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層經濟智囊 第33章 張五常:西方經濟學傳教士 (3)
    回港度假期間,對計件工資合約的調查,成為了張五常上世紀80年代初科斯退休所寫的《公司的合約本質》的先期材料。文中張五常提出了委託價格的概念,並強調公司的合約在本質上與市場的合約是不同的,而公司是何物則不作為研究的重點,這點跟科斯的公司理論有不同之處。這篇文章在國際上多次被引用和轉載,不過這些都是以後的事情。

    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張五常如日中天的學術生涯卻被他自己中斷了。1967年起張五常淡出學術界,開始在美孚石油公司、美國和加拿大政府等多家機構從事顧問工作,進行石油工業的合約研究。這一中斷一直持續到上世紀80年代初。

    5.「在野」的現實經濟觀察家

    「文革」期間,中國經濟一度處於崩潰的邊緣,工業技術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貧困。粉碎「四人幫」以後,未來的中國將何去何從,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期待解開的謎團。

    鄧小平的復出讓人們在疑雲中看到了一絲光亮,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1980年12月,在底特律的一次會議中,科斯約見張五常,鼓勵其回國。就形勢而言,中國有開放之勢,如若真的要改革經濟制度,張五常無疑是最有優勢承擔制度運作宣傳的一個人,因為他是這方面的專家。而且作為一個中國人,他有語言上的優勢,科斯認為他回國的貢獻會比留在美國大。

    這個提議正迎合了他的心思,在張五常看來,世界上再沒有比當時的中國更具活力的經濟學實驗室了。1982年,張五常返回闊別已久的祖國,就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並宣稱要帶領同事和學生做時代的先鋒。

    憑著自己深厚的經濟學功底以及對中國經濟發展軌跡的深入考察,張五常大膽預測:中國將會在體制上進行開放,允許私有經濟的存在和發展,並且按照他的所有權理論進行推斷,中國會走一條保持國有、部分領域讓渡使用和轉讓權的改革道路。他的這一在當時看來幾乎不可思議的預言一步步被證實了。

    1983年初,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這一農村改革方面的事實驗證了張五常的推斷。然而,他並沒有就此罷手,當年11月開始在《信報》開設專欄,用散文的形式介紹社會經濟學常識,正式開始了他向中國傳播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傳教士生涯。

    接下來的1984年,張五常撰文稱在農業體制改革完成後,中國將會有一個從農村到城市的大遷移過程,間接指出農村城鎮化的發展道路,但這一過程的前提是要有相應的制度安排,賦予農民以地產的轉讓權。鑒於意識形態方面的壓力,他的這一改革方案在當時並沒有被採納。然而,當我們看到今天全國各地掀起的一股股農村城鎮化的浪潮,沒有理由不對張五常的先見之明表示驚歎和佩服。

    農村改革鋪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道路,工商業的改革勢在必行。然而以行政命令為指導的國有企業如何走向市場,不僅僅關係著我國經濟大動脈的活力,還對「姓社」、「姓資」的體制問題提出了嚴峻考驗,稍不留神就可能造成重大的社會動盪,改革之路舉步維艱。

    針對工商業改革的相對滯後,張五常大膽提出了工商業改革的三種方案:其一,由政府出面選擇承包主事人,實行工商業的承包責任制;其二,股份制改革,即把股權分配給現有機構內的幹部職工,由股東選擇代理人進行經營;第三,以招標的方法,由國內或國外的投資者(包括企業內部幹部職工)以競投的方式取得工商機構的控制權,從而進行生產經營。

    除了撰文之外,張五常還親自到企業進行宣講。1986年,張五常在首鋼發表了題為《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的承包制》的演講,講述了他基於產權理論的改革模式。

    隨著社會改革呼聲的高漲,國務院作出《關於深化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的若干規定》,提出全民所有制小型企業可以積極試行租賃、承包經營,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業要實行多種形式的經營責任制,各地可以選擇少數有條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業進行股份制試點。工商業改革由此邁出了艱難的一步。

    直到1992年「鄧小平南方視察」講話,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道路,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觀點,並且肯定了私有經濟的存在,我國的國有企業改革才如火如荼地展開。張五常提出的改革方案成為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方式,正基於此,在多年以後,當郎鹹平呼籲中斷以「MBO」(管理層收購)的方式進行國有企業產權改革的時候,張五常堅決批評他完全不懂得過去20多年國企改革的艱辛歷程。原來的國有企業計劃經濟中「鐵飯碗」的用工形式,也受到張五常的激烈反對,他力陳「難以辭工」和「難以專業」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危害。如今,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鐵飯碗」的現象也在逐步消失,隨著就業競爭的日益加劇,用工形式靈活多變,經濟也隨之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張五常不斷觀察中國的改革發展,除了農業和工商業體制改革之外,還對其他社會經濟現象提出了觀點和看法。

    伴隨著經濟制度的改革,政府和國有企業出現了不少貪污腐敗問題,張五常認為不足為慮,甚至表示欣慰。他認為貪污源於管制,因為我們開放得還不夠,市場經濟還不夠自由。如果當事雙方能夠自由進行交易,也就不存在貪污了。張五常主張取消可能會產生貪污的管制,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所以,最應該做的就是防止因為管制而產生的貪污利益既得者界定自己的權利,從而反對管制的解除。如果走上印度式權利界定下既得利益格局分化的腐敗之路,再進行改變就舉步維艱了。

    在以階級界定權利轉向以資產界定權利的路途上,一個很可能發生的不幸,就是將等級特權改為貪污特權。如今回想我們的改革路徑,張五常當時的話不無道理。

    張五常的改革主張堅持了私有產權為核心的「自由市場」觀點,著力從各個方面向中國的改革者推介明晰產權、取消管制的思路。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一方面是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已經不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新要求,亟待變革;一方面是社會主義的公有體制與自由的市場經濟是否兼容的意識形態上的較量。

    回首改革初期10年,作為一名「在野」的經濟學家,張五常給中國經濟開出的藥方雖然並沒有悉數實施——鑒於國情,有些方法確實無法實施——但透過張五常的觀點,我們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他在中國的改革開放和西方經濟學知識的傳播上功不可沒。

    6.賣橘者言

    張五常在中國進行西方經濟傳教的重要武器是他的經濟散文。自1983年在《信報》開設專欄以來,張五常已寫下了多達幾百萬字的散文,內容包羅萬象,有經濟、書法、攝影、收藏和旅遊等,門類龐雜,其中內容最多的,也是帶有明顯張氏風格的,當屬張五常的經濟散文。

    嚴格來講,用文字去解釋經濟並不能算是張五常的專利。早在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的時代,就是用文字去敘述經濟。

    用張五常的話講,他主張經濟學的復古:科斯繼承了經濟學研究的古典風格,不僅研究方式獨具一格,還在此基礎上開創了交易成本理論之先河,但科斯終究是個學者,更多展現的是作為經濟學家的智慧。而張五常在此基礎上,憑借自己的漢語優勢,在學術研究的同時,更注重於將經濟學的知識通過經濟散文的形式傳播出去,強化了自己中國西方經濟學傳教士的身份。即使不能說是張五常創造了經濟散文這一文體,在經濟散文的發揚光大上,也無人能與之爭功。

    改革開放初期,以經濟散文為載體,張五常屢向主政者諫言。從農業改革到工商業改革,又到貪污、通貨膨脹等社會經濟現象,他因其獨特犀利的觀點備受關注。

    1993年起,張五常開始為《壹週刊》撰寫專欄,同時,《經濟學消息報》也頻繁出現他的文章。從那時候起,張五常在中國聲名鵲起,其經濟散文著作多次脫銷,並且每有新書,競相購之以觀其鮮成為了一種潮流。

    有些學者認為經濟散文是用故事的形式去講解經濟知識,而張五常的經濟散文的確不是說教式的。其特別注重對經濟現象的解釋,研究素材均來自現實生活,其實這也是他所立足的經濟學研究的目的所在。在他看來,不能解釋經濟現象的經濟學都是不成功的。這一經濟學研究宗旨,從他早年的《佃農理論》就可以看得出來,後來在香港街頭賣橘、賣玉都成為他踐行這一思路的逸事。

    為了深入研究價格歧視的問題,張五常曾於兩個大年夜奔走於香港街頭售橘(盆栽小橘樹)。前一天連天大雨,當晚更是瓢潑而下,損壞多半橘樹,折價出售,賠了幾千元。次年與3個朋友一起捲土重來,凌晨3點半竟將橘子全部賣出,略有盈餘。

    他們賣橘的時候,開始價格最高,隨著時間推移逐步下降,最後折價出售。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想要賣出產品,就要讓每位顧客都認為自己拿到了「特價」,而如果沒有價格分歧,則蝕本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通過這一過程,張五常指出了通常所認為的價格分歧成功實施存在的兩個條件是有誤的:一是傳統認為需要分開市場或顧客,但同時同地將顧客分開是不可能的。而張五常認為由於信息獲取代價很大,所以即便是同時同地也有可能將顧客分開。二是付不同價錢顧客的需求彈性一定有差異,付較高價錢的顧客需求彈性係數是較低的。通過賣橘經驗,張五常認為不能簡單這麼判定,因為付錢較高的人是信息較少的,而信息的多少跟需求彈性並沒有多少關係。

    張五常的經濟散文都是有著豐富現實意義的,像價格分歧理論他通過賣橘過程既簡單又明瞭地向我們作了解釋,並指出先前理論的不足之處。除此之外,張五常的經濟散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一氣呵成,行文豪放不羈,不理他人觀點,自成一派。

    張五常這種卓爾不群的風格引來了一些不同的聲音,尤其是他曾經自稱從博士畢業以後就很少看書,自己的書架上沒有一本經濟類書籍的說法,招來了最多非議。

    然而,這種從現象入手、用淺顯的文字解釋經濟理論的研究模式,卻對我國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有的學者稱,張五常的經濟散文把經濟學從高高在上的象牙塔拉到了普通民眾當中,使它由一門貴族學科變成了大眾普及科學。就這一點,張五常「華人經濟學家第一人」的美稱便當之無愧了。

    7.「最差」教授

    1982年回香港教書的張五常,因天馬行空、不落窠臼的教學上課風格,曾獲最差教學獎「殊榮」。

    隨著上課鈴聲響起,張五常走進教室,整個教室立刻會變得鴉雀無聲。他常往椅子上一坐,腳擱在講台上,姿勢不可謂優雅。張五常的課生動有趣、內容充實,他思維很快,稍不留神,精彩之處便一劃而過。課堂上時而哄堂大笑,時而激烈爭論,無論誰有疑問都可以舉手與之討論,氣氛融洽。遲到早退者,悉聽尊便。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