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探索 第9章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的結合 (2)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效果體現在學生願意聽、喜歡聽教師講的內容,最終能夠把教師講的基本理論、方法、觀念用來指導自己的人生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紀觀,進而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為成為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奮發成才。當"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達到了這樣的效果,所教育的學生就會在以後的日常行為活動、思想表現中,擁護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為他人和集體利益著想,樂於奉獻,團結他人,與人和諧相處,勤奮學習,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為振興中華而努力成才,從而表現出很好的思想政治素質。這些學生具有了這樣的思想政治素質,必然在日常思想行為表現中積極向上,奮發成才,對搞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相反,如果"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效果差,教師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在講台上講,學生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不願意聽、更不喜歡聽,很被動地坐在那裡上課,根本沒有把老師講的內容當成一回事情,那就不可能用來指導他們的人生修養,這門課不僅沒有任何效果,而且還成為了學生的一種負擔,同時也大大浪費了教學資源。其結果是不僅教師認為這門課沒有必要開設,而且學生也非常反感這門課程。在學生心裡最終就是認為這類課都是走形式,沒有幫助他們解決任何問題,理想信念有問題的會變得更加嚴重、心裡有問題的更加嚴重、戀愛婚姻觀有問題的更加複雜、如何看待與他人、社會關係問題的在複雜的背景下更加複雜、表現差的更差。由於問題越多、思想越複雜化,必然導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艱難,同時由於大學生沒有從理論上信服,所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起來的難度將進一步加大。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為上好"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提供豐富有效的教學案例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的是各層次大學生的各種問題,其中的許多案例、現象、問題,不管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都可以作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的案例、素材,可以大大豐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的內容。而且以大學生自己身邊的案例作為例子,會使學生感到親切、可信,從而增加他們對這門課的親切感、信任感,使這門課對學生更具感染力、吸引力、從而增強實效性。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好,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好,他們對這類課程的需求將更加強烈,更想懂得更多的關於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原則和方法。他們在上課的時候就會更加尊重教師、認真聽講,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和完成教師佈置的課外任務,使"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內容真正對大學生入心、入腦,進而轉化為他們指導人生修養和從事未來學習、事業的內心信念。

    (三)教師素養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實效的關鍵

    能否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上得受學生歡迎、使"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內容轉化為學生進行人生修養的理論指導,關鍵在於教師的知識、能力與素質。如果教師具備了較好的理論知識、能力與素質,就能夠比較好地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內容講清楚,使學生明白道理,同時又能夠很好地把學生遇到的現實問題結合起來,幫助他們加以解決,引導他們健康成長成才,使該課深受學生歡迎。相反,如果教師本身理論水平差、又缺乏做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與素質,自己都不能說服自己,又怎麼能夠為學生解惑?其結果只能是使學生反感教師、討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

    同樣,要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成為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有效途徑,學生遇到什麼問題都願意找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關鍵也在於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與素質。理論水平高、有較好的能力與素質的教師,往往都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把理論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說服學生,指導學生走好人生之路,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知心朋友,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在這樣的交往中收到實效。相反,如果不從學生實際出發,不以學生為本,只是一味地對出了問題的學生進行批評、處罰,不從理論上加以說服,動輒以行政命令相壓,其結果不僅沒有解決學生的任何思想政治問題,相反還會因為學生看不起這些教師而使問題越積越多,最終出現嚴重的問題。

    所以,能否使"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實效,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課、受學生喜歡的工作,關鍵在於建設一支既具有較高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知識,又具有善於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與素質的教師隊伍。這樣的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係,站在政治的高度把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分工不分家,齊心協力,既使"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又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更強,共同把大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結合的著力點

    如上所說,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辯證統一,和而不同,有差異性,有一致性,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相結合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就其著力點來說,也是聯結點或結合點,更是關鍵點,具體而言,應該從以下幾個角度去把握、去思考: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格主題教育;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制教育與理性愛國教育;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就業思想政治教育。

    下面就從這幾個方面,試做探討: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格主題教育(1)

    2005年2月19日,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一個社會是否和諧,一個國家能否實現長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範,是無法實現社會和諧的。"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需要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人,大學生無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希望所在。

    然而,在價值多元化、環境複雜化的今天,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受到社會不良現象的嚴重影響,部分人出現價值取向扭曲、自我意識膨脹、社會責任心缺失等傾向,大學生群體普遍反映出感恩意識缺乏、誠信意識淡薄、理想信念模糊等通病,這充分反映出作為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和勵志教育的薄弱。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培養大學生良好政治素養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主陣地,也是對他們進行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和勵志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把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和勵志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充分挖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教育教學資源,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為載體,進一步加強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和勵志教育,不僅是大學生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互動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同樣是進行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的主渠道

    西方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道德行為必須奠基於知識。一個人沒有知識,也就是不懂得善的概念是什麼,他就不可能為善,善出於知,惡出於無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它以課程教學為主要形式,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理論觀點和社會科學基礎知識武裝學生,逐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認識能力,培養他們的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對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是由學科本身的性質決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陣地,是學校實現德育目標的主渠道。而這其中,對學生進行感恩、誠信和勵志等道德教育正是高校德育目標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加強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提高大學生對感恩、誠信和理想志向的認識,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從當今大學生的思想現狀來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我國社會進入轉型期,原來居於支配地位的道德觀念受到來自不同方面的挑戰。表現在大學生身上就是他們思想活躍,思路開闊,敢想敢說,評人論事不拘一格,敢於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求新求異,不崇拜權威。但同時,也普遍存在道德觀念淡薄的現象,表現為缺乏明確而崇高的政治信仰和遠大的理想志向,他們重視物質利益,自我意識膨脹,追求個人享樂,缺乏感恩意識和誠信意識,價值觀趨向務實化、功利化和多元化。這便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特殊道德導向陣地開始面臨著前所未遇的挑戰。鑒於此,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有針對性地凸顯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和勵志教育主題,在當今這個時代背景下無疑是緊迫的,也是必要的。

    (2)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始終

    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每個大學生只有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強烈的責任感、良好的誠信意識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只有對家庭、他人和社會常懷感恩之心、常留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才能促進個人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對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和勵志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覆蓋並貫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始終。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知識與技能僅僅是載體,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才是貫穿始終的主線。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既不能離開知識與能力開展"空對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也不能脫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來進行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而是要以知識為載體,以過程與方法為橋樑,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貫穿始終,才能達到知情意行的有機整合,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知行統一。

    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普遍存在講述不夠精且各科內容交叉重複的現象,教師課堂講授過於追求理論體系的"細而全",而忽略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教學內容缺乏現實性和針對性,學生容易產生厭倦心理,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教學的實效性。我們應根據教學需要,把講授重點放在對學生思想發展有直接指導意義的內容上,找準理論與現實的結合點,主動把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和勵志教育引入課堂,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觀點進行剖析,使學生在結合自身實際的反思和感受中,加深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同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提升思想政治素質。

    (3)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踐性也要求結合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進行互動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於生活,以生活為歸宿。脫離生活實際,抽像化、空洞化的說教式課堂教學,不會培養出有智慧、有思想、熱愛社會、熱愛生活的人。立足學生生活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將課堂引向生活,把生活引入課堂,才能有利於使學生獲得真切的情感體驗,形成正確的學習生活態度,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他學科比較,有更貼近學生思想和生活實際、貼近社會現實的特點。它不僅要讓學生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懂得應該怎樣去做,也就是做到知與行的統一。現在有許多學生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口頭上說得也很好,一到實際生活中卻很難按所說的去做,這是由於他們缺乏這方面的實踐,沒有能夠將書本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所造成的。為此,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與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勵志教育等與學生實際緊密聯繫的內容相結合,既發展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同,同時也豐富學生的人生體驗,實現道德品質的提升。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