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大全集 第38章 經營有道——從上街推銷到無形推廣(1)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想出人頭地,就得要吃苦,從底層做起,踏踏實實地做事,在實踐中學到真本事。當自己的本事足夠大時,才能擔當起重任,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李嘉誠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從沿街推銷做起,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幹,當他的推銷本事足夠熟練時,他無形中的舉止都成就了他的生意,好似無招勝有招。

    腳踏實地做推銷

    做了一年的鐘錶匠後,李嘉誠突然辭別舅舅莊靜庵的鐘錶店。天生喜歡挑戰和進取的李嘉誠,選擇了去五金廠當推銷員。

    勤奮努力的李嘉誠,以他的毅力,每天工作16小時之後,仍不忘堅持自修。第二年,李嘉誠在一家五金製造廠和塑膠褲帶製造公司當推銷員,開始了香港人稱之為「行街仔」的推銷生涯。

    實際上只有17歲的李嘉誠長著一張讓成年人無法信賴的孩子臉。但聰明的李嘉誠總會預先告訴客戶他的年齡,而且是經過「加工」之後的年齡,再加上他那讓人信賴的誠實的目光,更使他無往而不勝。很快地,最年輕的李嘉誠推銷成績在全公司遙遙領先。

    推銷是一門十分複雜而且不容易學會的工作。甚至直到如今,在商界仍然有很多人認為,一個優秀的推銷員是天生的,而不是學成的。不可否認,推銷的確是一門需要極具耐心、細心,又必須時刻有創意的工作,它要求從事這項工作的人,首先必須學會善於從容自如地進行交際;它要求推銷員必須做到能夠讓人們信賴自己,微笑著將他們掙的錢放進推銷員的口袋。

    掌握所有關於推銷的技能,對於生性靦腆、常常在陌生人面前顯得較為拘謹、內向的李嘉誠來說,不是一件簡單輕鬆的事情,但是,他卻做得很好。當有人問他成功的奧秘時,李嘉誠堅持認為,從事推銷工作,最為關鍵的有兩點:一是勤快,二是創新。

    最初,李嘉誠每次出門向客戶推銷產品之前,心情都十分緊張。所以他總是在出門前或者在路上把要說的話想好,準備充足,並且練了又練。

    漸漸地,李嘉誠發現自己不僅適合推銷,而且大有潛力。他天生有一種十分有利的當推銷員的性格,那就是他與生俱來的敏銳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他總是能夠憑著他的直覺和第六感官,第一眼就能看出自己面對的客戶是什麼類型的人物,並且能夠馬上瞭解客戶的心理、性格。這樣,李嘉誠開始掌握或者也可以說具備了一套適合他自己的獨特且出色的推銷術。

    李嘉誠認為,在從事推銷工作的時候,自己必須要充滿自信,且又十分熟悉推銷的產品。要盡最大的努力,設法讓用戶感到你的產品是廉價而且優秀的。並且,要時刻注意客戶的心理變化,時刻使他們有興趣聽自己講述,而不認為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

    經商,就要懂得如何推銷,一個不懂得推銷的人,注定是經商的失敗者。因此,把推銷作為經商成功之本,就是一個人經商素質低的體現。李嘉誠認為,優秀的推銷員不只是在推銷產品,更重要的,要注重推銷自己。

    李嘉誠十分注意對自己的包裝。他覺得,產品需要包裝,而推銷員自己就更應該包裝。推銷員的包裝,服裝是其一,還包括言談舉止,行為修養。李嘉誠對自己的高標準是要具有紳士風度。他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簡單而又包羅萬象的衡量標準,就是使任何人都能產生好感。李嘉誠有意識地去結交朋友。先不談生意,而是建立友誼。友誼長在,生意自然不成問題。他結交朋友,不全是以成為客戶為選擇標準。今天成不了客戶,或許將來會是客戶;他自己成不了客戶,可能會引薦其他的客戶。即使促成不了生意,幫忙出出點子,敘敘友情,也是一件好事。有朋友的幫忙,李嘉誠在推銷這一行做得如魚得水。

    李嘉誠強調,對於有可能爭取的客戶,要堅持到底,不獲勝不收兵。相反,對根本沒有可能做成生意的客戶,則應當機立斷,決不磨蹭。這樣可以爭取時間。東方不亮西方亮——在你無端耗掉的這段時間裡,也許你在別處就做成了一單生意。

    時間就是金錢,李嘉誠在忙碌的推銷生涯中善於總結,培養了非凡的察言觀色的能力和準確的判斷力。李嘉誠的推銷經驗可以充分體現他的經商智慧。

    李嘉誠說,如果進入辦公室後,你被請到辦公桌對面的椅子上,與客戶面對面地談話,那麼,這意味著客戶有誠意與你對話,但是純商務式的,你必須言辭謹慎,簡潔而富有內容。

    如果你被請到辦公室的沙發落座,則表示客戶有興致與你長談。

    如果你根本沒有被邀請坐下,那麼表明你是個不受歡迎的人。

    如果客戶請你喝茶,就表示他歡迎你並對你感興趣。但千萬不要忘了,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告訴你,拜訪談話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杯茶的工夫。

    如果客戶對談話過程中打進來的電話安排秘書或其他人代接,就說明客戶對你推銷的產品感興趣並可能有購買的意向。相反,客戶對每個電話都接,並且對來請示匯報的下屬沒完沒了地下指示作決定,那就是說,希望你盡快離開。

    推銷員就是要通過這麼一些細節,揣摩客戶對你的態度,然後綜合分析你推銷成功的概率有多大。如果毫無希望,你最好立即告辭。

    一般的推銷員,能做好推銷分內事就算不錯了。李嘉誠除在推銷工作內幹出了驚人的業績外,還利用推銷的行業特點,捕捉了大量的信息。

    李嘉誠把香港劃分成許多區域,每個區域的消費水平和市場行情,都詳細記在本子上。他知道哪種產品該到哪個區域銷售,銷售量是多少。李嘉誠推銷不忘生產,他協助老闆以銷售促生產。他通過詳細的分析,建議老闆該上什麼產品,該壓縮什麼產品的批量。

    注重行情,研究咨詢,是經商決策之基本要素,年紀輕輕的李嘉誠在這方面已顯示了其過人的從商資質。

    李嘉誠在五金廠的主要任務是負責白鐵桶的推銷。當時,推銷的對象集中於日用雜貨的店舖,李嘉誠一入行就感受到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競爭壓力。於是,李嘉誠採取避實擊虛的直銷方法去進攻。

    他首先看準酒樓旅店是白鐵桶的「吃貨」大戶,就集中精力對這些堡壘進行攻堅。

    當時,推銷員到酒樓旅店直接推銷的不多。但精明的李嘉誠發現利於直銷的兩個條件:一來直銷價格比酒樓旅店到市場去買要便宜,二來送貨上門節省了客戶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李嘉誠這一招輕而易舉獲得了成功。有一次,李嘉誠在一家旅店,一下子就銷出100多只鐵桶,銷售業績十分驚人。

    此外,李嘉誠對家庭散戶又作了研究,他發現,當時高級住宅區的家庭大多使用鋁桶而不是白鐵桶。於是,李嘉誠就掉轉矛頭把目標瞄準中下層居民區。

    但即使在中下層居民區,一戶家庭通常也只使用一兩隻鐵桶,銷售潛力遠不能和酒樓旅店相比。然而,家庭散戶又有一個酒樓旅店不能比擬的優勢,積少成多,加起來的數量也會很龐大。如何佔領這一分散而又不可忽視的龐大市場?李嘉誠開始時一籌莫展,他苦苦思索著。

    有一天,李嘉誠看見幾個老太太圍坐在居民區的椅子上擇菜聊天,突然茅塞頓開,便心生一計。他將進攻目標鎖定在老太太身上,專找老太太賣桶。他這樣盤算:只要賣動了一隻,就等於賣掉了一批。因為老太太都不上班,喜歡串門嘮叨,自然而然就成了他的義務推銷員,於是這一招又大獲成功。

    勤能補拙出奇跡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李嘉誠腳踏實地,不動聲色地去實現抱負。「勤能補拙」,創業後他仍保持著「行街仔」的老作風,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他不認為自己有超常的智慧,父親曾多次給他講述古代神童不思勤勉,江郎才盡的故事。

    因為剛開始創業,時間比較緊,他家距廠子遠,廠子裡的一切事情都得他親力親為。他每天大清晨就外出推銷或採購,有時別人還未上班,他就趕到了辦事的地方。為了不浪費錢,他從不乘出租車,距離實在很遠的就乘公共巴士,路途近就雙腳行走。我們很難從他快步如風的行走中看出他是那種性情溫和持穩、不急不躁之人。他的時間太緊了,既要省出租車費,又要講究效率。事情一辦完,就差不多到中午時候了,李嘉誠再急如星火地趕回筲箕灣,檢查完工人上午的工作,然後跟工人一道吃簡單的工作餐。沒有餐桌,大家都是蹲在地上,或七零八落找地方坐。

    第一批招聘的工人,全是門外漢,過半還是洗腳上田的農民。唯一的塑膠師傅是老闆李嘉誠,機器安裝、調試,直到出產品,都是李嘉誠帶領工人一道完成的。第一次看到產品從壓塑機模型中取出來,李嘉誠如中年得子一樣興奮。勤儉的李嘉誠破例奢侈一番,帶工人一道到小酒家聚餐慶賀。李嘉誠常說自己是個慳吝之人,他的部下說他「慳己不慳人」。

    晚上,李嘉誠仍有做不完的事,他要做賬;要記錄推銷的情況,規劃產品市場區域;還要設計新產品的模型圖,安排明天的生產。業餘自學是不可間斷的,塑膠業發展急速,日新月異,新原料、新設備、新製品、新款式源源不斷地被開發出來,他總覺得時間不夠用。

    李嘉誠住在廠裡,一星期回家一次看望母親和弟妹。規模稍擴大後,他在新蒲崗租了一幢破舊的小閣樓,既是長江廠的寫字間,又是成品倉庫,還是他的棲身處。那時的李嘉誠,把自己「埋」進了長江廠。

    李嘉誠身為老闆,同時又是操作工、技師、設計師、推銷員、採購員、會計師、出納員,草創階段,什麼事都是他一手操辦。李嘉誠雖做過塑膠褲帶公司總經理,但兩者畢竟不同。塑膠褲帶公司產銷已步入正軌,而這裡是白手起家,李嘉誠是以小學生的態度,來做他所做的一切。

    人們很難想像,李嘉誠哪來的這麼旺盛的精力?他靠遠大的抱負和頑強的意志支撐著,正如香港《星島經濟縱橫》(1988年4期)所說:

    「李嘉誠發跡的經過,其實是一個典型青年奮鬥成功的勵志故事。一個年輕小伙子,赤手空拳,憑著一股幹勁,勤儉好學,刻苦努力,創立了自己的事業王國。他常言:追求理想是驅使人不斷努力的最主要因素。」先人一步搶市場成功者永遠比別人快一步,成功者懂得捷足先登。做企業和做人有著相同的道理,只有比他人快一步,才能比別人收穫得更多。

    「快」在市場競爭活動中可以算是一個很大的特點。市場機遇來得快消失也快,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快,競爭對手崛起快,這都要求企業必須要信息快、決策快、營銷快、出手快。歸根結底,企業必須達到高效率,這樣才能抓住市場機遇,掌握營銷的主動權。「快」是一大優勢,可以戰勝競爭對手,可以贏得顧客。只有「快」,才能提高效率,才能減少勞動支出,降低成本,給實施先人一步的策略創造出條件。一個企業要想以快動作、低成本、高收益來捕捉到市場機遇,就必須樹立效率觀念,要有比別人快一步的意識。

    在經營中,哪個企業先投入市場,哪個企業就佔領了市場的制高點,它就可以巧妙地運用先人一步的時間差。時間對於捕捉偶然的機會,顯得尤為重要。市場需求是一種必然,但畢竟會常常以偶然表現出來。因此,企業在競爭之中會不時地碰到各種偶然的機會。由於市場多變,競爭激烈,這些機會常常曇花一現、稍縱即逝。倘若不能迅速看準和抓住市場閃現的這些機會,就會被他人捷足者先登。所以,現代企業十分重視「機會損失」,對時間爭分奪秒,見機會就果斷出擊,不讓其他人捷足先登。

    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香港經濟起飛之時,李嘉誠先人一步跨入塑膠花界,在塑膠花熱中嶄露頭角,繼而威風凜凜地在國際市場上獨佔「花魁」;50年代末期,李嘉誠又不聲不響地步入地產界;60年代開始崛起於地產高潮中;70年代末期,雄跨地產界,一躍成為「地產新生」億萬富翁。這一曲「長江之歌」,正是由於李嘉誠具有獨有的準確奇妙的預測能力和機敏果斷的應變能力才譜寫出來的!

    對於特定行業的經營環境、發展前景以及現實困難的判斷,李嘉誠有著非常客觀的認識,並且通常能夠採取正確果敢的行動,做到他人難以做到的事情。他行事果斷、信心足、決心大,效率非常高。在國際資本市場上,他已經樹立起了一個良好的形象。

    立體化經營思路,在李嘉誠的心中根深蒂固,而且也是屢試不爽。這不禁讓人聯想起「成功孕育成功」、「馬太效應」、「贏家通吃」。

    1999年10月,李嘉誠在一個星期內完成了千億港元的資產重組,淨賺1130億港元。這筆交易讓全世界震驚。

    2000年7月,和黃又出了一個重大舉措,宣佈其在美國的聯營公司已接受德國電訊的收購協議,涉資達507億美元。和黃出售手中所持有的22%的股權,由此,他們就可獲取超過90億美元的利益,在這其中,和黃仍可佔有擴大股本後德國電訊4.6%的股權。

    李嘉誠在多年前就說過,幾年之後,電訊業務將成為和記黃埔的主要收益,隨後和記黃埔集團果然全力開拓全球電訊業,結果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和記黃埔便從電訊行業獲得了驚人的回報。

    股市有一句格言說:「有智慧不如趁勢。」更勝於趁勢的,是預先捕捉大趨勢,便能獲得更大的利潤。要捕捉大趨勢,就要有大智慧。李嘉誠比別人勝出之處在於他能預見未來,能夠比別人快出一步,為公司三五年後的經營做充分思考,決定出那個時候公司應站的位置,從而把今天應做的工作推算出來。李嘉誠這種前瞻未來的作風,給他帶來了多次重要的勝利。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