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重用的三個宰相,一個比一個荒奢無道,他們慫恿徽宗不務正業,導致朝政混亂、民不聊生。這樣的人主政,領兵的人就更不怎麼樣了。實際上,宋朝宰相的權力已經不大了,因為朝廷專門設立樞密使(大概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國防部長)主管軍隊事務。但是宋朝為了防止武將作亂,實行軍政軍令分開的制度,就是指揮軍隊的人無權調動軍隊,能夠調動軍隊的人又不能指揮軍隊。樞密院可以調動軍隊,一般由文官擔任。在宋徽宗一朝,長期主管樞密院的人便是宦官童貫。一般來講,宦官是刑餘之人,六根不全,往往一心只求富貴,而且對正常人有一種刻骨仇恨,所以這種人一旦掌權,天下必亂。
徽宗登基時,童貫已經45歲了。如果沒有宋徽宗,童貫這一輩子可能就老死宮中了。結果,在徽宗皇帝派他到杭州去為自己搜羅古玩字畫期間,他碰到了蔡京。兩個人一拍即合,童貫開始極力提攜蔡京。童貫手下的小馬仔們很不理解,說蔡京已被貶出朝廷,咱巴結誰不好,何必巴結這麼個倒霉蛋?童貫說,你們這話就說錯了,咱們去巴結當朝宰相,巴結得上嗎?人家會理咱們嗎?再者說,宰相一年的官俸那麼高,就算巴結得上,那得送多少錢人家才會看在眼裡?不如咱們看中一個人,然後把他扶上相位,如此豈不一本萬利?
童貫「燒冷灶」的眼光和功夫堪稱一流,蔡京回京以後,連跳三級,果然當上了宰相。蔡京自然投桃報李,推薦童貫當上了節度使,監軍西北,相當於今天的大軍區司令員。當時宋朝要收復西北的河湟之地,正跟羌族部落在甘肅青海一帶打仗。童貫奉旨監軍,有了立功的機會。大軍宰殺牛羊祭旗之後,就浩浩蕩蕩地出征了。
童貫率部出發不久,東京汴梁皇宮突然失火,大臣和道士們都說不吉利,不能妄動刀兵,於是皇帝命人飛馬傳旨到前線,通知童貫仗不許打了。童貫看完皇帝送來的手詔,若無其事,疊巴疊巴往靴筒裡一塞,仍舊下令出兵。
宋軍出兵,大獲全勝。軍中大將們特別高興,回來召開慶功宴,因為打了大勝仗,天子必有封賞。此時,童貫把天子的手詔拿出來,給大將們看。眾位大將一看,嚇得稀里嘩啦跪了一地。自古軍令如山,又何況是聖旨,違詔是何等的大罪,打勝了,可以不受責罰,但萬一戰敗了,這一票人全得掉腦袋!大將們想想都覺得後怕,就問童貫,您違詔出兵就不害怕?怎麼不告訴我們呢?童貫說我不害怕,仗打贏了,功勞是你們的;打輸了,我一個人面君,掉我一個人的腦袋。如此一來,這幫將士自然就對童貫感恩戴德,成了童貫的死黨。
宋朝最能打仗的軍隊都在西北,因為西北產馬,宋朝的騎兵基本上都在西北方。童貫手握重兵,又打了勝仗,更是驕橫不可一世。此外,他對皇帝身邊的嬪妃、大臣、道士等這些受寵信的人很大方,出手特別豪爽,所以不斷有人為童貫說好話,於是他的名氣越來越大了。但隨著西北戰事的平息,童貫慢慢感覺很失落,很鬱悶,因為沒有事情幹了。靜極思動,童貫想來一番大動作,於是公元1111年,宋徽宗派他出使遼國。
契丹人建立的遼國,位於今天北京、河北、山西一帶,遼宋兩國曾多年爭戰,最後以「澶淵之盟」達成和解,遼向宋朝稱臣,宋朝則每年給遼歲幣。從此宋遼兩國交好,維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但宋徽宗派童貫出使遼國,卻成了一場戰爭的導火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遼國一看宋朝派了個沒鬍子的宦官出使,就很輕慢,這讓童貫非常鬱悶。但是,童貫在沿途也看出,由於遼國的天祚帝耶律延禧朝政不修,導致遼國官僚腐敗,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比較激化。每一個王朝的末世皇帝,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遼國的末代皇帝,就是這位天祚帝耶律延禧,他跟宋徽宗倆人是「一文一武」,宋徽宗是職業書法家、職業畫家,而耶律延禧則是職業獵手,但他們都不是職業皇帝。耶律延禧整天打獵,今天獵於南山,明天獵於夾金山,反正整天就是打獵,根本不理朝政。大臣要上奏章,都找不著皇上在哪兒,不知道他又獵於哪座山上去了,所以朝政也很腐敗。
童貫在返回宋朝的途中,行至盧溝(今天北京的盧溝橋附近),遇見一個叫馬植的遼國漢人前來拜訪他。北京曾為遼、金、元、明、清五朝古都,除了明朝是漢族當政,遼、金、元、清都是少數民族當政。如果我們生活在《楊家將》或《岳飛傳》時代的北京,我們不是宋朝人,而是遼國人和金國人,而且還是遼金的首都公民。馬植一家是燕雲大族,世代在遼國做官。到馬植這一輩做到了光祿勳,相當於遼國皇家食堂經理的官職。馬植也看到了遼國的腐敗,認為遼國必亡,加之他又是漢人,因而希望遼國滅亡之後,宋朝能將幽雲地區收回去,所以特意前來拜訪童貫。
幽雲地區一共有十六個地方,稱為幽雲十六州,大概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北部一帶。後晉時期,兒皇帝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遼國。北京基本位於華北大平原的最北方,北邊的延慶、懷柔都是山區,有天然的屏障作用。遼得到這塊地方後,中原王朝天險盡失,長城的阻礙功能也沒有了。這片區域農耕發達,少數民族武力又強盛,在接觸了中原的先進文化之後,經濟、文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遼統治者自己都說「吾修文物,彬彬不異於中華」,意思是我們各方面的條件,跟你們中原王朝也差不多了,我們也知書達理,文治天下。
公元979年,北宋第二個皇帝宋太宗,在剛剛消滅了五代十國的最後一個政權北漢後,就親統十萬大軍,前來攻打遼國。結果高粱河一戰,就是在今天的北京紫竹院公園附近,十萬宋軍被遼國名將、南院大王耶律休哥的九千鐵騎打得幾乎全軍覆沒。太宗皇帝身中三箭,可能戰馬全都死光了,後來坐著驢車一路逃回了南方,最後死於箭傷復發。後來宋朝幾次努力,也都失敗了。所以宋朝的歷代皇帝,都對幽雲十六州在遼國手裡耿耿於懷,卻又苦於沒有武力奪回來。現在遼國東北方向興起了強大的女真族,長期被遼所統治的女真族勢必要起來反抗,因此馬植就建議童貫,可以派人跟女真聯絡,一起夾攻遼國,趁機收復幽雲失地。童貫聽後非常高興,就跟馬植相約,有機會把他引見給天子。
女真族原來是在遼國的統治之下,公元1114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統一了女真的各部落,率眾向遼國的契丹統治者宣戰。在取得了兩次大捷之後,完顏阿骨打於公元1115年稱帝建國,國號大金。完顏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金太祖一代人傑,雄才偉略,崛起於東北白山黑水之間,起兵後勢如破竹,打得遼國節節敗退。這時馬植逃到宋朝境內,在童貫的引見之下見到了宋徽宗。馬植勸宋徽宗,應趁著遼國衰弱,趕緊出兵,跟金夾攻遼,願陛下「念舊民塗炭之苦,復中國往昔之疆,成祖宗未盡之事業」。這句話一說出來,宋徽宗非常高興,因為馬植一下子把他捧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解救黎民,光復疆土,完成祖宗未盡的事業。因為宋金中間隔著遼國,宋徽宗就派使者渡過渤海,跟金國簽訂了「海上之盟」,約定雙方聯合夾攻遼國,滅遼之後,宋朝收回幽雲十六州,將原來每年給遼的銀絹各二十五萬歲幣轉奉給金國。金當然非常願意,他們連幽雲十六州在哪兒都不知道,因為本來也不是他們的地盤,還給宋朝也沒有什麼損失。而且一年還能白得銀絹各二十五萬,白花花的銀子,亮閃閃的彩絹,再加上能得到中原大國的相助,宋朝富庶廣大,光軍隊就有一百多萬人,多好的一件事兒。
遼國有五個國都,分別為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西京雲中府(今山西大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根據盟約,金軍負責攻打幽雲十六州以外的三個都城,即上京、中京和東京,宋軍負責攻打西京和南京。開戰以後,金軍勢如破竹,很快就把那三座都城攻下了,最後連西京也被金軍佔領了。金軍打到燕山就停了下來,因為按照約定,燕山府應該由宋軍攻打。於是宋軍出兵了,指揮官就是童貫。
童貫指揮十五萬宋軍攻打遼國的南京,這個時候,遼國的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已經逃得不知去向了,金軍撒下天羅地網要逮他。留守南京的遼軍已經是驚弓之鳥,但一看宋軍來打就火了,心想,打不過金軍我們認了,可我們好歹也是馬背上長大的,連你們都敢欺負我們?於是遼軍出動了一萬人,把十五萬宋軍打得幾乎全軍覆沒。宋軍大敗虧輸,刀槍甲帳堆積如山,退出去幾百里。要不是遼不願意跟宋撕破臉,沒有再追下去,宋軍可能就真的全軍覆沒了。
童貫大軍慘敗,回去沒法跟皇上交待,於是搜羅殘兵敗將,又從國內調兵,想再次攻打遼國。遼怕遭到宋金的兩線夾攻,就派使臣去見童貫,說咱們別打了,反正你也打不過我們,我們上回已經給足你們面子了。女真原來是我們的臣子,他們現在叛亂,叛亂擱在哪國都是應該鎮壓的,擱在你們宋朝能不鎮壓嗎?你們怎麼能援助叛匪呢?所以最好咱們一塊兒打金,要不然你就中立,不要再幹這種助紂為虐的事了。童貫不聽,把遼國使臣轟了出去。遼國使臣就站在院子裡哭,因為他知道,遼是經不住兩線夾攻的,一旦遭到夾攻必亡。遼國使臣邊哭邊指著童貫的帳篷高聲叫喊:「宋遼兩國,百年和好,盟約誓書,字字俱在,爾能欺國,不能欺天。」說童貫頂多能欺國,卻不能欺天,所以是不會有好下場的。當天夜裡,七千遼軍趁夜劫營,宋軍又退出三百里,又給人家留下一堆刀槍甲帳。史籍記載說:「宋軍奔走於崖澗,自相踐踏,死者數萬人。」一聽說遼國的軍隊來了,宋軍掉頭就跑,留給遼軍士兵的永遠是後脊樑,光自相踐踏就踩死了好幾萬人。
這樣一來,童貫又失敗了,最後沒轍了,只能去央告金國人。他說,本來我們想自己打下幽雲十六州,但是我們皇上有好生之德,不忍殺傷性命,所以就麻煩你們給打一下吧。於是金軍出兵了,在攻打遼都南京的時候,遼軍都沒抵抗就開城投降了。打下來之後,宋朝想把幽雲十六州要回來。金國說給錢吧,加上軍糧,總共一百萬,宋朝同意成交。金人把城郭、房屋留下,金帛、子女盡數載回。所以宋朝收回的只是一座座空城,人口、財物盡被金人擄走。更可怕的是,這麼一來,金國人就看明白了,原來所謂的中原大國也就只會練一張嘴罷了,第一次十五萬宋軍被一萬人打得落花流水,第二次被七千人追得落荒而逃,可見宋軍的戰鬥力之低下。
宋徽宗即位時,北宋正處於經濟高度發展、國家富庶繁榮的鼎盛時期。北宋時期的國民生產總值,佔了當時世界的80%,是明朝的十倍之多。而北宋每年用來養兵養官的費用,高達國家收入的70%以上,那北宋軍隊的戰鬥力又為什麼會如此低下呢?
童貫是宋軍的最高統帥,每一次出兵打仗的時候,都是先從朝廷領軍費。可他領到軍費就擱自己家了,然後在進軍途中,再讓沿路的州縣給他補齊。這樣一來,老百姓能不恨童貫嗎?補齊的這些錢,童貫也不會真的用來給士兵發餉,可能還有一部分又進自己腰包了。俗話說「皇帝不差飢餓兵」,連士兵的給養都供應不上,就甭說什麼打仗了。如此一來,士兵就開始搶老百姓的糧食,整個是「禦敵無方,擾民有術」。這樣的軍隊,百姓怎麼會支持,又怎麼能有戰鬥力呢?後來岳飛的軍隊有戰鬥力,因為岳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寧肯凍死,不能拆老百姓的房;寧肯餓死,不能搶老百姓的糧。而童貫的部隊則是不餓也去搶,還得把老百姓轟出去,自己住好房子,所以他們根本得不到百姓的擁護。
童貫因為贖回幽雲十六州「有功」,被封為廣陽郡王。他要裝修王府,宴請工頭吃飯,就是一頓普通的早點。史書上沒有記載上的是什麼菜,只說上第一道菜用的是銀盤銀碗,上第二道菜用的是金盤金碗,上第三道菜就是玉盤玉碗了,而且還一邊一個美女伺候著。工頭吃完飯告辭後,童貫的家人追上來說,請留步,我們王爺說了,剛才你用過的所有食器和伺候你的那倆美女都送給你了。這個人把這些餐具一賣,立刻富甲一方,成為當地首富。童貫拿這些東西,就跟我們拿個紙杯似的,說不要就不要了,可見他家裡有多少財富,他指揮的軍隊又怎麼能夠不失敗?
童貫身為主管軍政的樞密使,竟然敢明目張膽地貪污軍費,剋扣軍餉,他就不怕被查出來治罪嗎?按照北宋時期的制度,三衙是直接指揮軍隊的,也是樞密使童貫的上級主管單位。那麼三衙的統帥是誰呢?他為什麼不查辦童貫呢?
至於三衙的統帥,這個人大家都非常熟悉,《水滸傳》裡也提到過,他就是高俅。高俅是個奸臣,這點不用多說,《水滸傳》裡把他寫得又奸又壞。可這麼壞的一個人,在宋朝的「六賊」裡還排不上號,可見宋徽宗一朝的壞人有多少。高俅是怎麼被皇上看中的呢?是因為他踢得一腳好球。
宋徽宗做端王的時候,與駙馬王晉卿關係很好。王晉卿也不是什麼好人,是一個浪蕩公子,跟端王意氣相投。宋徽宗做端王時的種種浪蕩行徑,有些就是王晉卿誘惑他幹的。王晉卿作為神宗皇帝的駙馬,娶了公主不算,還一房一房地娶小妾。神宗皇帝也很優容他,要擱在明清皇帝手裡,早就掉腦袋了。有一次端王想篦頭,沒帶篦刀,就借用王晉卿的。端王發現王晉卿的篦刀款式、做工都非常精美,就說這東西太好了,能不能送給我?王晉卿說我正好新做了一副,一會兒派人給你送去。王晉卿派誰送的呢?就是高俅。
高俅到了端王府,剛好碰上端王在蹴鞠。鞠就是古代的足球,玩法跟咱們今天踢毽差不多,花樣非常多,得用技巧,不是那種體力衝撞的遊戲。王爺在踢球,當然不能上去打擾,於是高俅就站在邊上看,只要端王一踢到精彩的地方,他就連連叫好。端王一看,這個人是個行家呀,要不怎麼知道在哪兒叫好呢?於是就問高俅,你也會蹴鞠嗎?高俅回答略知一二。端王說,那你踢給我看看。高俅說不敢獻醜。端王說,沒事沒事,你就踢吧。高俅這一踢,端王就看傻了,這個人不但會,而且踢得非常棒,簡直就是巨星級人物。端王馬上派人給王晉卿傳話,說這人我要了,篦刀和送篦刀的人我都留下了。此外,高俅這個人長得比較帥,是個美貌小生,這點也很得端王喜好。後來端王登基為天子,高俅就做上了節度使,後來官至太尉,是武將的最高一級。看著高俅做了高官,早年跟宋徽宗一起玩的那幫人很不服氣,說我們都是從龍的人,他憑什麼就能當這麼大的官?徽宗皇帝居然說,封你們做官?你們長了那麼好使的一雙腳嗎?所以,高俅就是靠踢得一腳好球而受到皇帝的恩寵,而且二十餘年遍歷三衙,掌握著宋朝軍隊的直接指揮權。
高俅本是市井無賴出身,但卻依仗著宋徽宗的恩寵,手握國家軍事大權長達二十餘年,所以在他手下出現像童貫這樣剋扣軍費的人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北宋軍隊常打敗仗,僅僅是因為上層軍官的腐敗嗎?究竟是什麼根本原因導致了北宋軍隊如此不堪一擊呢?
中國在唐朝以前,嚴格意義上講,沒有職業軍人。士兵就是農民,農民當兵打仗是盡義務。特別是在漢朝、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士兵連軍裝武器都得自備。我們看《木蘭辭》,花木蘭替父出軍,先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因為那時沒有職業軍人,什麼都得自備。唐朝以後,中國才開始實行正規的募兵制,才開始有職業軍人,老百姓可以通過當兵掙工資養家餬口。宋朝雖然也實行募兵制,但宋太祖認為,募兵的目的是為了給老百姓一口飯吃,好讓他們不造反,而不是為了抵禦外虜。宋朝哪裡鬧了災荒,皇上就派人去哪裡募兵,所以有句話叫「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那時老百姓當兵的目的是吃上飽飯,並不是為國盡忠。因此宋朝軍隊人數雖眾,但是缺乏戰鬥力,臨陣多敗,逃兵很多。因為長官剋扣軍餉,當了兵還是吃不飽飯。逃跑後被抓的士兵怎麼處置呢?逮回來之後在臉上刺字,叫做「黥面」,這是古代對犯人和逃兵的一種刑法。北宋名將狄青,從小兵做起,最後官居樞密副使他的臉上就有當兵時被刺的字。皇上後來給他一種藥,讓他把字洗掉,狄青不肯,說這樣可以激勵將士,讓他們明白臉上刺字的人都能當樞密副使。但是,真正靠一刀一槍在戰場上拼功名的武將,最高也只能到這個位置了。岳飛後來也是樞密副使,樞密使是童貫把持的,一般真正的大將是當不上的。
宋朝募兵的目的不是為了抵禦外侵,而只是為了平定內亂,所以來當兵的人,無非是為了混口飯吃,難怪宋軍的戰鬥力如此低下。而身為宋軍最高統帥的高俅,又是怎樣利用軍隊為自己謀私利,更加劇了軍隊戰鬥力的減弱的呢?
高俅本是市井無賴出身,他不光腳好使,腦子也好使。他招兵專招那種有一技之長的人,要麼會踢球,要麼會做手藝活,實在沒有什麼一技之長,能賣力氣扛大包也行。他跟這些士兵說,你們可以不訓練,可以不當差,但是要把你們的一技之長髮揮出來,會做鞋的做鞋,會制陶的制陶。高俅把士兵製作的東西賣出去,錢就歸自己了。於是整個宋軍的軍營,八十萬禁軍就變成了高氏公司的打工仔,而且還不用高太尉支付工資,養兵的錢是國家撥付的。童貫、高俅家用的服務員也全是士兵,有三千多人,他們給樞密使和高太尉從事私人服務,掃廁所、當警衛、採買東西,就幹這些事情。
宋朝重文輕武,武將的地位很低,所以一般都說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水滸傳》裡邊,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大家會想,堂堂八十萬禁軍的教頭為什麼會被高俅迫害?其實,林沖並不是八十萬禁軍的武術總教練。八十萬禁軍有多少個教頭?五千多個。林沖只是五千多個教頭的其中之一。後來不是還有洪教頭嗎?柴進莊上不也養了好多教頭?五千多個教頭中,都指揮使職位是最高的,也剛正五品。都指揮使下面是指揮使,然後是都虞侯、虞侯、都教頭、教頭。教頭是從八品下,按照我們今天的話講,就是連排級幹部。
在高氏公司裡邊,想要憑著自己的才能得到晉陞是不可能的。要想晉陞,只能靠行賄。所有的官爵都明碼標價,指揮使一個價,虞侯另一個價。買官的錢花出去了,就要想辦法掙回來,從誰身上掙呢?自然是從當兵的身上掙。這些軍官,無一例外地會三招生財之道。第一招是虛報人數。部隊明明是四千人,卻從朝廷領七千人的軍餉,那三千空額就擱進自己兜裡了。宋朝的軍隊,一出兵就說有多少萬人馬,聽著挺唬人,其實都是紙面上的數字,是用來領軍餉的數字。號稱出兵七千,實際上可能就四千,再逃跑兩千,最後剩下的就兩千人了。第二招就是喝兵血。從朝廷領來的軍餉,除了進到軍官腰包的,剩下四千人的軍餉會實額發給士兵嗎?不會,還要按一定比例往下剋扣。第三招就是前面說到的,讓士兵給統帥進行無償的勞役,在統帥家裡從事各種服務。這樣的軍隊還能否有戰鬥力,就可想而知了。
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童貫敢明目張膽地貪污軍費,剋扣軍餉,正是因為有高俅這樣的統帥在上面。那麼這樣的軍隊打起仗來,會是什麼樣子呢?
宋軍的士兵,騎馬人墜馬,射箭箭墜地。騎兵上了戰馬,只能抱著馬脖子,馬一叫,手一鬆,整個人就掉下來了。射箭先不說射得中射不中,士兵連弓都拉不開,還沒射到箭靶跟前,箭就掉下來了。宋軍平時不操練,淨給太尉做手藝活賣錢了,這樣的人馬遇上金遼如狼似虎般的軍隊,不打敗仗還有天理嗎?這些昏君佞臣們醉生夢死,在一片歌舞昇平中自我感覺良好,原來質樸節儉的宋帝國,在這些奸相、奸將、奸宦們的引導下,一步一步走向奢華,乃至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