱設計成不用木工工具與電鑽就能組合嗎?對於如何組裝櫥櫃、桌子或椅子這碼事,不需要從新的角度出發徹底思考嗎?顧客是否真有意願自己組裝傢俱?他們有時間、有興趣嗎?他們相信自己做得來嗎?一夕之間人人必須自己組裝傢俱,這種要求不會太過分嗎?這些不尋常的問題,在宜家傢俱創辦人坎普拉德(IngvarKamprad)之前,可能沒人想過。

    在他的朋友圈裡,是否有人給他立即的正面響應?我很肯定,沒有。結果看來很簡單,付諸實際行動所要求的卻是不尋常的問題以及一而再、再而三的思考,直到找出讓顧客自己能夠且願意組裝傢俱、價錢還讓他們趨之若鶩的答案為止。坎普拉德提出的問題,不是沒有人想過,就是早已被否決掉。坎普拉德必須挑戰一般常識以及主流想法,畢竟這一行的專家也沒有人讚成他的做法。

    此外,他還必須重新思考傢俱的設計,想出辦法,讓一般人也能在家自行組合。重要的絕對不是一時的靈感、天才的想法,而是艱苦的思考工作。如果只想等待靈感,就只會停留在靈感的階段。伽利略發現地球繞著太陽轉,這個想法不是很簡單嗎?但我們知道,這個想法是透徹的,當時對他天文學家的身份來說,是極度危險、有悖傳統的思考,並且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計算才能得出他的理論。

    我們再回頭看19世紀50年代。德國人民從戰後廢墟恢復建設,戰後的因陋就簡也慢慢消失。在這種時候,放棄一般商店與商品氣氛相當的美麗裝潢,是理智的嗎?當埃布爾列希特(Albrecht)兄弟在德國埃森(Essen)開設第一批完全沒有店面裝潢的商店時,這絕對不是合宜的想法,甚至違背了時代精神。但沒有人想到,他們的店竟然成為德國最成功的雜貨連鎖。

    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學到什麼?大多數的人一提到「創意」,想到的多是靈光乍現。但我們這裡談論的卻非如此。很顯然,創意是可以被有系統地推展,進而導出理想結果的。而實現這個魔法的方程式是:功能代替習慣。從實用功能切入思考,而不是追隨平庸的習慣。

    杜特懷勒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他坐在蘇黎世的統計處裡,研究上千份統計資料,比較其他城市零售商店的販賣價格,然後反覆不停計算,為他標題看起來像推理小說的創意概念打草稿:「蘇黎世雜貨商如何讓蘇黎世成為瑞士消費最高的城市,而市民還一聲不吭?」

    1925年,杜特懷勒協同友人一起創立米格洛公司。同年8月25日一大清早,五輛大卡車出發送貨,車上只裝載了六項貨品:咖啡、米、糖、麵粉、椰油與肥皂,而且都是大包裝。宣傳單打著「為什麼這些高質量的商品那麼便宜」的廣告,卡車和司機看起來彷彿裝上輪子的消費指南。杜特懷勒,簡樸真理的計算師和發現者,用讓人跌破眼鏡的差價和成功的銷售成績,證明了自己。

    我們可以將杜特懷勒看成簡單化真理的先鋒:米格洛公司的大卡車,從這一端裝載貨品,在另一端很方便就能出貨,這就是簡單化。他的商品或許不是以一般容量來販賣的,但是售價很便宜,能讓掏錢買貨的人減輕負擔,所以也是一個好主意。即使是大包裝,價格仍透明化,因為每一百克的價格都清楚標示出來。這些都是邊緣的天才想法,卻表達出杜特懷勒思考的是新的簡單化真理。世界日漸複雜,如果沒有人不時簡化一些事物,我們早就不堪負荷。尤其杜特懷勒經過系統性的思考,從中發展出一個概念,革新了瑞士的零售商產業。

    大多數人說到創意時,想的都是腦力激盪或者靈光一閃。我的經驗則是,有創意的概念絕對不是靈光一閃,而是系統性思考的結果。「自助者,天助之」,這個道理法國科學家巴斯德(LouisPasteur)早就知道。如果能有系統地思考,也許是散步的時候,也許打網球時或者在睡夢中,最終總會得到引爆一切的解答。豐富多樣的工作環境,也能激發有創意的想像力與工作方式。無論如何,我們需要某種遊樂空間和休息時間,而不必時時刻刻思索如何達到工作目標。

    美國企管學教授維斯伯(KarlVesper),研究了數百份的成功創業案例,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人可以有系統性地發展一個創意,並從中獲得成功的機要。

    你可以有意識、有系統地發展創意。

    ──維斯伯

    因此,接下來的內容可稱之為聰明的成功之路。你唯一需要的,只是一個能思考的頭腦以及一些堅持。

    而我可以向你保證,你不是第一個走上這條路的人,目前已經出現與這類型企業相關的統計數字。本書將會提到其中一些人,請你把這些人和他們的企業當成激勵和模範。你將清楚看到,創辦企業可以很另類,而且很好玩。開創一項事業,甚至就像開始談一場戀愛。

    發展自己的創意概念

    展開一場戀愛是甜密的,不用投入資金,也沒有饑荒期或每天冗長的工時。事業的創立來自於有意識地思考你一直在想的事情,例如,我對哪些產品最生氣?「氣憤是精力最大的來源。」羅蒂克如是說。

    我或者我的朋友們缺什麼?有些東西不能更簡單、質量更好、花費更少嗎?我會想和別人一起做什麼?因此重要的是,從你本來就一直在想的事項中挑選,找出創意概念的切入點。

    不論在哪個領域,希望自己具備創意的人,都知道只有最頂尖的概念才能通過考驗──尤其是要發想出新的拼圖,而非拼湊既有的圖案時。還有另外一個說法應該可以突顯這個核心概念:偷看隔壁同學作文的學生,已經被對方的文章架構制約了。

    獨樹一幟的東西往往誕生於空白的紙上。前無來者的新創意,不太可能找三個經驗老到的工程師開三個鐘頭會議就能產生。他們一定有很多想法,但是這些想法或許局限在他們的專業知識,以及對他們熟知領域有意義的常規中。必須極度質疑舊有事物,才有可能產生新氣象。

    好,你現在會想,所以我需要一些全然新穎的事物。換句話說,我必須自己發明創新嗎?不是的,你不需要這麼做。你不能把創新跟創立混為一談。

    區別創新與革新

    英文裡「invention」(創新)和「innovation」(革新)聽起來很相似,兩者之間似乎也關係緊密。很多人相信,在企業成功的故事裡,「創新」一定是主角,剩下的就只是如何運用的問題。這個觀察不能說不無道理,但是很危險。在創業故事中,本應成功卻因為想法不夠成熟而失敗的例子,比成功還多。

    我所知道的創業中,沒有比固特異(CharlesGoodyear)的故事更能清楚分別什麼是創新,什麼又是革新。他耳聞橡膠的特性之後,非常著迷,開始研究這種物質。他不但沒有錢,還要躲避債務(當時比現在容易多了)。這裡說的是1833年馬薩諸塞州的羅斯博立鎮(Roxbury)。儘管天然橡膠第一眼看起來很有用,用得上的機會相當多,但對固特異來說,反而愈難把橡膠實際做成某種商品。橡膠總是黏黏軟軟的,尤其是遇熱的時候,但是冬天卻又像石頭那麼硬,容易斷裂。

    固特異開始拿各式各樣的物質來做實驗,跟橡膠調配在一起。他的家人因此很痛苦,三個孩子幾乎沒東西吃。太太和孩子單獨住在郊外,根本沒錢進城探望固特異。一個偶然的機緣,他聽說硫磺是改善天然橡膠質地很好的物質,後來,又加入一氧化鉛。由於偶然和運氣,使得之後很多事情的發展在研究上都成了傳奇。譬如,部分天然橡膠不小心掉進滾燙的爐子裡──高熱把這個物質變得有用了。發明家固特異從此因為發現硫化天然橡膠而留名。

    雖然如此,固特異的公司業務還是沒什麼起色。第一個比較有希望賺到錢的例子是美國郵局下單要150個郵袋。但是工廠在生產時,發現橡膠並不是袋子的必要原料。一連串的打擊接踵而來。

    有一天,固特異一個孩子生病,因為請不起醫生,最後病死。就連安葬孩子,他也拿不出錢,只能草草下葬。鄰居說,這是他們見過的最可憐的葬禮。多年後,實驗總算有些成果,加上投資人投進的資金,於是成立了一個小工廠。可是,厄運再次降臨。一家狡猾的公司將固特異的專業知識據為己有。一名固特異付不出工資的鞋匠,憤怒之下賣出大部分機密。因為別人的模仿,導致公司業務黯淡,最終走上法庭,還好固特異贏了這場官司。

    你可能以為,現在總該是大團圓的結局了。固特異生平第一次有錢可賺,模仿他的公司必須償還專利費用,但是他卻生重病,倒了下來。長年與一氧化鉛為伍的他,慢性中毒而死。哪裡有快樂的大結局?大家都知道有一家大公司名叫固特異,怎麼沒有在故事中出現?很簡單,那公司跟固特異這個人一點關係也沒有,跟發明人也毫無相關。多年以後,兩名從德國來的移民利用天然橡膠加工的知識,創立了公司,為了紀念發明的人,取名固特異。

    固特異的故事絕不是單一事件,有一大堆例子能說明發明家從未實際運用自己的創新發明,因為總是有那麼一點小地方被忽略,或者被別人發揚光大。經濟學家熊彼特說出了其中的關鍵,創新與革新是兩種從根本就不同的過程。提到創業立基,依照熊彼得的意見,革新才是主角,不是創新。

    區分創業與企管分辨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