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為什麼要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怎樣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與社會實踐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本章著重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探討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外活動的思路,論證開展這一活動的重要性、必要性,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論述思想政治課外活動的具體形式。
引言
新時期社會大環境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既提出了新挑戰又創造了發展的機遇,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努力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是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建設的重要任務。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課外活動結合的依據
(一)新時期大學生思想道德成長的新特點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增強,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更注重自己對教育活動的參與和獨立思考。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強化著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包括自我意識、利益意識、自由意識、民主意識、責任意識、成長意識等都在不斷加強。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的學習認知活動不再滿足於教師單方面的灌輸、講解,他們越來越希望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來獲得新知識、新觀念,尤其是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觀教育的內容,更強調要通過自己的獨立判斷來決定接受與否。於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大學生的參與意識越來越強,他們要參與全部教學過程,希望有表達自己獨立見解和與教師、同學進行討論與爭辯的機會。
2.實踐方式的變化促進了青年自我發展意識的更新,大學生更加注意自身能力的培養。
實踐方式的變化主要表現為:一是實踐活動中智力因素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日益使人們重視自身能力和全面素質的培養;二是電腦的普及和廣泛應用使之日益成為人們實踐活動的主導工具,大大改變了人們關於勞動、效率、價值、生活方式等的觀念,大學生獲得知識、瞭解外部事物的能力大大增強,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內容和水平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三是全球互聯網的建立使實踐活動日益具有"交往實踐"的性質,實踐越來越具有多極主體性、社會交往性、綜合創新性等特點,於是大學生越來越關注師生或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
實踐方式的這些變化,給大學生思想成長帶來的影響是十分深刻的,重新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努力掌握知識、重視能力培養、重視提高全面素質,日益成為他們在求學、認知、自我發展的認識和實踐活動過程中關注的重點。
3.生活方式的多樣化,促進了大學生發展自身、豐富個性的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工作、消費、出行、娛樂等等方式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於電子信息技術和網絡的發展,人們的工作方式日益進入了彈性工作日和家庭作業式的時代,這樣的工作方式使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來安排自己個性化的生活方式,於是旅遊、發展業餘愛好、進修深造、開拓第二專業研究和第二就業領域等,都成為人們日常生活方式的內容;信貸方式購置住房、汽車等大宗消費品使人們能夠更早、更充分地擁有自己發展個性的空間和條件;旅遊、傳媒的發展大大開拓了人們的眼界、加快了人們知識更新的速度,這些無疑促使人們的個性發展的要求增強,而且個性的程度大大提高,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
生活方式的這些變化對大學生思想成長的影響同樣是深刻的,不屑於人云亦云地重複他人的觀點,力圖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對任何問題總是試圖提出多樣化的解釋方式和解決方案;思想更加活躍、觀念更新加快;自我實現的要求更加強烈,個性發展的模式更加多樣化。
4.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促使大學生的全球意識、人類意識增強。
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一個以經濟為主體帶動政治、文化的全方位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給人們帶來的觀念上的變化是十分顯著的。人們日益突破了民族國家的狹隘眼界,越來越習慣於用世界的眼光看問題。這一點對大學生思想成長特點的影響在於,他們開始具有比較廣闊的視角,不再滿足於對事物僅僅從當前和局部角度進行分析或說明,而是更加習慣於追問其從全球的或人類的觀點去看問題,並且從中會得出什麼觀點或結論。
此外,新時期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時的認知特點還包括更注意觀點之間的比較和對照,要求有更加寬廣的知識背景,要求更加貼近現實和具有更鮮明的針對性,更民主的學習氣氛和更寬鬆的學習環境,與個人成長、發展的關係更直接,等等。
總之,新時期思想政治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這些新特點,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課外活動的意義
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是一個完整的教育系統,課外活動是課堂教育的必要補充,二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對完成教育任務、實現教育目的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第一,課外活動不僅能加深、鞏固和擴大課堂上所學到的間接知識,而且能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是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的基本原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要從社會經濟、政治實際,學生的思想實際、年齡和知識水平實際出發,避免"空對空"。課外活動使受教育者可以把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運用於實際,從而加深對知識理解。在已獲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實際操作,並能不斷地發現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能。
第二,課外活動可以培養教育者良好的思想品德,豐富和活躍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導渠道,教育性是思想政治學科的根本屬性。在課外活動中,通過進行多種形式的政治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活動,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覺悟,培養受教育者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感;通過參觀訪問,學習現實生活中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跡等,使受教育者對照自己,找到差距,不斷提高;參加社會公益勞動,爭做好人好事,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良好道德品質;課外閱讀、參觀、訪問、講演、競賽等活動,還可以不斷地豐富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使其健康活潑地發展。
第三,能夠使學生多渠道地獲得即時信息,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課外活動不受課程、教材的束縛,它可以運用網絡、報刊、廣播、電視、電影、課外書籍等傳播信息的工具,通過各種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幫助學生吸收新的知識,獲得課外的"即時信息",這樣對於擴大學生知識面,增加信息量,對於縮短課堂傳授的"昔時信息"和科技迅猛發展之間的距離,瞭解世界新的動向和趨勢,跟上時代脈搏,對於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課外活動有利於受教育者個性的形成和培養,並防止受教育者走上歧途,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道德品質。大學生有許多課餘時間自由支配,他們精力充沛,活潑好動,富於幻想,對周圍一切都感興趣。但是,他們還未成熟,知識不足,分析辨別能力差,易受不良思想感染。如果不用有意義的健康的活動去充實他們的課餘生活,他們就可能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甚至去從事有害的活動。學校在課餘時間為他們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僅可以使他們避免不良影響,抵制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的侵襲和污染,而且能夠把他們旺盛的精力、濃厚的興趣愛好,引導到健康發展的軌道上來,滿足他們多種多樣的精神需求。這樣,不僅使受教育者的業餘時間得以利用,而且使他們獲得了知識,發展了能力,並且防止了他們從事不利於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使其愉快而有意義地度過課餘生活。
第五,課外活動是培養良好公民的一種手段。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把全體學生培養成為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具有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公民。課外活動應從開始就培養受教育者做一名良好的社會公民。培養他們熱愛祖國,遵紀守法,熱情贊助公共事業,愛護名譽,誠實、公正等品質。在對其進行公民訓練時,受教育者還可以從中獲得許多公民的道德知識以及良好公民的知識等。
總之,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課外活動,為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陶冶道德情操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有助於滿足學生的多種心理需要,有助於對學生進行具體、生動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組織才能、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組織紀律性,以形成對學生思想、學習、能力的綜合培養,把他們培養成為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課外活動的理論與實踐依據
課外活動是學校在課堂教學任務之外,利用課餘時間,對學生實施的各種有意義的教育活動,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學生除了上課,仍有許多課餘時間由學生自己支配,在校大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他們精力充沛,如果不用有意義的活動去充實他們的課餘活動,他們就會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而去從事不好的活動。要增強德育的實效性,就要理論聯繫實際,做到"知"與"行"的統一。我國古代,課外活動這一教育形式就已經出現了。《學記》中記載:"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所謂"正業"就是指課堂教學,"居學"就是指課堂教學以外的活動,即是說,受教育者在課堂學習之外,還要進行與課堂學習有關的課外活動。******在談到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質量時也指出:"要恢復對學生課外活動的指導,增長學生的知識和志氣,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1.開展課外活動是實現思想政治課程目標和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肩負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其目的在於幫助大學生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具備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應有的自主、自立、自強的能力和態度;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黨的教育方針和培養目標,不但要通過課堂去貫徹,而且還要通過課外活動去貫徹。只有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切實有效地貫徹教育方針和培養目標,才能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一代新人。課外活動的全過程就是運用知識,開發智力的過程,也就是德智體美勞同時發揮作用同時進展的過程。
2.開展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
現階段學生是在一個有限的空間(教室)和有限的時間(課堂)裡,借助於單一的媒體(課本),通過單向的交往(師生)進行封閉式的教學與學習。封閉的教學只能導致封閉的學習,長期以來,在很多學生眼中,學習文科只需要"劃劃課本、背背答案"。對所學內容沒有充分地感知和理解,對"國事"、"天下事"和"身邊事"缺乏積極、主動的關注,由此出現了諸如學生死記硬背有餘、靈活運用不足;課本知識熟悉、社會瞭解欠缺等問題。更主要的是對生活、社會以及對人類及個體生命發展的淡漠已成為影響學生人文精神養成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