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其實沒那麼難 第2章 喝茶運動個案研究 (1)
    「喝茶運動」(Teekampagne)的企劃不是憑空而來的。我一開始並沒有將目標放在茶或是商業交易上。我對「我的事業」該是什麼樣子,沒有具體的想像,最開始只是企圖結合一般性的理論與實務經驗。這就像拼一個拼圖──只是沒人看過拼圖的圖樣,而且拼圖的小圖案還要先自己想像。

    創意的起源

    到許多發展中國家旅行後,我忽然發現,像咖啡、香蕉、糖以及茶等產品,在德國大約要多花十倍的價錢購買。是什麼原因讓這些產品到了我們這邊變得如此昂貴?而且,跟其他歐洲國家相比,為什麼在德國,剛好是茶這個產品貴得離譜?是運輸成本還是保險金很貴,或是進口商人將利潤定得太高?

    經過一番調查後,我發現:賣價高的原因不在成本高,而在轉手層次太多與小包裝買賣。那麼,繞過中盤商,然後提供價錢公道的較大包裝會如何?這個辦法對我來說,很可行。為什麼沒人這麼做?我們來觀察一下市場上如何進行茶的買賣。一個高質量的茶行與同業不同之處,在於它有良好的庫藏條件、懂得茶而且服務親切的前台人員、舒適的購買環境,最重要的,可供選擇的茶葉種類必須夠多。

    一個好的茶行,光是紅茶就多達一百五十種,此外還有綠茶以及花草水果茶,例如櫻桃或百香果茶。隨便加一加,一個茶行備有幾百種茶。其中一種賣完了,茶行打電話給大盤訂貨,而大盤當然去跟進口商盤貨,進口商再去找出口商。大盤不能像茶行一樣,只跟進口商訂個三五公斤,量太少進口商不賣。進出口商這個層級的量可是多得多。做買賣想繞過中盤,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因為自古以來,做生意從沒有人能跳過中盤商的。從經濟體系運作來看,這完全沒有意義。若想提供多樣商品,必須先有儲存商品的倉庫。如果商人想直接從產地進貨,根據我的調查,他每一個種類至少要買二噸,才能打平高運輸成本以及可觀的進出口作業費用。對這個商人來說,如果他的茶行賣一百五十種茶,小小的店面身後會有個足球場大的倉庫!

    茶葉交易(一般模式)

    茶行,倉庫條件良好

    種類繁多(經常有上百種選擇)

    小包裝

    需要多層中盤交易(經銷商、大盤、進口商、出口商)

    選擇多

    固定成本及變動成本高

    賣價自然居高不下

    符合經濟原則的理智交易

    雖然如此,這創意還是很吸引人,省略中盤商,進價馬上大幅降低。但是,如果想讓交易符合經濟效益,那麼茶的種類將不只是減少,而是得大幅減少。那麼,限制買進的種類,買茶的顧客能接受嗎?顧客不會只想喝某一種茶。有可能限制他們的選擇嗎?種類繁多可是很大的優點。長久以來,一家茶行創新與否,就看它能否端出清香的新茶種,獲得市場歡迎。

    如果想繼續在舊有的模式中經營茶生意,這種創意就不適用。可是,如果茶的選擇種類少一些,就可以提供顧客更物美價廉的商品,這樣的想法老是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最符合經濟效益的辦法甚至極端一點,將種類限制在一種,買進的量夠多,就可以直接跟原料國購買,也能掌握倉庫的大小。

    實用代替習慣

    消費者有可能被說服放棄眾多選擇,只喝一種茶,而且一喝就是一年之久嗎?當然不可能。「這種事只有教授才想得出來」,這句話我聽多了。有一段時間,這個創意似乎不可行。如果消費者習慣從千百種商品中挑選,為什麼他要接受只有一個可能性?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繼續思考這件事。可是腦海中一直有件事讓我不得安寧:茶真的可以很便宜啊!再者,如果買茶的花費,跟別的開支比起來更便宜,不用再在意買茶所花的錢,那麼就能買很好的茶,甚至是最高級的茶。

    對啊,為什麼不賣世界上最上等的茶?有一種茶,質量是所有茶專家一致認同的,它長在喜馬拉雅山南坡,名字即取自產地──大吉嶺。這是我在柏林自由大學圖書館查出來的數據。我自己不懂茶,甚至不喝茶。如果能進口一種頂級茶品,售價卻特別有優勢,買茶的人也許會因此放棄多重選擇,獨愛一種?

    我的創意很簡單,如果能用購買一般紅酒的價錢,買到頂級紅酒,那我從此就會只喝這種頂級紅酒,不是嗎?只限制在大吉嶺這種茶還有一個好處。消費者要怎麼知道我的茶真的比較便宜?畢竟所有的商家都宣稱他們的東西質量好、價錢又便宜。所以必須要能比較價錢,比較的標準也得是大家熟知的。大吉嶺是種很有名的茶,而且在店裡買很貴。如此一來,茶的質量是公認的,價錢的比較更是不言而喻。

    不諳實務

    第二大成本因素在於小包裝。使用者當然希望拿到沒有壞掉的商品,這樣看來,小包裝勢在必行。也許不見得?茶包裝上的使用期限是怎麼說的?如果我們要說服使用者放棄小包裝,這個訊息可是很重要的。若茶的香味保存期限是一年,那使用者買足一年的份量是否可行?

    若能如此,就可以推行大包裝,省下小包裝所需的材料費與不必要的分裝過程。法律上茶葉的保存期限是三年。那麼為什麼茶葉並沒有在很早之前就以大包裝的方式販賣?我不太瞭解實際操作,銷售專家解釋給我聽:一般家庭預算比以前少,顧客習慣小包裝,通常希望以一百克為標準。甚至還有下降的趨勢,茶罐容量降到五十克,甚至二十五克也越來越常見。

    我一直是咖啡享用者。即使是今天,我也無法放棄早晨醒來的第一杯咖啡。有一天,我忽然發現,我手中的咖啡包裝是以五百克為單位。怎麼會這樣?咖啡失去香味的速度遠比茶葉要快,為什麼咖啡有五百克的包裝,茶葉卻只有一百克?這太沒道理。從這個角度來看,茶葉一百克的包裝純粹只是習慣問題。如果咖啡都能以五百克包裝賣出,茶葉至少也可以採用五百克的包裝。喝茶運動的企業化風險一開始的問題主要在於:如果價錢便宜得多,能否說服消費者只買一種茶,而且是大包裝?

    我很確定,一定可以用節約經濟與理性常識等理由說服消費者。但剛開始時,除了我自己,沒人這麼想。第一次提出這個創意時,我的學生抱持懷疑態度。「有學分嗎?」這是他們的第一個反應(實行後有了成效,他們才相信)。要找到賣我茶的經銷商,也很不容易。我寫信去問出口商,大部分沒有回音。一小部分有回信的,都這樣寫:「您身為教授想瞭解實際操作,確實讓人佩服。但是我們建議您先走進一家茶店,觀察一下茶的買賣如何進行」。

    茶葉交易(特殊模式)

    √限定一個茶種

    √沒有中盤商

    √只賣大包裝

    √郵購與網絡銷售

    √因為成本大幅下降,所以售價低且質量好

    本錢哪裡來?

    最後,還剩下一個問題,就是:本錢從哪兒來?畢竟生意一開始,需要先買進一大筆貨。國際貿易兌款期限是六十天,兩個月的時間就得付出款項。貨船從加爾各答出發,到達漢堡大約需要四星期,之後又需二、三周分裝,基本上只剩一星期時間銷售。也因此,才產生「運動」的想法。你必須盡快賣掉貨物,才有錢付賬單。「運動」的意思其實是:「客人,趁收穫的季節買下一年份吧!」而要求訂購的商品運送到府的客人,就必須先付錢。低廉的售價不但能吸引顧客大量買進,還可以要求他們先付款。

    好的企劃能開啟很多可能性

    喝茶運動的企劃中,還包括兩個觀念: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要求減少食品中的化學添加物才逐漸成為公眾訴求,這也包含有錢的工業大國在第三世界所生產的產品。將這個問題作為努力的目標,抓住公眾訴求來吸引潛在顧客,對企業是有利的。喝茶運動中,即使是小小的單筆交易,包括有機茶在內,都要檢查化學含量,而且只買含量最低的茶葉。檢驗相當耗費金錢,一般的茶商會因此大大增加成本。但喝茶運動因為大量進口單一商品,所以不會受到影響。

    如此一來,檢驗的支出雖然不小,但是分散在大量貨物上,影響就不大了。化學成分檢驗結果也會公開印刷在每一個包裝上。如果整個產銷過程中,材料、包裝、物流上能省下成本,加以中間不再層層剝削的話,顧客就不必在買進商品時對價格斤斤計較。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