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層經濟智囊 第30章 張維迎:風口浪尖上的學者 (4)
    他是首席經濟學家,上台演講的題目是《徹底埋葬凱恩斯主義》,針對政府對金融危機的反應,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批評政府對金融危機存在「誤讀」,指責我國應對危機的政策其實是在延緩危機並使其惡化,稱「凱恩斯主義是政府最喜歡的策略,所有政策都不考慮長期的後果,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據此,他建議把國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和一半的外匯儲備分給老百姓:「國有上市公司拿出40%的股份,外匯儲備拿出1萬億美元,兩項加起來就是13萬億人民幣,發到每個人手裡是1萬塊錢,5口之家將分到5萬,這會有非常大的財富效應。」

    中投公司總經理高西慶[高西慶,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律師兼發行部主任,中銀國際副董事長兼執行總裁,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現任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

    ]對此持有不同意見,當場與他爭論起來。對這個反對的聲音,張維迎措辭激烈:「有些人在公開場合所說的話都是假話。」他還建議大家「不要相信」。事實上,高西慶以中投公司總經理的身份,掌管著萬億外匯儲備的運作,他對政府利益的訴求非常明顯,因此他的反對理所當然。

    出現這樣的場面,使得這次會議較之以前熱鬧了許多。台下的人都開始關注事態發展,甚至有人發出了笑聲。這些笑聲是給張維迎的。此情此景,讓張維迎稍微有些不知所措。他沉下臉來,提醒企業家們要學一點經濟學知識,不要在市場經濟體系當中成為瞎子。而對這些被張維迎尊稱為「最寶貴的社會資源」的企業家來說,他們關心的只是爭取到某些直接利益,如貸款、出口退稅等等,對經濟知識不感興趣。

    張維迎堅持政府應停止救市行為,並堅信「捍衛市場是經濟學家的基本職責」。他的這個聲音,在2009年轟轟烈烈的政府救市大潮中顯得微不足道。經濟學界有更多的人反對他的理論,甚至有人質問他是否讀懂了凱恩斯主義。面對這樣的尷尬,張維迎仍堅稱:「會等到他們向我道歉的那一天的。」

    在那次會議前後的一段時間,張維迎發出的聲音基本都是圍繞著政府過多干預經濟這個事件展開的。

    2010年7月,張維迎的新書《市場的邏輯》出版,書中收錄了一些跟改革有關的論文,還有一篇反對在社會面臨經濟危機時出台刺激政策的文章。

    張維迎覺得,中國經濟之所以出現了一些問題,跟市場改革不到位有關,跟政府不正當干預市場也有關係。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很可能會對我國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

    為了解釋這個問題,他還做了一個比喻,說一個病人已經過量服藥了,現在不但不給減少,反而繼續增加,長遠來看,必然會影響病人的健康。他認為,讓經濟自己恢復,採取無為而治才是最正確的態度。

    對這樣的觀點我們不便評論,但是一個學者基於對自己理論知識架構的尊重,無畏於其他,僅此一點,值得尊敬。

    8.造假風波

    2010年7月,也就是在張維迎的新書《市場的邏輯》出版後不久,他不由自主地陷入一場風波:關於他簡歷造假的帖子在網絡上盛行開來,有人指出了關於他履歷的幾個疑點:

    首先,獲得牛津大學的碩士學位在時間上不一致。在光華管理學院官方網站上公佈的張維迎的中文簡介裡,他是在1990年9月入牛津大學讀書,1992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94年獲博士學位的。但是,根據牛津大學學位授予辦公室主任大衛·布朗(Dr.DavidBrown)提供的文件,張是在1994年7月30日獲得碩士學位的。而且,張的簡歷現在又修改為「1990.09∼1994.08,牛津大學攻讀經濟學碩士、博士學位。」

    其次,張維迎獲獎信息有疑問。張在簡歷中稱:「碩士論文曾獲1992年牛津大學經濟學研究生最佳論文獎」。但是根據他的一篇帶有詳細個人簡介的論文《從現代企業理論看國有企業改革》的作者小傳中,說該獎是牛津大學所設立的唯一的經濟學研究生論文獎,每年僅授一名,但是在1992年,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家羅伯特·希默(RobertShimer)也曾獲得該獎。

    最後,張維迎涉嫌編造不存在的書籍作為自己的著作。他自己提到曾出版過《中國經濟轉軌》一書,是與易綱、遲福林合著的,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而實際上,牛津大學的出版目錄上並沒有這本書,而其他二人也沒有與這本書相關的任何介紹。

    對此,張維迎專門寫了一篇博客進行回應。就獲得學位的時間,張維迎說自己在碩士畢業之後並沒有舉行學位授予儀式,而是在兩年以後,也就是1994年跟博士學位畢業典禮一起舉行了這個儀式。所以,他是同時拿了博士和碩士學位的證書。但這只是他參加學位授予儀式的時間,而不是真正獲得學位的時間。

    就捏造的獲獎信息的傳言。張維迎解釋說他確實是與羅伯特·希默分享了這一獎項,並建議大家到牛津大學的官方網站上獲得信息。

    關於著作並不存在的問題,張維迎解釋說那本書確實是有出版計劃,後來因為難度太大所以終止出版。他在1995年之前的英文簡歷中確實列出過此書,但有註明:待出。而此書的出版終止以後,他再也沒有列出過這一項。

    實際上,關於張維迎的簡歷存疑的帖子,早在2007年就在網絡上被一名名為「踏雪留傷」的網友發出,只是那時候沒有引起人們多少關注。而這次之所以掀起軒然大波,則是因前面唐駿剛剛出現的「學歷門」事件。

    耿直的張維迎對這件事情作了如此詳細、慎重的聲明,從學術淨化的角度來看,他恐怕是失望比煩躁更多。

    儘管張維迎作了澄清,但是一個處處教育別人要「講誠信」的老師,恰恰因為「誠信」而遭到道德拷問,對大眾、對張維迎本人、對光華管理學院,都是一件極其傷腦筋的事。

    雖然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工作人員否認網上的傳言,並坦言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學校和張維迎本人的名譽應該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但是有些網友似乎並不太關心那些澄清的證據,反而對「張維迎造假」這事本身更感興趣。

    飽受爭議的人生

    希望是附立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所謂天才,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魯迅

    2010年12月6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出了一則人事通告,通告稱在組織考察和民主推薦的基礎上,學院新一屆領導班子的擬聘人選如下:

    院長:蔡洪濱;副院長:陸正飛(兼)、徐信忠、劉學、張志學、龔六堂、張佳利(兼),並在12月6日∼12日公示。

    整個名單裡找不到張維迎的名字。這說明,年僅51歲、對學院建設有諸多貢獻的張維迎,僅僅一屆任滿就突然卸任了。

    在官方的聲明裡,張維迎任期已滿,此時離職屬於正常卸任。但是,就是這「正常卸任」的舉動,卻在社會上引起了熱議。「因言獲罪」、學歷造假事件、學界恩怨等等猜測傳得沸沸揚揚。但是這些都遭到了北大官方的否認。校方宣傳方面的負責人說:「這是一次很正常的換屆,不只是張維迎一個人,是整個光華領導班子的調整。」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之前光華管理學院主管EMBA和MBA工作的武常岐、張一弛兩位副院長也被同時「調整」了下來。

    就張維迎個人而言,北大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師說的話或許更能代表一部分人的心聲:「客觀地說,張維迎在任內是十分敬業的,這次院長易主,可能他自己也沒有想到,畢竟他才做了一屆,年齡上也還可以再做一屆。但現在的院長選任,民主推薦和組織考察都很重要。維迎在人際關係問題上可能得罪的人要多一些。他思想有新意,但很多觀點引起了社會爭議,好像和管理學院院長的身份有些偏離。這大概是他無法繼任的原因。」

    面對外界對此事的一連串疑問,張維迎選擇了沉默。

    不管張維迎的院長職位卸任是「正常」還是「非正常」,在他就任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的這幾年裡,學院的發展有目共睹。

    張維迎在北大啟動了第一個EMBA(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和EDP(高層管理培訓)項目,這些項目的成功啟動,對中國商學院起到了整體帶動作用。張維迎第一個高薪引進人才,其中包括海歸和任特聘教授的學者。這不光提高了光華在國內和國際上的知名度,對光華內部其他教授水平的提高也有幫助。除此之外,光華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的文章也占不少的比例。

    他還引入多項投資,光思科公司就承諾從2008年開始,3到5年內投資2000萬美元,與光華合作成立領導力研究所,這是來自國際的最大贊助。

    2010年4月,光華管理學院通過了QUIS認證,這是歐洲最大也是最權威的國際商學院的一種認證。同時,光華在招生方面的本科錄取分數線也躍居北京大學第一名。

    而張維迎學生的話更能反映他的秉性:「很多人說張老師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其實不是他不善於,而是不願意。為了捍衛他所堅持的理念和標準,他不願意妥協。這在很多人看來是缺點,但對一個有獨立觀點的學者來說卻是最難得的。」

    張維迎還繼續在學術方面堅持著他的理論,外界對他的議論也依然在繼續,而對其本人的評價,需要客觀和理性。其實對張維迎的分析,不可避免地要放大到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環境當中去。

    回顧張維迎的個人發展歷程,上個世紀80年代,他在經濟界嶄露頭角,參與了改革的設計部分。而到了90年代,他憑借自己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強大的分析能力,成為在中國擁有改革話語權的少數知識精英中的一個。本世紀開始的幾年,他是中國企業家的「精神教父」,後來言語方向轉變,備受爭議,直到現在他卸任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的職位,回歸單純學者的身份。

    張維迎的個人發展,一直與中國的改革與社會轉型同步進行,而他手中關於改革的話語權,變得越來越弱,這個現象跟我國社會的情勢是相適應的。現在這個階段,公民推動社會轉型的力度在加大,而如果想在這樣的環境下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能力,以張維迎為代表的知識精英應該尋找一種更為適合的方法。

    撇去他的鋒利,張維迎只是一個知識分子,一個站在理論角度上分析社會現實的學者。在這樣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他的存在,本身就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