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說收藏·雜項篇 正文 第十講 秋水盈光 掌中乾坤鼻煙壺(下)
    鼻煙壺在清朝的興盛與皇帝的喜好有很大的關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康熙、雍正、乾隆都非常喜歡鼻煙和鼻煙壺!當時史書上有大量這樣的記載,比如《熙朝定案》中有這樣的記載:康熙二十二年南巡,地方官進獻方物四種,上命留西臘。當時康熙看完四樣東西,只留下西臘。」西臘「就是鼻煙,根據它的英文snuff音譯而來。

    飛鳴食宿鼻煙壺

    雍正皇帝酷愛吸食鼻煙,所以他在他的御批當中,在他當時的造辦處的記載當中關於鼻煙壺的記載比比皆是!比如雍正八年就有這樣的記載:郎中海望持進,畫飛鳥食宿雁,琺琅鼻煙壺一對。呈進,奉旨!此鼻煙壺畫得甚好,燒造得亦甚好,畫此琺琅是何人,燒造是何人欽此!一對飛鳴食宿的琺琅鼻煙壺送給皇帝看的時候雍正非常高興,馬上就問誰燒造的琺琅,誰畫的琺琅,那麼這些工匠都是誰呢?海望遂奏稱:此鼻煙壺系譚榮畫的,煉琺琅料是鄧八格還有太監幾名,匠設幾名幫助辦理燒造等語奏聞。海望馬上就說了誰畫的?誰煉的琺琅料?還有多少個人?皇上馬上就下旨說:賞給鄧八格銀二十兩,譚榮二十了兩,其餘匠設等爾酌量沒人賞給銀十兩欽此!當天,記錄是這樣寫的:本日用本庫銀賞鄧八格二十兩,譚榮二十兩。首領太監吳書、太監張景貴、喬玉每人十兩。催總張自成、柏唐阿李六十,每人十兩,胡保佳、徐尚英、張進忠、王二格、陳德、鍍金人、王老格每人五兩,記此!賞賜銀兩全部記錄在案。

    我算了一下。賞二十兩的有兩個人,賞十兩的有五個人,賞五兩的有六個人,一共一百二十兩;這兩鼻煙壺光賞銀就賞了一百二十兩,這反映什麼呢?第一:皇帝的重視,皇帝的心情高興啊,一百二十兩不是小數目,製作的費用還沒有計算在內呢?光賞就賞了這麼多出去。可見到時的這個鼻煙壺在清代的工藝品中的一個地位。

    玻璃

    當今天的我們仔細端詳數百年前皇帝們當作寶貝的鼻煙壺的時候會驚奇的發現,在這些鼻煙壺中竟然有許多玻璃質地的鼻煙壺。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無論是考古發現還是那些傳世的文物都很少見到玻璃質地的器物;但為什麼皇帝的手中卻有這麼多的玻璃鼻煙壺呢?

    玻璃,古玩界稱"料器",我們過去都說那兒有一個料鼻煙壺不說玻璃鼻煙壺,說料,為什麼中國人古代不稱它為玻璃呢!我們有很多古代的稱呼,比如說管我們的玻璃叫"琉璃"對吧!但是到了清代以後為什麼稱為料呢?是因為當時清代北京不燒煉玻璃的原材料。博山顏神鎮由山東博山顏神鎮燒造煉原材料,煉好了原材料以後運解北京,北京的工匠再拿原材料來製作玻璃器皿以及鼻煙壺。這個原材料有點像什麼呢?有點像鋼錠,由煉鋼廠煉好了拿到軋鋼廠去軋制。軋鋼廠本身並不煉鋼,只是你把鋼煉好了到我這兒紮成鋼板這個道理是一樣的。

    原材料運到北京以後呢,好材料一定要先入宮廷;所以宮廷的玻璃器在舊古玩屆稱之為"官料"官方的材料。後來呢,就把這個用玻璃料做成的器皿都稱之為"料器",一直沿用到解放後。解放以後北京還有北京料器廠,這麼來的;它全稱應該叫北京玻璃料器廠才對,但是玻璃兩個字給省略了!就跟我們過去說瓷器說的"賞玉堂春瓶一對"就變成了賞瓶一對把中間的詞去掉了!

    人很多時候是偷懶的,康熙三十五年就是1696年,我們算一下距今三百年多了,奉康熙旨成立了玻璃廠。成立的這個玻璃廠隸屬養心殿造辦處。可見皇帝重視的程度,那麼雍正年間又在圓明園設立了新的玻璃廠。就是一個地不夠再辦一個地,一下辦兩廠。康熙的玻璃廠呢,當時我們的技術力量非常薄弱,我們得自己摸索,不會呀。西方的玻璃工藝是非常現成的,所以就從德國引進了一個人叫紀裡安,他來幫助清宮造辦處設置這個玻璃廠,康熙皇帝認為這個人功不可沒。所以他對紀裡安非常好,玻璃在清代的重要性我們今天感觸不到,我們今天隨處都可以見到玻璃,我們幾乎離開玻璃就不能生存;我們大家來設想一下,我們怎麼能離開玻璃生存:第一,你們家窗戶沒有玻璃這屋子全是穿堂風,受得了嗎?對不,眼鏡也沒有了。你那汽車都沒有玻璃,出門全迎著風,眼睛流淚。所以今天沒有玻璃你幾乎不能生存,但清代以前的人幾乎不使玻璃,所以清代人對玻璃的感受是非常非常強烈的;

    平板玻璃

    玻璃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有燒造,戰國、漢唐時期的玻璃都做得非常精美。由於瓷器在宋代的異軍突起斷送了中國玻璃的前程,所以中國的玻璃在宋元明三朝出土的非常少,我們不能說沒有,非常少,它就遠離了我們的生活。

    清代以後,玻璃由西方人大量地帶入,變成名貴的物品。《紅樓夢》第三十一回裡晴雯不是說了麼,」先時候兒什麼玻璃缸、瑪瑙碗,不知弄壞了多少,也沒見個大氣兒。「她把玻璃缸和瑪瑙碗並列,表明了這兩種東西都屬於貴重物品。

    除了彩色的藝術玻璃以外,西方人帶入更多是生活中所使用的日用玻璃,首推平板玻璃。平板玻璃就是今天每家窗戶上要安的這個普通的最普通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玻璃。我們可以設想,我們在沒有見過透明玻璃之前,對玻璃是什麼感受。

    我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北京的東安市場,一百年前剛建成的時候櫃檯是帶玻璃的。有個蒙古王爺進北京,逛東安市場。那時候玻璃已經進入宮廷二百多年了,但是只限於王公貴族使用,一般人沒有見過。尤其是地處偏遠的少數民族。蒙古王爺從沒有見過玻璃,隔著玻璃就看上一個物件,想拿出來看看。一拿,拿不著,心裡就急了!我們今天知道這樣拿不著是正常的,可當時沒有玻璃概念的人拿不著心裡就急得不行,說世界上竟然還有這樣的東西,隔著看得清清楚楚我就是拿不著它,就一拳把玻璃砸了!然後隨從就跟上來說我們老爺有錢,砸了全賠你,您別給我們老爺犯渾。

    在康雍乾三朝,西方人把這平板玻璃運入宮廷的時候,價格昂貴。貴到什麼程度呢?我們今天人都不能想像,當時有這樣的記載:就是大概三尺見方的一塊玻璃是兩間房子的造價。你們家蓋一間房子按上這麼大的兩塊玻璃,相當於蓋五間房子的價錢。

    皇上家的玻璃

    玻璃引入之前,中國人室內的采光非常弱,糊上窗戶紙,屋裡能進來的光線有限,所以當時宮廷對這個玻璃的要求非常強烈。到了冬天,玻璃可以讓陽光直接射入屋裡,非常暖和。

    雍正三年九月十六日郎中保德交代手下說:」造辦處庫內有殘碎玻璃,可以做得窗戶眼,送些來。「第二天,手下就送來碎玻璃20塊。什麼叫窗戶眼?我們過去我記得門上留一個眼,是為了走貓;窗戶上留一個眼,是為什麼?當時的窗戶都有窗格,在中間留下一個小窗格,鑲一塊玻璃,這叫窗戶眼。今天誰家的玻璃一打碎了,嘩啦就倒垃圾箱裡了;過去玻璃打碎了根本捨不得扔,都在宮廷的庫裡擱著。用碎玻璃鑲一個窗戶眼,就已經非常高興了,院子裡誰來了,透過窗戶眼一看就看見了。要全是蒙著窗戶紙,你只能捅破了看,晚上再糊上,多麻煩。這麼一塊小玻璃,在清代給人的感受不光是新奇,還有愉快。

    雍正五年五月二十二日,據圓明園來帖稱:」本月十九日太監張玉柱交來紫檀木邊鑲玻璃心櫃一對,玻璃心長一尺八寸六分,寬一尺五寸三分,共十六塊,紫檀木架玻璃鏡,玻璃心;長二尺二寸八分,寬一尺五寸五分。「尺寸非常詳細,精確到分,一分就是三個毫米。傳旨:將櫃上玻璃拆下,收在造辦處,不可零用;若有一處合用此玻璃處再用,其紫檀木邊,亦不可拆動,將拆下玻璃空處;或用板,或用紗糊仍然補上以備使用。雍正皇帝為什麼說地這麼羅索呢?就是這兩個東西都非常珍貴,玻璃貴紫檀也貴,你把這玻璃從紫檀櫃子上拆下來,擱在那不能亂用非得找到最合適的,什麼叫最合適?就是可丁可卯,把這玻璃給用上;我們今天這玻璃來了不合適一刀裁下去;往上一弄就扔了!玻璃店你去看全是這樣,那時候捨不得!得合適,這提供什麼信息呢?玻璃和紫檀的貴重程度,都差不多。

    單色玻璃鼻煙壺

    玻璃鼻煙壺品種很多,可分為單色、套色、畫琺琅、金星和內畫等等。它的特點是密封效果特別好,不宜受潮,製作的時候隨心所欲。玻璃鼻煙壺的密封效果與其他鼻煙壺北京,跟瓷的類似,但跟金屬器完全不一樣。比如銅銅是有氣味的。我們都有這個經驗,你手摸完銅以後手上都會留有銅味,所以用有氣味的東西裝鼻煙是不好的;玻璃是什麼氣味都沒有的,所以它不串味,防潮。

    單色玻璃裡最常見的是仿白玉的,仿和田玉的,你有的你不注意看真的跟白玉一模一樣。我就碰過到有人拿過來給我看你說我這白玉多好,我買的怎麼;後來我說你這是玻璃的,一開始還不服氣,說它怎麼是玻璃的呢,說這明明是白玉的嘛!我說你在高倍放大鏡中一定能找到氣泡,找到氣泡那就肯定是玻璃的;你要不服氣你就往地上一扔,你就徹底服氣了!它就肯定是玻璃的。

    還有一種非常流行的寶石紅,一般都屬於亮玻璃,透亮。寶石紅,過去有個俗詞叫"山楂糕"很形象.我們現在很少吃這種小吃了,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的那就是山楂糕,兩塊錢買一大塊,本來想吃一天結果五分鐘就給吃光了,好吃啊!

    過去拿鼻煙壺的人炫耀,您看我這"山楂糕:漂亮,這人又掏出說,您看我這"雞油黃",雞油黃呢,你沒有見過那樣的,玻璃的時候不能想像它那個黃的黃度,那個程度,不高不低,恰到好處,非常嫩!

    套色玻璃鼻煙壺

    套色玻璃很容易理解,在一個顏色上再套一個色的玻璃。中國的玻璃工藝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就是這套色玻璃。我們有一點可能會忽略宮廷的套色玻璃,一般只套一色,到了民間就開始兩色、三色、四色乃至套八色。

    套色玻璃它是利用玻璃在高溫下有黏度,互相粘結這個特點就是趁熱把它套上,套色玻璃很有意思;我們先看一眼,紅套藍,黃套綠。我們看得非常清楚鼻煙壺中大量的套色玻璃都是在各個顏色中自由選擇,我們一般的時候在選擇的時候特別怕它靠了色?對吧,顏色相近的東西套在一起不好看的,顯示不出套色的優美。恰恰鼻煙壺中有一種就是一個顏色,比如黃玻璃鼻煙壺套上一個黃玻璃的紋樣。

    北京故宮博物院裡收藏有這樣的鼻煙壺:涅黃的玻璃地子套上亮黃的龍紋。什麼意思呢?這叫"黃上黃"(皇上皇),太上皇,說的是乾隆晚年,做太上皇帝,鼻煙壺裡就有這樣一個含義,讓乾隆看著高興。

    獨一無二的鼻煙壺

    乾隆一朝宮廷製作的玻璃鼻煙壺至少在數萬件以上,有記載可查:大多都用為賞賜,皇上肯定用不了這麼多。自己手裡有點就夠用了,例如乾隆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造辦處檔案記載說:賞用玻璃鼻煙壺500個;一次就做500個.

    玻璃的鼻煙壺裡還有一種是用玻璃的素胎畫琺琅。我們陶瓷中講琺琅彩的時候專門講過,琺琅彩的準確名字是"什麼胎畫琺琅";"銅胎畫琺琅""玻璃胎畫琺琅""瓷胎畫琺琅"。玻璃胎畫琺琅在鼻煙壺裡非常多,尤其雍正、乾隆兩朝。琺琅彩最早的古月軒是發現在鼻煙壺上的,這個流傳甚廣,至今仍然是一個迷沒有辦法破譯第一個在鼻煙壺上寫下"古月軒"這三個字的人是誰。

    玻璃胎畫琺琅的鼻煙壺都畫得非常細緻,非常優美。雍正時期做過一個玻璃胎的鼻煙壺叫"節節雙喜"仿竹子的,一節一節的,上面畫兩個蜘蛛,蜘蛛在我們過去文化中有"喜蛛"之稱;你以後一出門,你們家門框上落下一個蜘蛛,你別不高興蹭一臉蜘蛛網,沒有什麼壞事,那叫出門見喜,好事。

    雍正時期的這個玻璃胎畫琺琅,節節雙喜鼻煙壺,全世界目前僅此一個藏台北故宮:我們查了一下檔案,檔案非常有意思;雍正元年,造辦處琺琅作明確記載:四月十一日做得銅胎節節雙喜琺琅鼻煙壺一件;八月初四做得銅胎節節雙喜琺琅鼻煙壺一件;那一年做了兩個銅胎的畫琺琅。到了雍正六年,時隔六年七月十二日做得玻璃胎燒琺琅節節雙喜鼻煙壺一件,你看他這記載,乾隆時期大量的鼻煙壺一下單就做500個,做幾十個!這一個就做一個,元年四月份做一個,八月份做一個是銅胎的,隔了六年又做了一個玻璃胎的;今天這個玻璃胎畫琺琅僥倖存到今天,這就是全世界的唯一孤品;這孤品啊,從檔案上看那就是"兒子"那兩爹呢,至今沒有找著,大家有功夫可以去找找,非常重要。

    內畫鼻煙壺

    鼻煙壺的品種中,內畫鼻煙壺是出現的最晚的一個品種,也是中國歷代工藝中出現最晚的一個品種。我們在晚清之前中國人不知道什麼為"內畫",我們鼻煙壺能看到的所有的品種名貴的,一般的都比內畫鼻煙壺早。鼻煙壺到了晚清的時候,它實際上是出現一個頹勢的,整個質量是在下降的,你不要看它的需求在增加!但它整個鼻煙壺的質量是明顯的下降,當時國力在下降,反應到具體的每一件東西都為國家分擔啦!所以我們有時候說看到一件東西就知道當時的歷史的背景了。歷史的背景一定會從一點一滴中反映出來。

    鼻煙壺在晚清整個下降的時候,內畫鼻煙壺異軍突起,它以新的藝術形式吸引了社會的關注,內畫鼻煙壺一般情況下,是畫在水晶壺或者玻璃壺內。它首先工藝上就要把這鼻煙壺處理一下,它裡頭要擱上金剛砂要串堂,搖晃,使它變毛才可以繪畫。用特製的竹筆在裡頭反向畫,我們知道裡頭的你看到的畫面是反向畫過去的;所以它非常需要內畫師的功力。對書畫的理解,尤其對他對筆的控制,對他所要表達的意境的控制,他跟直接在紙上作畫是完全不一樣的;晚清著名的內畫大師周樂元、馬少宣、葉仲三、丁二仲等等。

    周樂元最早是一個工匠,以畫宮燈為生。中國過去有很多娟糊的宮燈呢,畫師在絹上作畫,裡面點上蠟燭以後非常漂亮。周樂元在畫宮燈的時候發現了內畫工藝,此後就改練內畫,終成大家。周樂元的作品,主要就是山水小景,比如他常畫的就是風雨歸舟圖,春風得意圖;他畫得都是比較大眾的題材,他的創作活躍時期大約是在光緒的前期。葉仲三畫歷史題材比較多,他喜歡古典文學《三國》《紅樓》《水滸》畫風塵三俠,他這些東西畫得比較多,色彩大紅大綠,對比強烈。丁二仲的作品則是非常有特點的文人畫,他自幼書看的多,通曉六藝,喜歡畫山水,畫的畫文人氣非常足,我曾經就買過一個丁二仲的鼻煙壺,當時很多人都不認,他的參照物少,他不是以畫鼻煙壺為生,所以作品相對比較少。

    馬少宣的肖像畫

    說到晚清的內畫大師,不能不提馬少宣。馬少宣的繪畫題材眾多,但最著名的是人物肖像和書法作品,在當時堪稱一絕。要在鼻煙壺裡畫一個人的像要畫得傳神,要酷似是非常難的,尤其是書法,書法又要寫出韻味但是他是反向寫的;我們今天寫個字,寫好了都不容易,那你反著寫就更不容易了,尤其是要受瓶口的限制。

    當時馬少宣為社會上很多名流都畫過像,我們今天存世有相當一部分,每個都畫得相當精彩,我們有的人根本查不到,不認識,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但是那個照片是畫得栩栩如生,比如1918年他為逸安居士畫肖像玻璃鼻煙壺,這個人物呢是背手而立身形兼備,目光炯炯,背後書了一行小令是馬少宣自己寫的:」仁者壽,壺中天。獨此冰心一片,堪歷千百年。「寫得非常真摯昂越。

    馬少宣曾給一個叫虞卿的人畫過一個肖像鼻煙壺。這個人當時非常年輕,穿著西服,即將出國留學,一副躊躇滿志的樣子被表現的淋漓盡致。藝術家的藝術表現力往往就差那麼一點兒,畫人非常難,它跟畫花草是不一樣的,你能不能抓住這個人的神情是最重要的。馬少宣在壺背面這樣寫到:」終賈之年,求師萬里。麟閣雲台,請從此始。染人之易,甚於丹青,勉爾令德,視此圖銘。「這段話言辭懇切,語重心長,把自己虞卿的希望都寫在了鼻煙壺上。在2004年香港佳士得拍賣中,馬少宣的一個水晶內畫"壽臣"像鼻煙壺,在賣了174.4萬港幣。對於內畫鼻煙壺,這個價位非常高了,表明世界各國的收藏家對馬少宣的尊重,對內畫藝術的尊重。

    其他類鼻煙壺

    鼻煙壺除了陶瓷類、玉石類、玻璃類、內畫類,剩下的都歸為其他類。為什麼不再細分呢?鼻煙壺可用的材料太多,過去有什麼材料就有什麼材料的鼻煙壺。

    其中,金屬裡的金、銀、銅、鐵,鼻煙壺都用過。常見的易得材料,有樺木的、竹子的、漆的、螺鈿的,甚至樹籽、葫蘆都可以用來做鼻煙壺。比如葫蘆,今天可能認為葫蘆鼻煙壺不值什麼錢,肯定不如玉的。乾隆五十八年,乾隆賞給英國特使以及他副使的鼻煙壺是玉的,但是由他帶給英王喬治的鼻煙壺卻是葫蘆的。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來,在乾隆的眼中葫蘆的鼻煙壺比玉的還要珍貴。今天很容易按材質去論價,古代不一定是這樣的。

    用來製作鼻煙壺的貴重材料很多,有琥珀、蜜蠟、硨磲、珍珠、珊瑚、玳瑁、象牙、虯角等等。我見過用大個珍珠做的鼻煙壺。以珍珠論已經是非常大了,但以鼻煙壺論那非常小。什麼是虯角呢?就是一種海象牙。我曾碰到一個人跟我說:」馬先生,我這兒有一個扎角鼻煙壺。「我一聽,先愣了一下,沒反應過來。我應該是所有材料都知道的人,但真就想不起來扎角是什麼。等到他拿出來,我說:」您這是虯角(音求決)的,不是扎角。「這就是學問不夠紮實,又自作聰明鬧出來的笑話。

    鼻煙壺的衰落

    鼻煙壺的衰落跟鼻煙幾乎是同時的,這裡有很多社會原因。首先中國國力衰微,經濟整體下滑,導致鼻煙質量下降。鴉片戰爭前後,吸食鴉片成風,以及香煙的興起,都對鼻煙產生巨大衝擊。然而,最重要的影響還是鼻煙壺和鼻煙作為社交禮儀的一種,逐漸消亡。道光以後,鼻煙壺變成一個頹廢的社會禮儀,越來越不重要了。就像今天,很少有人去談自己的手錶,但在二三十年前,人們見面時手錶還是顯示身份非常重要的物品。今天我聽很多人都說:自打手機上有了時間,我就再也沒戴過手錶。

    重拾輝煌

    鼻煙壺是集各種工藝之大成的藝術品。不以美學論,僅以藝術論,清代工藝達到中國封建社會工藝史的高峰,記錄了中國人在這一時期的聰明才智。

    中國的鼻煙壺曾經影響過西方人。乾隆年間,西方人拿著我們的鼻煙壺回國以後,照樣子做過非常精美的鼻煙壺,又反過來送給中國皇帝。現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這麼一對鼻煙壺,壺蓋是一個表,鑲滿了珍珠。從這一點上看,當時西方人對中國的鼻煙壺藝術持一種尊重態度。

    西方人對鼻煙壺情有獨鍾,在西方有龐大的鼻煙壺組織——中國鼻煙壺協會,歷史悠久,會員眾多。西方人對鼻煙壺有過很深入的研究,出過大量著作。全世界鼻煙壺專著,大部分都是外國人寫的。中國人寫鼻煙壺的書,最好的一本是《中國鼻煙壺珍賞》,1992年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集合了幾個大家執筆,共有438張圖版。

    2008年春天,紐約佳士得拍賣了一件乾隆御制銅胎畫琺琅西洋仕女鼻煙壺,成交價是82.5萬美元,這是迄今為止最貴的一個鼻煙壺。這個價格高度,令一般人望塵莫及。在國際市場上超過100萬人民幣的鼻煙壺不勝枚舉,多極了。這一事實從側面反映出中國鼻煙壺這門清代工藝的輝煌成就。

    下一講是最後一講,對收藏做一個全面的總結。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