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在電影《神話》中,曾扮演了一個前生是秦朝武將的探險者,在成功闖入秦始皇地宮後,遇到他夢中經常見到的白衣女子——玉漱公主,這個公主是秦始皇的寵妃,因服了不死藥,居然經歷了二千多年不死,連那身白衣都一塵不染,不朽不壞。
這樣的故事聽起來十分離奇,不過卻是古已有之。《全唐詩》中就記載,有秦始皇時的一男一女隱居在荒山中,歷經千年不死。
人們把男的稱為「古丈夫」,他本是在驪山修陵的役夫,相傳秦始皇陵完工時,下令將役夫全部殺死,以防人們得知陵墓的秘密。但不知「古丈夫」有何辦法竟然得以逃生。
女的則被稱為「毛女」,因為他們逃入深山後,靠吃松子松葉生活,天長日久,就長出一身綠毛來(和被稱為「白毛女」的喜兒不一樣,他們怎麼是綠毛?),而且身輕體健,能飛空而翔。
毛女,有記載說她的名字為「正美」,因此也稱「毛女正美」,但另有說法是,她的叫「玉姜」,「正美」和「玉姜」字形相近,當是傳寫過程中發生了形訛所致,到底真是哪一個名字,一時難以確考。於是有人乾脆就折中一下,稱「毛女」名玉姜,字正美。不過這不大像,古人的名和字是往往是有關聯的。這兩個名字,其中只有一個是真的,依我看,「玉姜」倒比較像人名,也和電影《神話》中「玉漱」那個名字相近。
唐宣宗年間,相傳有陶太白、尹子虛這二人,到芙蓉峰採藥,遇見了這二位。他們見到有外人來此,也知自己一身綠毛,十分羞慚。於是奔入洞穴中換了衣服出來,男人「古服儼雅」,女的「鬟髻綵衣」。陶尹二人拿出酒來給他們喝,他們十分高興,喝了酒後,「古丈夫」折松枝叩壺吟詩道:
餌柏身輕疊嶂間,是非無意到塵寰。
冠裳暫備論浮世,一餉雲遊碧落間。
他意思是說,以松柏為食,得以身輕如燕,飛翔於層巒疊嶂間,無意再到塵世間去招惹是非,如今暫時穿上衣冠談論一下浮世中的事情,但我們不能留戀,一會兒就再回到青山白雲之中,過我們的生活。
古丈夫雖然是秦代人,但居然也學會了唐代的格律詩,看來也是很會「與時俱進」的,不過,古丈夫這首詩很有問題,第一句韻腳是「間」字,最後一句的韻腳還是「間」字,這是絕對不允許的,不知是後人抄誤了,還是「古丈夫」這位秦朝人不懂規則。
而隨後「毛女」和的這一首詩,倒是中規中矩:
誰知古是與今非,閒躡青霞與翠微。
簫管秦樓應寂寂,彩雲空惹薜蘿衣。
「毛女」詩中的意思也差不多,也是說不管古今的是非,在青霞與青山間逍遙自在,當年秦宮的簫管秦樓都寂滅無影,如今身著薜蘿野蔓織成的衣服,雖有彩雲招惹,卻無動於心。
「古丈夫」和「毛女」吟完了詩後,還贈給陶尹二人一些珍貴的草藥,就飛身而去,消失在深山密林之中了。
關於「毛女」的傳說,比「古丈夫」要多一些,華山主峰西北面的毛女峰上,有一個叫「毛女洞」的景點,這個地方是一個天然石龕,就龕建廟,供奉著毛女彩繪坐像一尊。《全唐詩》中還有兩首題為「毛女正美」(根據上面的解析,此人就是「毛女)的詩:
贈華山遊人
毛女正美
藥苗不滿笥,又更上危巔。
回首歸去路,相將入翠煙。
曾折松枝為寶櫛,又編栗葉代羅襦。
有時問卻秦宮事,笑撚山花望太虛。
這兩首詩相傳是「毛女」遇到華山上的遊人時所酬答的,她以松枝為髮簪,栗葉為羅裙,清高出俗,不染人間煙火。對於秦宮中的往事,她不願再提,因為回首前塵,早已付諸一笑,如同舊夢,還提來做什麼呢?
《喻世明言》中有這樣一段:
「話說陳摶先生,表字圖南,別號扶搖子,亳州真源人氏。生長五六歲,還不會說話,人都叫他『啞孩兒』。一日,在水邊遊戲,遇一婦人,身穿青色之衣,自稱毛女。將陳摶抱去山中,飲以瓊漿(有的故事中說是毛女把陳摶抱到懷裡,餵了陳摶幾口奶,不過『餵奶』一事說起來不甚雅觀),陳摶便會說話,自覺心竅開爽。毛女將書一冊,投他懷內,又贈以詩云:藥苗不滿笥,又更上危巔。回指歸去路,相將入翠煙。陳摶……到了十八歲上,父母雙亡。便把家財拋散,分贈親族鄉黨。自己只攜一石鐺,往本縣隱山居住。夢見毛女授以煉形歸氣、煉氣歸神、煉神歸虛之法,遂奉而行之,足跡不入城市……」
看來陳摶老祖的一身神通都是由毛女來傳授的了。不過也有「理性」的考證家們說是陳摶是借「毛女」來神化自己而已,這兩首名為「毛女」的詩作,其實都是陳摶寫的,其實「毛女」本屬縹緲虛無的傳說,值不得當真推敲,此處就不一本正經地考據了。
附:葉法善
這裡之所以把葉法善列入附帶的「又副冊」,是因為他的道行遠沒有達到「地仙」的境界,葉法善的生卒檔案非常清楚,他生於公元616年(當時皇帝還是隋煬帝哪),卒於開元八年(公元720年),足足活了一百零四歲。雖然在當時也是罕見的高壽,但畢竟沒有達到長生不死的「地仙」境界。按前面我們說過的分類方法,葉法善最多算個「人仙」。
當然,前面所說的「地仙」們,如許宣平之類是否真的就長生不死,也難說,但誰讓葉法善的檔案材料這樣全哪,於是只好把他安排到「又副冊」了。
《全唐詩》中有這樣三首葉法善的詩作,說是葉法善臨終之時留在座側的:
留詩
葉法善
昔在禹餘天,還依太上家。忝以掌仙錄,去來乘煙霞。
暫下宛利城,渺然思金華。自此非久住,雲上登香車。
適向人間世,時復濟蒼生。度人初行滿,輔國亦功成。
但念清微樂,誰忻下界榮。門人好住此,翛然雲上征。
退仙時此地,去俗久為榮。今日登雲天,歸真游上清。
泥丸空示世,騰舉不為名。為報學仙者,知余朝玉京。
葉法善這三首詩,充滿了道家術語,讀起來香煙繚繞,如同嚼蠟,全是經文符菉的味道,因此就不費勁地(我說得費勁,大家讀得也費勁)一一剖析了,這三首詩大意無非是告訴弟子們和世人,他本是上界的神人,來世上度化眾生,如今期限已滿,要回到天上去了。
葉法善「道行」不是太高,詩也寫得平平無奇,但有關他的傳說倒有不少:和帝王生時有「異象」一樣,相傳其母夢見流星飛入口中,就有孕生下他。七歲時,沉沒在江中,大家都認為他死了,而三年後卻回來了。說是有一個「青童仙子」收留了他,給他「雲漿」喝。(這和陳摶故事相似,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葉法善長到二十來歲,就身高九尺,額頭上有兩個「午」字。雖然相貌很威武,但他的性情卻十分淳厚溫和。相傳葉法善能用符搬起擋路的巨石,役使各路鬼神。
葉法善是那種經常出入於宮廷,參與政治比較多的人。不過他比較正直,提的建議倒很不錯,唐顯慶年間,唐高宗李治邀他進宮,並想招集「諸方道士」,以葉法善為領導,主持煉丹工程。這可是個能「撈錢」的好活兒,可葉法善說:「金丹難就,徒費財物,有虧政理,不妄虛糜。」推掉了這個利潤豐厚的「大蛋糕」。
據說還有一次,葉法善直接救了玄宗皇帝一命。當時有吐蕃國的使者來獻寶,帶來了一個木匣子。使者神神秘秘地說:「此物必須請陛下親自打開,以免洩露了其中的機密。」玄宗一時也拿不定主意,卻見葉法善毅然說道:「此物大凶,陛下不可擅開!」並堅持主張讓吐蕃使者自己來開,結果吐蕃使者開時,匣子裡飛出數枚毒箭,一下子就把吐蕃使者當場射死,好惡毒啊!看來木匣有暗器這事,連吐蕃使者本人也不知道。玄宗當時出了一身冷汗,驚魂稍定後,不免對葉法善厚加封賞,對他更加信任。
後來在元宵節時,唐玄宗令結綵樓三十餘間,飾以金玉翡翠,高百餘丈,豪華至極,酷似如今億元大片中的瑰麗場景。群臣紛紛稱頌,但一同觀燈的葉法善卻說:「綵燈之盛,國無比矣?但奢靡過甚,無益於國。」
這大概倒是歷史上真實的葉法善,但在傳說中,葉法善卻並沒有勸諫玄宗,反而為了哄玄宗高興,先是帶他飛到涼州去觀燈游賞,後來又帶玄宗飛到月宮,得以聆聽天上的樂曲,並說《霓裳羽衣曲》就是玄宗聽了天上的仙曲後改編的,留下「唐明皇游月宮」這樣一個故事,並作為藝術題材,屢屢出現於後世的書畫、雕刻等作品中。
葉法善大概是符菉派的道士,經常用「符」當作很有威力的武器。不過傳說中也有好多自相矛盾的地方,葉法善能帶唐玄宗飛到月宮遊玩,這本領幾乎和孫悟空相當了,但卻又有故事說他的本領遠不及張果老。
相傳唐玄宗召見了張果老後,曾向葉法善詢問其來歷。葉法善說:「我知道是知道,只是說不得。」玄宗問:「為什麼?」法善道:「臣說了必死,故不敢說。」但玄宗定要問他,法善只好說出真相:「張果老是混沌初分時的一個白蝙蝠精……」剛說得這一句,就七竅流血倒在地下,玄宗急忙向張果老求救,這才讓葉法善留了一命。
有關葉法善的傳說還有很多,不過他常以配角的形象出現,看來道行就是不過硬,評不上「地仙職稱」也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