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大全集 第72章 富豪榜樣——從逃難少年到世人楷模(7)
    靈活處事巧變通

    李嘉誠在五金廠做推銷員時,一次,有一家剛落成的旅館正準備開張,李嘉誠的幾個同事領功心切,搶先找到旅館老闆,不料皆碰了一鼻子灰,無功而退。原來老闆有意與另一家五金廠交易。

    李嘉誠迎難而上,他並不急於見老闆,而是先與旅館的一個職員交朋友,然後假裝漫不經心地從那個職員口中套知了老闆的有關情況。

    那個職員談到老闆有一個兒子,整天纏著要去看賽馬。老闆很疼愛他,但旅館開張在即,千頭萬緒,根本抽不出時間陪兒子。

    職員是當做趣聞說起這件事的,可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李嘉誠讓這個職員搭橋,自掏腰包帶老闆的兒子去跑馬場看賽馬,老闆的兒子玩得興高采烈。

    李嘉誠的舉動令老闆十分感動,不知如何答謝才好。

    於是,他就爽快地同意從李嘉誠手中買下380只鐵桶。

    李嘉誠成為五金廠一等「英雄」。

    但是在另一次推銷遭遇戰中,李嘉誠卻敗下陣來。

    那天,李嘉誠和推銷塑料桶的老闆在酒店不期而遇,這一次對方輕易獲勝。這一失敗,使李嘉誠看到了鍍鋅鐵桶的窮途末路以及塑膠製品的蒸蒸日上。

    那一晚,李嘉誠輾轉難眠。他分析了失敗的原因:塑膠製品易成型、質量輕、色彩豐富、美觀適用,是木質和金屬製品的替代物,發展潛力巨大。

    沒有什麼可猶豫的了,李嘉誠毅然決定加盟塑膠公司,進入這個新興的行業。

    處變不驚解難題

    面對困難,要處變不驚。面對難題,要有解決方案,並按照解決方案去執行。只有切實行動,積極應變,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繼1977年至1981年香港股市高潮之後,因受資本主義經濟週期律的支配,從1982年至1984年這段時間,世界經濟又一次呈現不景氣現象,香港工業衰退。而香港主權回歸中國的問題已經擺上了議事日程,中英兩國政府代表進行著頻繁的接觸與談判。在香港這個大社會裡,經濟神經、政治神經、生活神經從來都是十分敏感的。每有一點「風吹草動」或「蛛絲馬跡」,就會幻變成為「杯弓蛇影」或「狂雹颶風」。不過,主要還是受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那時,股市出現暴跌,地產也一落千丈。外資不願投向香港,市民也害怕置樓。

    那時,伴隨著市場上的經濟衰退和社會上的動盪,有好些謠言、流言是衝著李嘉誠和長實來的。有人傳說「長實要撤離香港了」,「長實把資金轉移到國外去了」。還有流言說「長實經濟出現困難,在拋售股票了」,「李太太在大舉拋售長實股票了」。捕風捉影,莫衷一是。這對李嘉誠及長實的形象和事業不無影響。

    面臨著巨大困難和壓力的李嘉誠,為使長實「處於攻守自如之更為有利地位」,他採取了一系列應變措施:當機立斷,減少或停止購入地皮;加速售出公司現已擁有的樓宇物業;對上市公司則採取保守及縮減政策,急速退卻,保存實力,等待時機,以圖再展;加強財政管理,充實現金,以備周轉,應付意外;努力減少債務負荷,力爭處於主動位置;穩健為主,既不盲目參與新項目的競投,也不為那時市價大跌的工業用地所垂涎。

    同時為了闢謠,李嘉誠在希爾頓大酒店二樓大禮堂開幕典禮上公開表示,「長實以香港為基地的投資方針,不會有任何的改變。長實在國外的投資僅為1.3億元。長實賣出在北美的兩項物業,是為了盡量套取現金,是在等待時機,圖謀發展,這是長實對香港前途充滿信心的表現」。他說:「長實目前資金充裕,財政狀態穩固,必要時在24小時內可動用20億元的投資資金。長實的投資要看世界的經濟環境,也要維護股東的實質利益。和黃也隨時可以用30至40億元資金從事開發。」

    由於長時間在香港積聚、形成的形象,香港市民相信李嘉誠的「信譽、誠實和信心」。李嘉誠說的話,給香港市民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這無疑給香港商界和市民送去了一帖「安神劑」和「鼓舞劑」,市道立即呈現反彈局面。

    長實與青洲英泥有限公司在1983年4月8日發表聯合聲明,長實發行0.2458億新股給青洲英泥公司。李嘉誠以私人身份在14個月內購入全部新股,以承諾在紅利方面的雙方互惠互利。這是李嘉誠在香港地產市場崩潰期後的一個積極主動的應變措施,給市民們帶來了信心和安定。

    信譽促進好生意

    作為一個企業家,當然需要開闢企業的財源,通常也一定要找生意。且不說生意難找,即使找到也要花費很多時間、精力、資源。如果讓生意自動上門真是天大的好事。其實,要想做到這點也不難,只要樹立良好的信譽,生意便會自動上門。

    李嘉誠對兒子說:「信譽是企業能否向前發展的關鍵。不管在香港還是其他地方做生意,信用最重要。一時的損失,將來是可以賺回來的;但損失了信譽,就什麼事情也不能做了。」因此,他說:「我做生意一直抱定一個宗旨,就是不投機取巧而以誠待人。」他一再強調,「要讓投資者得到利潤,以建立公司的信譽,使日後銷售更加容易。在向客戶作出承諾之後,無論碰到何種困難,仍要履行對客戶的承諾,以取得客戶的信任。」

    李嘉誠對待客戶是這樣,對待股東也是這樣。1975年,長實為了籌集資金,發行新股2000萬股,籌得現金6800萬港元,全部由李嘉誠承購。但他卻自願放棄1975年至1976年兩年度的所有現金股息,約1000萬港幣。1983年,長實以發行新股作價付款方式購買青洲英泥合作發展餘下的土地,長實為此發行新股2400多萬股,每股作價9.25元。附帶條件是:李嘉誠私人向青洲英泥保證,在這些新股發行之日起14個月內,青洲英泥在任何時候都可拿這些股份向他換回等於9.25元一股的現金。換言之,李嘉誠私人承諾是長實股價倘使下跌的保障。這種犧牲自己利益的做法,在全世界上市公司中,恐怕是絕無僅有的。

    1979年,公民利息低於當時最優惠利率,李嘉誠私人借出2億港元資助長實向匯豐銀行收購和黃的22.4%股份,並沒有指明還款日期,只說「在董事局決定符合集團最佳利益時歸還」。

    李嘉誠作為國城董事局主席,董事會決定給予年薪200萬港元酬金,他拒絕接受。他每年在各公司的董事酬金共2500萬港元,卻僅收5000港元。長實一位高級職員說:「李先生從其他公司收取的酬金,不論多少,全部撥歸長江實業。他每年實際所得的酬金只有5000港元,其他福利津貼全無,所有豪華汽車、遊艇,都是私人的,甚至午餐,除了應酬賓客外,也是由他個人支付。」

    這一件件、一樁樁的事情,足以讓人看到李嘉誠人格的魅力,他對個人的利益毫不計較,加深了人們對他的信任。

    只要企業家建立起誠信,企業有了聲譽,其他人自然瞭解到,這一家企業是可信的,這一位企業家是可信的,和他們合作就自然放心。一來對方知道合作之中,自己一定不會被欺騙;二來知道自己所得的利益一定不會被對方侵吞,大家會在一個公平、公正的合作基礎上發展;三來和一家有誠信、有信譽的企業合作,將來的關係可能會是長遠的。有這樣的合作條件,其他的企業當然就會極為樂意和有誠信的企業合作。所以,生意就會自動跑上門,不一定每次都需要自己去尋找。

    1992年11月下旬,李嘉誠與胡應湘達成協議,合作發展廣深珠高速公路第二期廣州至珠海段。總投資為96億港元,長實與合和持控股權。其餘股份由新鴻基地產及數間日資公司擁有。投資回報靠徵收費用,是一項投資大、風險大、見效慢的長線基礎設施投資。李嘉誠看準這段公路的前景非常廣闊,雖然回報緩慢,但長期而穩定,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高速公路還會升值,使用頻率還會更高。

    有位評論家指出:「李嘉誠的發跡靠『誠』,他的最大資產也是『誠』。」李嘉誠「忠實可靠」「言行一致」,人如其名。這確是李嘉誠賴以成功的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個。

    李嘉誠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有相當高的信譽,支持者眾多,海外留學生、華僑都引以為豪。

    加拿大一些地區曾因華人移民的急劇增加而產生過一些牴觸情緒,但是時至今日,李嘉誠的海外公司無論是在加拿大還是在英國,都從未發生過工潮。他的信條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分國籍,唯才是用」。這一點很讓外國員工佩服,也成了許多在外謀生的華僑與老闆的信條。

    不管是在香港還是在國際商界,李嘉誠都因恪守商業道德而樹立起良好的大家風範,贏得了高度的榮譽。這千金難買的榮譽又回饋了他無數的生意和財富。這樣一個賺錢謀略是間接的,是戰略性的,這比直接的戰術性的賺錢更具威力。因為這樣的賺錢術不是一樁兩樁的生意,而是連綿不斷永無窮盡的生意基礎。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