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重要的知識性,要向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有關社會科學的基本常識,但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並不否認教學內容的實踐性要求。學生的學科知識和技能,一方面要通過理論學習來把握,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實踐性學習來提高,這兩部分內容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的需要,教師通過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這些途徑,向大學生傳播豐富、正確、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引導大學生發現生活中人、事、物的美好和價值,喚起大學生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的一種認同和感激,才能提高大學生的道德、情感認知,最終實現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
2.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互動的現實性
(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目的與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相一致
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受教育者運用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去指導自己的行動。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把學科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個領域。因此教學目標的確定不僅應該包含認知、情感方面的要求,還必須包括行為方面的要求。從最終意義上說,後一方面的目標更重要,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目標行為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內化為大學生個體的動機、意識、思想和觀念,然後再由大學生個體將這些意識、思想、觀念外化為自己的自覺行為並產生良好的行為結果。
同樣,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改變不正確的道德認知,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其重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實現態度和行為的改變,即讓學生摒棄不合理、不正確的道德觀念,最終實現問題行為的轉化。
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目標趨同,都是為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使學生的道德認識信念化,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2)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內容與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相包含
就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來說,無論是純理論知識還是鮮活實踐材料,其本身都已普遍包含了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公民意識教育、自律教育、敬業精神教育、誠信教育、感恩教育、倫理道德教育等道德教育的內容。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知識與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結合在一起,一方面可以方便學生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明確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和對人類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理論、原理和思想品德基本知識、規範等教育,使大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側重於知識性、理論性、系統性和邏輯性。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則主要是指導和幫助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立場、觀點、原理分析感恩、誠信行為和堅定的理想志向對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解決自身存在的思想道德認識和行為問題,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直觀性、現實性和形象性。
將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相結合,不僅使教學內容反映出時代性、階級性、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學性,還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有利於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協調發展,成為具有健全人格的社會主義新人。
(3)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手段與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相統一
大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往往要經過認識、情感、信念、意志等反覆多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地對社會各種複雜事物的是非、真偽、善惡、美醜進行知覺、辨別、分析、選擇、吸收、運用,最終內化為自己的意識、思想和觀念的複雜過程。因此,僅靠單一的教學方式難以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品德。
隨著高校教師文化層次的提高,也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更加多樣。除了原來單純的課堂講解法,還有案例分析法、實際調查法、多媒體教學法等等。教師很難再墨守成規,採用原來的單一說教方法,而是更加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努力做到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以學生自身的活動和探索去感悟知識進而理解知識甚至獲得新的知識。
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也同樣如此,僅僅依靠道德說教和勸誡的方式,不僅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還很可能造成學生的厭倦和反感。要實現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的良好效果,需要從"知、情、意、行"四方面著手,採取多樣的教學手段:曉之以理,提高對感恩行為、誠信行為、理想志向的認知;動之以情,激發感恩意識、誠信意識、理想信念;導之以行,養成知恩回報、磊落誠信、追求理想的行為習慣。
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在教學手段上是內在統一的,都必須依據大學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特點和規律,努力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使附在外表的認識教育內化為受教育者的德行與信念,加深受教育者的道德認知,激發道德情操,培養道德行為,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
(4)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效果與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相促進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對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豐富教學內容、精煉教學語言、優化教學手段、緊密聯繫生活實際等方式,有利於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感染力及吸引力,讓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產生共鳴,吸引大學生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原理的精髓,並且身體力行,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格主題教育(2)
要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深化教育教學效果,從根本上克服理論脫離實際的現象和改變思政課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融入當前急需的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等內容,一方面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性;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學生作為教育者和自我教育者的主體作用,幫助學生增強對社會現象的辨識能力,反思自身的道德觀念和行為,進一步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知識的理解。
反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的充分學習和掌握,有助於大學生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原理知識分析身邊的現實現象,幫助學生深刻認識感恩行為、誠信行為和理想志向的科學聯繫,理解培養感恩意識、誠信意識和遠大志向對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大意義,從而增強學生將理論知識內化為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的動力,加強個人提升思想道德素質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3.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互動的內容體系
目前,我國普通高校根據大學生思想道德發展的規律共設置了四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主要是從大學生的生活直接入手,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崇高的人生目標,同時讓他們瞭解生活當中的法律知識和常識。《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三門課程,則主要是向學生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精髓,並結合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發展的歷史進程,深刻感受我國從貧困落後到繁榮富強的巨大變化,讓學生明白,不同歷史時期的指導思想是一脈相承的,都是為了實現祖國的強大和生產力的發展、經濟的增長以及促進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熟悉掌握教材的知識點,深刻理解課程開設的社會意義。並通過認真的思考,將教材知識點與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和勵志教育相結合,抓住有利時機進行滲透和引導,才能游刃有餘地駕馭知識和課堂,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1)《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與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互動的內容
選用教材版本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09年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4版。
其一,與感恩教育相關聯的內容
結合第二章(繼承愛國傳統,弘揚民族精神)、第四章(加強道德修養,錘煉道德品質)、第五章(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第六章(培育職業精神,樹立家庭美德)的教學內容,通過對愛國主義、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深刻剖析,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大學生對祖國、社會和他人的感恩之心與回報之情,大力發揚犧牲和奉獻精神,自覺加強道德修養,提高道德素質。
其二,與誠信教育相關聯的內容
結合第四章(加強道德修養,錘煉道德品質)、第五章(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第六章(培育職業精神,樹立家庭美德)、第七章(增強法律意識,弘揚法治精神)、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覺遵守法律)的教學內容,通過對道德、法律及其歷史發展進程的理論剖析,幫助學生深入認識繼承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和弘揚社會主義道德的重大意義,認識到誠信意識和誠信行為在個人、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瞭解誠信缺失將會帶來的法律責任和後果,從而自覺遵守道德規範和法律,樹立誠信意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其三,與勵志教育相關聯的內容
結合緒論(珍惜大學生活,開拓新的境界)、第一章(追求遠大理想,樹立崇高信念)、第二章(繼承愛國傳統,弘揚民族精神)、第三章(領悟人生真諦,創造人生價值)、第六章(培育職業精神,樹立家庭美德)、結語(立志做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的教學內容,通過對大學新生活的分析介紹,引導大學生認識到身上肩負的歷史新使命,幫助大學生認識理想信念對自身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大學生將個人命運與社會和國家的發展緊密結合到一起,牢固樹立科學信仰和遠大志向,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導向,積極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2)《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與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互動的內容
選用教材版本為:《中國近現代史綱要:2009年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3版。
其一,與感恩教育相關聯的內容
結合教學內容,幫助大學生瞭解中國1840年以來的歷史,認識到中國近現代史的本質就是中國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英勇奮鬥、艱苦探索的歷史;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贏得民族獨立和解放,並把一個貧窮落後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繁榮富強的新中國的歷史。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對革命先輩的崇敬之情,形成對國家、社會和他人的感恩之心、回報之意,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去。
其二,與誠信教育相關聯的內容
結合教學內容,幫助大學生通過對歷史經驗的學習和總結,認識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發展的歷史進程及其內在的規律,瞭解國史、國情,通過比較地主買辦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政黨的政治方案,懂得舊民主主義革命讓位給新民主主義革命、資產階級共和國讓位給人民共和國的原因,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從中認識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一直秉承的基本原則和制勝法寶,從而增強對誠信意識的宏觀認識,領悟到誠信行為對大到國家小至個人的重大意義。
其三,與勵志教育相關聯的內容
結合教學內容,幫助大學生瞭解帝國主義入侵中國及其與中國封建勢力相結合給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瞭解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為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進行的艱苦卓絕的鬥爭,瞭解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而集中力量進行的現代化建設,從而獲得精神動力,激勵自己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和志向,敢於克服一切困難,擔負起建設祖國的歷史責任,實現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與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互動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