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就是這麼生猛04:袁氏稱帝 正文 第五章 帝制江湖十三怪
    第1節反對派的呼聲

    1915年7月,袁世凱電召各省軍人,計有山東將軍靳雲鵬、江西將軍李純、山西將軍閻錫山、奉天將軍張錫鑾、湖北將軍段芝貴,以及東北張作霖、兩江王占元等人,問:咱們的共和,搞到底咋個樣呢?

    除張錫鑾外,餘者回答都是同一個套路,曰:共和沒辦出成績來,希望大總統多負責任,乾綱獨斷,以慰蒼生霖雨之望。

    只有張錫鑾說道:大總統,你當大總統不是蠻好的嗎,幹嗎聽別人的,非要當什麼皇帝?告訴你說別怪我沒勸告過你,這個皇帝你當不得,等你當了之後就後悔去吧。

    袁世凱疑心張錫鑾壓不住東北的場子,就將其調往湖北,臨行之前,軍需長將張錫鑾歷年的軍餉餘款70多萬,給張錫鑾匯了過去。張錫鑾卻說:啥意思?這些錢,我的前任都不稀罕拿,偏我就是個財迷?見錢眼開是不是?少來,這錢老子不要。

    總之,這又是一個段祺瑞式的人物,可惜其份量不足,影響力不夠。

    明確反對帝制的,除了這個張錫鑾,再有就是前清狀元公張謇。張謇勸說袁世凱道:凱子啊,不是我說你,打早年你投筆從軍,隨吳長慶遠征朝鮮時,吳長慶讓你在帳下跟著我讀書,你讀來讀去,硬是沒讀出個名堂來,那時我就知道,你腦子真的不夠用。不是我說你啊,放著中國的華盛頓你不做,非要做中國的拿破侖,拿破侖是那麼好做的嗎?你自己想想,我說得有沒有道理?

    袁世凱搖頭:老張啊,你別誤會,我是真的不想當藏書網皇帝,只不過呢,我也跟你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我打心眼裡認為,君主立憲制更適合中國。但這皇帝我肯定是不做,那麼應該讓誰做呢?我琢磨著吧,找一個前明朱元璋的後人,來主持這個國家,比如說浙江都督朱瑞,估計老百姓就不會反感了吧?

    張謇哈哈大笑:凱子,我說你腦子不夠用,你還不服,如果朱瑞能當皇帝,那唱小生的朱素雲,唱青衣的朱幼芬,唱花旦的朱桂芳,就都有資格做皇帝了。

    張謇和袁世凱的這番對話,很快就被傳了出去,於是坊間有詩云:

    歷數朱苗到汝身,都城傳遍話清新。

    不須更說華胥夢,漳水瀟瀟愁煞人。

    張謇之後,尚有李鴻章弟弟的兒子李經羲(李經羲此前是雲南巡撫)進藏書網勸袁世凱不要稱帝。蔡鍔曾向李經羲遞過門生帖子,遞了帖子之後,蔡鍔就翻了臉,將李經羲用轎子抬了,禮送出境。此番師徒二人再會於京師,不曉得蔡鍔是個什麼態度,是親熱地叫一聲老師呢,還是再弄轎子來把李經羲抬走扔掉?但扔不扔李經羲已經不放在心上,他來找袁世凱,是勸說袁世凱不要搞帝制。

    李經羲說:凱子,我說句話你可別生氣啊,你跟我祖上李鴻章比,咋個樣?不客氣地說,李鴻章比你強上百倍不止。可我祖上為啥沒有做皇帝?那是因為皇帝這玩意兒,實在是太他娘的難做了。你能力不如我祖上李鴻章,機遇也不如他,卻想做皇帝,你自己說是不是有點兒太缺心眼了?

    袁世凱被氣得臉皮黑紫,說:這事兒你說了不算,我說了也不算,全國人民說了才算數。

    反對袁世凱稱帝的,還有袁世凱的親弟弟袁世彤。這個袁世彤,是有名的清寒文士,自打他生下來,一眼就瞧出哥哥袁世凱不對路數,知道這哥哥遲早是個亂臣賊子。從小到大,這個觀念袁世彤就沒變過,而現在,他發現自己的預測越來越成為現實。

    但像以往一樣,袁世彤發現自己仍然無力阻止哥哥的胡作非為,只好黯然歸鄉,等到袁世凱稱帝,他馬上登報與哥哥袁世凱斷絕親屬關係,搞得袁世凱裡外不是人。

    說起反對袁世凱稱帝之人,真正有影響力的只有兩個人,武的是段祺瑞,文的則是嚴修。

    嚴修這個人,實在是個不可多得的天才人物,此人在晚清時就自己購買了《代數術》、《數學理》、《格致入門》、《天文啟蒙》及《地球地錄》等怪書,潛心研究現代科學。戊戌變法失敗後,朝廷開設經濟特科,梁士詒考了第一名,楊度考了第二名,而這個經濟特科,就是由自學成材的嚴修設立並出考題的。除了他,中國找不到第二個人能有這個本事。

    除此之外,嚴修還可以說有恩於袁世凱。晚清慈禧太后死時,攝政王載灃要清算袁世凱,滿朝文武跟風,都建議誅殺之,唯有嚴修力排眾議,反對誅殺,最終結果是把袁世凱廢黜回鄉。這份恩德,袁世凱是打死也不敢忘的。

    嚴修,也只有嚴修,才能夠替袁世凱抵擋著帝制派的狂猛衝擊,救袁世凱於自毀末路。

    事實上,嚴修真的做到了。

    第2節六君子傳奇

    當嚴修出面,力戰帝制派的時候,我們就不能不說起帝制派的強大陣容了。這個陣容,堪稱中國最有實力思想大家的完美組合,休說袁世凱,哪怕是神仙來了,也抵擋不住這陣容的強烈衝擊。

    這個強勢陣容,史稱十三太保,由兩個江湖組合拼湊而成。前一個是籌安會六君子,第二個是洪憲七凶,加起來正好十三個人。

    先說籌安會六君子,打頭的就是莽大夫楊度。事實上,這個籌安會就是楊度搞起來的,那麼他為啥要搞這玩意兒呢?這是因為,他替太子袁克定網羅了交通系梁士詒之後,發現太子身邊沒自己位置了,於是就遠走青島,閉門寫了篇《君憲救國論》。其中說:中國之所謂共和,實乃專制共和,這個專制共和隱含著衝突的種子,隨時隨地都會發生舉兵爭總統的亂局,只有趕緊弄出個皇帝來,讓大家沒得爭了,都歇了心,中國才有可能強盛。

    這麼一篇文章,其衝擊力可謂強大,休說袁世凱,哪怕是殺人越獄在逃犯,都會怦然心動,渴望當上皇帝,平息兵火戰亂,為國家民族做一點兒貢獻。於是袁世凱委託楊度找幾個重量級的人物出來,組織一個學術研究會,專一鼓吹帝制。但楊度認為他的份量就已足夠,遂成為籌安會的發起人並擔綱六君子之首。因其善蹦亂跳,江湖人送綽號莽大夫。

    六君子排第二的,是江湖人稱斜候的孫毓筠,其人在歷史上曾大名鼎鼎,有一段時間,革命黨人排座次,孫文穩居榜首,黃興次之,而孫毓筠則被排到藏書網了第三,這是因為他全家東渡日本,把家裡的罈罈罐罐,全都捐給了同盟會。花盡了血本,才名列革命元老之位。

    此後孫毓筠歸國起事,於南京策動新軍,不想遭遇能臣端方,被端方逮了活的。端方在對孫毓筠公審之後,判刑五年,然後將他安排在自己家的後花園裡,跟自己的女眷們一起讀書,就在這個過程中,孫毓筠與端方最美貌的小妾萌發了驚天動地的愛情。

    有分教,以家為牢狼入室,人間情愛幾人知。有心清掃緣無力,能臣枉然稱一世。單說那倒霉透頂的端方,他對革命黨堪稱仁至義盡,好茶好飯天天供著,後花園美麗的風景供人觀賞,連自己最美貌的小妾都搭了進去,最終還是被黨人梟了首級,傳首武昌,那腦袋又在上海博覽會公開展覽,最後給孫文送去,下落不明。

    總之這個孫毓筠是個夠份量之人,堪稱楊度的左右手。而斜候這個綽號,在歷史上是有講究的,總歸跟孫毓筠的人品略微沾那麼一點邊。

    六君子中排名第三的,就是矮主簿嚴復。說起此人來可謂大名鼎鼎,他幼有神童之稱,14歲考入林則徐女婿沈葆楨開辦的福州船政學堂,後赴英國格林尼治留學,專攻海軍,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歸國後卻不被重用,為了吃飯無奈再攻八股文,直到57歲,才混了個欽賜文科進士。最後李鴻章看他實在可憐,聘他當了教習,於是他在教師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長達20多年——不是他樂意干20年教書匠,問題是離開了李鴻章,帝國九九藏書沒第二碗飯給他吃。

    話說有一天,老教師嚴復突然之間心血來潮,興起報國之念,就去找李鴻章,說:李中堂啊,中國這樣下去不行,真的不行,你看這世上庸庸碌碌,酒囊飯袋滿地亂竄,真正有才能、有志向的人卻生不如死。這種逆淘汰,會毀了我們這個民族的,不要再逆淘汰了,咱們還是正淘汰吧。李中堂,我誠懇地建議咱們按達爾文的進化論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強大國民,不知中堂大人以為如何?

    李鴻章笑道:少來,事情要是像你說得那麼容易,還輪得到你來說?你只知西洋的好,卻不瞭解中國的實情,中國有太多太多西洋無法理解的事情。就拿我手裡吸煙的紙捻子來說吧,這個西洋就沒有,叫法稱呼都沒有九九藏書網,你咋個改法?

    嚴復悲憤而退。

    總之這個嚴復,可以說是生錯了時代,弄得一生不得志。雖說他一生過得超級之窩囊,但教書育人終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桃李滿天下,舉凡有出息的都得管他叫一聲先生,所以他的名氣與影響,是可想而知的。

    讓嚴復加入籌安會,是袁世凱欽點的。但這一年嚴復已經63歲,垂垂老矣,讓他加入籌安會,不過是要他這塊唬人的牌子。

    六君子中排名第四的,是國師劉師培。

    委屈嘍,這個排名,真的委屈了劉師培。想當年,他在革命黨中,是幾乎取孫文而代之的大人物,如今弄到籌安會中來,竟然只落個排名第四。可這也是沒得法子,畢竟這籌安會中,人才濟濟,他老劉居然還能弄個第四,這已經是很難得的了。

    第3節智商大幅跳水

    劉師培,中國亟待於研究的思想大家,早年間叫劉光漢,筆名稱激烈派第一人,因為革命太徹底,被地方官忽悠去了日本。與他的妻子、絕世美人何震,同章瘋子章太炎擠一塊睡,並加入同盟會。後因孫文拿了日本人的捐款,同盟會發生激烈內訌,劉師培一意想取孫文而代之,未果。此後戰局急轉直下,先是劉師培鼓吹無政府主義,並將馬克思主義引入中國,而後不知怎麼回事,傳說是章瘋子發現美女何震,和表弟汪公權關係曖昧,就飛跑了去告訴劉師培。這章瘋子果然是精神狀態不正常,這事兒你能告訴人家老公嗎?結果引發了一場大亂,這伙怪人大鬧東京,讓日本警察奔來跑去,好不辛苦。

    先是何震的表弟汪公權,揚言要跟章太炎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繼而在章太炎的茶杯裡放毒,居然沒毒死,那就放火,章太炎卻是硬沒被燒死,沒燒死就算了,劉師培何震夫婦,從此反出同盟會,加盟了端方的旅遊團隊,奔赴四川平滅亂事。

    可萬萬不承想,行至途中,武昌首義一聲槍響,入川新軍隨即呼應,硬生生地將端方的腦殼切了下來,又將劉師培夫婦囚禁在資州,餓到半死之際,章瘋子帶了蔡元培,如飛趕來營救,此後劉師培就不再提起和章瘋子的過節。

    出得資州,劉師培夫婦去了山西,跟閻錫山擠一塊兒吃飯。閻錫山驚於劉師培的思想之精妙與腦子的不靈光,將其推薦給袁世凱。袁世凱任命劉師培為教育部編審,參政院參政,還授了劉師培一個絕頂奇怪的爵位:上大夫。

    正是這個「上大夫」的怪異稱號,流傳江湖,演變成了國師之稱。話說劉師培自打坐上了籌安會第四把交椅之後,很受袁世凱重視,專門派了士兵保護他的飲食起居。時人回憶說,劉師培的居所,樓台壯麗,豪華氣派,幾十個荷槍實彈的士兵,威武雄壯地為他站崗。每當劉師培飯局歸來,馬車甫到胡同口,士兵們就大聲地喝道:劉參議回來了……回來了……回來了……聲聲相遞,從胡同口一直傳遞到大門口。

    詩云:門前燈火白如霜,散會歸來便舉槍。赫奕庭階今聖上,淒涼池館舊端方。話說劉師培很可憐的,帝制失敗後,他回北大教書,大家都不理他,劉師培一夜一夜嗚嗚地哭。有一年春節,弟子劉文典遲遲未來給老師磕頭,劉師培號啕大哭:連劉文典都不理我了,嗚嗚,嗚嗚嗚。劉文典趕緊買了兩包點心,飛跑了給劉師培送去,劉師培這才破涕為笑。

    再後來劉師培就死掉了,他死之後,太太何震受刺激過重,就琢磨著去當尼姑,可不知怎麼的,尼姑沒有當上,便完全瘋掉了,不久吐血而死。

    總之,很悲催。

    籌安會六君子排第五位的,是老革命黨人胡瑛,江湖人送綽號成濟。

    成濟是個人名,翻譯成白話文,就是缺心眼的意思。說的是三九九藏書網國末年,司馬昭欲謀篡魏武帝曹操的江山,就鉚足了勁欺負小皇帝曹髦。曹髦被欺負得哭天搶地,悲憤之下,就率了奴僕丫環老媽子,登上戰車,殺奔司馬府討還公道。途中被司馬昭的親信賈充,帶了下屬員工成濟攔住,面對著嗚嗷怪叫的皇帝,誰也不敢下手。賈充就斥責成濟:司馬家養你何用,殺呀,不殺白不殺。缺心眼的成濟真的一戟戳了過去,當場將小皇帝曹髦活活戳死。事後,朝臣們吵吵鬧鬧,要求嚴懲殺害皇帝的兇手賈充,皇帝啊,你說殺就殺,真是太不像話了。但司馬昭捨不得殺親信賈充,就跟群臣們商量說:要不,咱們就把成濟的九族給滅了吧,你們看如何?

    就這樣,基層員工成濟替人家干髒活,最後又替人背了黑鍋,滿門老少俱被抄斬,從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缺心眼的模範和典型。

    老革命黨人胡瑛,居然被人譏笑為缺心眼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不是毫無緣故的。話說這胡瑛,是早年就起來革命的義烈之人,正當革命形勢一片大好之際,突然斜刺裡躥出來賞金獵人郭堯階,這廝從廣東流竄到武漢,忽悠黨人說他那裡有錢可拿。黨人是別人說什麼他們就信什麼,果然興沖沖地跑去拿錢,結果被清廷一網打盡,被捕之人中就有這個胡瑛。

    但胡瑛的牢獄生涯,卻是非常美妙的。因監獄長胡國華,就是他的岳父,岳父心疼女婿啊,替胡瑛在監獄裡弄了個單間雅座,生活物事一應俱全,連抽水馬桶都不缺,胡瑛的老婆還三天兩頭到牢房中與丈夫團聚,這樣的牢獄生涯,實為人生難得之美事。

    美事固然是美事,但久居牢室,胡瑛成為了「中華民國」資格最老的宅男。出獄之後,又趕上日本三井財團森格出資贊助,拉人手搞二次革命,推翻袁世凱,胡瑛也被捲了進去,失敗後逃到日本。結果孫文又要求大家發誓效忠他本人,胡瑛接受不了,認為這麼一九九藏書網個搞法,明顯太黑社會化,只能培養個人專制,有辱人格。於是胡瑛就加入了黃興的歐事研究會,會中成員有:李根源、李烈鈞、熊克武、程潛、陳炯明、沈鈞儒、章士釗、陳獨秀。

    正研究著歐事,忽然來了個叫蔣自立的怪人,他手裡拿著張誓約,對胡瑛說:老胡,你思念你的祖國,思念你的家鄉和人民嗎?回來吧,回到祖國的懷抱裡來吧,祖國人民正期待著你……被蔣自立這麼一忽悠,胡瑛就迷迷糊糊地回來了。然後蔣自立又去忽悠別人,不想被一個叫吳雪梅的黨人發現,頓時手槍炸彈短刀齊上,直殺得不亦樂乎。有消息說蔣自立只是被殺了個半死,並沒有死透。

    蔣自立是個無名人物,就不要理他了。單說胡瑛,他一回來就又被忽悠進籌安會了,所以大家笑話他缺心眼。可這真的不能怪他,要知道不管任何男人,如果把他和老婆單獨關在密室很多年的話,智商都會大幅跳水,實屬無奈之事。

    第4節走狗不走狗不狗

    籌安會六君子,坐最後一把交椅的,就是李燮和。

    李燮和,光復會大佬級人物。說起這光復會,那實在是慘烈,太慘烈不過了。單說光復會中幾個千秋人物,炸出洋五大臣的義士吳樾,殺巡撫恩銘的徐錫麟,以及浩氣千古的巾幗英雄秋瑾,毫不誇張地說,以上諸多英雄業績,都是在李燮和的直接領導下湧現的。

    再說光復會的領導層人物,排名稍微有點兒亂。早年間大學者蔡元培排老大,後來老蔡轉入文化領域,於是排第二位的章瘋子章太炎晉級為大佬。可章太炎精神狀態靠不住,光復會的具體工作,就由真正排第二位的陶成章負責。可臨到辛亥革命成功,孫文密遣蔣介石,將陶成章刺殺於醫院之中。而當時排藏書網名第三的李燮和,在率眾攻打製造局後,隨即遭到了同盟會的追殺,被迫逃往南洋。

    有關同盟會與光復會相互追殺的歷史,堪稱史上最慘烈最悲壯的激鬥。只是這慘烈的歷史久已湮沒,而且以後也不太有可能被挖掘出來。我們知道,光復會在這場激鬥中始終是居於下風的,因為光復會不同於同盟會,同盟會是以領導中國革命為目標,而光復會則是以投身革命為感召。如此一來,舉凡光復會每做一樁義烈之舉,同盟會都會跑來搶功,如果光復會不肯讓同盟會把功勞搶走,一場殘殺就在所難免。

    就這樣殺來殺去,到得光復會中最清醒的人物陶成章被殺,章瘋子被一個小小的陳宦,誘到北京城中軟禁起來藏書網,此時的光復會,已經為中國革命流盡了血,從此無緣權力之路。

    李燮和進入籌安會,是光復會救國的最後殘光。因為光復會是真正不以私怨為目的,而以救國為己任的。無論是袁世凱還是孫文,他們對具體的人缺乏感覺,這與前者同盟會,現在的中華革命黨對事沒有感覺,唯獨對人有感覺完全不同。中華革命黨的目的是幹掉一切橫亙在他們權力之路上的人,不管這個人是誰,也不管這個人在幹什麼,只要不把權力讓給他們,他們就跟你沒完。

    而李燮和對權力沒有感覺,他是真的認為,只有君主立憲之路,才能免去國人的權力之爭。君主立憲,君主實際上並無實權,只是名義上的國家主持者,而以憲法為約九九藏書束的政要輪流制,又能夠滿足更多政治人物的野心,誰都有機會試一試自己的政治抱負,只要你能夠說服公眾。

    李燮和這麼想,於是他就這麼做。

    能夠於六君子中叨陪末座,說到底還是看在李燮和革命元老的分兒上。要知道,能入籌安會的人,都是大師翹楚級別的,都有著眼睛一眨,一套體系完整的理論思想就會出籠的胡掰能力。李燮和混在這堆人裡邊,明顯有點兒力絀,他聽這個這麼一說,就叫好好好,再聽那個那麼一說,還是得叫好好好。江湖兄弟看著他這個模樣,就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李龜年。

    李龜年乃大唐玄宗年間著名樂工,靠跟大詩人杜甫關係鐵,求老杜替他寫了首廣告詩,曰:「岐王宅裡尋常藏書網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這首廣告詩,簡直就是寫給李燮和的,李燮和榮獲「李龜年」之綽號,意思是說他只能敲敲邊鼓,於理論建樹方面一無所長。

    這裡不斷提到的江湖兄弟,實際上是擠不進籌安會圈子的文人學士,這些人名氣不大,本事不小,數量又太多,尤其是數量太多,決定了他們的主力人馬終將淪為冷嘲熱諷的閒雜人等。眼見得六君子風生水起,名利雙收,閒雜人等氣得半死,唯有在背後大聲唾罵,以保持心態的平衡。

    正所謂千夫所指,無疾而終,六君子不斷地被人戳脊樑骨,那是相當的鬱悶。話說有一天,「莽大夫」楊度、「斜候」孫毓筠、「矮主簿」嚴復、國師劉師培、「成濟」胡瑛並「李龜年」李燮和,六人到中央公園的來今雨軒喝茶,喝著喝著,胡瑛忽然覺得脊樑骨有些不舒服,就問楊度:別人都說咱們是走狗,咱們到底是不是走狗?

    「莽大夫」楊度笑曰:我是走也不走,狗也不狗。

    「斜候」孫毓筠曰:我是走也走,狗也狗。

    嚴復道:我是走則走矣,狗則不狗。

    胡瑛哭道:我和嚴復恰好相反,我是走也不走,狗也狗。

    國師劉師培,「李龜年」李燮和沒有做聲。

    為什麼他們沒有吭聲?

    這個用腳趾頭都能想出來,走和狗之組合,最多只有四種:走走狗狗,不走狗狗,走走不狗,不走不狗……而這四種,被前面的四位給說完了,劉師培和李燮和就算是想說,也沒得說。

    第5節坑爹未成被爹坑

    籌安會六君子,是負責帝制思想理論建設體系的,屬於戰略層。單只有理論思想體系仍不夠,必須要有能力超強的人,將帝制思想貫徹下去,這樣就需要一個執行層。

    俗話說得好,執行力是關鍵,洪憲時期的執行層,那是相當有品位的,這個執行層,江湖人稱洪憲七凶。

    哪七凶?

    大凶朱啟鈐,二凶段芝貴,三凶周自齊,四兄梁士詒,五凶張鎮芳,六凶雷震春,七凶袁乃寬。

    然則,此七人者,又是如何在江湖上闖出名號的呢?

    詩云:欲藏書網將東亞變西歐,到處聞人說自由。一輛汽車燈市口,朱三小姐出風頭。這裡說的朱三小姐,就是洪憲大凶朱啟鈐的三女兒。朱啟鈐系警察出身,做事穩健踏實,是袁世凱登基大典籌備處處長,按說他一個做具體工作的,不應該把自己混成大凶,仔細一查,原來他是替最老練的徐世昌背了黑鍋。

    說起這徐世昌,說他和袁世凱交心換命,毫不誇張。早年袁世凱仗義疏財,見人就塞錢。而徐世昌欲入京趕考苦無盤纏,就來找袁世凱解決。袁世凱二話不說付錢給他,於是徐世昌如願高中。可以說兩人的交情從少年起始,而後又同居於朝中,徐世昌主文,袁世凱主武,不知歷經了多少艱難險阻。

    袁世凱稱帝,最希望的就是由徐世昌來負責大典籌備,事實上大典籌備的真正負責人,也確實是徐世昌。可不承想徐世昌太老於世故,到了崗位上把嘴一閉,硬是一聲不吭。有一次袁世凱來,問他:大哥,外邊勸進的事兒,你知道吧?

    徐世昌答:不知道。

    袁世凱:嚷嚷得那麼大動靜,大哥你怎麼會不知道呢?

    徐世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袁世凱:……你忙你的,我走先。

    話不投機,袁世凱只能悻悻而退。而徐世昌實際上也沒什麼忙的,大典上無論任何事情,朱啟鈐來向他請示,徐世昌就靜靜地坐在那裡,用兩隻真誠善良的眼睛看著朱啟鈐,硬是一言不發。他這模樣讓朱啟鈐心裡發毛,只好自己硬著頭皮把責任擔起來,遇到事情自己拍板拿主意。結果拍板拍到最後,竟把自己生生地拍成了大凶,而徐世昌卻連替他說情都不曾。

    於朱啟鈐而言,最慘不過的是,他還拜了徐世昌為乾爹。可在徐世昌的老練面前,朱啟鈐想坑爹是辦不到的,只能慘被爹坑。

    再回過頭來說那首怪詩:欲將東亞變西歐,到處聞人說自由。一輛汽車燈市口,朱三小姐出風頭。這首詩說的是民國初年,思想大解放,無數女孩子衝出家門,冶服香車,招搖過市,更有的不畏人言,大膽挑戰禁區,在公開場合與男生或摟或抱。這種開放潮流引發了社會各界無聊閒人的無限亢奮,齊呼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紛紛上書要求袁世凱整頓社會風氣,不要讓人民群眾生活在跌破道德底線的恐怖環境之中。

    而朱啟鈐官不大,責任不小,名氣不大,卻極是惹人注目。他的女兒朱湄筠又因相貌出眾,更成為京城無聊人士關注的主題,逼得朱啟鈐下令女兒三個月不得走出家門。

    這正是:坑爹不成被爹坑,朱氏枉然稱大凶。冶服香車過街市,少女自由一場空。總之,大凶朱啟鈐其實一點兒也不凶,他只是個背黑鍋的冤大頭而已。

    第5節坑爹未成被爹坑

    籌安會六君子,是負責帝制思想理論建設體系的,屬於戰略層。單只有理論思想體系仍不夠,必須要有能力超強的人,將帝制思想貫徹下去,這樣就需要一個執行層。

    俗話說得好,執行力是關鍵,洪憲時期的執行層,那是相當有品位的,這個執行層,江湖人稱洪憲七凶。

    哪七凶?

    大凶朱啟鈐,二凶段芝貴,三凶周自齊,四兄梁士詒,五凶張鎮芳,六凶雷震春,七凶袁乃寬。

    然則,此七人者,又是如何在江湖上闖出名號的呢?

    詩云:欲藏書網將東亞變西歐,到處聞人說自由。一輛汽車燈市口,朱三小姐出風頭。這裡說的朱三小姐,就是洪憲大凶朱啟鈐的三女兒。朱啟鈐系警察出身,做事穩健踏實,是袁世凱登基大典籌備處處長,按說他一個做具體工作的,不應該把自己混成大凶,仔細一查,原來他是替最老練的徐世昌背了黑鍋。

    說起這徐世昌,說他和袁世凱交心換命,毫不誇張。早年袁世凱仗義疏財,見人就塞錢。而徐世昌欲入京趕考苦無盤纏,就來找袁世凱解決。袁世凱二話不說付錢給他,於是徐世昌如願高中。可以說兩人的交情從少年起始,而後又同居於朝中,徐世昌主文,袁世凱主武,不知歷經了多少艱難險阻。

    袁世凱稱帝,最希望的就是由徐世昌來負責大典籌備,事實上大典籌備的真正負責人,也確實是徐世昌。可不承想徐世昌太老於世故,到了崗位上把嘴一閉,硬是一聲不吭。有一次袁世凱來,問他:大哥,外邊勸進的事兒,你知道吧?

    徐世昌答:不知道。

    袁世凱:嚷嚷得那麼大動靜,大哥你怎麼會不知道呢?

    徐世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袁世凱:……你忙你的,我走先。

    話不投機,袁世凱只能悻悻而退。而徐世昌實際上也沒什麼忙的,大典上無論任何事情,朱啟鈐來向他請示,徐世昌就靜靜地坐在那裡,用兩隻真誠善良的眼睛看著朱啟鈐,硬是一言不發。他這模樣讓朱啟鈐心裡發毛,只好自己硬著頭皮把責任擔起來,遇到事情自己拍板拿主意。結果拍板拍到最後,竟把自己生生地拍成了大凶,而徐世昌卻連替他說情都不曾。

    於朱啟鈐而言,最慘不過的是,他還拜了徐世昌為乾爹。可在徐世昌的老練面前,朱啟鈐想坑爹是辦不到的,只能慘被爹坑。

    再回過頭來說那首怪詩:欲將東亞變西歐,到處聞人說自由。一輛汽車燈市口,朱三小姐出風頭。這首詩說的是民國初年,思想大解放,無數女孩子衝出家門,冶服香車,招搖過市,更有的不畏人言,大膽挑戰禁區,在公開場合與男生或摟或抱。這種開放潮流引發了社會各界無聊閒人的無限亢奮,齊呼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紛紛上書要求袁世凱整頓社會風氣,不要讓人民群眾生活在跌破道德底線的恐怖環境之中。

    而朱啟鈐官不大,責任不小,名氣不大,卻極是惹人注目。他的女兒朱湄筠又因相貌出眾,更成為京城無聊人士關注的主題,逼得朱啟鈐下令女兒三個月不得走出家門。

    這正是:坑爹不成被爹坑,朱氏枉然稱大凶。冶服香車過街市,少女自由一場空。總之,大凶朱啟鈐其實一點兒也不凶,他只是個背黑鍋的冤大頭而已。

    第6節最凶不過是四凶

    洪憲第二凶,就是北洋的段芝貴。

    說起這段芝貴來,就仨字:沒出息。此人系北洋老兄弟,出場的時候,他只是比段祺瑞、馮國璋等低兩個級別,與憨瓜曹錕、君憲派張勳平起平坐。但人家曹錕與張勳,卻一直在努力,穩步前行,漸成北洋中流砥柱。曹錕後來好歹弄到個總統幹幹,而張勳更狠,他在日本人森格主導的二次革命中,兵下南京,不留神殺掉了三個日本人,日本瘋了一樣大吼大叫,袁世凱強迫張勳辭職,可張勳硬是不理睬,最終還是袁世凱屈服了,召張勳入京,口稱:我的勇士。而後張勳還要再扶清帝溥儀登基,玩膩了後去天津從事慈善事業。總之是不負武人之一生。

    而這個段芝貴,卻是越活越沒勁,他不僅被曹錕、張勳甩得遠遠的,居然還沒混過無名小卒朱啟鈐,屈居於朱啟鈐之下,淪為沒出息的第二凶,真是讓人不知說他什麼好。

    段芝貴越混越慘,卻缺乏自知之明。當時君憲派人士為了鬧聲勢,請了安慶迎江寺方丈、佛界中知名大法師月霞和尚入京說法。不承想,月霞這廝端的能搞怪,說法的時候,專講慾念一章,曰:萬事起於慾念,萬事也敗於慾念。要想平息世間干戈,唯有消滅慾念……別人都聽出來了不對味,可誰也沒吭聲,唯獨段芝貴跳了起來,破口大罵:這老九九藏書網禿驢借口說法,譏諷當今,來人,與我將這禿驢扭送執法處,予以嚴懲……聽他大吼大叫,月霞老和尚唸一聲我佛慈悲,跳下講法台,如飛遁去。

    總之,這個段芝貴巨缺心眼,他是北洋軍人高層中唯一參加帝制密謀的人,曾發動十九省將軍擁袁呈文活動,多少也算是個帝制積極分子。

    三凶就是周自齊,這個周自齊,是個跨界人物,舉凡政界、軍界、學界、外交、交通……諸多領域,有一個算一個,他都要跑過去趴窩。他是清華大學的創建者,第一任清華大學校長,也曾出任過民國總統。前段時間日本人鬧出「二十一條」,他又跟著跑前跑後,忙得四腳朝天。

    周自齊之所以躋身三凶,是因為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他是跑單幫的。別人好歹有個團體,有個陣營,唯獨他是老哥一個,孤家寡人,一心一意為國為民,見活就干,有忙就幫。結果一不留神幫了帝制這麼個忙,實際上他也沒幹什麼壞事。但因為他沒有靠山後台,更沒有朋友幫襯,又因為聲名在外,自然而然地淪為三凶。等到了日後追究責任,別人都沒事,該回家的回家,該睡覺的睡覺,唯獨他周自齊,落得個亡命海外,逃避日本。

    說到底,三凶周自齊,和大凶朱啟鈐一樣,都屬於典型的背黑鍋角色。

    四凶就是梁士詒。雖然他只排到四凶,但卻比前三凶加起來更要凶。而他之所以被排到四凶,只是因為庇護他的人太多太多,想盡辦法替他解脫責任而已。

    真要是說起來,單梁士詒一個人,比之於籌安會六君子都要威猛。如前所述,梁士詒是交通系主任,有名的財神爺,有錢好辦事,他發起成立了全國請願聯合會,宣言書是很給力的,稱:

    民國肇建,於今四年,風雨飄搖,不可終日。父老子弟苦共和而望君憲,非一日矣!自頃以來,廿二行省及特別行政區域暨各團體,各推舉尊宿,結合同人,為共同之呼籲。其書累數萬言,其人以萬千計,其所蘄向,則君憲二字是已!

    宣言書發佈,就聽聲音雷動,人海如潮,無數群眾走上街頭,各自揮舞著手中的彩旗,集會於北京參政院門前,高呼口號:變更國體,唯我民意!君主立憲,富強之基……諸如此類。

    當時的情況就是這樣,商界請願團上了街,學界請願團也上了街,各省請願團絡繹不絕,正自奔行在前往北京請願的路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民群眾哭天搶地,只望袁世凱快點兒登基做皇帝,袁世凱不當皇帝,大家還活個什麼勁?

    有分教,洪憲時代說七凶,誰也沒有老梁凶。人民群眾都上街,哭爹喊媽要發瘋。卻說眼見得不過是排名四凶的梁士詒,竟然掀起了中國這隻大盤子,激怒了一位英雄人物,掀起了漫天的腥風血雨。

    第7節民國最大的隱秘

    卻說交通系財神爺不惜血本,出動了商界請願團、學界請願團,以及各省請願團入京,搞得聲勢浩大,盡奪人之眼球。這一手好險沒把個六君子首腦楊度活活氣死,當時楊度公開講了這麼一番話:

    梁財神啊,梁財神,你可真行,憑借你的雄厚財力,你竟然發動了這麼多的人來請願,讓我相形見絀,咱們走著瞧!

    於是楊度立即召集六君子開會,商討如何應對如此嚴峻的時局。

    會議上,楊度要求大家群策群力,想辦法壓住梁士詒,別讓交通系搶盡風頭。可是大家說:真的沒有辦法可想啊,該組織的全都組織了,能發動的全都發動了,實在是無計可施了。

    這時候楊度說了一番名垂青史、極富創意的話。他藏書網說:

    儘管大家發動廣泛,但還有一定的發動空間,我們就是要以出奇制勝,比如女界,尤其是妓女、人力車伕、乞丐等這些社會下流,如果組織他們請願,更能說明民心,心意啊。

    楊度的話,讓在場之人陷入了沉思,有人附和說:老大水平硬是要得,你看我們就想不到這一點。不過呢,組織這些人並不難,他們的內部都是有體系的,拿什麼誘惑他們呢?給他們什麼利益呢?這些人,可都是出了名的無利不起早。

    楊度笑道:婦女許她們參政權,北京那幾個如安靜生等,愛出風頭,不是天天喊著要參政嗎?國體變了就可以參政,她們肯定樂意參加。妓女方面,可免除她們的花捐。人力車伕和乞丐藏書網方面,主要是給他們錢。錢由請願聯合會發,我們組織起來就行了。但上報的名單一定要掌握在我們手裡,否則勞而無功。

    會議之後,立即執行,北京城中,頓時達到了有史以來最熱鬧的時刻。

    婦女請願團最先走上街頭,揮拳高呼:婦女要參政,憲政最管用!君憲得人心,不要大總統!

    粗壯的人力車伕拉著他們的黃包車,浩浩蕩蕩地集會於參政院門前,振臂高呼:共和共和,拉不到活!君憲君憲,都有錢賺!

    下一支請願隊伍,是由丐幫弟子組成,人手一隻討飯粗瓷碗,七長八短地喊道:老爺行行好,共和完蛋了。老爺賞點錢,君憲都喜歡!

    接下來是由妓女們組成的請願團,她們的口號是:共和最不好,客人來得少。君憲得人心,客人擠滿門。

    聞聽這四支奇形怪狀的隊伍斜刺裡殺出,梁士詒如何肯信,他衝上街頭,迎面正見妓女請願團向他大拋媚眼:共和淨扯淡,上床沒法干。君憲我喜歡,從早干到晚……這位客人別臉紅啊,這是我的電話號碼和地址,你可一定要來哦,別讓小妹久等,共和共和,回家怕老婆,君憲君憲,小妹最情願……見此妖異情形,梁士詒大叫一聲,向後便倒:楊度,你夠狠。就這樣一下子,又把個梁士詒打回到了四凶的行列中去。

    書中暗表,「曠世逸才」楊度能夠想出這個招來,也不是無緣無故的。實際上,這些招數,還是梁啟超帶給他的靈感。而梁啟超啟迪他產生九九藏書如此靈感的過程,恰恰是帝制最終失敗的症因。

    繼續說第五凶張鎮芳。說起這位張鎮芳,他實際上一點兒也不凶,非但不凶,還跟花邊新聞關係匪淺。中國近代有四公子之說,袁世凱的二兒子袁克文是一個,張鎮芳的兒子張伯駒又是一個。而張伯駒曾有詩曰:

    斷袖分桃事果真,後庭花唱隔江春。

    撒嬌慎勿高聲語,隔壁須防五大人。

    這首詩裡說的五大人,就是張伯駒自己的父親、洪憲七凶中排名第五的張鎮芳。皆因張鎮芳與袁世凱家有姻親關係,張伯駒的姑母嫁給了袁世凱的哥哥袁世昌,所以袁氏諸子,都要恭敬地叫張鎮芳一聲五舅。

    那麼這首奇怪的詩,說的又是什麼事呢?

    此詩道出了民國時期最大的九九藏書網隱秘。說的是太子袁克定,這孩子不嫖不賭,不近女色,也沒有任何不良嗜好,為什麼他的品德如此之高尚呢?

    原來,袁克定之所以品德高尚,不近女色,是因為他壓根兒就不喜歡女生。他最喜歡的是雪白嬌嫩的男子。他的左右侍僮,皆韶齡姣好。有一次他的小僮兒對他撒嬌嫩語,恰巧被張鎮芳隔牆聽到。得知袁克定不喜女色,單愛男寵,張鎮芳急忙把這事兒告訴了兒子張伯駒,張伯駒激動不已,急忙寫下這首詩,傳告天下人民。

    基本上來說,張鎮芳在洪憲時代,所做的就這麼點兒事兒,上不了檯面。但他仍然成為了七凶之五,只是因為他也為袁世凱的登基跑前跑後,忙個不停,這一忙,可不得了,就進七凶了。

    第8節老管家的人生成就

    現在來說六凶雷震春。

    這雷震春原也是北洋的老人,而且他和袁世凱之間的關係溯源,比之於北洋要更早。早在袁世凱投筆從戎,奔赴朝鮮大戰日本兵的時候,雷震春就是當時朝鮮的清軍教習,他是眼睜睜地看著袁世凱如何以一己之力,將日本人阻隔於黃海之外,長達十二年之久的。這麼算起來,他的年齡應該與袁世凱接近,可是很奇怪,他和袁世凱聯姻,卻是讓自己的兒子,娶了袁克定的女兒,如此說起來,這雷震春當屬晚婚晚育的模範。

    雷震春應該是最瞭解袁世凱能力的,所以袁世凱小站練兵,剛剛亮出旗號時,雷震春就如飛趕至,從此在袁世凱旗下吃飯。但我們有理由懷疑他的軍事才幹,大概僅限於走步操練的教習水平,證據就是如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等人迅速崛起於北洋,雷震春卻始終是沉默著,不見絲毫起色。

    直到1914年,原京師執法處陸建章被調任陝西督辦軍務,雷震春才終於迎來了他生命中的春天,弄到了北京軍政執法處處長的位子。主要工作是修理不法軍政人員,維護京師治安。但他時運確實不好,剛剛弄到這個位置,袁克定就想繼父親之後當皇帝,這事兒雷震春得支持,一旦袁克定當了皇帝,他就是皇親國戚了,不可能不支持。

    這一支持,就把他支持成了七凶之六,十三太保之十二。論關係他比誰都近,論排名他比誰都靠後,混到這份兒上,完全可以讓段芝貴之流欣慰。

    七凶之末尾,九九藏書網就是袁世凱的大管家袁乃寬。這袁乃寬不過一介管家,竟混得與北洋名將段芝貴、雷震春等齊名,這個七凶於別人而言是壞事,對他來說,卻分明是人生一樁大成就。

    雖說是人生成就,但這個成就卻是兒子袁不同替他帶來的。袁乃寬不過是坐享其成而已。

    我們在前面提到過袁不同,他本名袁瑛,是袁乃寬的親兒子,在袁世凱腳下爬著長大,是對袁世凱認知最為深刻之人。

    袁不同認為:袁世凱雖然謗名隨身,仇敵滿天下,但袁世凱卻從未走錯過一步,所以才會成為民國大總統。但一旦稱帝,那就意味著袁世凱有可能要犯下他一生中唯一的錯誤。而且這個錯誤是致命的,這一錯將徹底抵消他此前所有的不錯誤,以前明明沒錯也統統全都成了錯。

    所以袁不同一定要阻止袁世凱犯錯,方法就是弄一堆炸彈,將袁世凱轟的一聲炸上天。這樣袁世凱想錯也沒法錯了,死人是不會再犯錯的。但這個非常完美的計劃,卻因為一個武官告密,外加袁不同發電給各省將軍,號召大家起來阻止袁世凱犯錯,結果他的電文被東北張作霖賣給了段芝貴,最終導致東窗事發。

    事發之後,袁世凱並未追究任何人,只對外稱袁不同腦子不正常,有著嚴重的精神錯亂之嫌疑。雖然袁世凱不追究,可袁不同的父親袁乃寬心裡害怕啊,兒子居然想要炸死大總統,這豈不是塌天大禍嗎?雖然袁世凱現在說不追究,可說不定哪天心情不痛快,忽然想起這事九九藏書兒來,那豈不是慘了?

    咋個辦呢?袁乃寬想:老漢我只有賣了性命,為大總統拼老命效犬馬之勞了。

    這樣一想,於是袁乃寬奔波起來,但凡涉及帝制的事情,他就跑去打雜,幫助聯繫社會各界人士,幫助出主意想辦法,滿北京城就見他的身影奔來跑去,逼得大家沒得法子,顧不上他的管家身份太低,硬是把他和段芝貴、雷震春等人排在了一起。

    兒子袁不同不遺餘力,甚至不惜背水一戰,要力阻袁世凱稱帝。這番努力卻迫得父親袁乃寬豁出老命,去消除兒子所帶來的影響,二者一進一退,一前一後,相互作用彼此抵消,正所謂成兮敗所伏,敗兮成所倚,從反面印證了道家無為思想的價值之所在。

    袁乃寬、袁不同父子的行為告訴我們:人類社會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又可稱扭勁規律,具體表達就是,你越是期望得到某種結果,所做的努力就越是會引爆相反的力量。你付出的努力越多,反向抵消的力量也就越強大。

    所以,無論你想達到什麼目的,都不可以直線式思維,一定要隱藏自己的最終想法,以避免抵消力量的強勢反彈。而古往今來的成功者只有一種:那就是不以成功為目的。

    但我們必須要承認,歷史上知名的六君子及七凶,合稱十三太保,這個陣容是不全面的,是遭到惡意曲解的。至少還有六個人,構成了推動袁世凱施行帝制的最強大力量。

    如果,江湖上一定要給這六個人送個合適綽號的話,那麼,他們分別是鐵血三傑,哼哈二將一散人。

    第9節躺著也挨刀

    袁世凱稱帝之前,有十三太保保護,十三太保有名有姓,眾所周知。但等到袁世凱稱帝失敗,追究禍首的時候,卻只追究了八個人,而且八個人中,也只有五個名列十三太保名冊。

    此五人者,乃共和時代最倒霉之倒霉蛋也。五人中有兩人出自六君子陣營,分別是楊度和孫毓筠。另有三人,出自洪憲七凶組織,分別是梁士詒、朱啟鈐、周自齊。

    十三太保只追究了五個,餘者八人為何不追究呢?

    這是因為我中華古國,文化泱泱,最盛行的莫過於說情。

    六君子中有四人未被追究,是因為「矮主簿」嚴復和國師劉師培,這兩人有李鴻章弟弟的兒子李經羲為他們說情,說是保留文化火種,人家可是大學問家哦,咱們可不能欺負文化人。如此一番說解,嚴復和劉師培就免於追究了。

    六君子中還剩兩人,「成濟」胡瑛和「李龜年」李燮和。此二人是段祺瑞為之說情。段祺瑞說:你們有沒有搞錯?這個胡瑛和李燮年,都是革命黨啊,革命黨那邊有好多好多朋友的。現在你追究了他們,革命黨又該跟你沒完了。還是息事寧人吧,就假裝沒這回事算了。

    六君子只追究了三分之一,餘者逃之夭夭。而洪憲七凶,也只有三個人,梁士詒、朱啟鈐和周自齊。餘者四人,也是因為有人說情,免於禍事。

    替段芝貴說情的是馮國璋,替雷震春、張鎮芳求情的是袁克定。袁克定說,這兩人都是我的親戚,為帝制奔走是給我幫忙,你們既然連我都不追究,又追究我的親戚,此為何故?這樣一說,真的沒法追究了。

    還有一個管家袁乃寬,雖然沒人替他說情,可你全中國憋足了勁,找一個老管家的九九藏書網麻煩,這事兒怎麼聽怎麼丟人,於是袁乃寬也不被追究。

    就這樣,六君子中有四人不被追究,七凶中也有四人不被追究。名單上已經是人丁稀少,不成樣子。在這節骨眼上,又有無數人見義勇為,替交通系主任梁士詒說情,曰:梁士詒絕對不可以追究,你追究他,萬一他生氣了,金融界可是會出大亂子的啊。

    當時負責全國事務的黎元洪急了,說:這還有完沒完,名單上人數本來就不多,現在就只剩下五個人,你再這樣一個一個往下掰,最後還能剩下什麼?

    說情者大怒:黎肥仔,來找你辦事,是給你面子。你非要懲辦禍首,也不是不可以,但人在江湖飄,誰能不挨刀?今天是你黎肥仔懲治別人,明天就輪到別人懲治你黎肥仔。建議你好自為之,放一條生路,給名單上的人每人發一筆錢,等他們帶了老婆孩子去了日本歐美之後,你再抓人,好不好?

    黎元洪哭了:好是好,可就是人數太少,怕民心不服啊。

    說情者道:民心是什麼?讓袁世凱登基,難道不是民心,是民肺嗎?總之民心是個卵子,理都不要理他。不過名單上人數太少,也確實有點兒不像話。這樣好了,咱這兒不是民國嗎?民國最流行的就是票選,我建議咱們投票吧,再選出幾個最招人恨的人來,把他們也列到禍首名單上,如何?

    這個建議,獲得了一致通過。

    就這樣,除了名單上僅餘的五人之外,又有三位老兄躺著中槍,此三人者,分別叫顧鰲、薛大可和夏壽田。

    此三人者,顧鰲和薛大可名不見經傳,是百分百遭人暗算的。唯有這個夏壽田,他在袁世凱稱帝過程中,確實起到了那麼一點點作用,此人就是哼哈二將一散人中的那個散人。

    第10節千萬不要得罪人

    散人夏壽田,徒負才氣而無才名,結果被人暗算,雖非十三太保卻替十三太保頂了罪,想來月白風清之夜,他的心裡一定是非常鬱悶的。

    夏壽田其人,是非常非常低調的。他一生中只有一次被迫高調,是在甲午年間參加科舉。考試啊,這事兒你不能發揚謙讓風格的,非得高調不可。夏壽田就在這次高調了一把,名列殿試一甲第二名,也就是榜眼。

    甲午年間,正值袁世凱被日本人逐回,而後日本海軍於黃海之上,盡殲北洋水師。此事之後,國人痛心疾首,大罵袁世凱笨蛋,他咋就頂不住日本人呢?連這點兒小事都辦不好,實乃禍國殃民之首也。當時的輿論一致將罪責歸於袁世凱,要求嚴懲。嚇得袁世凱躲進客棧,不敢出門。

    這時節是袁世凱人生最鬱悶的時候,卻是夏壽田人生最輝煌的時候。確信袁世凱曾經肯定扒在客棧門縫上,看到夏壽田騎白馬戴紅花,被無數小女生追逐,行過長街,果籃鮮花,鋪天蓋地地向夏壽田砸將過去。必然會有這樣一個場景,即使沒有,也肯定有個差不多的場景,總之是深深地刺激了袁世凱。

    別人風風光光,騎馬坐轎;自己千夫所指,窮途潦倒。同樣是人生啊,咋就這麼大的差距呢?

    當時的袁世凱,只能是發出這樣的感慨。

    證明袁世凱有這番感歎的,就是他小站練兵之後,頭一樁事就是派人去尋找夏壽田。可奇怪的是,夏壽田這個風光不盡的榜眼,自從打馬御街、赴過瓊林宴之後,就恢復了他人生中的淡泊和低調,如水銀落在地上一般,九九藏書徹底消失了。

    尋找夏壽田的工作,持續到了民國,才打聽到夏壽田成為了端方的幕僚,和劉師培何震夫婦,一道參加了端方的入川旅遊團。結果行至資州,士兵起事,砍下了端方的腦殼,扣押了夏壽田並劉師培夫婦。於是袁世凱將夏壽田接回來,讓他先在自己的秘書班子裡待著。

    當時袁世凱的秘書班子,主要就是跟他多年的秘書長阮忠樞。這個阮忠樞曾經愛上了一個絕色妓女熙官,袁世凱替熙官贖了身,目的是希望阮忠樞能夠盡心盡力,努力工作。可不承想,這個獎勵卻引發了反面效果,阮忠樞從此摟著美貌的熙官,每天都要睡到大中午,不過中午堅決不起床。袁世凱有事,身邊連個人都找不到,這讓袁世凱搖頭歎息。

    幸好夏壽田來了,他每天按時上班,準時打卡,任何時候只要袁世凱一吆喝,他准在旁邊。就這樣夏壽田越來越重要,成為了楊度與袁克定之間的聯絡人。

    按理來說,夏壽田最多不過是個聯繫人,沒理由被列入禍首的名單中予以嚴懲。可他得罪了一個萬萬不可得罪的人,結果就完全兩樣了。

    夏壽田得罪的人,就是徐世昌。

    夏壽田到底怎麼惹到了徐世昌,這事兒千萬不要問他,他是真的不知道。夏壽田不知因由,而徐世昌又是出了名的守口如瓶,也從未對人說起過。

    沒人知道為什麼,只知道徐世昌特別討厭夏壽田。當時徐世昌是國務卿,每天接到大量的有關帝制的報告,徐世昌既不回復,也不報告。但凡有人問起的時候,他就說:去問夏內史,問夏內史九九藏書網。

    徐世昌知道稱帝會有後患,在自己往後躲的過程中,不斷把夏壽田往前台推,最終一直把夏壽田推到了禍首的位置上。

    由於此事發生得曖昧不清,晦澀難明,史家研究這段資料只能靠最扯淡的研究方法:瞎猜。

    比如說,史家王忠和就瞎猜說:……徐(世昌)大概感到百無聊賴,十分忌恨楊度、夏壽田等人。

    王忠和的意思是說:徐世昌是太閒了,無所事事啊,因為閒極無聊,就陰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生生地把個散人夏壽田打殘了。

    這個解釋著實讓人鬱悶,但這個瞎猜,卻是目前唯一有針對性的猜測。我們只能先行假設這個猜測有幾分道理,而後再探究事情的根由。

    如果這個猜測正確的話,那麼,激發徐世昌打殘散人夏壽田的心理,可能有兩種:

    一種是本能論。這個意思是說,職場上任何一個老於世故,能夠避過政治風險的人,屁股後面都有一堆替罪羊。總得有人為事情承擔責任,既然有人牽了牛跑掉了,那就必須懲罰拔橛子的人。

    在這個解釋中,徐世昌是那個牽走了牛的人,因為他在袁世凱稱帝后被封爵,而事敗後被封爵的徐世昌沒有錯,沒被封的夏壽田反成了禍首。於是夏壽田就成為了那個拔橛子的人。

    第二種說法是復仇論。這個說法是說,徐世昌知道,袁世凱一旦稱帝就會身敗名裂,而他與袁世凱知交一生,最是痛恨那些把袁世凱推入火坑中的人。所以徐世昌要替袁世凱報復夏壽田,也算是為朋友盡一點兒綿薄之力吧。

    這兩個解釋,哪一個正確呢?

    也許二者兼有,也未可知。

    第11節鬼詩驚現川蜀路

    散人夏壽田,只是一個拔橛子的人,那麼支持袁世凱稱帝最給力的哼哈二將,又是哪兩個呢?

    這哼哈二將,又被稱為化龍門下,因為這兩個人,都是出自湖北湯化龍之門。

    這第一個,就是民國大玩家陳宦,章太炎堅定不移地認為,陳宦是毀滅民國的人,陳宦自己也不反對這個說法,引章太炎為知己。

    陳宦出身苦寒,幼有大志,發奮苦讀,少年時代成名天下,時人將他與吳祿貞、藍天蔚並稱湖北三傑。此後朝廷張榜求賢,陳宦飄然入京,由軍咨府首腦載濤面試,但由於載濤的隨從向陳藏書網宦索賄,被陳宦拒絕,結果面試未成功。

    此後陳宦閒居於家,至辛亥革命,湯化龍向黎元洪引薦陳宦,結果陳宦卻把黎肥仔誑到了北京,作為獻給袁世凱的厚禮。按說袁世凱應該離這種人遠一點兒,可陳宦的軍事才幹太超凡了,讓袁世凱捨不得。再加上袁世凱用人重才,結果陳宦反過來控制了袁世凱。

    由於段祺瑞、馮國璋等人越來越特立獨行,袁世凱對北洋已經徹底失望,於是他打算丟掉北洋不要了,重用兩個人重建新軍。

    被袁世凱所重用的這兩個軍事人才,一個是陳宦,九九藏書另一個是蔡鍔。

    當時中國北南,皆在袁世凱掌控之中,唯一的缺口是雲南、貴州和四川。袁世凱考慮的是,讓陳宦坐鎮四川,扼守雲貴,則天下事,可定矣。

    陳宦臨行,向袁世凱連叩九個響頭,並膝行向前,狂吻袁世凱的靴子。這個吻靴子也是有講究的,此乃中世紀對羅馬教皇的禮節。

    當時陳宦一邊吻袁世凱的靴子,一邊說:大總統,你讓我赴川,我理應去的。可天下將亂,生民彷徨無主,大總統若是再囿於物議,遲遲不下決心的話,我只能抗命,不赴川上任了。

    袁世凱搔搔腦殼,問:小陳啊,你到底是啥意思啊?

    陳宦道:除非,大總統你拿定了主意稱帝,解救蒼生之倒懸,那時候我才敢赴四川。

    陳宦如此的忠心,讓袁世凱感激得哭了,說:那啥,小陳啊,你去找我兒子袁克定,你們倆拜把子稱兄弟吧,以後我拿你啊,當親兒子看待。

    陳宦大放號啕:爹……揪腸扯肚的哭聲中,陳宦與袁世凱依依不捨地分手。

    這正是: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執手相看淚眼,更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更縱有千種風情,欲向何人叫爹。話說袁世凱的乾兒子陳宦出京,就見火車站前人山人海,沿途軍警林立,無數社會團體揮舞著小旗,垂淚送陳宦。

    袁氏當國,北京城只有三次盛大場面,第一次是孫文入京,第二次是肥仔黎元洪入京。這是第三次,陳宦出京赴川。

    此後陳宦經武漢,走宜昌,所過之處,皆是人山人海,禮炮轟鳴,百姓眼含熱淚,官員神色肅穆,迎送陳宦。

    行將到來的洪憲帝國,對陳宦寄予了無限厚望。

    那陳宦縱然是鐵石木人,也不可能不為這番情意所打動。船行入川,耳聽得鑼鼓藏書網喧天,眼見得川中父老歡呼雀躍,陳宦激動之下,淚流滿面,賦詩兩首,其一曰:

    三月清明客正歸,昔年風景當依稀。

    不堪回首登臨處,黃鶴樓頭舊酒旗。

    其二曰:

    漢陽城樹早歸鴉,湖爭收帆日已斜。

    漁笛一聲愁欲絕,隔江猶唱落梅花。

    詩成,眾人皆拍掌叫好。陳宦身邊有個隨從李炳之,此人頗有見識,他細一看這兩首詩,頓時倒吸了一口冷氣。

    李炳之說:四川天府之國,陳宦以方面大員受此重任,理應是歡欣鼓舞。可他這兩首詩,表露出來的卻是陰森森一股寒氣。

    此乃鬼詩是也。

    項城危矣!

    第12節忽悠死袁世凱的人

    支持袁世凱稱帝的,哼哈二將中的哼將是陳宦,被派了去督理四川軍務。可陳宦途中竟吟出鬼詩,表現了他內心正彷徨焦灼,儘管袁世凱半年內將陳宦連升三級,但仍然無法排解陳宦心中之憂。

    真正能夠影響陳宦的,是他身邊的一個幕僚,叫胡鄂公。這個老胡是蔡鍔介紹來的,他當時的身份是秘密國民黨員,後來的身份是秘密共產黨員。

    看看老胡的身份,就知道袁世凱很快便要有麻煩了。

    而哼哈二將中的哈將,則是湖北湯化龍的弟弟湯薌銘。

    說起這湯薌銘來,那可是有年頭了,這廝名氣雖然不大,卻跟近代歷史上所有排得上號的人關係匪淺。他在巴黎偷割過孫文的皮包,盜出了同盟會的盟約及名單,為反革命立下汗馬功勞。他在「海容號」九九藏書網軍艦上大搞群眾運動,趕走了艦長薩鎮冰,保護了革命聖地大武昌,為革命立下汗馬功勞。

    再後是日本三井財團贊助,以岑春煊為大元帥掀起了二次革命,湯薌銘兵下湖口,趕得革命黨李烈鈞逃入日本使館。再後來他負責清理湖南的革命黨,有名有姓的人就被他殺掉了17000名。

    萬人喋血,一夫成名。湯薌銘的嗜血如狂,嗜殺無度,引發了世人的無限驚恐,當時的湖南,縱三歲嬰兒,聽到湯薌銘的名字都不敢啼哭。湯薌銘之嗜殺,使之淪為千夫所指,江湖人送綽號湯屠戶。在當時,幾乎沒人替他說話。

    湯氏薌銘,是對袁世凱稱帝最給力之人,這廝寫的勸進表數量排第一,對袁世凱的評價高到了駭人的程度:天威神武,挽華夏於陸沉;創製顯庸,極功文九九藏書於巍煥……諸如此類,總之,湯薌銘把能夠找到的好詞,一股腦兒全都堆在了袁世凱的頭上,什麼話他都敢說,橫豎是不要錢。換來了袁世凱對他青眼有加。

    袁氏稱帝后,封了湯薌銘為一等候,加靖武將軍。而北洋嫡系,老軍人曹錕才混了個一等伯,東北王張作霖更慘,只是被封二等子。由此可見湯薌銘所受到的恩寵。

    如果打個比方的話,復辟帝制就形同於進入一座行將起火的老宅,袁世凱是很小心的,不肯進這破宅子。但哼哈二將,陳宦和湯薌銘卻苦勸袁世凱:進吧進吧,進去吧,沒事,我們倆替你看門,你難道還信不過我們倆嗎?

    袁世凱就信了他們倆。

    等袁世凱一進去後,這兩人叫一聲「一、二、三」,忽悠一下就把門關上了。

    怪誰?你能怪人家嗎?只能怪自己太蠢。

    第13節老領導發揮餘熱

    民國初年,報紙上有張好玩的漫畫,叫《羊馬載猿圖》,畫的是一頭怪山羊,一匹大笨馬,合力馱著一隻猿猴。

    漫畫中的猿猴,當然是隱指袁世凱。而那隻老山羊,則是籌安會的發起人楊度。那麼,那匹馬,說的又是誰呢?

    說起那匹馬來,中國人都應該站起來,向此馬表示隆重的敬意。話說早年袁世凱九九藏書網投筆從戎,以一名小幫辦的身份,跟隨吳長慶赴朝鮮。後來中法於鎮南關發生大戰,吳長慶急率主力軍回國,單把個小青年袁世凱扔在了朝鮮,讓他來處理朝鮮的日本政務。

    可當時袁世凱太年輕,嘴上沒毛,辦事不牢,於是朝廷就想,怎麼辦呢?給小青年袁世凱派個老領導吧,於是馬相伯就成為了袁世凱在朝鮮的直接上司。

    正如我們所知,袁世凱這廝是相當不拿領導當回事兒的,馬相伯領導袁世凱,非但沒領導出個眉目來,還老是被袁世凱先斬後奏。最要命的是當時日本兵夜入韓王宮,控制了朝鮮國王李熙,馬相伯這邊正手忙腳亂地向上級領導請求,袁世凱那邊卻不跟領導打招呼,竟然率清兵殺入宮中,大戰日本兵。這事兒當時把老領導馬相伯氣壞了,以後就再也不樂意當袁世凱的領導。

    馬老一生氣,就創辦了復旦大學,投身於教育事業。而如今事情過去了這麼多年,當年那不尊重領導的小青年袁世凱,已經成為了大總統,夜晚馬相伯睡不著,越想當年的事兒就越覺得袁世凱做得對。這一對可不得了了,連袁世凱做的其他事,馬相伯也覺得非常有道理。

    所以,年已七十歲的馬相伯,不顧自己年邁力衰,拄著枴杖顫巍巍地出現在地平線上,隆重地向袁世凱遞交了勸進表,懇請袁世凱登基做皇帝。

    然後,馬相伯拄著枴杖,去找楊度,說:小楊啊,我雖然好老好老了,可還要發揮一點兒餘熱,你看你們籌安會,可不可以給我也安排把按摩椅呢?

    馬相伯老人,加入了籌安會。

    那麼,馬相伯老人又是如何考慮的,為什麼他也想讓袁世凱當皇帝呢?

    這個……總之,希望袁世凱當皇帝,是馬老獨立思考的結果。但馬老到底是如何思考的,竟然思考出來這麼個結論,這事兒因為沒人研究過,我們也不好多說。

    第14節蔡鍔支持帝制

    馬相伯老人代表的是學界,是教育界。而另外兩個人,則代表了軍方勢力。

    這兩個人,一個是武昌首義的元勳孫武。

    說起這孫武,就必然要提到武昌首義的「三武」:孫武、張振武和蔣翎武。張振武因為組織鐵血團,密謀對付肥仔黎元洪,反被黎元洪誘往北京,而後黎肥仔發密電給袁世凱,要求袁世凱殺掉張振武,卻被袁世凱斷然拒絕。

    於是黎肥仔又派了孫武和秘書饒漢祥,專程從武漢到北京,此後孫武與袁世凱密談了一個多小時,無人知道他們都九九藏書說了些什麼,但隨後,袁世凱就簽署了殺張振武的命令。

    史家王忠和評價說:張振武屬於跋扈激烈型人物,而孫武屬於陰險狡詐型人物。

    於是跋扈激烈的張振武,死於陰險狡詐的孫武之手。

    而「三武」之中的蔣翎武,則在二次革命失敗後,在逃奔廣西途中被殺,從此「三武」的歷史散盡,歷史上只剩下了孫武這一武。

    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三武」秉性不同,人生追求不同,理想不同,價值觀念不同,卻陰錯陽差地攪和到革命的戰車上九九藏書,分道揚鑣,各奔前程,是必然的事兒。

    北京當時萬人上表,懇求袁世凱登基稱帝,這張表上,第一個簽名的,是雲南將軍蔡鍔,第二個就是他孫武。

    而且我們知道最後的結果,首先簽名的蔡鍔將軍,等袁世凱真的當了皇帝之後,又跑到雲南起兵,逼得袁世凱又取消帝制。可這時候說什麼都晚了,簽名排第一的蔡鍔,要追究簽名排第二的孫武的責任。

    饒是孫武千不服萬不願,他也不敢跟蔡鍔理論:明明是你先簽的字,我看你簽了字,我才簽字藏書網,你又憑什麼追究我?可是孫武不敢這麼問,除非他不要命了。

    孫武的解釋是說:我之所以想讓袁世凱稱帝,目的就是讓他快點兒垮台。

    但孫武的這個解釋,沒人肯信。

    為什麼呢?

    因為孫武手裡沒兵唄!

    你兩手空空,是沒資格替自己辯解的,不管孫武的簽名是否真心,但實力決定了他只能遭受千夫所指。

    而勸進表上第一個簽名的蔡鍔將軍,又是怎麼回事?

    這是因為袁世凱對北洋已經喪失了信心,他希望以軍事天才蔡鍔為首,重新打造一支軍隊。此事九九藏書,有袁世凱對夏壽田的談話為證。當時袁世凱是這麼說的:

    現在小站出來的幹部都已經成了廢物,日本人整天虎視眈眈,中國說不定哪天就亡國。我想加強國家的戰備,可是缺乏將才,以後我想找一些南方的軍事家,委以重任,操練新軍,這樣才可以去腐生新。

    夏壽田就此事問計於楊度,楊度力薦蔡鍔將軍。於是袁世凱考慮重用蔡鍔,重建新軍。

    為此,袁世凱甚至成立了全國陸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陸軍總長段祺瑞在這個辦事處裡,只是個辦事員,蔡鍔將軍也是辦事員,但袁世凱卻將蔡鍔將軍內定為總參謀長,並準備升任蔡鍔為陸軍總長,以取代段祺瑞。

    袁世凱對蔡鍔的重用與信任,可以說是無條件的,蔡鍔將軍終非鐵石木人,豈有一個不被打動之理?

    正是基於袁世凱對自己的信任,蔡鍔將軍,義無反顧地在勸進表上,第一個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既然如此,何以蔡鍔將軍又突然翻了臉,逃出北京並第一個舉旗反袁呢?

    這事兒說起來,那可就麻煩了,導致蔡鍔反袁的第一個因素,就是洪憲七凶第六凶雷震春。

    第15節嚴范孫力阻帝制

    話說蔡鍔將軍得到袁世凱重用,在全國陸海空大元帥統率辦事處認真工作時,突然看到了一份公文,登時大駭。

    這是什麼公文呢?

    這份公文上說,蔡鍔出任雲南都督時,有人攛掇蔡將軍把雲南從中國獨立出去,搞一個雲獨。而袁世凱則在這份公文上批了「應查」兩個字。

    是誰把這份公文拿出來的?拿出這份公文的目的,又是什麼?

    原來,這事兒就是北洋雷震春搞的鬼。

    都說雷震春看蔡鍔受到重用,忌恨蔡將軍,也有可能雷震春終是北洋袍澤,替段祺瑞出氣,所以故意找出這份公文九九藏書,還偏偏讓蔡鍔看到,目的就是給蔡鍔添堵。

    正是在這種情形下,國民黨人秘密潛入北京,來找蔡鍔。他們之所以來,是因為黨人在雲南鼓動軍隊起事,卻不料這一鼓動,卻吃驚地發現雲南軍隊,只聽蔡將軍之命,餘者甭管是誰,一概不聽。黨人無奈,就只好來遊說蔡鍔。遊說了一番之後,蔡鍔未置可否,於是黨人故意留下了密碼本,存心難為蔡鍔,而後離去。

    就在蔡鍔收下密碼本的當天,十幾個大兵突然衝入蔡鍔將軍在北京棉花胡同的宅子,大肆搜查。目前史書多不加查證九九藏書,閉眼瞎說這是袁世凱或太子袁克定派人來搜查的。也有解釋說是袁世凱的手下擅自干的。

    但這所有的解釋,統統是瞎掰。

    實際情況是,蔡鍔將軍居住的這幢宅子,原來住的是天津一個姓何的鹽商的親戚。後來鹽商破產,他的姨太太便把一大堆珠寶,托了一個姓劉的僕人,寄存在當時住在這幢宅子的人家。事情過去了多年,鹽商已死,他姨太太也不曉得被哪個花心郎拐走賣掉了,這筆財寶,只有那個姓劉的僕人一個人知道了。

    而這個劉姓僕人,此後當了兵,並升任排長。當了排九九藏書長後他想,老子現在有人有槍,還怕誰呀?走,帶人去那家把珠寶找回來。

    於是這位劉排長,就帶了手下,氣勢洶洶地來搜蔡鍔的宅子。

    可那些珠寶,早就被宅子的前主人將宅子賣給蔡鍔之前全部帶走了,劉排長搜了半天,什麼也沒搜到,也是納悶不已。

    也有人懷疑,這件事原本是國民黨人搞出來的,目的就是離間蔡鍔將軍與袁世凱之間的關係。但這個說法缺乏依據,更沒辦法證偽,只能當不存在。

    總而言之,出了一樁與袁世凱無關的事情,讓蔡鍔將軍心裡犯起了嘀咕。但這兩起事件,最大的影響也不過如此,還遠遠構不成讓蔡鍔將軍舉兵反袁的條件。

    以上諸人,六君子七凶十三太保,三傑哼哈一散人,總計是十九人,構築成推動帝制進程的主流力量。但正如我們所知,這十九個人加在一起,也不如南開大學鼻祖嚴修一個人的影響大。

    要知道,儘管有這十九人拚命攛掇,但袁世凱仍然是舉棋不定,因為走向帝制的風險,實在是太大了,袁世凱猶豫又猶豫,始終拿不定主意。

    這時候嚴修來了,他與袁世凱交談了整整一天,分析帝制所帶來的風險及危害,一整天的時間,袁世凱就坐在那裡聽嚴修講,聽得冷汗出了一身又一身,聽到最後,袁世凱長身而起,大呼曰:嚴范孫,是你救了我啊。

    次日,袁世凱正式發表《大總統對全國宣言》,宣言中特別強調了維持共和國體,尤為本大總統當盡職份的態度。

    此宣言一出,君憲主張十九人,頓時目瞪口呆。說過了,這十九個人加在一起,也抵不過嚴修一個人的份量,所以面對袁世凱這堅決的態度,只能是張皇無措,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候楊度說話了。

    楊度說:現在,只有一個人,能懾服嚴范孫。

    必須請這個人出來。

    第16節手足相殘帝王家

    楊度說的那個能懾服嚴修的人,是誰呢?

    說破謎底很沒勁,他便是太子袁克定。

    那麼太子袁克定,他又有什麼本事,能夠懾服嚴修?

    袁克定本事是沒有的,但有一條,誰敢不讓他跟在父親屁股後面做皇帝,他就跟誰拼了性命。

    是真的拚命,不是說笑的。

    袁克定第一個要拚命的人,就是二弟袁克文。

    說起那二弟袁克文,堪稱士林最美麗的傳奇。早年間袁世凱少年孟浪,冶遊狎行,結果在妓館之中,把身上所有的錢花光光。這時候他忽聽說又有一絕色名妓,也不管自己兜裡空空,就飛跑了去排隊九九藏書網。萬不承想,這名姓沈的妓女見到袁世凱,大為震驚,立即請他進去,設宴款待,並對他說:你終是救國救民的英雄人物,為何要辜負自己的志向,不去做一番事業呢?如果你缺錢的話,我把我所有的積蓄都給你,條件只有一個,就是你一定要幹出點兒名堂來。等你走後,我替自己贖身,等你回來接我。

    說到做到,沈姓妓女只留下替自己贖身的錢,其餘的積蓄全給了袁世凱,此後袁世凱去了朝鮮,果然一鳴驚人,風生水起。頭一樁事,他就急忙回國尋找沈氏,找到之後娶進門來,帶九九藏書網著沈氏一併去了朝鮮,於是沈氏就成為了袁世凱的大姨太。

    上面這個說法,是袁世凱的女兒袁靜雪提供的,也是目前史家都引用的,連電視劇都採用這個套路。但袁克文卻說,其實沈氏出身勾欄是不假,但她是被拐賣到妓院去的,而且她不甘受辱,飲毒明志,堅決不從,感動了袁世凱,於是掏銀子替她贖身,並娶為大姨太。

    兩種說法雖有區別,但區別並不大。橫豎是沈氏跟袁世凱去了朝鮮,但她卻沒有生育能力,幸好袁世凱驅逐日本兵,保護了朝鮮國王李熙,於是李熙送了一個姓金的長髮美女給袁世凱,這就是袁世凱的三姨太金氏。

    袁家人回憶說,袁世凱娶了金氏的當夜,夢到朝鮮國王李熙,牽了頭猛獸送給他。而金氏則夢到一頭巨豹,忽悠一下子衝進自己懷裡,於是她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

    這個大胖小子,就是袁克文。之所以起名克文,是因為豹子身上「花花斑點,有文采斑斕」之意。

    由於大姨太沈氏自己沒有孩子,她要求三姨太把克文讓給她。三姨太當時中國話還說不好,不敢不答應,於是袁克文就有了兩個母親,一個比一個疼愛他,養成了他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的世家子弟風範,是為民國四大公子之首。

    袁世凱既然考慮登基,太子的人選則屬必然之事。而袁世凱實際上是相中二兒子袁克文的,有心讓袁克文做太子。

    老大袁克定聽說之後,頓時躺到地上,連哭帶鬧,說:不好意思,如果父親真要是立二弟為太子,那我就只有把二弟殺了。

    說殺就殺,袁克定的個人風格,就是這樣麻辣。他立即於北海團城,設了西餐宴,宴請自己的幾個弟弟,而為二弟袁克文準備的酒裡,放下了高質量毒藥。

    但不知因何消息走漏,袁克文知道酒中有毒,憤然離席。此事導致了新華宮一場大亂,袁克文的兩個母親,大姨太沈氏,帶著三姨太金氏,去找袁世凱告狀。

    袁世凱處理這件事情的方法是,找老大的生母,正妻于氏問罪。

    明擺著,袁世凱並不想追究大兒子,存心把水攪渾,把局面搞亂。果不其然,正妻于氏袒護兒子,和袁世凱大吵大鬧,於是這事兒也就不了了之。

    當然,事後袁世凱還是要警告袁克定的,說:如果你二弟有個三長兩短,別怪我跟你不客氣。

    袁克定口中諾諾,但心裡想的是:二弟這個命拼完了,下一個要拚命的,就是老爹袁世凱。

    沒法子,老爹你就多點兒涵養吧。

    第17節忽悠的連鎖反應

    袁克定跟老爹拚命的法子,就是不管局勢如何不利,他也要把老爹拖上帝制的戰車。

    當時日本的外務省,在北京辦了張報紙,叫《順天時報》,袁世凱對這張報紙非常重視,每天必看,作為瞭解日本觀察中國的一個主要資訊來源。

    除了愛看報,袁世凱還有個最寵愛的女兒袁叔楨,她是袁克文的親妹妹,母親也是朝鮮人金氏。袁克文和這個妹妹感情最好,被大哥毒殺不遂之後,袁克文曾哭著說:如果父親稱帝,我就和叔楨逃到美國去。總之這個袁三小姐袁叔楨,是袁家的開心果,人人都喜歡她。

    袁三小姐最喜歡吃的,是北京隆福寺附近的黑皮五香蠶豆,有一次,她托一個侍女替她買了些回來,然後袁三小姐幸福地把蠶豆吃完,發現包裝蠶豆的,就是一張完整的《順天時報》。

    袁三小姐拿起這張報紙一瞧,嗯,這報紙有意思,日期和父親看的一模一樣,就是內容不一樣。

    袁三小姐急忙拿著報紙,去找二哥袁克文,問這是怎麼回事。

    袁克文說:這肯定又是大哥在搞鬼,專門騙父親的。因為《順天時報》代表的是日本人的態度,日本人實際上不支持父親稱帝,可大哥鬼迷心竅,自己竟然專門為父親印了份假報,騙父親說日本人支持稱帝。這事兒我們人人都知道,就是沒人敢跟父親說,小妹,你敢不敢?

    袁叔楨說:這有什麼好怕的,你等我告訴父親好了。

    於是袁三小姐跑去,把這事兒跟袁世凱一說,袁世凱當時就呆住了。第二天他把袁克定找來,拿皮鞭往死裡抽,一邊抽一邊罵:大膽逆子,欺父誤國,今天我非要打死你不可……

    需要解釋的是,現在許多史家談及這段歷史,往往略去《順天時報》是由日本人所辦的史實,而將這張報紙錯誤地解釋九九藏書網成民意。說袁克定不想讓父親看到民意反對他稱帝,所以弄了張假報紙。事實上,當時的媒體,是很精明很自覺的,都是跟著主流形勢走。帝制派的報紙報道是民意支持稱帝,由黨人控制的報紙,為了把袁世凱推入火坑,也一股腦兒地忽悠說民意支持帝制,想等袁世凱稱帝后再起兵。所以國內的媒體,是不需要再讓袁克定造假的,只有日本人的報紙,才需要費這個心思。

    雖然事件被揭破,但袁克文這件事,給袁世凱帶來的麻煩可就大了。被袁克定忽悠,袁世凱一直認為日本人是支持他稱帝的,在推行帝制的時候,外交總長陸徵祥和次長曹汝霖,都說如果稱帝的話,日本人會趁機鬧事,會惹出外交上的亂子,因此還是不要稱帝的好。

    袁世凱被騙得天真,竟然對陸徵祥和曹汝霖說:這事兒你們不用擔心,外交方面,不會有任何亂子的。

    結果就在袁世凱的帝制騎虎難下之時,英美日德等強國突然一起鬧了起來,對中國政府提出嚴正警告。當時陸徵祥接到照會,就哭了,他一邊哭一邊光著腳在窗前徘徊,說:總統不是說外交上已經辦妥了嗎?怎麼又出了亂子?莫不是大總統騙了我?

    可是總藏書網統騙我幹什麼呢?

    陸徵祥想不明白。

    他怎麼可能想明白?這事兒竟然是袁克定為了推進帝制搞出來的,忽悠的連鎖反應,最後落到了陸徵祥這裡,讓陸徵祥沒地方說理去。

    後來袁世凱走上不歸路,為國人所唾罵,袁克定這才醒悟過來,都是自己腦子進水,喪失了理性,於是他撫棺大哭,曰:是我坑害了父親……

    但醒悟過來,是袁世凱死後的事。現在袁世凱仍然活蹦亂跳,所以袁克定的全部心思,就放在如何坑害父親上。

    聞知嚴修入京,力阻了父親袁世凱的帝制之路,袁克定大怒,發誓要給嚴修好看。

    第18節太子大發飆

    話說布衣聖人嚴修嚴范孫入京,說得袁世凱如夢初醒,決定中止帝制。楊度憂急於心,星夜驅車直闖小湯山,找到了太子袁克定,兩人商量了一整夜。

    次日,袁克定與楊度同車入京,到達北海離宮,傳檄召集帝制要人。但見官道上車湧如潮,舉凡六君子、七凶、馬相伯、孫武、蔡鍔,再加上夏壽田,唯獨哼哈二將陳宦與湯薌銘統兵在外,缺席不在,餘者能來的全都來了,參加這次緊急會議。

    會議上,袁克定發言,他暴跳如雷,痛心疾首,怒斥嚴修誤國害民。

    袁克定在發言中指出:帝制這個爛藏書網東西,實行起來原本是風險極大。若不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袁氏何必要往這個火坑裡跳?然跳則跳矣,袁氏不怕自己身敗名裂,不怕被抄家滅門,怕只怕帝制推行中出現岔子,讓國家失去皇帝,讓百姓沒個念想,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然後,袁克定指出:正當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團結一致向帝制邁進之時,總有那麼一小撮開歷史倒車的人,他們不顧全國人民的一致願望,不顧中國的實際情況,一味食洋不化,食古不化,一門心思搞全盤西化,企圖將西方的共和思想引入中國,中藏書網國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這種陰謀必然不會得逞。

    袁克定指出:帝制之行,唯謹唯危,若是聽從了一小撮用心不良的人的煽動,突然中止帝制,就好比疾馳中的列車突然剎住,所帶來的後果尤為嚴重,對中國人民的感情傷害,也更深。

    說到最後,袁克定淚流滿面,揮舞著枴杖大聲疾呼:為啥我兩眼滿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我是如此地熱愛祖國和人民,可是卻有一小撮人,他們竟然……為滿腔的正義感所驅使,袁克定掄起枴杖,啪啪啪,嘩啦啦,把會議窗戶上的玻璃,統藏書網統砸了個稀爛。

    砸了玻璃,仍然消解不了袁克定對一小撮開歷史倒車之人的痛恨,他又舉起椅子,照前面的大穿衣鏡丟了過去。就聽嘩啦啦啦之聲,穿衣鏡已被他砸成碎片。

    會議在悲憤之中結束,與會之人,立即就去找嚴修,批評他:老嚴啊,你真的不能再開歷史倒車了,真的不能再不顧中國的特殊國情了,難道當一個西奴,當一個帶路黨對你來說,就那麼有吸引力嗎?

    然後,與會人員將袁克定的憤怒詳情,全都告訴了嚴修。

    嚴修聽了,笑曰:頭可斷,血可流,志不可改……那不是我。我九九藏書網嚴修就是一介布衣百姓,盡到我一個小民百姓的職責。此次入京,我該說的話也都說完了,現在我只需要一張火車票。

    嚴修登車,逃離北京,以避太子之怒。

    嚴修走了,袁世凱身邊再也找不到能與之商量的人,情急之下,袁世凱不停地寫信給嚴修,卑辭厚顏,苦求嚴修快點兒來幫忙。可嚴修哪有膽子惹已經瘋掉的袁克定,遂不理會。

    至此,再也無人能夠阻止帝制的進程,而且也看不出帝制可能失敗的理由。

    但這個理由還是存在。

    當帝制的戰車,以勢不可當的勁頭向著大中國衝撞而來時,歷史的煙雲深處,突然閃現出一個模糊的女子身影,以她的纖纖玉手,彈指青煙,霎時間帝制化為烏有,讓袁世凱於震恐之中,不得不從龍椅上爬下來。

    這個奇女子是哪個呀?是不是小鳳仙?

    非也非也,小鳳仙並非歷史,而是當事人為掩飾真實歷史的一枚煙幕彈,是一次成功的大炒作。

    這個奇女子,居身於八大胡同,花名花雲仙。

    可怎麼沒人聽說過她呢?

    雖然你沒聽說過,可她就在這裡,就在我們的歷史深處,保持著她那神秘而淡定的微笑。

    總有許多不可測的因素,影響並主導著我們的歷史進程。

    一如此時。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