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大全集 第40章 經營有道——從上街推銷到無形推廣(3)
    1988年6月,李嘉誠將擴張的目標回首注目於騰飛之中的亞洲地區。

    李嘉誠聯合香港商界巨亨李兆基、邵逸夫、周文軒、曹文錦等,投得政局穩定、深具發展潛質的亞洲四小龍之一——新加坡的展覽中心發展權。其中李嘉誠個人占15%至20%。整個發展計劃耗資30億港元,發展時間長達十年。

    1989年,李嘉誠統率和記黃埔成功收購英國Quadrant集團的蜂窩式流動電話業務,成為和記黃埔通訊業務進軍歐美市場的起點。

    1990年6月,和記黃埔又以1.6億港元收購美國通訊器材製造企業AT&E集團的可換優先股。同時,以5.3億港元收購英國第三大傳呼服務公司DigitalMobile的80%股權。

    李嘉誠不斷加快海外投資的速度,在發出「香港已經缺乏龐大的投資機會了」的呼籲之後,開始分散財團資產在港比例過高的風險,跨過「香港市場規模和機會有限」之障礙,一如和記黃埔的董事總經理馬世民,在1988年5月的《財富月刊》上談到的:

    「若說香港對我們而言太小,這的確有點狂妄。但是困境正在日漸逼近,我們沒有多少選擇餘地。」

    李嘉誠在1990年10月8日回答《紐約時報》的訪問時更為明確地說:

    「目前集團在海外的投資占總投資10%至15%,但五年以後,也許會增到30%至40%,這也不值得奇怪。」

    即使是這樣,李嘉誠在大舉進軍海外的同時,還是不會忽略以香港為基地的發展,他仍然不斷地用巨資、跨世紀的發展規劃為香港投下信心的一票。

    1986年12月末,李嘉誠與合和實業有限公司主席胡應湘,共同擬訂了一個驚人的龐大計劃:西部海港-大嶼山戰略發展計劃。他們聯手上交香港政府,提出由私人財團在香港西面海灣大嶼山投資250億港元,興建包括開拓雙跑道國際機場,移山填海建造長條形人工島以求形成新的西部海港。開發工業區、住宅區以及多條跨海大橋和隧道,使機場等新發展區分別同九龍、香港島相接,並同興建中的廣深珠高速公路相接等香港有史以來規模最龐大的投資計劃。

    在香港商界,李嘉誠與胡應湘既是一對交往篤深的朋友,又是一對十分難得的商場拍檔。

    據說,70年代末期,當64層高的合和大廈剛剛完成主體結構之際,李嘉誠興致勃勃地前來工地參觀,並要求像建築工人那樣,利用施工時提供上下的鋼索吊籃,登上200多米的高空,來個先睹為快。胡應湘馬上反對說:「李先生,這太危險。你且稍等一下,我和其他的人先上去看看再說。」李嘉誠忙說:「不要,我們是朋友,如果有什麼危險,就不要留下另一半囉!」1987年1月1日,李嘉誠與胡應湘的這個「西部海港-大嶼山戰略發展計劃」的消息公佈後,全港嘩然。僅十天時間,新聞界連續發表幾十篇評論文章,使得這個規劃一時間成為香港新年伊始的熱門話題。《大公報》發表新華社電評,文中強調:「一個大規模的發展計劃,近十天來已陸續在香港報章上披露出來,而且被視為香港股市近日屢創高點,恆生指數超過2500點的刺激因素之一。『西部海港——大嶼山戰略發展計劃』的提出,起碼可以反映出香港各階層不乏有識之士,正在為香港今後幾十年以致上百年的發展,以及自身業務的長線發展而進行策劃和籌措。」

    《明報》在1987年1月3日的評論說:

    「即使在現階段,這已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消息。對本港的長線投資,是香港前途之所繫,一直十分為市民關注。本地財團提出這樣龐大的計劃去發展本港,使人感到他們對香港足具信心,願意為香港的將來作出承擔。

    「再者,這個計劃明顯地已經獲得了中國政府的支持……這也顯示了中國對實行一國兩制的誠意,使貫徹一國兩制和維持本港的繁榮穩定,成為中港的共同利益。」

    「飛天遁地大計」在港府「蝸牛式」的討論後,因為涉及面太廣和其他方面的原因,而由香港政府出面確定在赤角建設。在香港人對香港的前途不甚明朗之時,由私人財團提出這樣驚人的大規模投資計劃,無疑,這是對香港的前途投下信心的一票,無論如何有振奮人心的作用。

    1987年10月,隨著華爾街股市大瀉,一場災難襲擊世界各國的資主義社會,香港股票市場更是有價無市,最後被迫連續四天停止交易。在這股經濟低潮中,李嘉誠仍然滿懷希望地在香港進行款額巨大的長線投資。

    1987年11月27日的上午,寒流過後,陰冷潮濕的空氣仍在港島中區瀰漫著。在大會堂的周圍,一群群進進出出的人流無心觀賞晨霧後的維多利亞海景,三三兩兩地聚集在遮打花園和天台花園的周圍;或者乾脆就在皇后像廣場焦急不安地走來走去。而在燈火通明的大會堂二樓的政府官地拍賣場,一場激烈的九龍灣工業用地爭奪戰正進入白熱化的階段。

    在香港,官地拍賣場,實際上就是意味著地產發展商們公開見仁見智、斗財斗勢的場所,而且一般都是老闆帶著有關專家親自上陣。

    當地產發展商看到拍賣地皮的通告,並對此發生興趣時,就會根據批地條款,計算地皮最低和最高的發展潛質。然後,再計算相應的建築費和有關地價,仔細衡量得失之後,在出席拍賣時才按照心中的腹稿,決定最多不超過多少價格競買地皮。

    官地拍賣一旦出現在旺市時,公開競投會促發地產發展商們熱烈且執意的競爭情緒。這時候,買家的動機往往出於志在必得和壓倒競爭對手的願望,而必須在瞬息之內作出決定,甚至有的買家為了不讓對手輕易得手,也會加入競投,把地價抬高。

    拍賣場面,競爭激烈高潮迭起,兩年多來在大會堂拍賣場中沒有露過面的李嘉誠,在股災剛過,人們仍驚魂未定的時候,西裝革履,氣度不凡地親自出馬。李嘉誠一改平日沉默冷靜的風範,臉上露出志在必得的勝利者的微笑,成為大會堂拍賣場中全場注目的焦點。

    拍賣官開價為2億港元的九龍灣24.3萬平方英尺的地皮,每口叫價為500萬港元。李嘉誠頻頻舉手,跳價競投,在2億500萬、2億1000萬上連承兩口。

    「2億1500萬。」一個由利興發展和美資財團合組的新公司急不可待地承價。

    李嘉誠面不改色,跳升五口,未等別人承價,李嘉誠再跳一口:「2億4500萬。」

    「2億5000萬。」拍賣場地的另一角響起一個自信的聲音。李嘉誠不禁回首去看,是幾度與自己合作的胡應湘,而胡應湘也正面帶自信的笑容注視著李嘉誠。

    「3億。」李嘉誠輕輕一笑,連跳八口。

    「3億1500萬。」

    緊接著,利興的合作公司仍毫不懈怠,再次加入。

    「3億5500萬。」胡應湘加大馬力,直追而上。拍賣場開始騷動,李嘉誠委派副手週年茂到胡應湘和其副手何炳章的座位密談,胡應湘於是不再叫價,退出戰團。同一時間,拍賣場地大亂,和黃董事黃志祥、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利興的合作公司相繼加入,與李嘉誠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當叫價升至4億港元時,全場啞然,這時叫價已高出底價一倍,各方投資者出價開始相當審慎。「4億7500萬。」李嘉誠高舉右手叫價。

    這次再也無人敢出面跳價,於是拍賣官把手上的錘一敲,便完成這次拍賣。

    李嘉誠再次與不遠處的胡應湘四目相對,彼此會心一笑,李嘉誠當即宣佈:此地是我和胡應湘先生聯手所得。

    這塊位於九龍工業區的邊隅地帶的九龍灣地皮,並因其靠近市區,成為發展貨品展銷市場,興建大型國際性商品展覽館的理想場地。

    1988年初,長江實業、合和實業,以及利興發展與一家在加州擁有商品展覽館的美國公司聯手,計劃投資5億港元,興建九龍灣商品展覽館。

    不僅如此,李嘉誠在加快企業國際化步伐的同時,在香港也相應作出了長線的巨大的投資行動:1988年4月,李嘉誠再次與中信聯手,與香港政府當面達成協議,從而獲得藍田地鐵上蓋物業發展權,共興建20幢住宅樓宇,投資總額高達港幣20億元。

    在同一年,李嘉誠又成功購入佔地8.8公頃的觀塘茶果健地段,以及佔地15.5公頃的某油庫地皮。兩地建成後樓面總面積達122萬平方米,投資總額高達90億港元,是繼黃埔花瞬後,具有規模龐大之發展特色的物業發展規劃。

    1989年4月18日,李嘉誠透過長江實業與香港上海大酒店合作,發展港島中區至南區的輕便鐵路,以及鐵路上蓋物業的興建,雙方各佔50%,總投資額為200億港元。

    李嘉誠,這個統率李氏王國內外並舉、縱橫馳騁的商界超人,為他嘔心瀝血的大勝所奠定的宏基偉業,用他跨越世紀的張力,向激動人心的全球大商戰進行著令人為之振奮的一擊。

    找準機會就出手

    李嘉誠深信:機遇是不可以金錢估量的,是生存和發展的法寶。

    在香港塑膠花市場搶灘成功之後,李嘉誠將目光瞄準了世界最大的歐美市場。

    當時,要進入歐美市場,一般都要通過香港當地的洋行代理。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

    李嘉誠開始也接受過一些本地洋行的訂單。但是,李嘉誠在交易過程中,深深感到被人牽著鼻子走十分被動。他決意拋開中間商,直接與歐美的客商交易。

    李嘉誠瞭解到,境外的批發商也有這個意願,只是彼此都沒有搭上線。

    李嘉誠於是一方面派出得力的營銷干將徑赴歐美,另一方面,對境外來港的批發商採用搶先接待的辦法溝通合作。

    繞過了中間商,李嘉誠牢牢地掌握了主動權。直接從歐美批發商手中取得訂單,價格上雙方都得到了實惠。更重要的是,李嘉誠從此擺脫了洋行的控制。

    正當李嘉誠全力拓展歐美市場的時候,一條大魚游到李嘉誠身邊。

    這是歐洲的一位大批發商,他看到李嘉誠派赴歐洲的推銷員帶去的樣品,立即飛抵香港。從此,長江公司的塑膠花牢牢佔領了歐洲市場,營業額及利潤成倍增長。1958年,長江公司的營業額達一千多萬港元,純利一百多萬港元。李嘉誠因此贏得了「塑膠花大王」的稱號。

    而這一年,李嘉誠剛好度過了三十歲生日,真可謂三十而立。在而立之年,他開始涉足房地產。長江工業有限公司下設地產部和塑膠部,他非常看好香港地產業的前景,卻並沒有因為要涉足地產業就放棄了塑膠業。相反,在塑膠業,他要大力發展,他給公司定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進軍北美。

    美國和加拿大是兩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美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消費水平極高,占世界消費總額的1/4強。李嘉誠陸續承接過香港洋行銷往北美的塑膠花訂單,這純屬小打小鬧,遠不是他所期望的。

    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中,「守株待兔」是純粹的機會主義,最終只能使工廠走向沒落;「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陳舊過時的經營理念,根本就不符合發展快速的信息時代。

    李嘉誠主動出擊了,他設計印刷了精美的產品廣告畫冊,並通過港府有關機構和商會瞭解到北美各貿易公司的地址,然後分別寄了出去,靜候佳音。

    沒過多久,果然就有了反饋。北美一家大貿易公司,在收到李嘉誠寄去的畫冊之後,對長江公司的塑膠花彩照樣品及其報價都特別滿意並且決定了派購貨部經理親自來香港一趟,以便「選擇樣品,考察工人,洽談入貨」。

    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然而,伯樂腳力有限、眼力有限、聽力有限,如何能識盡天下千里馬?現代觀念的千里馬應該引頸長嘯,輸出信息,呼喚伯樂。李嘉誠在此處的作為正同此理。李嘉誠的主動出擊,為他贏來了一個大好商機。

    李嘉誠接到了來函之後,立即通過人工轉接的越洋電話,與美方取得了聯繫,表示「歡迎貴公司派員來港」。交談之中,對方簡單詢問香港塑膠業的大廠家,提出: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想請李先生陪同他們的人走訪一下其餘的幾戶大廠家。

    這家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貿易公司,銷售網遍佈美國和加拿大。機會千載難逢,但還不敢說機會非長江一家莫屬。對方的意思很明顯,他們將會考察香港整個塑膠行業,或從中選一家作為合作夥伴或同時與幾家合作。

    李嘉誠面臨的又是一場激烈的競爭,這次要比信譽、比質量、比規模、鬥智鬥力,方能確定鹿死誰手。李嘉誠的目標,是使長江成為北美公司在港的獨家供應商。他自信產品質量是全港一流的,但論資金實力、生產規模,卻不敢在本港同業中稱老大。

    在香港有十家實力雄厚的大型塑膠公司,不用說別的,就只看工廠的外貌,就足以讓人肅然起敬了。長江公司的工廠格局,還未擺脫山寨式的窠穴,更不用說生產規模了,就這點給來自先進工業國的外商們看了,最起碼的第一印象就不夠,而往往第一印象又是很重要的。

    與歐洲批發商作交易,給他帶來的不僅是勝利,同時也給他帶來了教訓,有限的生產規模,差一點就讓李嘉誠的美好希望終成泡影。

    時間給予李嘉誠只有短暫的一周。李嘉誠召開公司高層會議,宣佈了令人驚愕而振奮的計劃:必須在一周之內,將塑膠花生產規模擴大。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