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大全集 第60章 英才輩出——從溫室幼苗到商業鉅子(3)
    對九倉的「善意警告」,李澤楷充耳不聞,欲置敵手於「死地」,其勢之銳,比當年其父逼迫置地有過之而無不及。九倉董事吳天海感歎道:

    「政府如果批准衛星電視收費,九倉將會放棄(有線電視計劃)無疑。政府若批准衛星電視播放廣東話節目,觀眾的節目選擇將大增,對有線電視影響甚巨。除非政府在其他方面給予補償,如免專利權稅等,否則九倉打退堂鼓機會也大於一切。」

    九倉採取哀兵之術,以爭取公眾輿論和港府有關官員的同情。李澤楷對此絲毫不動惻隱之心,仍窮追不捨。據港府的態度,有可能放寬粵語節目的限制,但只維持一家收費電視。

    1991年9月6日版的《壹週刊》指出:「九倉計劃競投的有線電視及第二網絡,預算投資額達55億港元,而和黃的衛星電視計劃,投資也達30億港元以上。兩大財團數十億元投資的競爭,為了自保及克敵,哪有不出盡法寶力爭!」

    李澤楷力撼吳光正,已初步達到預期目的。一位評論家說:「李澤楷採取的是進尺得寸的戰術,欲借五百,則開口一千,否則借五百都要打折扣。」

    1991年3月,總投資為4億美元的衛星電視公司正式成立,李嘉誠任主席,馬世民、李澤楷任副主席,具有多年電視經驗的陳慶祥任行政總裁。1991年4月,衛視開始試播。到1991年底,衛視已正常利用5個頻道播映節目。

    李澤楷野心勃勃,他的胃口不僅僅是拿下衛星電視,而且還要做傳播大王。他心高氣盛,也引起了和黃高層間的摩擦。李嘉誠對二公子多有批評,但實際上又在「放縱」。也許是因為李澤楷是親子,也許是有意讓他磨煉。

    李澤楷統攬衛視的管理大權。

    衡量免費電視與收費電視是否成功的標準都是收視效果。要想讓電視吸引人,關鍵在於節目。衛視至少不可能在最初幾年像無線、亞視那樣,形成製作大型節目的能力。衛視的節目是向境外電視商購買。無線、亞視是不可能將節目轉讓給本埠競爭對手的。李澤楷把李嘉誠的「用他人的錢賺錢」的招術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向國際著名的廣播電視公司BBC和MTV等買片,以少量的現金加一份衛視贏利(比例分紅)的方式成交;他為StarPlus的娛樂線選購節目,盡量購廉價節目,如已回放多次的《SantaBarbara》(聖巴巴拉),以及美國日間肥皂劇《HillStreetBlues》(希爾街布魯斯)等。同時,他還選擇了大量的過時的熱門劇進購。播映後,觀眾均反應良好。

    那段時間,李澤楷幾乎泡在電視裡,香港中環和記大廈李澤楷辦公室有一道電視幕牆,由24台電視機組成,他同時看多個「友台」的節目和自己的衛視台,以便能及時捕捉靈感,並發現衛視的差錯。

    李澤楷批評下屬,比老爺子還狠。

    論收視率,衛視只能望無線、亞視兩位大哥的項背。衛視的優勢在收視面,它可以24小時不停地向4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送節目,節目質量及收視面,成為廣告經營的基礎。

    有不少大公司與衛視簽訂合約,成為其穩定的廣告客戶。從1991年底全面開播,到1993年中轉讓為止,不到20個月的時間,衛視的廣告收入是3.6億美元,而維持五個頻道的年費用為0.8億美元(未計先期投資等費用),經營態勢良好。

    由於李嘉誠有廣泛的國際間的商業關係,有人指出李澤楷實際上是靠其父而招攬廣告的。李澤楷不以為然,他說父親只拉回了4000萬美元廣告。像可口可樂、麥當勞、雀巢、索尼、富士等超大型集團,是不受他人頤指氣使的,他們怎麼會把香港的一名富豪放在眼裡。

    雖然李澤楷經營衛星電視非常成功,但是他並不滿足於現有業績。他仍為敦促港府放寬限制而不懈努力。市民對此記憶猶新,李家公子在報章大登漫畫廣告,揶揄政府的「掣肘」。李澤楷同時還打出民意牌,將「盼望開播粵語節目」的大眾呼聲以民意測驗結果的形式呈交港府。

    蒼天不負有心人。1992年7月2日,港府頒布新的電視廣播條例,宣佈衛視自1993年10月底起可開播粵語節目;衛視不可獨立經營收費電視,但可透過收費電視(註:指九倉有線電視)的頻道,經營收費的衛視節目。

    港府的新條例為解決衛視、有線曠日持久的紛爭奠定了基礎。李澤楷、吳光正兩個不共戴天的「仇敵」開始坐到談判桌上「正面交鋒」。1993年6月,兩大財團達成協議:衛視與有線的重疊業務結盟實行天地共存。

    冰釋前嫌,握手言和,無大敵之患的李澤楷可在傳播業大展拳腳,實現傳播大王之夢想了。而擁有小超人美譽的李澤楷卻作出了驚人的決定:賣掉衛視。

    1993年7月23日,李澤楷被邀至世界傳媒大王——默多克的一艘停泊在科西嘉海面的豪華遊艇上。默多克為澳籍人,旗下「新聞集團」是全球最大跨國傳媒機構。

    7月26日,新聞集團宣佈:以5.25億美元(當時約折合40.6億港元)的價格,向和黃及李嘉誠家族購入衛星廣播有限公司63.6%的股權,一半以現金支付,一半以新聞集團的股份支付。據行家估計,李澤楷在此次交易中賺到了他原有投資6倍的利潤。

    在另一項未涉默多克的獨立交易中,和黃及李氏家族將各佔一半股權的綜藝產權,將按成本0.64億美元售予改組後的衛星廣播。

    和黃及李氏家族在這兩項交易中,各獲15億港元的非經常性收益。

    為了不觸犯港府有關條例,交易雙方採取了策略性的方式,和黃及李氏家族仍控制衛星電視的發牌機構和記廣播(共佔52%股權,默多克只佔48%),而衛星廣播的63.6%的控制性股權則歸默多克控有。新改組的衛視將可獲得從默多克旗下製片廠購買影片及電視劇的便利。

    默多克的私人技術顧問彼得?史密斯在回答記者「花費昂貴代價,購得衛視控股權,是否物有所值」的提問時答道:

    「本集團看中的是衛星電視的潛在價值,因為衛視在亞洲經營已有經驗及影響,涵蓋範圍很大,而當衛視租用第二顆衛星後,涵蓋範圍會更大。」

    和黃及李氏家族仍控有衛視36.4%股權,可繼續獲得經常性收益。

    衛視交易成功,李澤楷名聲大噪,「小超人」頓時威水(粵語,神氣、風光的意思)香江。7月27日香港《經濟日報》評價道:「真的是後生可畏!李嘉誠次子李澤楷,此番終於做出一場好戲,為和黃集團及其父帶來近30億港元利益……李嘉誠望子成龍,今日可謂如願以償。

    「早在1990年6月26日,當李澤楷以和黃資金管理委員會董事經理身份宣佈和黃將構思發展衛星電視時,初步投資額約為4億美元,不少市場人士私下慨歎,李嘉誠父愛有價,願意投資約31.2億港元來栽培次子,將這樣一盤極具挑戰性的生意交予李澤楷打理,而本身只是從旁協助……衛視出售,是否意味著李嘉誠不用通過衛視栽培李澤楷了?」

    能把並不被看好的衛視賣了個好價錢,李澤楷贏得了各界讚賞。也由於取得了李嘉誠的信任,所以當馬世民辭去和黃大班一職時,李嘉誠打算讓李澤楷接位,然而他卻婉拒好意,決定自立門戶,用出售衛視賺取的4億美元創立盈科集團。然而,為了不想與父親扯上關係,盈科總部設於萬國寶通銀行中心。長江中心落成後他也不想搬入,連中心食府「天山閣」也一次未去過。通過數年努力,盈科贏利發展至今天的局面。

    1993年10月,一直想走出父兄光環的李澤楷靠出售衛視股份收益創立了盈科集團,開始自立門戶。

    二公子特立獨行

    出身豪門的李澤楷一向特立獨行,與為人隨和的父親相去甚遠,也一直與父親有所疏遠。其兄李澤鉅跟隨父親發展,兄弟雙方的關係也很一般。但這些都不影響李澤楷的個人發展,關鍵時刻總能得到父兄的援手。

    今日,李澤楷晉身數字英雄行列,財富與老超人比肩,確實堪稱楷模。老超人很低調,他說,李澤楷的確很勤奮,對科技很有興趣,我不能誇他有多聰明,中國人哪有做父親的可以開口誇自己兒子的呢。

    李嘉誠一心以為李澤楷可逐步接手和黃業務,卻猜不透他真正的心思。李澤楷在榮升和黃副主席之前,就宣佈成立私人公司「盈科拓展」。在父親同意下,李澤楷以出售衛視賺來的4億美元開辦盈科集團。

    不日,李澤楷榮升的消息正式公佈。輿論紛紛議論:小超人是專心做和黃的副主席,還是致力打理私人公司?

    李澤楷走的是後一條路。

    李澤楷一直想擺脫父蔭及哥哥接班人的陰影。李澤楷在取得父親同意後,以這筆4億美元資產自己創立盈科集團,並借殼在新加坡上市的海裕亞洲,改名為盈科拓展,業務包括地產、酒店及鵬利保險。盈科拓展在李澤楷入主後,營收與獲利沒有明顯的增長,1998年的每股純益是0.35元,比前年1.29元減少了70%多。但盈科取得數碼港開發權後,其股價大幅上漲,從4月底的1.8元上升了兩倍多,創4.8元的新高。

    但李澤楷仍不忘做大買賣,1995年底他從英之傑太平洋購入於湧皇冠車行大廈,作價6.75億港元,短短8個月後旋即售予置地,賬面淨賺1.35億港元。

    初次買賣地產嘗到甜頭後,小超人信心更足,1997年3月向日本國家鐵路局購入一塊位於東京千代田區接連東京火車地鐵站的地皮,面積5.2萬多平方英尺,總價58億港元,興建盈科中心,這成為10年來單一外國投資者在日本的最大投資,連建築費在內,總投資高達80億港元,較盈科的整體股本還要高出數倍!

    李澤楷當時看見日本寫字樓較高峰已跌了80%,認為肯定到底,於是重錘出擊。他的如意算盤是在短期內以較高價分層出售部分樓面,先賺一筆,怎料日本經濟最壞時候仍未過,壞消息一浪接一浪,最後小超人唯有將部分權益給了父親的和黃。

    和黃同意買入該東京地皮45%的權益,價錢是盈科買入價的半成,再加其間開支,並給予盈科1.7億元辦理費,擺明給他賺。這可以說是李澤楷遭遇了事業上第一次滑鐵盧。盈科減磅後,他才開始有能力做其他大買賣。

    其後,日本地價果然回落,盈科及和黃再在毗鄰以較低價增購地皮,一來將地盤面積增大,二來可「加貨」,減低平均成本近15%。

    盈科業務要國際化,它在香港創辦鵬利保險,在東京興建地鐵站上蓋物業,又與美國芯片公司Intel合作發展亞太區互聯網絡,並在新加坡擁有上市公司盈科拓展,市值12億美元。李澤楷又有新意念,擬聯同政府及外國科技公司,於港島薄扶林興建規模龐大的資訊科技中心。

    也由於盈科急速發展,吸納了不少科技人才。如PCC副總裁MalcolmCasSelle,先後取得麻省理工及斯坦福大學的電腦學位。曾在美國朗訊科技(Lucent),日本NTT及蘋果電腦工作,並創辦了NetNoir.com,成為最受黑人歡迎的網站。他甘願擱置美國的事業來港,「完全因為PCC在亞洲的規模龐大。」他說。

    盈科員工都很敬業,他們以盈科為家,經常在寫字樓內工作至深夜,有時索性睡在公司,盈科副總裁陳增欣便是典型的代表。

    盈科上市時,李澤楷將3%新股給盈科集團所有員工認購,而且無論員工認購多少股份,都只須象徵式的繳付1元。

    每年聖誕節,李澤楷都會親自決定送什麼禮物給員工。2000年,他揀了一個背囊、一個保溫杯、一枝筆、一隻天美時(Timex)手錶以及一個盈動「鼠標墊」。

    另外,他還會飛往6個地區的分公司,出席他們的聖誕聯歡會,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1999年,相信是李澤楷工作12年以來最忙的一年,全年共搭了近160次飛機,平均每兩天半便要飛一次。

    他每日工作16小時,又由於經常奔波海外,時差混亂,加上常惦掛公事,晚上睡得不穩,忙到常患感冒,一年下來竟然瘦了十多磅。身高1.73的他,體重只有117斤,相對回港初時兩頰脹卜卜的模樣,明顯瘦一個碼。也由於忙,連添置新衣的時間也沒有,衣褲不太稱身,常不自覺地拉褲頭。

    李澤楷忙起來,甚至連老父親都管不上,缺席每逢星期一晚在深水灣大宅與父、兄的飯局。但無論多忙,他每週都會抽空去探望獨居愛都大廈的大外婆。外祖父莊靜庵有兩位太太,大太太只生了莊月明一個女兒。由於李澤楷與母親莊月明感情深厚,愛屋及烏,外婆對這個外孫也格外疼愛。

    曾有一隊由韓國專程飛來香港的新聞採訪隊,本約好他於當天作訪問,但當天他開會停不了,採訪隊呆等兩個多小時,連拍一張照片的機會都沒有,結果白跑一趟。由於行程過密,他出外時常要更改航班及開會時間,令同事疲於奔命。

    不過李澤楷倒是有些少爺脾氣,「Richard(李澤楷)在和黃初期行事有點魯莽,故導致關係不融洽。」前和黃董事總經理馬世民就是因為與他不合拍而辭職,結果馬世民的助手霍建寧升正。

    一個參與衛星電視的高層職員曾感歎這位老闆性急:「他可以半夜打電話找你商量公事,第二天要你出門,將這件事辦妥。」

    其實,二公子自立門戶,在其父預料之中。李澤楷從少年起就似乎與其兄澤鉅不一樣。

    由三歲起,李澤楷每天放學回家後,另有外籍家教補習英語,應該算是有點根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