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散文集 卷五 往事自敘 《子夜》寫作的前前後後
    一九三○年秋,我眼疾、胃病、神經衰弱並作,醫生囑我少用眼多休息。閒來無事,我就常到盧表叔公館去,跟一些同鄉故舊晤談。他們是盧公館的常客,他們中有開工廠的,有銀行家,有公務員,有商人,也有正在交易所中投機的。從他們那裡我聽到了很多,對於當時的社會現象也看得更清楚了。那時,正是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在津浦線上大戰,而世界經濟危機又波及到上海的時候。中國的民族工業在外資的壓迫和農村動亂、經濟破產的影響下,正面臨絕境。為了轉嫁本身的危機,資本家加緊了對工人的剝削。而工人階級的斗爭也正方興未艾。翻開報紙,滿版是經濟不振、市場蕭條、工廠倒閉、工人罷工的消息。我又時常從朋友那裡得知南方各省的蘇維埃紅色政權正蓬勃發展,紅軍粉碎了蔣介石多次的軍事圍剿,聲威日增。尤其彭德懷部紅軍的攻占長沙,極大的振奮了人心。這些消息雖只片段,但使我鼓舞。當時我就有積累這些材料,加以消化,寫一部白色的都市和赤色的農村的交響曲的小說的想法。

    一九三○年夏秋間進行得很熱鬧的關於中國社會性質的論戰,對於確定我這部小說的寫作意圖,也頗有關系。當時的論戰者提出了三種論點:一、中國社會依舊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推翻代表帝國產義、封建勢力、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蔣介石政權,是當前革命的任務,領導這一革命的是無產階級。這是革命派的觀點。二、中國已經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應由中國資產階級來擔承。這是托派的觀點。三、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可以在既反對共產黨,又反對帝國主義和官僚買辦階級的夾縫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建立歐美式的資產階級政權。這是一些資產階級學者的觀點。我寫這部小說,就是想用形象的表現來回答托派和資產階級學者:中國沒有走向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中國在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官僚買辦階級的壓迫下,是更加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了。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中雖有些如法國資產階級性格的人,但是一九三○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不同於十八世紀的法國,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前途是非常暗淡的。它們軟弱而且動搖。當時,它們的出路只有兩條:投降帝國主義,走向買辦化,或者與封建勢力妥協。

    我最初設想,這部都市——農村交響曲將分為都市部分和農村部分,都市部分打算寫一部三部曲,並且寫出了初步的提綱。

    第一部叫《棉紗》。在此部中擬寫:一、趁歐戰(即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主要的資本主義強國一時無暇東顧的機會,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有了抬頭的希望;輕工業的棉紗紡織工業一時有發展之前景。二、但在初期資本主義的輕工業勃興之同時,農村的破產以加速度進行;受地方軍閥壓迫、剝削及洋貨的掠奪之農民,早已不能生活,本國生產的紗、布,價錢比洋貨高,農民沒有能力購買。於是,三、中國輕工業的嫩芽旋踵即受日本紗之競爭而瀕於破產。日本的紡織工業也是趁歐戰的機會而得大盈利的,此時以雄厚的資本來和中國紡織工業競爭。此一部分主要寫工人與資本家的斗爭,工人兩次罷工都被資本家以分化、欺騙的手段所破壞,最後一次比前兩次更猛烈的罷工,則被資本家雇用流氓來破壞了。此一部分還有側面描寫:一、工人生產之剩余價值本來不少,但暴發戶的廠主全家揮金如土,使廠主加重對工人的剝削而引起罷工。二、第一次罷工時,別的幾家中國廠因為希望少一競爭者,便由他們的走狗煽動此廠工人罷工。但在第二次罷工時,煽動者們又聯合著不許此廠的廠主允許工人的要求。此廠主乃想到不如將廠賣給日本人,尚不失為富家翁。那時我定了研究計劃:一、紗廠內部組織及工作情形;二、日本紗廠競爭時代之中國紗廠情形;三、日本紗廠競爭的方法。與此同時,我還讀了周培蘭的《中國紡織業及其出品》(商務印書館出版)。我還打算寫這個廠主的個性是:最初雄心勃勃,他說歐戰後印度的民族資產階級的發達,也是先搞輕工業,印度的獨立運動是以這些民族資產階級為背景的。但在他成為暴發戶後,就驕奢淫逸,頓時換了一個人。當廠中第二次罷工後,他向外國銀行借款,其弟阻之,他則說:我們中國的資產階級有什麼祖宗遺產呢?數千年來所積累的剩余勞動現存的形態是堤防、運河、萬裡長城,以及無數祠堂、廟宇。我們太疲乏了,不能與外國人比,只好投降。

    都市的第二部分是《證券》。這部分表現的要點如下:一、官僚、地主、失敗後的工業家,都將他們積累的資本來開銀行,辦交易所,造成了金融資本的堡壘(財閥),這便是中國轉向資本主義第二七的現象。二、這些財閥的主要事業便是和政府勾結,墊款,承銷公債,自己發財。三、他們用各種方法吸收了小資產階級的儲蓄,又向外國銀行借款來做政府的墊款,所以他們一方面是代外國人擴張經濟勢力,而又一方面是維持了地方軍閥及賣國政府。四、剩余資本不做生產事業而以金融資本的形式來營利,表示了中國資產階級的極端墮落。

    這一部分的男主角來自三個方面:一、鄉間的高利貸者,交易所投機成功而致富的,這兩種人的致富都是犧牲了家鄉一些人而得的。二、舊官僚出品剝削來的民脂民膏而在交易所中活躍的。三、《棉紗》中的廠主兄弟二人。這三項人合資開一銀行。

    故事梗概如下:銀行開幕之日,有兩個被銀行股東之一(放高利貸致富而開交易所的)所愚弄(買交易所的股票)而盡失所有的甲太太及丙先生,聽說害他們的仇人開銀行了,特來算帳。但是找不到仇人,反被銀行中人做好做歹勸走了。銀行股東之一的紗廠主的老弟現在是總司庫,他見甲太太的女兒甲小姐很美,便起了壞心。他說,銀行願意收甲小姐為職員,算是補償她母女從前所受的損失。此後,這位總司庫屢次誘惑甲小姐,但總不成功。因為甲小姐的未婚夫丁先生在美國學電機工程,不久即將回國。在一次宴會中,總司庫灌醉了甲小姐從而得遂所欲。事後,甲小姐與總司庫大鬧,總司庫謂願娶她為起,甲小姐不許。總司庫於是說,當作沒有這回事,且謂此事只有我知你知,決無第三人知道。甲小姐轉思鬧開了,自己也不光彩,姑且允忍。不久,她的未婚夫丁先生回國了,卻與總司庫認了中學時代的同學。丁先生便和甲小姐商量結婚的事。甲小姐沒有勇平坦白告訴丁先生,只好結婚。丁先生一心想開工廠,招股到處碰壁,不得已同總司庫商量,向銀行借款。總司庫不允,反勸丁先生把變賣家產得的現款存入銀行。丁先生自然不肯。後來因見工廠開不成,又聽總司庫的花言巧語將錢買了美國某項股票。然而紐約的股票暴落風潮使他破產。從此,這一對夫婦都成了失心狂。

    都市的第三部分《標金》。表現的要點如下:一、金融資本家只做了軍閥的帳房不能調節中國的工業。二、正當國際資本主義沒落時期的中國資產階級除了以外人附庸的形式而存在,是沒有第二條路的。三、但是中國資產階級尚虛言騙人,自稱為中國資產階級。

    故事的結構:一、銀價低落的結果,造成了中國金融資本的得利及工商業之倒閉。二、完全是買辦階級化身的中國金融資本家,比工商業者更墮落。三、專持加緊剝削工人,中國的工業家也難以自存。

    這部分的內容梗概如下:古先生在三十年前得了半肢瘋,臥居一樓,與世隔絕,日惟誦《太上感應篇》。古先生的長子在上海開辦火柴廠,女及幼子侍父家居。民國十八年,因土匪連次洗劫附近各鎮,長子乃租小火輪一條迎古先生到上海。古先生在汽車中外望,看見汽車、電車、沖霄大樓迎面而來,近代都市的緊張混亂,以及新式時裝少婦袒臂露腿,凡此一切皆使古先生怔忡、暈眩,他展開手中所抱之《太上感應篇》,欲誦閱以寧定心神,然而不能。長子見狀,乃以本日報紙授之。古先生看報,不料正有黃慧如案的新聞,他看了後氣厥,遂暈倒於車中,從此不能再醒。火柴廠老板有個表兄,就是前二部分中紗廠主的老弟,現為某銀行的副經理兼作投機生意,他勸火柴廠主不如以火柴廠抵押,得現款,做金子生意,但火柴廠老板不肯。然而他不知道自己的老婆卻正以私蓄做金子生意。但金價忽跌時,她也盡喪所有。

    火柴廠因金貴銀賤而原料(來自國外)騰貴之累,終於不能維持,抵押給外國銀行,但仍為經理,對廠中工人演講,尚自稱"國貨工廠"雲雲。

    我本來打算以《棉紗》、《證券》、《標金》三部曲作為新小說的都市部分,而貫穿於此中的一個人就是《棉紗》中廠主之老弟。但是寫完了提綱,就覺得這種形式不理想:農村部分是否也要寫三部曲?這都市三部曲與農村三部曲又怎樣配合、呼應?等等,都不好處理。於是我就擱下了這個計劃。

    十一月,我轉而寫中篇小說《路》,這就又回到了寫知識分子的題材。可是才寫了一半多,眼病又第二次發作,這次比上次更嚴重。上次目疾發作時為我治病的某眼科醫生,此次卻束手無策。這就為難了。上海的眼科醫生也不少,為我治病的那位,算是其中翹楚。他也束手無策,那麼,還有誰可以請教。幸而鄭振鐸介紹了他的同鄉而新從日本回來在上海開業的劉以祥。他檢查我的兩眼,就說我是老痧眼,現在兩眼上眼皮已無痧粒,卻結成瘢,這不是此次眼疾之原因。此次眼疾之所以嚴重,在於右眼角膜潰爛,成一小孔。左目則有厚翳從上而下已掩半個瞳孔。我聽這麼說,有點發慌。我問劉以祥怎麼辦呢?他說右目易治,只要注射自己血清,大約一星期可以復原,左目那層翳卻比較難以對付,說不定多少時間可以消除。所謂自己血清者,是從我身上抽一點血,然後配以藥。注射部分是在右目眼角。我聽說要在眼上打針,即使是在眼角,也覺得詫異。但事到如今,只有照辦。當天,劉醫生取了我的血,囑我第二天去注射。我回家對母親和德沚說了,她們都大駭,說從沒聽說眼上可以打針。因此,第二天我去時,德沚便也同去。注射前,劉以祥叫我心想別事,不把注射當一回事。我閉目如教,心想寫作之事,一會兒,劉以祥說成了,我睜開眼,不知何時已經注射完畢。劉以祥又問我喝酒否,抽煙否?我答以向不喝酒,但抽煙卻多。劉說,從今以後,也不能抽煙了。又取出一支藥膏,說每天幾次抹在眼上,抹後要輕輕揉幾下,並給了小小的玻璃管,說藥膏就塗在管上。這種藥膏是什麼名字,我忘記了,但記得藥廠名為Lily。回家後,德沚說,注射是右目左角眼皮上,也稱贊醫生本領好,這眼皮上注射真不容易。因為劉醫生叫我不能再看書寫字,總之不能再用眼,所以母親就叫德沚監督我。

    我每星期到劉醫生處復診。兩星期後,右眼已經恢復原狀,但左目的雲翳如故。我耐心養病,左目不看書看報。如是者三個月,劉以祥說我的左目上的雲翳也退去了。他說,出乎他的意料,我竟恢復得這樣快。我說,這是因為嚴格遵守你的教導之故。藥膏沒有用完,劉以祥說可以繼續用,每晚臨睡前一次,直到用完為止。我也如教。

    在這三個月的休息期間,眼雖不能多用,我的思想卻大活動。我暫時拋開了《路》,又回到城市——農村三部曲上來了。我決定改變計劃,不寫三部曲而寫以城市為中心的長篇,即後來的《子夜》。舊計劃《標金》的故事第一節古先生的半肢瘋及受不了都市的混亂緊張生活的刺激而中風,保留下來,但不是火柴廠老板的父親而變為吳蓀甫的父親了。火柴廠之虧本等等也保留,但廠主是周仲偉了,而且這個火柴廠主的性格比原計劃的要復雜得多。

    其次,我進一步研究當時的中國經濟現狀,決定將紗廠改為絲廠。因為,當時中國的工業產起以外銷為主要業務的,唯有廠經(即機器繅成的絲),而且在法國裡昂,美國紐約市場早已站穩腳跟,但此時受日本絲之競爭而漸趨於失利之地位。

    這三個月中,好像重溫讀過的書,我又訪問了從前在盧公館所遇到,並曾和他們長談過的同鄉親戚故舊。正所謂溫故而知新,這一次重訪同鄉故舊,在他們的談話中,使我知道僅一九三○年,上海的絲廠由原來的一百家變成七十家。無錫絲廠由原來的七十家變成四十家。廣東絲廠的困難也差不多。其他蘇州、鎮江、杭州、嘉興、湖州各絲廠十之八九倒閉。四川絲廠宣告停業的,二、三十家。這都是日本絲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的結果。這堅定了我的以絲廠作為《子夜》中的主要工廠的信心。我又從同鄉故舊的口中知道,一九二九年中國火柴廠宣告破產的,江蘇上海九家,浙江三家,河北三家,山西四家,吉林三家,遼寧三家,廣州十三家。這又堅定了我以內銷為主的火柴廠作為中國民族工業受日本和瑞典的同行的競爭而在國內不能立足的原定計劃。這便是我用力描寫周仲偉及其工廠之最後悲劇的原因。

    同時我再一次參觀了絲廠和火柴廠。我是第一次寫企業家,該把這些企業家寫成怎樣的性格,是頗費躊躇的。小說中人物描寫的經驗,我算是有了一點。這就是把最熟悉的真人們的性格經過綜合、分析,而後求得最近似的典型性格。這個原則,自然也可適用於創造企業家的典型性格。吳蓀甫的性格就是這樣創造的;吳的果斷,有魄力,有時十分冷靜,有時暴跳如雷,對手下人的要求十分嚴格,部分取之於我對盧表叔的觀察,部分取之於別的同鄉之從事於工業者。周仲偉的性格在書中算是另一種典型,我同樣是綜合數人而創造的。

    在決定改寫長篇小說之後,我就重新構思寫出了一個《提要》和一個簡單的提綱,在我的眼疾完全治愈,並續寫完了《路》之後,又據此提綱寫出了約有若干冊的詳細的分章大綱。現在這些大綱都丟失了,但那個《提要》卻奇跡般地保存了下來!這個《提要》字數不算多,我就把它抄在下面。因為從中可以窺見我寫《子夜》的最初的設想。

    提要

    兩大資產階級的團體:

    吳蓀甫為主要人物之工業資本家團體;內包:

    a.買辦而兼火柴廠主的周仲偉。

    b.航商某甲,又在籌辦長途汽車公司。

    c.礦商某乙,中興煤礦公司。

    d.同為絲廠但被壓迫之朱吟秋。

    e.絲綢廠主某丙,後亦被吞並。

    f.卷煙廠主某丁。

    趙伯韜為主要人物之銀行資本家團體;內包:

    a.韓孟翔,交易所經紀人。

    b.大地主某甲。

    c.杜竹齋,錢業。後在工業資本團與銀行資本團

    沖突尖銳化之時,他守了中立。

    d.研究系之銀行家,某信托公司總經理。介於此兩大團體間的資產階級分子:

    a.陸匡時,交易所經紀人,因為空戶所累而致破

    產逃亡。

    b.某甲,因內地匪多,挾資到上海來為游資的。

    破產。

    c.某乙,某丙,在革命後做官兩年,刮了十余萬,

    現亦在上海為公債投機事業。破產。

    d.某丁,賦閒的某軍官,與雷參謀為密友,曾一

    時為趙伯韜之同謀公債倒把者。

    e.李玉亭,經濟學家,趙伯韜的軍師,然實為趙

    之工具。

    f.某庚,小錢莊老板,即做空而累及陸匡時者,

    然他本人並不虧本,他先逃走。

    g.某辛,中等商人,在公債風潮中破產。

    h.報館老板,與李玉亭友善。在此兩大資產階級團體之外獨立者:

    買辦階級:軍火買辦,外國銀行之買辦。工業資本家方面與帝國主義的關系:

    a.吳蓀甫後來也要和英國銀行家發生關系。

    b.航商某甲自始即與日本資本有秘密關系。

    c.周仲偉後來因受銀行團的壓迫而投降了日人

    資本家。銀行資本家方面與帝國主義的關系:

    a.趙伯韜的後台老板是美國人。他是銀行買辦。

    b.大地主某甲的地產事業亦與美國英國人合

    辦。

    他們的政治背景:

    工業資本家傾向改組派。但亦有傾向蔣派者,例

    如礦商某乙。

    銀行資本家中,趙伯韜是蔣派;但研究系之某信

    托公司則反蔣,反國民黨。

    五月十七日白裡安發表"歐洲聯邦計劃"。交易所中第六月四日李宗仁、張發奎占領長沙。同時,彭一次戰爭德懷占領岳州三天。第二次罷工六月中旬桂軍又退出長沙,武漢復安。賀龍及交易所中在沙市、孝感、大冶進出。第二次交戰六月二十七日山西軍占領了濟

    南。長江沿岸交易所中第一帶,自九江以上,紅旗到處三次交戰及隱約於山間。長江各輪屢遭槍第三次罷工擊。

    七月上旬朱毛圍攻吉安,南昌吃緊。

    七月二十七日彭德懷軍占領長沙,同時朱毛

    圍攻南昌,繞襲九江。

    政客,失意軍人,流氓,工賊之群:

    a.改組派政客某甲,某乙,與吳蓀甫親熱。

    b.失意軍人——改組派,北洋派。

    c.流氓——破壞裕華絲廠罷工者。被朱吟秋及

    劉玉英等所收買謀綁趙伯韜之流氓。被吳蓀

    甫收買擬刺趙伯韜之流氓。趙伯韜所豢養以

    自衛的流氓。

    d.工賊——屬於黃色工會中之蔣系者。屬於黃

    色工會中之改組派者。屬於改組派而不在黃

    色工會中。屬於資本家方面所雇用者。屬於

    取消派者。

    e.惡霸——販賣私煙等等者。叛逆者之群:

    女工:(1)立三路線之基礎分子;(2)斗爭劇烈時之動

    搖者;(3)漸漸走上了正確路線者。

    指揮者:(1)奉行立三路線者;(2)思想右傾者;(3)作

    兩條戰線之斗爭者;(4)蔡真之流。

    青年學生:參加各紀念節,在學生中為反國活動者。

    左翼作家:右傾與左傾的機會主義及不動主義。劇社

    女演員。

    其他各廠工人(例如朱桂英的一家,她本人為絲廠女

    工,弟為火柴廠工人,又一弟則可為其它業之工

    人)。小資產階級之群:

    一般市民——悲觀失望。醫生,陸匡時之弟。

    知識分子——動搖。范博文,吳芝生,張素素,某記

    者,某小書店老板。

    頹廢者——陸匡時之子。

    跳舞場中之奇人——老人。其女為革命黨而被殺,老

    人至今尋覓之。總結構之發展:《夕陽》《燎原》《野火》or

    一、工業資本家方面之有力者謀組織一銀團,一面抵

    抗銀行資本家趙伯韜等之壓迫,另一方面則謀吞

    並工業資本家之實力薄弱者。

    二、此工業資本家之團體在吞並小工業資本家一點

    上是將要成功了,但勞動者的攻勢卻又開始了。

    當他們努力鎮壓下了勞動者的反抗以後,但本身

    卻受銀行資本家團體之劫持而陷於苦斗中。同

    時他們又受勞動者之攻擊。

    三、夾雜著政治上的與交易所中之種種陰謀,此兩大

    資產階級團體之斗爭尖銳化到極點,且表面化,

    因而發生了暗殺及假借政治力量(趙勾通政治勢

    力將以勾通改組派之罪通緝吳蓀甫)等等丑劇。

    四、在此兩大資產階級團體之間壓碎了的實力較次

    的資產階級分子則各謀報仇,或投入吳派,或投

    入趙派。謀倒趙者以交易所為戰場;謀倒吳者以

    工廠為戰場,謀利用勞動者。於此造成了勞動者

    的第三次罷工。且此罷工雖因趙派之教唆而發,

    然發動後則日益左傾。而此時因濟南失守,市場

    動搖,在公債上做多頭的趙因吳派之拋空,且將

    大失敗。於此時趙吳皆有同歸於盡之勢。

    五、長沙陷落,促成了此兩派之團結,共謀抵抗無產

    革命。然兩面都心情陰暗。此復歸妥協一致抗赤

    的資本家在牯嶺御碑亭,遙望山下:夕陽反映,其

    紅如血,原野盡赤。韓孟翔憮然有間,忽然高吟

    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大家驟聞此語,

    冷汗直淋。

    總結構之下:

    一、吳蓀甫與勞動者:第一次罷工,只從資a.因吳蓀甫要減工資而引起第一次罷本家方面對付中反映工。出來。第二次是正面寫了,b.借了黨部、官廳、流氓、工賊之力量,但罷工指導者的活動算是把第一次罷工壓下去了;工人一及意見不一致卻是從無所得,只產生了幾個有希望的領的工人口中反映。資方破壞手段也是從與袖。工人發生關系這一點c.第二次罷工為吳要暫時停廠(此時吳上正面寫出來。第三次是一面從資方正受銀行家之壓迫)而起的,也是繼寫,一面從指導者(瑪續第一次退守後的反攻。金等)方面寫。d.此次亦如前一樣被鎮壓;但因復雜的

    關系(即有趙派在中鼓動),吳不得不

    仍開廠,但工錢一律打個八折發給。在

    此役中,罷工指導者之間發生了不同

    的意見,工賊中間,亦在蔣派,改組,取

    消,及資本家雇用工賊四者之間的暗

    斗。工人中分裂。第三次罷工時,吳是e.第三次為趙派所鼓起,口號為回復從不願的,因他剛剛拋前工資額。售出一批貨,是用了f.此次因承兩次之教訓,一般工人AE腬f0比較低廉的價格拋左出,然因工人工資已傾,而且團體亦堅,第一次罷工所產減,故尚有利。他出售生之領袖至此時大有作用,而指導者此定貨,為的要付銀行的借款。亦比較意見一致——李立三路線,工

    人想打廠。

    然指揮罷工者中仍有不贊成打廠,尤其

    是工人中之領袖,故雖立三路線者想借

    此造成所謂暴動,竟不成功。可是罷工

    是很堅決。黃色工會企圖奪取群眾,則

    欺騙,造謠,恐嚇,無所不至。吳在既以武力解決占h.結果,吳蓀甫用武力解決,暫時停廠據廠內之工人後即赴——這在他是損失,但他預算只停兩避暑地。星期;此兩星期中另招新工人。因為

    絲廠停工者多,失業工人甚多,故招

    新工是不成問題的。他乘此時到廬

    山,因為他謀暗殺趙之事為趙所知,

    且趙亦以通緝為報復也。

    二、交易所中:

    a.資產階級之兩大派在交易所中,最初是

    合作者。他們的聯合資本賄西北軍後退

    三十裡,因此獲利,此時他們是多頭。但

    其後趙即單獨放空。因為西北軍既退了

    三十裡,又反攻了。

    b.其後吳得雷參謀之密電,知隴海線上中

    央軍形勢又利,轉做多頭(陸匡時即為

    吳之經紀人),狠狠的擠了趙一下。因趙

    至此時尚為空頭。

    c.趙亦施神通,厚賄雷參謀之友,知前敵形

    勢,乃亦做多頭(趙之經紀人為韓孟翔);

    可是吳卻知桂軍發展甚快,將入長沙(六

    月四日入長沙),乃又放空。一時市場幾

    乎成為陸韓二人之市場。一空,一多。然

    不久吳實已暗中補空,而陸之賣出乃為

    零星戶頭之投機及脫手者。趙則堅做多

    頭。六月中旬,桂軍又退d.中央軍勝報又來,債市漸高,趙又獲出長沙,武漢復安。利。濟南失陷的消息,吳先一日得

    到,則又大放空。趙幾為所倒。

    然趙更做多頭,力提市價,同時以公債維e

    持會之名義散放空氣,請政府財政部干

    涉,又以倒把勾串改組派之名陰謀擠吳。

    此時陸匡時亦大放空頭,吳卻暗中補進。

    交割期屆,陸為客人所累,不能不逃走。

    三、戀愛關系:

    a.范博文與林佩珊之戀愛不成,及與吳四

    小姐之戀愛。

    b.吳少奶奶之秘密戀愛。雷參謀之臨別的

    話忽然挑起了她"要戀"的情熱,則注目

    於阿萱(小叔)。趙收羅的女人和金剛c.趙伯韜先與劉玉英有染,繼在交易所鑽一樣的多。第二次獲利後忽又與交際花徐曼麗

    有染(是徐勾趙,因徐本與韓孟翔有

    關系,從韓處知趙大獲利,故心動),

    因此極觸劉玉英之怒。玉英乃謀以

    激烈手段對付。

    d吳蓀甫先與家中女僕有染,又在外與一

    電影明星有染,後交易所最後勝利之時

    (其實他並無多大錢賺進,因為虧空亦

    甚大也),徐交際花忽又起趙而與吳戀。

    二人同往牯嶺。

    e.女工朱桂英之戀愛。

    f.林佩珊:她的嫻嫻想把她嫁給雷參謀,而

    她的姊夫吳蓀甫則賞識了杜學詩,因為

    他是工程師之胚子。但她自己則有點愛

    范博文,又有點愛阿萱。因為她還太小,

    只有十五歲。

    g.張素素,女學生,與佩珊同學,則愛李玉

    亭,因為他是學者;但後來看透了這學

    者不過是受資本家豢養的走狗,她又不

    滿意,而擬愛范博文,因為他是詩人;可

    是後來看見詩人也是走狗之類,她又轉

    而愛了吳芝生,因為他是常發議論,象

    個革命家;後來不幸看出吳亦非革命

    家,她卻愛了吳的同學,某甲;但當某甲

    當真一天一天左傾時,張素素卻又怕得

    逃走了。

    一、色彩與聲浪應在此書中占重要地位,且與全書之心理

    過程相應合。

    二、在前部分,書中主人公之高揚的心情,用鮮明的色彩,

    人物衣飾,室中布置,都應如此。房屋為大洋房,高爽

    雄偉。

    三、在後半,書中主人公沒落心情,用陰暗的色彩。衣飾,

    室中布置,亦都如此。房屋是幽暗的。

    四、前半之背景在大都市,熱鬧的興奮的。後半是都市之

    陰暗面或山中避暑別莊。

    五、插入之音樂,亦復如此。

    六、最後一章,在亢奮中仍有沒落的心情,故資產階級之

    兩派於握手言和後,終覺心情無聊賴,乃互交易其情

    人而縱淫(吳與趙在廬山相會)。

    將這"提要"的內容和現在的《子夜》比較,可以發現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原"提要"除了著重寫交易所中的投機狂和工廠罷工外,還計劃用一些筆墨來寫與各次交易所的交鋒有密切關系的戰爭形勢的變幻。原"提要"中資產階級兩集團間的明爭暗斗更為激烈,甚至企圖采用綁架、暗殺、通緝等手段,但最後卻在共同對付共產黨的默契下又握手言和了。原"提要"中的罷工斗爭有三次,第三次又是趙伯韜鼓動起來的,這也與《子夜》中的不同。原"提要"還打算比較細致地寫寫立三路線指導下的工人運動,寫指導工人運動的地下黨員,其中有奉行立三路線的,也有反對立三路線的,也有守中立的,因此造成指揮混亂,沒有全盤計劃,結果是罷工失敗了。”提要"中的人物也比《子夜》中的多且廣泛,有軍火買辦、政客、大地主、失意軍人、報館老板、航商、礦商、惡霸、流氓之群,以及左翼作家和青年等等。"提要"中有些人物的活動也大大增加,如張素素等。人物之間的關系(包括戀愛關系)也更加復雜。不過從"提要"看,重要人物屠維岳卻沒有亮相,只籠統地提到有資本家雇用的工賊。馮雲卿、馮眉卿父女倆的故事也沒有提及。大概在擬定"提要"時,這幾個人物在書中的重要性還沒有在我腦中完全形成。另外,在原"提要"中我還初步確定書名為《夕陽》(或《燎原》、《野火》),並且作了形象的說明。但使我奇怪的是:原"提要"中卻沒有提到農村的動亂。這顯然是個遺漏。因為我清楚記得,在寫最初的分章大綱時,關於怎樣表現農民暴動,包括曾滄海頭上頂了一本淋過尿的《三民主義》等等細節,很費了些斟酌。小說開頭寫吳老太爺從雙橋鎮逃來上海,這就帶出了當時農村的動亂和所謂"匪患"。後來吳蓀甫在交易所和工廠兩條戰線上的苦斗,又與農村的動蕩密切相連:如家鄉財產的損失,農民的赤貧化,農村蠶絲業的衰敗對絲廠的影響等等。這些,我都准備在小說中從正面或從側面加以描繪的。關於紅軍的活動,我記得在分章大綱中原定雙橋鎮將被紅軍游擊隊攻占兩次,第一次在小說的開頭(即第四章所寫的),第二次在小說的末尾,而且第二次使得吳蓀甫在雙橋鎮的家產蕩然一空。

    總之,《子夜》的初步計劃,還是雄心勃勃的,雖然不再是城市——農村交響曲,卻仍舊想使一九三○年動蕩的中國得一全面的表現。

    但是,當我提筆要根據分章大綱寫成小說時,就感到規模還是太大,非有一二年時間的詳細調查,有些描寫便無從下手。而我卻無法儲備一二年的生活費以便從事詳細的調查。而且關於軍事行動的描寫,即使作了調查也未必能寫好,因為我沒有在部隊中工作(即使是政治工作)的經驗。於是就有再次縮小計劃的考慮,徹底收起那勃勃雄心。

    不過,我真正下定決心縮小計劃,還是在寫完了前幾章的初稿之後。那時接連發生了幾件事,又打亂了我的寫作時間表。

    一九三一年四月下旬,澤民和琴秋要去鄂豫皖蘇區了,他們來告別,談到秋白在四中全會後心情不好,肺病又犯了,現在沒有工作;並告訴了我秋白的新住址。於是第二天我和德沚就去看望他們。秋白和之華見了我們很高興,因為我們有四五個月沒有見面了。在敘了家常之後,秋白問我在寫什麼?我答已寫完《路》,現在在寫長篇小說,已草成四章,並把前數章的情節告訴他。他聽了很感興趣,又問全書的情節。我說,那就話長了,過幾天等我把已寫成的幾章的原稿帶來再詳談罷。過了兩天,記得是一個星期日,我帶了原稿和各章大綱和德沚又去,時在午後一時。秋白邊看原稿,邊說他對這幾章及整個大綱的意見,直到六時。我們談得最多的是寫農民暴動的一章,也談到後來的工人罷工。寫農民暴動的一章沒有提到土地革命,寫工人罷工,就大綱看,第三次罷工由趙伯韜挑動起來也不合理,把工人階級的覺悟降低了。秋白詳細地向我介紹了當時紅軍及各蘇區的發展情形,並解釋黨的政策,何者是成功的,何者是失敗的,建議我據以修改農民暴動的一章,並據以寫後來的有關農村及工人罷工的章節。正談得熱鬧,飯擺上來了,打算吃過晚飯再談。不料晚飯剛吃完,秋白就接到通知:娘家有事,速去。這是黨的機關被破壞,秋白夫婦必須馬上轉移的暗號。可是匆促間,他們往何處轉移呢?我們就帶了他倆到我家中去。當時我家在愚園路樹德裡,住的是三樓廂房。二房東是個商人。我曾對二房東說,我是教書的。現在帶了秋白夫婦來,我對二房東說是我的親戚,來上海治病,不久就要回去。我讓孩子睡在地板上,把床讓給秋白夫婦睡。之華大概覺得我們太擠了,住了一夜,第二天就轉移到別處去了。秋白在我家住了一兩個星期。那時天天談《子夜》。秋白建議我改變吳蓀甫、趙伯韜兩大集團最後握手言和的結尾,改為一勝一敗。這樣更能強烈地突出工業資本家斗不過金融買辦資本家,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是沒有出路的。秋白看原稿極細心。我的原稿上寫吳蓀甫坐的轎車是福特牌,因為那時上海通行福特。秋白認為像吳蓀甫那樣的大資本家應當坐更高級的轎車,他建議改為雪鐵龍。又說大資本家憤怒絕頂而又絕望就要破壞什麼乃至獸性發作。以上各點,我都照改了。但是,關於農民暴動和紅軍活動,我沒有按照他的意見繼續寫下去,因為我發覺,僅僅根據這方面的一些耳食的材料,是寫不好的,而當時我又不可能實地去體驗這些生活,與其寫成概念化的東西,不如割愛。於是我就把原定的計劃再次縮小,又重新改寫了分章大綱,這一次是只寫都市而不再正面寫農村了。但已寫好的第四章不忍割捨,還是保留了下來,以至成為全書中的游離部分。這個新的分章大綱比前一個分章大綱簡單多了,現在還保存著其中的一部分。

    秋白住在我家中時,我們也談到當時"左聯"的活動情形。他問到魯迅。原來他還沒有和魯迅見過面。我說:在方便的時候,我和你同去拜訪魯迅。五月初的一天,忽然馮雪峰來了。雪峰是送剛印出的《前哨》來的,原來他也沒有見過秋白,我就給他們作了介紹。當時我想,我這個家條件太差了,闖來個生人,秋白連躲的地方都沒有,這對他的安全不利。於是我就與馮雪峰商量。我說,魯迅的家是比較安全的,他住在北四川路底的一個高級公寓裡,房子寬敞,住這公寓的大多數是歐洲人或日本人,一般的中國人都不去那裡,但秋白與魯迅從未見過面,貿然而去,是否妥當?雪峰說,這也不是長久之計,他倒有個可靠的去處,他有個朋友叫謝旦如,福建人,謝的父親已故,是大商人,開過錢莊,家住南市,房子寬敞,秋白住到那裡,是絕對安全的。不過先要征得謝旦如的同意,還要做些准備工作。我們與秋白商量,秋白也同意。我們又商定,如果謝旦如同意,就由他在《申報》上登一余房招租的廣告,秋白、之華再去承租。又過了幾天,之華來了,說他們的舊居,沒有被破壞,還是安全的,可以搬回去住。於是秋白決定搬回去。臨走,我對他說,雪峰找的房子如聯系好了,還是搬過去,總比這舊居安全。他也同意。不久,雪峰就幫他們搬到南市謝旦如家中去了。

    現在回過來再談《子夜》。

    經過與秋白的交談,我就考慮如何壓縮《子夜》的原定計劃。可是尚未動筆,雪峰又來找到我,一定要我擔任下半年的“左聯"行政書記。不久,秋白也參加了"左聯"的領導工作,他向我提出要總結"五四"以來新文學運動的經驗,要我寫兩篇論文。加之那年的夏天奇熱,一個多月的期間天天老是華氏九十幾度的天氣,我的住房又在三樓,熱得喘不過氣來。這樣,我只好滿足於先把新的分章大綱寫出來,而把《子夜》的寫作暫時擱下,專注於"左聯"的日常工作。直到十月份,我覺得寫《子夜》的計劃不能再拖了,便向馮雪峰辭去"左聯"行政書記之職,坐下來,按照新的分章大綱,重新往下寫。我在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寫的後記中說的:“右《子夜》十九章,始作於一九三一年十月,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五日脫稿;期間因病,因事,因上海戰爭,因天熱,作而復輟者,綜記亦有八個月之多,所以也還是倉猝成書,未惶細細推敲。"就是指的這次重新提筆以後的情形。

    關於《子夜》的題名也有一個變化,最初的題名我曾擬了三個:夕陽、燎原、野火,後來決定用《夕陽》,署名為逃墨館主。當時是應《小說月報》主編鄭振鐸之請,打算從一九三二年起先在《小說月報》連續刊登(其實,那時全書尚未寫完,只寫了一半)。不料突然發生"一二八"上海戰事。商務印書館總廠為日本侵略炮火所毀,《小說月報》從此停刊,我交去的那部分稿子也被毀了。幸而還有我親手寫的原稿,交去的是德沚抄的副本。何以不用原來的筆名(茅盾)而用逃墨館主呢?這無非一時的好奇,讓人家猜猜:自有新文學運動以來,從沒有寫過的企業家和交易所等,現在有人寫了,這人是誰呢?孟子說過,天下之人,不歸於陽,則歸於墨。陽即陽朱,先秦諸子的一派,主張"為我",陽朱的書早已亡佚,僅見《列子》的《陽朱篇》保存“為我學說"的大概。我用"逃墨館主"不是說要信仰陽朱的為我學說,而是用了陽字下的朱字,朱者赤也,表示我是傾向於赤化的。《夕陽》取自前人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比喻蔣政權當時雖然戰勝了汪、馮、閻和桂、張,表面上是全盛時代,但實際上已在走下坡路,是"近黃昏"了。

    《小說月報》既停刊,連載的計劃自然打消,我乃決定寫完全書後出單行本。於是在一九三二年,陸續把小說後半部之各章寫完。其中寫得最不順手的是關於工廠罷工斗爭的部分,這幾章的大綱我就二易其稿,並刪去了不少橫逸的情節。但這些章節仍然是全書中寫得最不成功的。我寫小說(指長篇小說),往往在寫大綱上煞費功夫,反復推敲;一旦正式寫作,卻常常能一氣呵成,很少改動,因此,我的原稿總是十分整潔的。這大概是我寫作的一個習慣。也就在我反復推敲那大綱的時候,我決定把題名由《夕陽》改為《子夜》。《子夜》即半夜,既已半夜,快天亮了;這是從當時革命發展的形勢而言。

    一九三三年二月,開明書店出版了《子夜》單行本。在這以前,我曾於一九三二年夏將《子夜》第二章第一節題名《火山上》刊於左聯刊物《文學月報》創刊號上,又曾將《子夜》第四章題名《騷動》刊於《文學月報》第二七上。

    也應當略述我如何而能參觀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照規定,買、賣公債都得通過經紀人。證券交易所的門禁甚嚴,除了經紀人(數目不少)不能進去。大戶自然用電話指揮他的經紀人作交易,小戶想自己當場看到有利時賣或買,還有"搶帽子"(這是交易所的術語,指那些看到跌風猛烈時就買進一些,而數小時後行情回漲時即賣出,以博得小利的人),都得由經紀人帶領,才能進交易所。還得說明:無論大戶、小戶、搶帽子的,手上都沒有公債票,到月底交割時(交割即結算,交割期由交易所預先公布,大概都在每月二十五至月底這幾天內),多頭(即買進公債者)也不收公債票而只是收應得的盈利現款,做空頭的亦然,即他不用交出公債票(其實他本來手頭並無公債票),而只付出他輸掉的現款。

    為了進交易所的大門,我打聽到商務印書館大罷工時虹口分店的章郁庵(現在改名陽秋),是交易所的許多經紀人之一。我就找他,請他帶我進交易所。他欣然允諾,並對我簡短地說明交易所中做買賣的規律及空頭、多頭之意義。這在別人,也許一時弄不明白。但我則不然。因為交易所中的買賣與我鄉的一年一度的葉(桑葉)市有相象之處。每逢春蠶開始,便有幾個人開設葉行,其實他們手中並無桑葉。約在蠶汛前三、四個月,開葉行的人們對即將來到的蠶汛有不同的猜度。猜想春蠶不會好的人就向他所認識的農民賣出若干擔桑葉,這象是交易所中的空頭;猜想春蠶會大熟的,就向鎮上甚至鄰鎮擁有大片桑地而自己不養蠶的地主們預購若干擔桑葉,這就象是交易所中做多頭的。因為都是預賣或預買,每擔桑葉的價格通常是低的,到蠶忙時,如果蠶花大熟,葉價就貴,預賣的不得不買進比他預賣時貴三、四倍的桑葉來應付農民。這樣,他就虧本了,甚至破產。而預買的卻大獲起利。反之,亦然,而預買桑葉愈多者吃虧愈大。葉市約三個月結束,而交易所是每月交割,所不同者止此而已。還有,開葉行的人也常哄傳假消息,以使葉價或漲或跌。這些假消息不外是鄰近某鎮蠶花大熟或大壞之類。說鄰鎮蠶花大熟,就是說鄰鎮的桑葉不夠了,要到本鎮來買若干擔,這就使本地葉價漲起來。反之,假消息說鄰鎮蠶花大壞,鄰鎮的桑葉就多,要賣到本鎮來了,這就使葉價低落。這些關於葉市的知識,以及《子夜》中以絲廠為背景的故事,都是引發我寫《春蠶》的因素。

    《子夜》初版印出的時間是一九三三年二月初,我從開明書店拿到了幾本樣書後,就在二月四日和德沚一起,拿上《子夜》,還帶了兒子,到北四川路底公寓去拜訪魯迅。因為自從一九三一年十月魯迅知道我辭去了"左聯"行政書記職務,專門寫《子夜》以來,已有一年多了,這中間,我還寫了好幾篇農村題材的短篇小說,如《林家鋪子》、《春蠶》等,但《子夜》卻始終沒有出版,所以魯迅曾多次問我《子夜》寫作的進展。現在《子夜》終於出版,我自然應該盡早給魯迅送上一冊。這是一冊平裝本,精裝本尚未印出。那時,我贈書還沒有在扉頁上題字的習慣。魯迅翻開書頁一看,是空白,就鄭重提出要我簽名留念,並且把我拉到書桌旁,打開硯台,遞給我毛筆。我說,這一本是給您隨便翻翻的,請提意見。他說,不,這一本我是要保存起來的,不看的,我要看,另外再去買一本。於是,我就在扉頁上寫上:

    魯迅先生指正茅盾一九三三年二月四日。

    此後,凡贈人書,我都簽上名了。魯迅又讓我參觀了他專門收藏別人贈送的書的書櫃,我看見,其中的有些書還精心地包上了書皮。然後,我們分成三攤活動。我和魯迅交談《申報·自由談》上的問題,當時黎烈文已接編《自由談》,魯迅和我都答應經常給《自由談》寫雜文支持黎烈文。德沚和許先生閒聊家務事,而我的兒子則跟著海嬰到他的"游藝室"玩去了。半小時以後,兒子突然跑了回來,向他母親表示要回家去。原來孩子們鬧矛盾了。許廣平進了"游藝室",大概向小海嬰做了工作(那時海嬰才三歲半),又拿了一盒積木送給我兒子。我們也就告辭了。

    現在要敘述《子夜》出版後各方面的反應。我一向認為:大家一致贊揚的作品不一定好,大家一致抨擊的作品不一定壞,而議論分篇的作品則值得人們深思。《子夜》正是這樣。請看當時的評論家對《子夜》的看法。

    瞿秋白是讀過《子夜》的前幾章的,在《子夜》全書出版後,他用樂雯的筆名發表了短文《子夜與國貨年》,登在一九三三年三月十二日《申報·自由談》。這起文章大家都比較熟悉,這裡就不細講了。文章認為:“這是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帶著很明顯的左拉的影響(左拉的

    “LARGENT"——《金錢》)。自然,它(《子夜》)有許多缺點,甚至於錯誤。然而應用真正的社會科學,在文藝上表現中國的社會階級關系,這在《子夜》不能夠說不是很大的成績。茅盾不是左拉,他至少已經沒有左拉那種普魯東主義的蠢話。"按:左拉的《盧貢·馬卡爾家族》第十八卷《金錢》寫交易所投機事業的發達,以及小有產者的儲蓄怎樣被吸取而至於破產。但我在這裡要說明,我雖然喜愛左拉,卻沒有讀完他的《盧貢·馬卡爾家族》全部二十卷,那時我只讀過五、六卷,其中沒有《金錢》。交易所投機的情況,如我在前面所說,得之於同鄉故舊們。瞿文又說:“這裡,不能夠詳細的研究《子夜》,分析到它的缺點和錯誤,只能夠等另一個機會了。”

    這另一個機會,就是《讀子夜》。這是他用"施蒂而"(秋白另一筆名"史鐵兒"的諧音)的筆名寫的另一篇評論《子夜》的文章,刊登於一九三三年八月十三日出版的《中華日報》副刊《小貢獻》。此文共分五段,開頭就說:“從《子夜》出版後,直到現在為止,(瞿秋白此篇寫於一九三三年起月十六日,《子夜》出版在三三年二月——這是實際出版的時間,開明版《子夜》的版權頁上印的初版時間是三三年四月。)我並沒有看見一篇比較有系統的批評;我現在也沒有那批評的野心,只是讀過後,感覺到許多話要說,這些話,也許對比我後讀到《子夜》的人能得一些益處罷?”“在中國,從文學革命後,就沒有產生過表現社會的長篇小說,《子夜》可算第一部;它不但描寫著企業家、買辦階級、投機分子、土豪、工人、共產黨、帝國主義、軍閥混戰等等,它更提出許多問題,主要的如工業發展問題,工人斗爭問題,它都很細心的描寫與解決。從文學是時代的反映上看來,《子夜》的確是中國文壇上新的收獲,這可說是值得誇耀的一件事。"瞿文然後夾敘夾議介紹《子夜》的主要內容,並說《子夜》裡的女性人物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我們從這許多不同的女性表現上,認出她們的階級來。至於戀愛問題,吳少奶奶之與雷參謀,是戀愛逃不了黃金的。林佩珊與杜新籜是拿戀愛當頑藝,充分表現著時代病的產兒。而真正的戀愛觀,在《子夜》裡表示的,卻是瑪金所說的幾句話:‘你敢!你和取消派一鼻孔出氣,你是我的敵人了。這表現一個女子認為戀愛要建築在同一的政治立場上,不然就打散。"在評論到書中的地下黨員們時,瞿文說:“從克佐甫和蔡真的術語裡,和他們誇大估量無後方等布置,充分表現著立三路線的盲動,……這正是十九年(按即一九三○年)的當時情形!也許有人說作譏諷共產黨罷,相反的,作者正借此來教育群眾呢!"瞿文的最後一段(第五)提出五點意見:“一、有許多人說《子夜》在社會史上的價值是超越它在文學史上的價值的,這原因是《子夜》大規模地描寫中國都市生活,我們看見社會辯證法的發展,同時卻回答了唯心論者的論調。二、在意識上,使讀到《子夜》的人都在對吳蓀甫表同情,而對那些帝國主義、軍閥混戰、共黨、罷工等破壞吳蓀甫企業者,卻都會引起憎恨,這好比蔣光慈的《麗莎的哀怨》中的黑蟲,使讀者有同樣感覺。觀作者盡量描寫工人痛苦和罷工的勇敢等,也許作者的意識不是那樣,但在讀者印象裡卻不同了。我想這也許是書中的主人翁(按即吳蓀甫)的關系,不容易引人生反作用。三、在全書中的人物牽引到數十個,發生事件也有數十件,其長近五十萬字,但在整個組織上卻有很多處可分個短篇,這在讀到《子夜》的人都會感覺到的。四、人家把作者來比美國的辛克萊,這在大規模表現社會方面是相同的,然其作風,拿《子夜》以及《虹》、《蝕》來比《石炭王》、《煤油》、《波士頓》,特別是《屠場》,我們可以看出兩個截然不同點來,一個是用排山倒海的宣傳家的方法,一個卻是用嫣嫣動人敘述者的態度。五、在《子夜》的收筆,我老是感覺到太突然,我想假使作者從吳蓀甫宣布停工上,再寫一段工人的罷工和示威,這不但可挽回在意識上的歪曲,同時更可增加《子夜》的影響與力量。"(按:此文原件排錯字很多,其中顯而易見者,已為改正。)

    現在要介紹朱明的《讀子夜》,此文寫於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可能是瞿秋白所說"直到現在為止,我並沒有看見一篇比較有系統的批評"之一、朱明,大概是個筆名,真人是誰,我不知道。此文刊登於三三年四月出版之《出版消息》。文章開頭贊揚《子夜》大規模地把中國的社會現象描寫著,“在沒有人同他爭斗的現在,他四顧無人的霍地一聲,把重鼎舉起來了。”然後此文談到《子夜》的文字風格,說"久居中國的巴克夫人(按即翻譯《水滸》為英文的賽珍珠)曾斷言中國新小說的收獲,將是中國舊小說與西洋小說的結晶品。在我們不同的場合上,這說話也可以說是對的。而茅盾的作品便是走在這條道路上的東西。"這位朱明在贊美中國舊小說的表現方法後,說是舊小說"容易走上缺乏文字能力的大眾裡去",忽然拉扯到"近來歐美產生的所謂報告文學、紀錄文學的形式,也未嘗不是這一方面的趨向"。從上引的短文數語,我猜想朱明其人大概是研究社會科學的,但對文學卻不很在行。朱明又說:“《子夜》的大規模的社會描寫,淺易圓熟而又生動有力,以及近於同路人的意識這幾點上講來,茅盾又可以說是中國的辛克萊。"原來瞿秋白確是讀過朱明這篇文章,故在《讀子夜》中提到"有人"把茅盾比做辛克萊。朱明文中又說:“就描寫立點來看,他各方面寫的很少,也只著力於民族資產階級的吳蓀甫的奮力於他的企業,以至失敗的始末,而終篇未暗示光明的去處。"他在文末又說:“還有革命的命令主義,是那時確有的現象。但我們要知道,革命雖說是一種藝術,須要藝術的方法,而同時也是一件艱苦的工作,非要有鐵的紀律不可。尤其在重感情怕艱苦的知識分子,有時也只有在嚴重的命令之下方能完成他的工作。茅盾在《子夜》中對於命令主義固然指摘出來了,而取消主義的氣氛卻因而很強烈,沒有給他們一個適當的處置喲!"從這幾句話,我猜想作者大概是一個忠實的立三路線者。

    《讀書與出版》是小型刊物。我曾剪存的片段,不注明是第幾篇,及出版的年、月、日,雖然它盡有注明的可能。這刊物有“讀什麼書"一欄,盧藝植的《讀子夜》便是刊在這一欄的。作者不注明寫此文的年、月、日,但文末有"於光華大學"五字,不知他是光華大學的教員還是學生。這篇文章也屬於瞿秋白所謂沒有對《子夜》作系統地評論這一類。但觀其詞匯,動輒言"把握",可以猜想他是社會科學(這在當時,是馬克思主義的代用詞)的研究者。這篇文章不長,除了略述《子夜》內容外,在講到書中地下黨員時,說"至於克佐甫,他只是出令,而蔡真、瑪金更是被動地去宣傳、鼓動,他們很忙迫,但他們實是在做黨的工作;雖然他們以為這是指導的工作;他們講的、論辯的,只是新術語,而這卻又使這完成社會革命使命的階級中人,如月大姐等不解,而焦急的。其實他們勞動者只需行動,不要他們,也不懂他們高深的理論,而他們至多也不過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同路人。"這段話很奇怪。既然是黨員,便不是同路人。而且,說勞動者只需行動,不要地下黨員的領導(即使這些領導者是不勝任的),也使人不懂盧先生是怎樣得出這個結論的。

    《文藝月報》的創刊號(一九三三年六月一日出版)刊登了吳組緗的評論《子夜》的文章。他這文章也講到有人說:中國之有茅盾,猶美國之有辛克萊。又說:“有人拿《子夜》來比好萊塢新出的有聲名片《大飯店》,說這兩部作品同樣是暴露現代都市中畸形的人生的,其實這比擬有點不倫不類。"因為"《大飯店》是沒有靈魂的,……它沒有用一個新興社會科學者的嚴密正確的態度告訴我們資本主義的社會是如何沒落著的;更沒有用那種積極振起的精神宣示下層階級的暴興。"而《子夜》則一方面暴露了上層社會的沒落,另一方面宣示著下層階級的興起。“但是這兩方面表現得不平衡,有一邊重一邊輕的弊病,原因或許是作者對於興起的一方面沒有豐富的實際生活經驗。"

    除了上面所引述的五篇外,截至三四年一月,還有余定義的《評子夜》,刊於《戈壁》半月刊第一卷第三篇(三三年三月十日出版),焰生的《子夜在社史的價值》,刊於三三年五月出版的《新壘月刊》第五號,向諷的《子夜略評》,刊於《文化列車》第三篇,徐泉影的《子夜》,刊於《學風》第三卷第六七,趙家璧的《子夜》,刊於《現代》第三卷第六七,侍桁的《子夜的藝術思想人物》,刊於《現代》四卷一期,綠曦的《介紹茅盾的子夜》,刊於《讀書中學》(不知何期),還有朱佩弦的《子夜》,淑明的《子夜》都刊於《文學季刊》一卷二七。

    出人意外的是學衡派的吳宓也寫了一篇評論,刊於三三年四月十日天津《大公報》文學副刊,用的筆名是"雲"。鄭振鐸當時在北京,他寄來一份剪報,告訴我"雲"即吳宓。吳文除簡略敘述《子夜》內容外,稱"吾人所為最激賞此書者,第一,以此書乃作者著作中結構最佳之書。蓋作者善於表現現代中國之動搖,久為吾人所習知。其最初得名之三部曲即此類也。其靈思佳語,誠復動人,顧猶有結構零碎之憾。吾人至今回憶三部曲中之故事與人物,但覺有多數美麗飛動之碎片旋繞於意識,而無沛然一貫之觀。此書則較之大見進步,而表現時代動搖之力,尤為深刻。"吳文談到書中一些小結構未能充分發展時,謂作者跋語中"所自憾之疏漏或即此類。其他小疵,亦有可議者,如吳蓀甫之妻因吳之專心事業不能在吳之愛情上得滿足,而悵惘,而游離,而卒與其舊日情人雷參謀相戀。作者於此以暗筆簡述,殊有畫龍只畫鱗爪之妙。惟敘雷參謀所贈之小書及萎殘之白玫瑰,在蓀甫眼中露出三次,使人稍有失真之感。蓋此為兩情人珍藏之物,既已重拾墜歡,此物宜不復長時把玩,以致屢為夫婿所見也。”“第二,此書寫人物之典型性與個性皆極軒豁,而環境之配置亦殊入妙。……其環境之配置,屢以狂風大雨驚雷駭電隨文情以俱來。如工人策劃罷工時,吳蓀甫第一次公債勝利前之焦灼時,皆以雨與霹靂作襯。而寫吳之空虛煩躁,則以小火輪上之縱酒狂歡為之對比,殊為有力。當蓀甫為工潮所逼焦灼失常之時,天色晦冥,獨居一室,乃捕捉偶然入室送燕窩粥之王媽,為性的發洩。此等方法表現暴躁,可雲妙絕。"這一點,是瞿秋白對我說過的大資本家當走投無路時,就想破壞什麼,乃至獸性發作,我如法炮制;不料吳宓看書真也細心,竟能領會此非閒筆。吳文最後評論《子夜》的文字,“筆勢具如火如荼之美,酣恣噴薄,不可控搏。而其微細處復能宛委多姿,殊為難能而可貴。尤可愛者,茅盾君之文字系一種可讀可聽近於口語之文字。近頃作者所著之書名為語體,實則既非吾華之語亦非外國語,惟有不通之翻譯文字差可與之相近。"這卻是借我來罵人了。

    總之,吳宓還是吳宓,他評小說只從技巧著眼,他評《子夜》亦復如此。但在《子夜》出版後半年內,評者極多,雖有亦及技巧者,都不如吳宓之能體會作者的匠心,故節錄其要點如上。

    《子夜》出版後三個月內,重版四次;初版三千部,此後重版各為五千部;此在當時,實為少見。究竟這大批的讀者是誰呢?是不是愛好新文學的青年學生?當時,新文學的讀者以他們為最多。陳望道在文化界的交游極廣,又是大江書鋪的主持者,對於書的銷路亦有實感,他說是向來不看新文學作品的資本家的少奶奶、大小姐,現在都爭著看《子夜》,因為《子夜》描寫到她們了。陳望道的話,也許合乎實際情況。我的表妹(即盧表叔正室所生之女)寶小姐,她向來不看新文學作品,但她卻看了《子夜》,而且以為吳少奶奶的模特兒就是她。

    此外,聽說電影界中人物以及舞女,本來看新文學作品是有選擇的,也來看《子夜》。當時上海小報上登過這樣一個軼聞:青年作家芳信娶曾為舞女者為妻,後因家用不給,妻乃重操舊業,聊得微資,補助日用。忽有一男子來與跳舞,自稱是茅盾,芳信之妻固知有作家曰茅盾,新作曰《子夜》,今忽逢其人,且與跳舞,不勝驚異,歸告芳信。芳信疑之,因未嘗聽說茅盾到舞場也,因囑妻,如彼人再來,可向索《子夜》,並須簽名。芳信之譬如教行事。但所得之《子夜》,只簽MD,而且此人以後也不再來了。

    我不看小報,亦不認識芳信。朋友們以此事相告,且謂真有芳信其人,不是小報造謠。但我紿終不懂那個人為什麼要冒我的名。

    評論《子夜》的文章,上文所引,以一九三三年所發表者為止(其中有兩篇見於三四年一月出版的期刊上,也算在三三年內)。從三四年直到解放後,評論《子夜》的文章還有不少,但不能再引了,因為本豈不是專為討論《子夜》,而只是回憶當時的情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