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咬一口掉塊肉而且咬上就不撒嘴的事兒,也只有美國人能想出來,能做到。等這幫孩子長大了,有消費能力了,再做個美國大片買到中國來,美國人真是做生意的天才,這才叫真正的文化搭台、經濟唱戲。
●這種極細緻的、變一個機器人的臉部都要翻反重複多少小部位才成的變形,和我們記憶當中的那種機器人往地上一趴,胸口就是車前臉,頭部翻回去事是車頂,雙臂向後一攏就是車門,兩腿一併向後一掰就是車底座和車轱轆的「汽車人」,差別太大了。
這兩天看了幾場電影,發現大家忽然都懷舊起來了。《忍者神龜》、《變形金剛》、《機器貓》,都是給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早期的這批人量身定做的,這批人正是電影消費的主力,也正是半大不小,欲賦新詞強懷舊的那批人。所以《變形金剛》上映五天票房就過億了,而《金剛》用了14天,《蜘蛛俠3》也用了12天。
《寶葫蘆的秘密》也是主打的懷舊牌,不過懷得更舊一點,那批人估計都不去電影院看電影了,雖然我沒什麼調查,但《寶葫蘆的秘密》的票房絕對比上述幾部電影的票房差很多,這是顯而易見的事。
《變形金剛》是讓所有我們這一代人興奮不已的事。我身邊的朋友們,最近似乎都在談論著什麼時候一起去看變形金剛。懷舊嘛,一起懷才更有感覺。
二十年以前,「美國孩之寶」這個公司估計是中國小朋友最熟悉的一家美國公司。為了賣玩具而做出一套動畫片來,這種事只有美國人能想得出來,能做的到;動輒幾十、上百塊錢一個的「汽車人」、「霸天虎」,只有家境極好的孩子能買得起,但我記得死磨著家長花大價錢買上一個玩具向同學顯示的孩子大有人在;這種咬一口掉塊肉而且咬上就不撒嘴的事兒,也只有美國人能想出來,能做到。等這幫孩子長大了,有消費能力了,再做個美國大片買到中國來,美國人真是做生意的天才,這才叫真正的文化搭台、經濟唱戲。
平心而論,《變形金剛》情節一般,但特技和視覺效果絕對是一流,尤其是機器人的變身,可算得上是極端現代化的巧奪天工,按說能讓中國觀眾看得心折。但據我的瞭解和我本身的感受,恰恰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最失敗的地方:這種極細緻的、變一個機器人的臉部都要翻反重複多少小部位才成的變形,和我們記憶當中的那種機器人往地上一趴,胸口就是車前臉,頭部翻回去事是車頂,雙臂向後一攏就是車門,兩腿一併向後一掰就是車底座和車轱轆的「汽車人」,差別太大了。也許那種變形太小兒科,這種變形更「現代化」,可是別忘了,這些人去影院看大片,是為了懷舊。
當年的玩具要是做成現在這種變形的方式的話,孩子要把汽車變成機器人,估計最少得三天。這種高級益智的玩具對孩子們,恐怕也就沒什麼吸引力了。
所以,《變形金剛》一方面是票房狂攬兩億以上,另一方面是大家觀後的評論都是一般。好多事情都是這樣,做得好的未必出彩,做得不好的可能大紅大紫,說句老話,這叫「時也、命也、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