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全面清理投資計劃,檢討全部投資項目。早在2007年,李嘉誠就意識到了投資內地樓市存在的風險,採取了拋售新樓盤、謹慎選擇新的投資項目的策略,逐步從內地市場的投資中撤出。長實原本在2007年年底,經過商務部外資項目批准開發上海普陀區真如鎮的項目,但是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即使該項目已經全面啟動開發,也仍然停止了開發計劃。
精簡投資並不意味著李嘉誠的投資陷入停滯階段,他僅僅是改變了投資的策略,放棄了投資週期長、項目風險大的項目,轉而側重於選擇了投資回報週期短、資金回報率高的業務。亞洲金融危機對於長實來說是把雙刃劍,縮減了長實的贏利,同時也為長實開拓多元化的投資模式提供了契機。
和黃在亞洲金融危機後,進行了兩大舉措:增加對物業出租的投入以及在市價跌入谷底時拿地。
長實逐步撤出市場波動較大的行業,開始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提供穩定性收益的商業鏈條。1998年,長實的舉措也印證了李嘉誠的說法。李嘉誠當時已經看好了出租物業的市場前景。相比住宅地產來說,市場對商業物業、寫字樓和工業物業市場的需求量更大且需求相對穩定,這樣租金收益也是非常可觀的。香港房地產行業經過多年的商海洗禮,逐漸形成了一套「地產開發+地產投資(物業出租)」的獨特風險管理模式。香港的黃金地段都被一些老牌的英資洋行諸如怡和、太古等所把持,後來新興的地產商能夠開拓的空間也很有限。
因此,長實能夠投資的地產地理位置並不是十分優越,多選擇在地價較低的區域,諸如市區邊緣、新興市鎮等地。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這些地段的交通就頗為重要,集中於新修的地鐵站附近。長實在亞洲金融危機前的銷售收入主要來源於房地產開發。1997年物業銷售為長實帶來了大部分的贏利,佔其經常性利潤的84.61%,銷售收入的79.88%。因此,長實原本主攻住宅地產,當年也開始增加了對出租物業的投資,並先後在年內相繼落成了出租的物業,促使當年的固定資產比上一年激增423%。李嘉誠在當年給股東的信中說:「集團的優質樓面面積將於未來一兩年間顯著上升,使集團的經常性贏利基礎更趨雄厚。」
另外,長實在亞洲金融危機後撤出了基建業務,開始涉足酒店和套房服務業務。從2007年長實的贏利構成來看,物業租賃占16.41%,酒店和套房服務占7.27%,物業銷售已減少到只佔長實經常性利潤的75.06%。這樣,物業銷售不穩定對長實贏利的影響就大大降低了。
由於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當時香港很多原本實力雄厚的企業利潤也大幅縮水,尚處於調整時期。李嘉誠旗下的長實趁機競標拿地,輕而易舉地成為大贏家。1998年,李嘉誠通過中標的方式以極低的價格輕鬆拍下了位於沙田馬鞍山的一塊酒店用地和位於廣東道前警察宿舍的住宅用地,不經意間居然成為香港拍賣史的經典例子。
在精簡投資的同時,李嘉誠率先降價拋售房地產。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席捲而來,香港的經濟受到很大衝擊,銀行緊縮信貸,股市行情急轉直下,消費信心低迷,經濟陷入了蕭條的困頓之中。
在市場非常低迷的情況下,長實採取了積極的應對策略,在同行業內最先開始施行降價銷售,促進消費,所以都獲取了較好的營業額。第四季度推出的兩個項目鹿茵山莊及聽濤雅苑二期項目都力挫群雄,取得了不俗的業績。聽濤雅苑二期甚至獲得了高達3倍的超額認購。
鹿茵山莊首次開售,恰好處於1997年10月股災之後,當時的香港樓市低迷,市場前景反應冷淡。起初,長實出售的價格較高,分層單位、獨立洋房的價格分別是約1.2萬港元/平方英尺、約1.6萬港元/平方英尺。推出後,內部認購冷淡。長實見此情景,決定推遲4天公開發售。為刺激市場消費,提出降價兩成來吸引消費者認購。長實宣佈鹿茵山莊促銷的消息後,引發了連鎖反應,其他樓盤也不得不降價銷售。之後,長實的聽濤雅苑二期項目也要在市場上開售,李嘉誠果斷採取大幅度降價的措施刺激樓市。聽濤雅苑二期開價平均每平方英尺5181港元,最低價甚至低於4700港元。同時,長實還採取多種策略來促銷,例如為促銷天水圍嘉湖山莊美湖居剩餘單位就推出「110%信心計劃付款方法」的活動,採用「包升值」的方式刺激市場。李嘉誠採取的促銷方式被香港媒體稱為「為市場之震撼價」。
香港各地產開發商在長實率先低價促銷後,也紛紛採取降價銷售的策略。1998年1月香港的住宅價格比1997年第二季度的價格下降了逾3成的幅度,與1996年初的價格幾乎持平。香港房地產商為了盡快拋售手中的囤積房屋,競相採取更加優惠的價格出售。新鴻基地產(簡稱「新地」)在1998年5月以每平方英尺4280元的售價推出了青衣曉峰園160多個單位。為了搶佔市場,長實也毫不示弱,隨即以每平方英尺4147元的售價促銷青衣地鐵站上蓋盈翠半島。長實的價格比當時的市價低兩成,立即在市場上引發了搶購的狂潮,開盤當天1300個單位就被搶購一空。與此相比,新地的曉峰園由於價格優勢不明顯,僅售80個單位,迫於市場行情,也隨即展開降價的策略應對,下降了一成七,同時交給地產代理採取大範圍內促銷的方式來出售。
在市場低迷的境況下,長實採取低價銷售的方式最先降價,引發了其他地產商的降價潮。對此,同期摩根士丹利的相關研究報告對長實的策略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長實相比競爭對手更願意採用低價策略來加快銷售。香港住宅市場自1997年6月以後持續下滑的形勢,證明這是一個恰當的策略。長實對降價如此隨意,也是因為它的收入來源比其他開發商更加多元化。」
2008年次貸危機,李嘉誠又一次大規模密集拋售房產,先後出售上海世紀商貿廣場寫字樓物業、御翠豪庭、黃金城道上的商舖。即使拋售,李嘉誠的贏利也不菲,以上海世紀商貿廣場寫字樓物業來說,這個物業是在2005年以23億元左右的價格購入,出售價格為44.38億元,贏利21億元。而黃金城道商舖是頂級的商業步行街,其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升值的潛力巨大,原本是李嘉誠計劃自己持有用來出租的。但是隨著市場環境的惡化,李嘉誠果斷做出了「轉租為售」的策略,大約有2萬多平方米40個舖位用來出售,均價以10萬元每平方米。相比周圍的商舖成交市場價約在7∼8萬元/平方米,李嘉誠仍然是贏利可觀的。
當時,長實在北京投資的首個別墅項目——譽天下頗受關注。2008年11月上旬,樓市市場行情不景氣,譽天下別墅項目面向市場推出聯排以17296元/平方米、雙拼18275元/平方米的優惠價格,相比之前兩種戶型擬定的預售價格30000元/平方米和35000元/平方米的價格有了近乎五成的下跌。儘管不少人對李嘉誠的密集拋售以套現持遲疑態度,但在李嘉誠看來,金融危機襲來之時回籠資金以保存實力永遠是第一位的,低價套現總比被低迷市場套牢要好。所以此次長實報出了令人大跌眼鏡的最低5.7折超低價格,其降幅確實驚人。
高沽低買巧融資
香港經常會出現所謂的「股地拉扯」現象,因為香港的股市與樓市之間有著高度的相關性。所謂「股地拉扯」,即房地產商圈地的資金往往來源於以上市的方式到股市融資,導致地價飛漲,繼而也帶動房屋價格的高漲,房地產商獲取暴利,然後再繼續在股市上融資,推動股價高漲。這已經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但是,李嘉誠的長實只在1987年曾參與「長和系」供股計劃,之後一般不採取股本融資的方式。
1996年底,香港恆生指數大幅攀升至13203點,與1995年初的6967點相比,漲幅高達89.5%。與之相應的是香港的地產市道也一路走高,在1995年第四季度之後,房價也一直飆升,1997年7月中原地產指數升至100點,比起1996年7月的66點,在一年內升幅超過50%。
在股價和房價節節攀升的情況下,長實在1996年進行了1987年首次融資之後的再次股本融資。融資前,長實的現金流出淨額高達88.88億港元,;融資後,19%年淨現金流入由負數轉為正數。此次長實通過股本融資募集資金51.54億港元。除此之外,長實還募集資金41.78億元,也是通過附屬子公司向少數股東大量發行股份的方式獲取的。這次融資有助於長實擺脫了在亞洲金融風暴衝擊期間,銀行收縮貸款的資金困境,持有大量的資金為選擇性投資提供了可能。
在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之前,李嘉誠也已經意識到了有可能面臨的風險。他很善於未雨綢繆,採取了多種策略應對危機,減持中資股就是其中的策略之一。自2007年9月起,李嘉誠果斷減持南航、中國遠洋和中海集運的股份,套現總共逾90億港元。其中,李嘉誠從減持中國遠洋股份,套現51.67億港元;減持中海集運,套現大概24.04億港元。緊接著,李嘉誠基金會在2009年l月7日配售其持有的中國銀行20億股股份,每股價格在1.98港元到2.03港元之間浮動,套現達40.6億元。據測算,此次減持淨獲利高達18億元。
同時,李嘉誠的另一個舉動就是在股市低迷時先後多次大幅增持「長和系」股份。他在2008年4月11日至7月16日的3個月期間,前後10次共計以5.8億港元增持長實;在9月29日至10月8日不到10天時間,又繼續斥資約3525萬港元增持長實42.8萬股。在10月下旬又4次增持和記電訊國際股份,持股量從2月底的66%上升到10月30日的67.03%。11月14日,李嘉誠在2006年5月以來首次增持和黃股份,以每股均價37.225港元的價格斥資1116.8萬元增持和黃30萬股,持股比例上升至51.38%。2009年2月3日,李嘉誠又以每股均價67.14元價格斥資335.7萬元首次增持長實5萬股普通股。此後不到3天時間,李嘉誠再次以64.575萬港元買進1萬股長實股份,每股均價64.575港元。
李嘉誠大舉增持自家股份的舉動也引來了外界的紛紛議論。有人認為,李嘉誠再三增持表明股市已經跌至谷底,此外他也希望此舉能夠為低迷的市場增添投資信心。當然,從李嘉誠一貫的投資策略來看,他將高沽低買的策略運用得爐火純青,在股市跌至谷底時以低價買入,然後,等待將來經濟復甦時期再高價賣出,從而獲取高額的利潤。
李嘉誠投資善於把握時機,往往對未來市場的趨勢能夠準確預測,然後果斷出手。當然,李嘉誠的大手筆除了其超凡的智慧外,也都是建立在多年在商場上摸爬滾打積累起來的經驗上的。正如李嘉誠所說:「好景時,我們絕不過分樂觀;不好景時,也不必過度悲觀,這一直是我們集團經營的原則。在衰退期間,我們總會大量投資。我們主要的衡量標誰是,從長遠角度看該項資產是否有贏利潛力,而不是該項資產當時是否便宜,或者是否有人對它感興趣。我們歷來只作長線投資。」
借錢投資不可取
李嘉誠應對危機的大手筆固然令人感慨萬千,但是也無一例外是經過縝密的分析、準確的判斷作出的決策。他也表現出了保守、謹慎的一面。
李嘉誠作為華人首富,在香港享有較高的知名度,他發表的觀點總能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凡是李嘉誠出席的公開場合,他往往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記者總是拋出一些關於經濟發展走向預測的問題,希望李嘉誠能夠透露出一些李氏投資秘訣來。而李嘉誠每次都是神采奕奕地出現,給人留下和藹可親的印象,其回答問題的方式充滿了睿智和幽默,也深受煤體的歡迎。
尤其是2007年起,李嘉誠出現的每次重大媒體發佈會,他幾乎都會呼籲投資者要謹慎投資,量力而行。2007年上半年,內地的炒股非常熱,人們紛紛加入了炒股的行列。李嘉誠對此也給出善意的忠告。李嘉誠在5月間就曾經表示,內地股市已經出現泡沫,呼籲股民炒股要謹慎,一定要量力而行。到8月份,他再次忠告股民,即使目前內地、港股都在高位的態勢,但是一定要謹慎,無論是長線投資,還是短線投機都要小心,警惕有可能出現的風險。之後的2008年3月27日,李嘉誠認為香港股市仍處於調整期,尚未達到合理的水平,提醒內地投資者要量力而行。當時,內地的股市大跌,由於受到內地救市傳言的影響,2008年8月20日香港及內地股市攀升,此時李嘉誠再三提醒股民投資謹慎應對。
在2009年8月期間,李嘉誠在長和系2009年中期業績發佈會上,被問到對當前經濟發展趨勢的看法時,認為全球經濟最壞時間已過,但是也不能就此認為經濟已轉好,不可能很快出現V形反彈。他對「年底經濟會轉好」的說法並不認同,認為經濟的復甦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李嘉誠對香港經濟的發展前景很看好。同時也認為,中國內地經濟長遠增長前景及多項特別優惠政策能夠為香港經濟發展提供很大支持,其中也包括個人旅遊刺激香港本地消費及中央政府對香港金融體系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