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大全集 第37章 回報故里——從遠走他鄉到發展內地(5)
    香港碼頭的股權也在被和黃逐步減持,轉而增加對深圳港口的投資。2007年6月,和黃通過出售在香港港口的核心資產「國際貨櫃碼頭」(HIT)20%的股權與「中遠一國際貨櫃碼頭」(COSCO—HIT)的10%股權,贏利72.12億港元。而2007年年底,又斥資71億元擴建鹽田港也表明李嘉誠把碼頭發展重心從香港轉移到深圳。擴建後,深圳港口15個泊位已經從數目上超過了香港港口的14個泊位。

    不難想像,今後港口行業的競爭日益趨向白熱化,但是和黃作為世界一流的碼頭管理企業仍然顯示出了難以比擬的優勢。在2005年,深圳港80%的新增航線被鹽田佔據。此外,和黃多年在港口行業積累的管理經驗、市場的知名度等優勢都大大提升了市場競爭力,甚至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最有競爭力的港口,非鹽田港莫屬。

    一試深水定成都

    李嘉誠在內地作了很多長線投資,但讓他情有獨鍾的,還是房地產業。李嘉誠發現,內地樓房的造價與土地價格的比例通常是10比l,這與香港很多地段是不一樣的。他敏銳地意識到,雄厚的資金是港方進軍大陸的優勢,土地使用權、審批權是內地的優勢,謀求雙方合作的基礎是互補互利。於是,李嘉誠採取優勢互補的策略,利用地區間的差別,不遺餘力地挖掘自身的資金優勢。當然,李嘉誠在房產投資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運作起來游刃有餘。他昔日就是憑借地產行業而飛黃騰達,而且,房產也是他眾多投資領域中最內行的核心產業,在他旗下公司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創造了不菲的贏利。

    李嘉誠簽署的第一份內地合資合同是在1992年。從此,他開始進軍內地房地產市場,相繼在北京、天津、長春、西安、青島、上海、重慶、成都、武漢、長沙、廣州、深圳、東莞與珠海等地開發項目。

    李嘉誠開始瞄準上海房地產時,是在2002年10月。李嘉誠信心百倍,他手下的員工也滿懷信心。一位和記的經理曾表示:上海擁有極優厚的潛力,在城市規劃、商貿、金融等方面的發展一日千里,這帶動了市場對優質房地產的需求,和記對上海房地產充滿信心。事實也證明,李嘉誠建成的建築先後成為上海標誌性的建築。獨具北美風情的別墅及連體別墅,毗鄰世紀公園,住戶體驗到了不同的文化、自然享受;一批高檔住宅及商舖在古北地區建成後,遂成為這一地區的亮點及地標性建築。住宅「匯賢居」及甲級商廈「TheCenter」,更是體現出了獨特的創意理念,受到人們的推崇。長實在這個項目上煞費苦心,聘請了3家世界建築名師精心設計,獨具匠心。落成後,外立面由透明玻璃與金屬面板巧妙組合而成,令人眼前一亮,為之傾心。

    2004年4月,繼北京、廣州、深圳、上海等八大城市房地產開發後,李嘉誠進軍四川成都房地產市場。他旗下的和記投資公司與另一外資企業共同斥資數百萬美元,正式成立了和記黃埔地產(成都)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將經營範圍鎖定在房地產及配套設施的開發、銷售、出租和物業管理領域。

    多年來,李嘉誠在房地產行業投資注重構建立體式、全方位的投資模式,不僅創造了驚人的業績,也展示給世人獨特的創意、巧妙的構思,無疑已成為推動內地房地產行業發展的一支勁旅。

    李嘉誠於2001年春節過後,帶領人員到西安、新疆烏魯木齊、伊犁、塔城和阿勒泰等地進行了一番考察後,隨即便奔赴成都。他此次行程主要是考察房地產業。在重慶的時候,他還看中了一塊位於重慶江南岸的南坪鎮楊家山的土地,面積約為100萬平方米。

    在李嘉誠看來,開發這裡的市場是勢在必行的,雖然當時的重慶地區已經是高樓林立,樓盤眾多,但李嘉誠依然覺得可以繼續開發,這裡的潛力十分巨大。

    回到香港後,李嘉誠便將這次考察之行,擬定成文,做成了一份書面報告,提交給了長實集團的董事局。李嘉誠在這份報告中,詳細地介紹了他的設想和構造,也為將來開發那裡的地皮做了一個藍圖。董事局非常重視李嘉誠的這份報告,他們希望李嘉誠能夠將計劃做得再翔實一些,好讓他們能夠進一步地討論下一步的部署。

    經過反覆的考證、考察,終於在2002年的春天,一份關於大西南的投資方案應運出爐。李嘉誠批誰了這份可行性較強的方案,然後便派人去四川實施。李嘉誠花了21.35億元在成都購下了南城一塊總面積為1036畝的土地,用於興建新樓。

    隨後他還派人在成都興建了南城都匯、天府麗都和喜來登大飯店等物業,在成都的這些壯舉不過是李嘉誠打的前站,重要的大手筆則是在重慶地區,李嘉誠在去重慶之前,其實就已經派人去重慶考察過了。

    當時的人給李嘉誠的回饋是:「我們先到重慶試一試水深水淺,然後再決定是否把投資的重心放在這個剛剛直轄的城市。」作這個調查的是「和記黃埔」公司的一支人馬,他們希望能夠在重慶有所作為。

    而後的事實證明,重慶的確有地皮發展的潛力,雖然陳舊破敗是山城重慶給李嘉誠的第一感覺,但這一點也不影響李嘉誠開發重慶地產的決心。而加深李嘉誠決心的一件事情,則是在之前幾年,「和記黃埔」在重慶開發的第一個項目:高品質大型綜合性商業大都會廣場的面世,李嘉誠由此看到了開發重慶地產的曙光。

    這個坐落在重慶鬧市解放碑步行街的大都會廣場,佔地面積為18717平方米,總面積為23萬平方米,成為了當時重慶的標誌性建築。這個廣場由現代綜合性購物商場、高智能甲級寫字樓大都會商廈、國際五星級酒店海逸酒店三部分組成。建築宏偉,商機深遠,李嘉誠覺得重慶開發地皮的事情,值得一做。

    從2003年開始,李嘉誠逐步加大他在重慶的投資比例。當年李嘉誠看中的那塊地皮,被他以24.53億元一舉拿下。之後不久,他又授意長實和和黃在重慶南岸區再購一幅土地,與此次收購的土地相距3000米。頻頻出手,李嘉誠開發重慶地產,勢在必行。

    「中國西部是一個巨大的潛力場。如果哪一位香港商人輕視了內地的西部,他就要犯極大的錯誤!」李嘉誠對香港記者如是說。

    在李嘉誠的影響下,香港眾多地產商越來越多地進入了重慶。除李嘉誠的「和記黃埔」之外,還有瑞安集團、香江高科和慶隆物業等著名房地產集團。

    深入羊城做地產

    廣州,這個與香港僅咫尺之遙的城市,在李嘉誠看來,它有著明顯的地理優勢。廣州自身的發展也相當不錯,尤其是在市政工程改造方面,更是增加了投資商的信心。廣州市內地鐵四通八達,廣州至番禺的全新快速路規劃——新光快速路的開通,汽車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交通的便捷大大提升了華南板塊房地產的競爭力,而相鄰的大學城、南沙開發區的興起也增加了華南板塊的吸引力。

    「珊瑚灣畔」便是李嘉誠進軍廣州的重拳項目。「珊瑚灣畔」坐落於番禺大石鎮沙燒島(又稱海怡半島),佔地約49.1萬平方米,南鄰珠江花園,東依海怡花園,地理位置較為優越。整個項目的目標群體為廣州的高收入階層,因此以別墅作為主推的項目,再輔以少部分低層洋房,規劃總建築面積超過80萬平方米。當時廣州的房地產市場已經發展起來,李嘉誠的加入更是為白熱化的市場競爭增加了活力。2003年,和記黃埔將廣州市區南邊的大石臨江豪宅項目正式命名為「珊瑚灣畔」,之所以命名為「珊瑚灣畔」,是因為這個項目總體規劃要體現澳洲黃金海岸式「濱水生活」的風格,從整個規劃、佈局、建築風格都彰顯了澳洲親近自然、傍水而居的生活理念,故命名為「珊瑚灣畔」。

    「珊瑚灣畔」就屬於華南板塊,處於番禺區域。從廣州城市發展態勢來看,城市中心將向東南方向穩步推移。因此,番禺的地理位置意味著無限的發展商機。中國加入WTO以後,外來的投資人士在廣州置業的首選就是番禺。市政工程的實施對「珊瑚灣畔」來講,可謂如虎添翼、錦上添花。「珊瑚灣畔」的開發佔盡天時、地利的優勢。和記黃埔地產(廣州)總經理歐偉明指出,番禺區發展定位一向明確,它始終把住宅產業作為其地方經濟發展的龍頭,在資金和政策上都給予開發商極大的扶持,既鼓勵本地開發商,又積極吸引外來投資者,依傍廣州,輻射南海、順德等珠三角地區,具有「人和」的優勢。

    在「珊瑚灣畔」的項目推廣上,和黃也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2003年10月間,廣州各界媒體30多位樓市記者受和黃地產集團邀請,前去鑒賞北美式豪華高爾夫湖畔別墅「倚湖名居」。「倚湖名居」的售價高達每平方米1萬多元,在當時的東莞,這個價格還是讓人較為驚愕。之所以邀請記者鑒賞「倚湖名居」,也是為了給「珊瑚灣畔」的推出造勢。和黃一直走發展大型的高素質的地產路線,這麼做也是為了在內地房地產業進行推廣、宣傳。2004年春節前後,「珊瑚灣畔」推出了包括60多棟面積在280∼600平方米之間的獨立別墅,及200多套面積在230~280平方米之間的疊加式別墅。

    李嘉誠公司的實力雄厚是眾所周知的,其在市場上的口碑也是非常好的,再加上「珊瑚灣釁」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設計理念,受到了市場上客戶的推崇。項目尚未開盤,就已獲得了眾多行家與目標買家的肯定。2004年的「五一」黃金周,「珊瑚灣畔」開始舉行內部認購,超過60套別墅被認購及預留,每平方米1.8萬元的臨江別墅也引起搶購潮。由於貨源有限,認購火爆,公司不失時機地實施臨江別墅封盤提價的策略,將部分臨江別墅暫時封盤,用於公開發售,並將樓價上調,「珊瑚灣畔」的價格不斷走高。

    李嘉誠在房地產行業可謂駕輕就熟,游刃有餘。進軍華南板塊也恰逢時機,在競爭早就白熱化的市場中仍然以四兩撥千斤之勢佔領先機,以其創新的設計理念和正當其時的青睞策略贏得了客觀的市場份額。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