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大全集 第46章 用人有方——從親力親為到指揮若定(2)
    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李嘉誠已控有幾家老牌英資企業,這些企業有相當部分外籍員工。李嘉誠並不是沒有能力直接領導他們,為了集團超常拓展,他的主要職責便是為旗艦領航。而實現企業拓展目標,最有效的辦法,是用洋人管洋人,這樣更利於相互間的溝通。還有重要的一點,這些老牌英資企業與歐美澳有廣泛的關係,長江集團日後必然要走跨國化道路,啟用洋人做「大使」,更有利於開拓國際市場與進行海外投資。他們具有血統、語言、文化等方面的天然優勢。

    李嘉誠少年時代,曾聽父親講戰國時孟嘗君的故事:孟嘗君能成大事,得「客卿」之助也。李嘉誠能成宏業,這些洋「客卿」功不可沒。

    李嘉誠曾高興地對記者說:「你們不要老提我,我算什麼超人,是大家同心協力的結果。」

    他身邊有300員虎將,200個是年富力強的香港人,另外的1/3都是外國人。

    廣采博納融眾智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一個人再聰明,也有力所不及和大意疏忽的地方,所以善納忠言、廣采博納就十分重要了。

    李嘉誠善於廣采博納,融合眾智,這正是他超人智慧的源泉。他說:「決定大事的時候,我就算百分之一百地清楚,我也一樣召集一些人,匯合各人的資訊一齊研究。因為始終應該集思廣益,排除百密一疏的可能。這樣,當我得到他們的意見後,看錯的機會就微乎其微,這樣,當各人意見都差不多的時候,那就絕少有出錯的機會了。」

    李嘉誠固然重視人才,但他聽取意見的渠道卻不僅僅局限於自己的下屬。公司之外的人,凡有好的意見,他莫不聽從。有一次,《明報》一位記者問李嘉誠:「您的智囊人物究竟有多少?」李嘉誠說:「有好多吧,凡是跟我合作過、打過交道的人,都是智囊,數都數不清。比如,你們集團的廣告公司就是。」這位記者大惑不解。

    原來,當初李嘉誠在發售新界的高級別墅群時,曾委託《明報》旗下的廣告公司做代理商,這家廣告公司便派人去現場察看。

    廣告公司的人認為,這些高級別墅確實十分漂亮,頗具歐洲的典雅風格,又不失中式的豪華。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四周的道路還沒修好。剛好這天下大雨,走起路來泥濘不堪。而李嘉誠不知此情,打算近期發售。

    廣告商向李嘉誠提議:能不能稍遲些日子發售?等路修好,裝修好幾幢示範房之後再正式出售,對購房者吸引力會更大。「對對對!」李嘉誠忙不迭地答道,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你們比我更聰明,我入行這麼多年,本該想到這一點,結果還是忽略了,多謝你們的提醒,我們就照你們說的辦。」李嘉誠馬上按廣告商的建議去辦,效果果然不錯。

    後來在修建大坑龍華花園時,李嘉誠接受了這一經驗教訓,在發售前就修好路,還在四周種植上了美麗的花木,樓賣得更是出奇的好。

    由於李嘉誠「虛心納諫」,所以他隨時隨地都能聽到好的建議。在李嘉誠的智囊團成員中,除了在公司任職的幕僚外,還有一些不在公司任職的「客卿」。這些「客卿」雖不屬於公司職員,但同樣竭心盡力地為公司服務。

    在長實「客卿」中,大牌律師李業廣與當紅經紀杜輝廉的影響最大。李業廣不僅是知名律師,還持有英聯邦的會計師執照,是個「兩棲」專業人士,身兼香港20多家上市公司董事,在商界聲譽很高。有人戲稱李業廣是李嘉誠的「御用律師」。李嘉誠說:「不能這麼講,李業廣先生可是行內的頂尖人物,我可沒這個本事獨包下他。」

    李業廣出生於上海,香港行政會議成員,現任香港交易所主席。他是香港及英國執業律師,亦是合格會計師及特許秘書。他在倫敦大學畢業,獲得法律碩士學位,並是胡關李羅律師行的創辦人之一。1988年至1991年,李業廣出任香港聯合交易所理事會理事,1992年至1994年,擔任聯交所主席。1999年,再獲委任為合併後的香港交易所主席。2005年10月,獲行政長官曾蔭權委任為香港行政會議成員。

    李業廣家資巨萬,又是頂尖專業人士,排場很大,花多少錢也不一定能請動他。但他跟李嘉誠卻特別投緣,凡有需要,他莫不盡力。長實公司上市後,李業廣便是首屆董事會董事。長實擴張之後,李業廣又是長實全系所有上市公司的董事。李嘉誠之所以重用李業廣,是出於對李業廣的敬重,因為李業廣有著淵博的學識,且能夠學以致用。長實的不少擴張計劃,就是兩李「合謀」的傑作。

    李嘉誠的另一個著名「客卿」杜輝廉是英國人,出身倫敦證券經紀行,是一位證券專家。20世紀70年代,英國唯高達證券公司到香港發展,杜輝廉出任該公司駐港代表。在業務往來中,他與李嘉誠結下了不解之緣。

    杜輝廉是長江多次股市收購戰的高參,並經辦長實及李嘉誠家族的股票買賣,因而被稱為「李嘉誠的股票經紀人」。但杜輝廉並不是李嘉誠下屬公司的董事,他多次謝絕李嘉誠邀請他擔任長實董事的好意,是眾「客卿」中唯一不支薪水者。但他絕不因為未支薪金,而拒絕為李嘉誠出謀劃策,這令看重情義的李嘉誠一直覺得欠他一份情,總想找機會報答他。

    1988年底,杜輝廉與他的好友梁伯韜合作收購了百富勤融資公司,李嘉誠當即決定幫助百富勤公司,以報杜輝廉相助之恩。

    杜梁二人各佔百富勤公司35%的股份,其餘股份,由李嘉誠邀請包括自己在內的18位商界巨頭參股。這些商界巨頭也得到過杜輝廉的幫助,所以接到李嘉誠的邀請後,都欣然應允。他們和李嘉誠一樣只投資,不入董事局,不參與公司管理。有這麼多商界巨頭盛襄其事,百富勤發展勢頭迅猛,先後收購了廣生行和泰盛,同時百富勤還分拆出另一家公司——百富勤證券。杜輝廉任這兩家公司主席。到1992年,該集團年贏利已達到了6.68億港元。

    當百富勤集團走上正軌後,李嘉誠等巨頭就主動減少自己所持該公司的股份,其目的是讓杜梁兩人的持股量達到絕對「安全」線。李嘉誠對百富勤的投資,完全出於非贏利目的,他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報杜輝廉之恩。

    20世紀90年代,李嘉誠與中資公司的多次合作,基本上都是請百富勤當財務顧問。身兼兩家上市公司主席的杜輝廉,仍一如既往地充當李嘉誠的「編外高參」。李嘉誠最輝煌的戰績在股市,杜輝廉在其中起了不容低估的作用。

    李嘉誠能夠慷慨回報幫助過他的人,這是公司內外的人都樂意竭誠為他效力的原因。最後大班馬世民

    人人都知道,想賺錢就要做老闆,靠給別人打工永遠也不可能發家。而在經濟高速發展,富豪雲集,時刻都在創造神話的香港,打工仔也在香港創下了極多財富。據有關部門統計,香港「十大打工皇帝」的年薪總和高達4.6億港元。

    香港盛產「打工皇帝」,近10年來,「打工皇帝」中的「皇帝」,往往出自李嘉誠旗下。

    1994~1995年度,是前和黃董事總經理馬世民;1996∼1997年度,則為長實副董事總經理週年茂。而接替前和黃大班馬世民的霍建寧,1998∼1999年度曾自願減薪,自當別論。

    首先,我們來看看和黃最後一位洋大班馬世民。

    馬世民,英國人,原名西蒙?默裡,1940年生於英國裡斯特。1966年,馬世民來到香港,進入當時最負盛名的怡和洋行工作,並且一幹就是14年。他形容自己就像個推銷員,牆紙、果仁、鋼材、機器、電器等,什麼都賣過。實際上,他確實在多種領域中經受過許多鍛煉。馬世民在怡和洋行有很高的地位,曾擔任怡和多家公司的執行董事。20世紀70年代後期,他還被派往倫敦大學和美國斯坦福大學,專修經濟管理專業課程。

    1979年的一天,馬世民代表怡和貿易來長實推銷冷氣機,希望長實在未來的大廈建築中能採用怡和經銷的冷氣系統。

    馬世民來到長實總部後,極力要求親自面見李嘉誠。平日,身為集團老闆的李嘉誠是根本不會過問這類小事的,只需把它交給手下人員去幹就行了。但這一次,在對方的強烈要求之下,他還是同意會見一下這位倔強的「鬼佬」(港人對外國人的俗稱)。

    結果,這次會面給他倆都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並有一種相見恨晚之感。

    在交談中,馬世民說:「我屬龍,用你們中國人的話說,是龍的兒子。」

    李嘉誠也是屬龍的,不過他比馬世民整整大了12歲。他們交談的話題很廣泛,馬世民顯示出非常廣博的學識。李嘉誠對這位新認識的「龍老弟」頗有感覺。

    1980年,40歲的馬世民告別打工生涯,自立門戶創立了Daven-ham工程顧問公司,其業務主要是承接新加坡的地鐵工程。1982年之後,李嘉誠與和黃行政總裁李察信在立足香港問題上產生了很嚴重的分歧。李察信執意要離去,李嘉誠也開始積極物色繼任者。這時候,他想起了馬世民,於是決定設法拉馬世民加盟。

    1984年,李嘉誠經由和黃收購了馬世民的Daven-ham公司,隨後便委任他為和黃第二把手——董事行政總裁。

    馬世民一上任就開始為和黃賺大錢,並輔佐李嘉誠成功地收購了港燈集團,這就是當時最為著名的華資進軍英資四大戰役(李嘉誠收購和黃、港燈,包玉剛收購九龍倉、會德豐)中的一役。

    李嘉誠以其獨到的眼光選中了馬世民,馬世民在長實系不僅業務能力強,而且他的人品,他的口碑,除了老闆李嘉誠,當屬翹楚。不論是曾與馬世民共事數月,還是已建立十年八載合作關係的下屬,都對他讚不絕口。馬世民的日程表上,從早到晚排滿了大大小小的各種會議,一般人可能根本就吃不消,他卻能應付自如。下班後,員工都走了,他仍留在辦公室內處理文件,該審批的作出批示,該簽名的簽上大名,每日很晚才回家。

    下屬說,「馬頭」從不吝惜笑容,他的笑很真誠,因為他性格爽朗,待人和善,且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他是個特大集團的總裁,卻不像洋大班那樣盛氣凌人。不論和黃的老員工,還是新到的,哪怕是清潔工,都能與他合得來,毫無拘束,就像處在一個大家庭中一樣輕鬆自在。

    他善於聽取下屬的意見,從不強迫下屬去做尚未形成共識的事。他極少發脾氣,如果他覺得批評人的口氣重了些,過後必定會向當事人道歉。據一位「挨訓」的員工講,「波士」(老闆)道歉的方式很獨特,不是一般的口頭說說而已,而是買一隻花籃送給他。

    正因為馬世民富有人格魅力,因此,長實上上下下都非常愛戴他。

    從以上可以看出,馬世民是一個真正的領導者。領導者與純管理者的不同之處在於:不僅能運用職務性權力,以制度來規範下屬,更能運用非權力性影響力,以人格魅力來引導人,讓下屬心甘情願地追隨。作為創業者,要想由小做大,必須設法找到一些領導者來輔佐自己。這首先要求自己是個真正的領導者,具有能吸引人的人格魅力。

    馬世民在長實系權高位重,是除老闆李嘉誠外最有權有勢、炙手可熱的人物。

    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被內部擁戴和被外界看好的馬世民,卻在1993年令人意外地離開了長實。

    1993年9月,馬世民辭去和黃行政總裁職務時,由霍建寧接替,馬世民便成為和黃最後一位洋大班了。這就是說,從霍建寧開始,李嘉誠以後不太可能啟用洋大班了。

    功勳卓著的馬世民為何離職?是能力問題,還是別的原因?

    李嘉誠跨地區投資的重點移向中國內地,也是馬世民辭去和黃董事總經理一職的重要原因——

    1986年,馬世民提出立足香港,跨國投資的策略得到李嘉誠的支持。馬世民上任後,把和黃搞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於是就有了和黃、長實及李嘉誠私人大筆投資海外的驚人之舉,引起世界經濟界的矚目。

    誰知,種子撒出去了,卻不見摘回豐碩的果實——投資的回報不理想。據《CapitalInternational》1983年公佈的世界各經濟區資本市場回報率,排名是:

    1.香港19.3%;

    2.新加坡18.3%;

    3.日本17.7%;

    4.瑞士9.4%;

    5.加拿大9%;

    6.聯邦德國8%;

    7.英國7.5%;

    8.法國6.6%;

    9.美國6.3%;

    10.澳大利亞4%。

    香港無疑是投資家的天堂。當然,也並不表明資本回報率低的地區就是投資者的深淵,要因行業、因人、因時而論。回報率低的地區同樣出大富翁就是很好的例證。

    不過,李嘉誠的海外投資回報遲緩且偏低,倒是千真萬確的。

    《殺戮香江?富豪沉浮錄》一書提到:

    去年(1992年)8月,和黃公佈1992年上半年業績,李嘉誠毅然宣佈為加拿大赫斯基石油的巨額投資,做出14.2億元撇賬,令和黃贏利大倒退。

    李嘉誠認為這項投資虧損的原因在於馬世民在管理上出了亂子。

    他曾說,如果和黃沒讓夥伴左右決策,收購另一家石油公司,和黃收購赫斯基,絕不會有所虧損。

    李嘉誠怪罪於馬世民,是因為馬世民策劃的海外投資項目連連失利。1989年,馬世民又買下了生產天然氣為主的Canterra,卻沒有取得這家公司的話語權,由人家管理,沒有當上這家公司的主席。

    痛定思痛,李嘉誠決定不聽馬世民的解釋,將赫斯基石油14.2億的賬撇得乾乾淨淨。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