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喜劇 第56章 當回看官——相聲劇是早期的無厘頭
    ●觀眾看相聲藝人演戲,關注的不單是劇情和角色,更多的還是藝人本身,所以藝人就不停地跳進跳出,觀眾就不停地在劇情與藝人本身的錯位中尋得笑點。

    ●我看《暗戀桃花源》等搞笑戲劇以及一些幽默影視劇,老是覺得差一點兒,稍微改一點兒都能製造爆笑的效果,很多該「響十分」的包袱都變成了「響八分」或者「響六分」;一場戲看下來,老是有萬千的遺憾歎息,也許這也是一種職業病吧。

    其實這個世界上很多好東西都是逼出來的,所謂窮則變,變則通,相聲劇也是一樣,它是相聲式微時的產品。最早排演的相聲劇是解放前相聲世家常家的兄弟劇團。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常家在北京西單商場的啟明茶社開辦相聲大會,著實火了一把。當時的相聲演員,都以能搭上常家這個班社為榮。但是到了後期,當時民生凋敝,市井蕭條,老百姓連飯都沒的吃了,誰還有閒心逛商場聽相聲?為了增加上座,兄弟劇團才下心思排了很多笑劇,即排演各種小戲,借此招徠觀眾。

    說相聲的,就算在那個時期地位不高,但也算是公共人物,他們扮成各種戲劇角色演戲,敲鑼打鼓地唱戲,確實很有賣點。在當時還叫笑劇的相聲劇著實拉了在困境中的相聲一把,往差了說,它最起碼可以幫相聲藝人活下去,往好了說,它能掀起新的關注熱點和製造更多經典包袱。

    而且相聲藝人演戲,有著無數精靈古怪的想法和表演方式,無論從劇情、對白還是身段、造型,以至於燈光佈景,都有很多出奇出新的地方,看著也許不精緻,甚至粗糙,但一定能笑得開心,樂得過癮。觀眾看相聲藝人演戲,關注的不單是劇情和角色,更多的還是藝人本身,所以藝人就不停地跳進跳出,觀眾就不停地在劇情與藝人本身的錯位中尋得笑點。

    比如著名的《打面缸》,這本來就是一出當時的時令小戲,被相聲藝人改編演出之後,變得更加搞笑瘋狂,甚至無厘頭,比如劇情中,縣令和四衙都要到妓女周臘梅家佔便宜。演四衙的常連安,一上場就唱道:「我也到臘梅家,我是臘梅親爸爸。」假如不知道這是藝人之間的開玩笑,那這句台詞明顯讓人如入五里霧中——演周臘梅的女藝人荷花女是常的晚輩。

    觀眾發出會心的笑的時候,絕不會想到小蘑菇演的縣令隨後上台唱道:「出胡同,過大街,我是臘梅親爺爺。」演四衙的常連安諤然:「咱們爺兒倆掉個兒啦!」觀眾發出哄堂大笑——因為他們都十分清楚常連安是小蘑菇的父親。

    和劇情有關又無關,和人物相符又不符;這種相聲式的跳進跳出,相聲式的無厘頭,在笑劇中被大量運用,製造了大批在當然還是比較新鮮的笑料。那一批笑劇,也應該算是值得留下的資料,可惜的是流傳並不多。

    近幾年,台灣的相聲社團,北京和天津的國有和民間的各個相聲團隊,都在排演紛紛相聲劇。這也許能算是好事吧,最少,它也能給觀眾帶來一些新鮮的笑料。相聲演員演戲,可能在舞台動作、刻畫人物,甚至念台詞等方面一無可取,但是在抖包袱方面絕對是權威。我看《暗戀桃花源》等搞笑戲劇以及一些幽默影視劇,總是覺得雖然他們在對戲劇的理解以及劇本表達出的內涵都非常高妙,但是單就搞笑的手段和抖包袱的技巧來說,在台詞、對白、語氣等方面,老是覺得差一點兒,稍微改一點兒都能製造爆笑的效果,很多該「響十分」的包袱都變成了「響八分」或者「響六分」;一場戲看下來,老是有萬千的遺憾歎息,也許這也是一種職業病吧。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