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探索 第20章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課外活動的結合 (2)
    從教學模式來看,"複習舊知——講授新知——鞏固新知——佈置作業"的教學模式仍佔據著教學的主流地位。這種模式由於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中心、以教材為中心",過分強調了教學過程中的預設和程序,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同樣表現出相對的封閉性。而在新的教學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該生成的是一種開放的教學模式,在開放中搞活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開放中促進學生發展。"要立足於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於學生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課程模塊"。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引領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應用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充滿教學民主的過程中,提高主動學習和發展的能力。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課外活動的有機結合體系建設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1.目標性與開放性相結合的原則

    課外活動設計必須有明確目標(知情意行目標),而目標則是通過開放的課堂來實現的。課外活動要實現的目標包括教學目標和素質目標。教學目標是依據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而確定的,素質目標則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所要求的。這兩重目標不是通過單純的學科課程來實現,而是採用極具開放性的課外活動來實現。因此,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設計必須把目標設計與活動內容結合起來。

    2.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

    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強調活動符合學生的認知實際和身心特點,體現在"三個統一":每一個課外活動都有特定的教學目標和素質教育目標,活動的設計首先要突出目標,實現活動與目標的統一;活動的設計必須圍繞教學內容,實現活動與內容的統一;師生共同設置具體活動形式,實現學生主導與教師指導的統一。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教學設計的趣味性突出活動過程和學生的體驗。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教學設計時,既要講求科學性,又要注重趣味性,防止片面強調趣味性的傾向。

    3.主導性與指導性相結合的原則

    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其教學設計就是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形成的。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或社會熱點、時政新聞,提出活動主題,調控活動過程,點評活動效果。但在課外活動的教學設計中,更為重要的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性。學生不僅是活動的主角,而且是活動的導演、道具師。他們要參與教學設計、準備活動內容、組織活動過程、評價活動效果,對整個課外活動起主導作用。

    4.認識活動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原則

    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以擴展學生所學知識和獲得直接經驗為主要內容,所以首先是學生進行認識活動。與此同時,通過開展討論、辯論、情景表演、知識競賽、參觀考察、研究性學習等實踐性活動,寓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於實踐活動中,把學習性的認識活動與發現性的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

    5.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設計什麼樣的活動主題、怎樣的活動形式,必須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結合本校本地區實際,考慮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活動能力。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教學設計的三個環節

    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教學中,教學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們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的設計分為三個層次,即準備層、活動層和總結層。

    1.準備層

    這個層次是設計的關鍵環節。應做好以下工作:

    (1)教師提出活動主題和活動形式,然後發動學生討論。教師收集學生意見、建議,最後確定活動主題、內容、形式,形成課外活動的初步方案。

    (2)全體學生通過說設想、找點子、提建議等方式參與課外活動方案的設計,然後由師生共同設計出課外活動方案。教師根據方案,明確每個人在活動中的角色以及活動任務(如收集資料、排演節目等)。

    (3)教師要瞭解學生的準備工作情況,對活動骨幹(如主持人、主演者、課題主研等)進行重點指導,必要時與活動骨幹一起確定活動程序。

    (4)對於校外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如參觀、考察、研究性學習等,教師一方面提出活動目的和要求,另一方面做好聯繫活動地點或佈置活動場地等工作。

    2.活動層

    這個層次主要是學生活動,教師的作用是"提示、點撥、組合"。學生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按照活動程序進行自主活動。在學生自主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示和點撥,組合好整個活動。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考慮到活動程序的連貫性、活動方法的選擇、活動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活動過程的完整性以及活動目標的充分體現等問題。

    3.總結層

    這個層次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設計的最後環節,主要通過主持人總結、分組討論、全班交流等方式進行。教師在此基礎上對活動的參與面、活動過程的完整性、課外活動目標的實現、學生能力培養情況以及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並提出以後活動的改進措施。

    (三)提倡"以問題為本"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教學體系建設

    1."以問題為本"的課程設計理念

    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的教學設計應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展學生的理解、運用、創造等多種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為最終目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的教學設計必須遵循科學嚴謹、形式活潑、注重實效、注重發揮學生主體性和主導性的原則,最大限度地讓每個學生參與活動設計及具體活動,在參與過程中拓展和延伸政治學科知識,培養和鍛煉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創新能力等,發展學生素質。這是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教學設計應該堅持的指導思想。

    2."以問題為本"教學的特徵

    (1)用具有挑戰性的開放性問題來促進學習。

    (2)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協作學習。

    (3)傳統的教學演變成促進學習。

    3."以問題為本"教學設計的八個步驟

    (1)探索問題並認定問題;

    (2)用學生現有的知識去嘗試解決問題;

    (3)找出學生目前缺乏的知識;

    (4)確認學習目標及其優先順序,分配適當的工作及資源給各組員;

    (5)個人學習及準備;

    (6)與組員分享新學習到的知識;

    (7)嘗試用新知識去解決問題;

    (8)評估新知識,問題的答案及整個過程的效率,就個人及整組進行反思。

    4.教學方式的設計

    (1)案例教學;

    (2)小組訓練;

    (3)反饋式教學(攝像、咨詢指導);

    (4)參與式教學(演出、辯論、演講)。

    5.教學效果評估的設計

    (1)教學評估的方法與手段

    A.觀察法。

    B.測驗法。

    C.問卷調查法。設計問卷,實施調查。

    D.訪談法。對個體或對群體設計訪談提綱。

    E.資料分析法(內容分析或文獻分析法)。對日記、作業、報告、發言稿等系統分析,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分析。

    (2)教學評估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評估方案應事先進行周密設計,應在教學開始前確定實驗組與對照組設計、測驗的選擇、問卷設計、觀察提綱設計以及相應的輔助記錄表格設計等。

    A.評估方案設計應與教學目標緊密結合。

    B.評估方案設計應與教學過程緊密結合。

    C.評估點的選擇應具有明確性和可操作性。

    D.評估數據的採集、統計和分析應準確和科學。

    E.教學效果的評估應採用多種方法,統籌考慮,避免簡單化。

    (四)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教學設計的幾個問題

    1.把握活動的方向,防止為活動而活動

    雖然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中居於主導地位,但是,學生很可能為活動而活動。這就偏離了課外活動的軌道,失去了活動本身的意義。因此,教師必須把握活動的方向,把教學的主要內容分解於各個活動環節;把教學目標貫穿於活動準備和活動過程中;把學生能力的培養和鍛煉貫徹在活動中。

    2.強調全體學生參與,防止活動課成為少數學生的表演課

    學生的全員參與是課外活動成功的關鍵。進行活動設計時,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的角色,在突出主角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讓每個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個性,防止出現少數學生在表演、多數學生當看客的現象。

    3.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指導而不主導

    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的目的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活動設計必須堅持"教師指導,學生主導"的教學理念,無論是活動準備還是活動過程,教師都應該明確自己的角色,不能越俎代庖。

    4.注重課內課外的有機結合,充分利用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資源和優勢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獨特優勢,可以使活動延伸到課外和校外。在進行課外校外的課外活動設計時,可以利用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資源和優勢,盡可能地為學生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創造有利環境。

    5.注重進行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學以致用"。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活動的教學設計中,必須注重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通過活動,學生能夠逐步學會如何在紛繁複雜的現象中去發現問題,進而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課外與課內的結合:主題式實踐教學法

    所謂主題式實踐教學法,就是圍繞不同的主題開展的形式各異的實踐教學,其特點是情景生動,氣氛熱烈,其目的是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思考,變被動為主動的教學模式。主題式實踐教學法,大致可以概括為主題研討、主題講演辯論、主題實踐等。

    (一)主題研討型實踐教學

    主題研討實踐教學。它主要是指受教育者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專題為載體,以研究和探討為方式,通過收集大量的資料,從理論和現實結合中去比較,面對大眾交流研討為主要途徑,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認知高度,以達到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素質的教學目標。經過前期準備後,由小組派代表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匯報形式不拘,最好通過現代化影音設備,如做成PPT進行專題研討,或製作成視頻向老師和學生播放,還可以是編排成小品或通過組織辯論的形式來匯報。

    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研究問題的能力和組織編排能力,又能鍛煉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積極地參加到教學中來,深受學生的歡迎。採用主題研討型實踐教學,教師首先要根據教學目標確立研討題目,制定研討方案,最好是選擇那些學生比較感興趣,能夠積極參與研討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針對性和典型性的專題。如國有企業改革與大學生就業、社會保障制度、生態危機與可持續發展、醫療改革與住房制度改革等問題。每一主題研討實踐教學,學生都踴躍參與,不斷創新,充分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受教育者主體意識大大激發,既達到相互啟發、活躍思維、適時交流的目的,又實現了教學教育目標。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