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在蔡京、童貫、王黼等一幫奸臣的包圍下,越來越走上了奢華無度的道路。後世的記載中,關於宋徽宗奢華無度的故事有很多,史不絕書。
宋徽宗有一個愛好,就是收集奇石異木。他的這一愛好,引發了一場舉國騷然的舉動,就是運送花石綱。我們知道,《水滸傳》裡有「智劫生辰綱」的故事,這個「綱」指什麼?宋朝將大宗運輸的貨物稱為「綱」。徽宗時期,將十艘船編為一組,將外地的各種奇石名木大宗運往京師,稱為「花石綱」。剛開始時,運送花石綱的舉動還沒有弄到攪得天下不安的程度,只是從東南地區運石到京師。宋徽宗非常欣賞這些珍奇石木,只要看中哪塊石頭,就會賞賜給運送石頭的人高官厚祿。皇上的這一舉動,化成了一道無聲的命令。於是,一場禍國殃民的大規模運送花石綱的舉動,就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
史書上記載,有人在太湖發現一塊巨石,長寬高均兩丈有餘,需要造大船將它從太湖流域運到東京汴梁。巨石抵京之後,由於城門的高度有限,石頭進不了城,最後竟拆城門將石頭運了進來。後來,又有人在太湖發現了一塊更大的石頭,這塊大石頭運進京時,僅運費就花了八千貫,將近兩百戶中產人家一年的生活費。石頭被運來後,徽宗看了非常高興,竟給這塊石頭親筆題名,並欽賜玉帶。還有一次,有人在今天上海附近發現了一棵古松樹,如九曲盤龍一般,樹形非常奇特。古樹盤根錯節、枝繁葉茂,運輸的話要連同土塊、假山一起連根刨起,所以體積很大,無法走運河,只能走海運。結果運輸船隻在海上遇到風暴,全部沉沒了,損失不計其數。
主持花石綱運送事宜的,正是六賊之一的朱勉。他為了運送一塊巨石,現造了兩艘大船。石頭運抵京城後,徽宗皇帝看了非常喜歡,賞賜參與運輸的勞工每人一隻金碗,加封朱勉節度使銜。而這塊石頭,竟被徽宗封為盤固侯。古代的位階次序,王之下是公、侯、伯、子、男。當初周武王分封子弟功臣,功勞最大的姜子牙的後代才被封為齊國侯爵,而宋徽宗一高興,竟把一塊石頭封為了侯爵。這樣濫施封賞,那些在戰場上一刀一槍捨命保江山的將士心裡會怎麼想?難道我們在皇帝眼中還不如一塊石頭?
宋徽宗身為一國之君,卻不懂得治理國家要賞罰嚴明的道理,他封官加爵全憑自己的愛好,所以官員們便投其所好,拚命地收集天下的奇石異木。這樣一來,會給國家社稷帶來什麼樣的災難呢?
運送花石綱前前後後持續了二十多年,這對整個南中國的人民來說,是一種掠奪,是一場真正的災難。二十多年間,被運到東京汴梁的石頭,總計有十多萬塊。其中,最貴一塊石頭的運費花了三十萬貫,相當於一萬戶中產階級家庭一年的收入。而在運輸這些石頭的過程中,死了多少人,沉了多少船,拆了多少橋,扒了多少城門,卻是無法統計的。貪官佞臣們利用皇帝的這一喜好,勒索百姓,大肆征斂。不管是高山深谷還是激流險灘,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只要誰家的一石一木尚堪玩味,誰家就要遭殃。這些衙役們如狼似虎,衝將進來,黃封條往上面一貼,就成了皇室御用之物,還要主人仔細看管,來取時如有半點損壞,就是大不敬之罪。大不敬的罪過,在古代可以處以凌遲,就是一刀一刀地剮死,而這些只是為了一石一木。所以主人如果不給官吏一點好處,官吏就會在搬運時故意碰掉一角,然後誣陷是主人故意弄壞的,無中生有地扣上大不敬的罪名。另外,這些運石的官吏還會以房屋牆垣阻礙運輸為由,強迫百姓拆牆扒房,絲毫不顧百姓死活。
官府無限度的壓搾,引發了百姓的反抗。在花石綱鬧得最嚴重的東南地區,爆發了方臘起義。據記載,方臘起義從者二百萬,起義軍逮住宋朝的官員,剖腹挖心,熬人油點天燈,那種刑法的殘酷程度,超乎我們的想像。中國人向來不為己甚,一般不會把事情做得太絕,起義軍會這樣,足見花石綱給百姓造成的痛苦有多大,老百姓對這件事情的痛恨有多深。所以就連官修史書也不得不承認,方臘造反事出有因,實在是官逼民反。
宋徽宗的一個愛好,給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那些想陞官發財的官員,不顧百姓的死活,大興花石綱,弄得官逼民反,滿地狼煙。那麼,宋徽宗把這麼多的奇石異木運到京城來幹什麼呢?最後的結果又將是什麼樣子呢?
宋徽宗搜羅如此多的珍奇石木,是為了在京都建一座園林,叫做艮岳。艮是八卦中的一卦,方位東北,艮岳就建在皇宮的東北方向。徽宗為什麼要在皇宮東北方向建園林呢?原來,徽宗皇帝繼位之後,一直膝下無子,有個茅山道士告訴他,這都是因為皇宮東北方向地勢低窪,若把地勢墊高,則子孫繁盛。於是,徽宗命人把東北方向墊高。不久,王皇后懷孕生子,就是太子趙桓,也即後來的宋欽宗。此後,其他嬪妃開始比賽似的給他生孩子,一共生了三十多個皇子,三十多個公主。在中國古代帝王中,宋徽宗大概是兒子比較多的了。這樣一來,徽宗就更加寵信道士,而且相信皇宮東北方向好,要在此修建艮岳。
宋徽宗治國無方,但是他的藝術品位還是相當高的。就連貶低宋徽宗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這座艮岳可謂集中國古典園林之大成。艮岳純粹是皇上玩的地方,它不像圓明園、頤和園之類的建築,還有皇帝上朝居住的那種宮殿,而完全是倣傚白牆黑瓦的江南風格,其間還有高陽酒肆,甚至有一條買賣街。進了大門,一條筆直的御道,兩邊全是那些耗費重金運來的太湖石。艮岳的主峰完全由太湖石堆成,高一百五十米,遍栽奇花名木。值得一提的是,山上存了兩樣東西,一樣是雄黃,另一樣是爐甘石。雄黃的作用是避蛇鼠蚊蟲;爐甘石的妙處則在於下雨時,石頭遇水會冒煙,雲蒸霞蔚,恍如仙境。與這人間仙境形成強烈對比的,是汴城十里之外的人間地獄,是國家的滿目瘡痍、百姓的餓殍盈路,是北方宋江、南方方臘官逼民反的農民起義。可宋徽宗根本看不到這些,他能看到的,只有繁華遍地的汴梁城,甚至只有他的皇宮、他的艮岳。我們這位藝術家皇帝,就這樣無憂無慮地徜徉在這仙境般的園林中,恣情激盪著他藝術的靈感,想到的也只有筆下的丹青和心中的詩作。
艮岳裡面除了奇石名木之外,還養了許多珍禽異獸。據說,光梅花鹿就養了幾千頭,還有仙鶴、錦雞及各種水鳥,其他動物也是一應俱全,整個一座皇家野生動物園。白天還好說,可是每到夜裡,就傳出一片鳥叫獸號的聲音。你想,堂堂一座京城,弄這麼個野生動物園,天天晚上都得聽動物叫,這不快成畜生聚居之地了?京城百姓都覺得這無異於荊棘銅駝,是亡國之音、不祥之兆。宋欽宗繼位以後,金人圍攻東京汴梁,百姓沒有糧食吃,皇帝只得下令開放艮岳,園中的動物可隨便殺來充飢。要知道,古代的老百姓是很難吃到肉的,只有當官的才吃得上,老百姓只能吃五穀雜糧。這下可倒好,開了葷了,梅花鹿、仙鶴等各種難得的珍禽異獸被百姓分食一空。而那些太湖石,則被用來堵城門,砸金兵,充當礌石了。這些曾經斥巨資運來的石頭,最後就這麼白白糟蹋了,整座園林也被毀掉了。
北宋滅亡以後,金朝的第四代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把都城從遙遠的上京(今黑龍江阿城)遷到了北京。遷都後,他下令將艮岳的太湖石拆下,運往北京堆砌自己的園林,就是今天北海公園的瓊華島。一個回族商人承包了拆運的工程,據說當時拆出來的雄黃竟有十多萬斤。這個商人因此發了大財,富可敵國。我們今天去北海公園的瓊華島,在白塔北坡靠近五龍亭的方向,仍然可以看到很多精美的太湖石,小巧精緻,非常可愛。而且一到下雨天,還有石頭往外冒煙,的確恍如仙境。這些石頭就是###百年前宋宮的舊物,可以說每一塊石頭都不知道是犧牲了多少條性命,帶著多少百姓的血汗來到這個地方的。
宋徽宗不但喜歡在仙境般的花園裡吟詩作畫,而且非常迷信道教。那麼,宋徽宗為什麼會癡迷於道教?他對於道教的過度崇信,又給國家帶來了什麼樣的災難呢?
除了搜奇石、建艮岳,宋徽宗還有一個劣跡,就是舉國崇道。宋徽宗崇奉道教,而且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形成於東漢時期,是中國傳統道家思想與神仙方術結合形成的一種宗教。中國古代自漢唐以來,佛儒道三教逐漸合一。嚴格意義上說,儒家算不上是宗教,而是一種思想。佛儒道三家的區別在於,儒家修性,就是修身養性,講求捨身取義、殺身成仁。孔夫子說「不知生焉知死」,意思是,你別問我人死之後的事,別跟我談那些鬼鬼神神的事,我不管那些,我只管人活著的時候品性怎麼樣。道家修命,就是要延年益壽,修煉成仙,白日飛昇。道家說,人死不了,人可以修煉成仙。人到底能不能成仙,反正我們也看不見,所以無從知曉。佛教進入中國之後,提倡一種終極的人文關懷。佛家思想說,人死之後,靈魂就會轉世投胎,追問人的來世會怎麼樣。聖人以神道設教,中國古代的皇帝對各路宗教,一般都是要支持的。事實上,道教的思想往往跟皇帝的想
法是最契合的,因為皇帝最關心的無外乎兩件事:第一,我坐的這把椅子別被別人搶走,所以誰也不能造反;第二,這把椅子坐穩之後,我怎麼能活得長久一點,最好永遠活下去。道教認為,人可以修煉成仙,長生不老。這樣一來,皇帝自然就非常喜歡道教。
我們前面提過,有個道士建議宋徽宗把皇宮東北墊高,就會子孫繁茂,結果真的應驗了。這樣一來,徽宗就更加寵信道士了,於是廣招有道行的道士。相傳,有個叫王老志的道士,一見徽宗的面,就遞給徽宗一個大信封,說我別的不說,您先看看這個。徽宗把信封打開一看,裡邊是他早年寫給妃子的情詩,據說內容很下流。徽宗一下被震暈了,心想這個道士怎麼會知道這些,覺得確實有神通,就重用王老志,當時人稱老王先生。老王先生失寵之後,又有一個叫王仔昔的道士受到徽宗的寵信,人稱小王先生。據說,王仔昔沒見到皇帝的愛妃,只在宮中作法,就把這位妃子的眼病治好了,因此更得徽宗寵信。但是,這兩個道士受重視的程度,都比不上一個叫林靈素的妖道。這個妖道蒙騙君主,禍害國家,應該說,北宋之亡與他有很大的關係。
由於宋徽宗過度崇信道教,當時許多自稱有高深道行的道士都湧到了皇宮裡。林靈素是一個什麼樣的道士,他是怎樣玩弄巫術的呢?宋徽宗過度迷信道教,又給國家帶來了什麼樣的危害呢?
林靈素年輕時,蘇東坡曾給他看過相,說他將來必然大富大貴。可是,林靈素一直沒有富貴的機會,於是就去賭錢,結果輸得一塌糊塗。債主上門討債,他還不起債,為讓債主解氣,自折其面,就是自己把自己給毀容了。所以,林靈素的形象是一半臉像骷髏,一半臉潤色如常人。我們可以想一下,這樣一副尊容,給人的感覺就不像一般人,因此被舉薦給了宋徽宗。
林靈素覲見徽宗,一見面就故弄玄虛地說,太奇怪了,我當年在天上伺候玉皇大帝的時候,見過陛下。徽宗聽罷,也跟著裝神弄鬼,說是啊,朕也瞅你眼熟,朕還記得你當年騎著一頭青牛,你的牛哪兒去了?我們知道,道家的祖師爺是老子,傳說老子騎青牛過函谷,所以人們又把道士叫牛鼻子道士。林靈素大言不慚地回答:「寄牧外國,不久即來。」意思是說,我把它放到外國養著去了,不久就會來。沒過多長時間,高麗國進貢青牛,滿朝文武大驚失色,認為這個林靈素真是天上的仙人下凡。
林靈素行騙得逞,膽子更大了。他對徽宗說,陛下,您知道您的前身是誰嗎?您是上帝的兒子,神宵宮玉清王,目睹中原被金狄之教(佛教)毒害,所以上帝派您下凡,拯救苦難的中原人民。我是玉皇大帝跟前一個叫左慧的仙人,是跟著您下凡的。林靈素還在朝堂上大放厥詞,他一指蔡京,說這位是左元仙伯,一指王黼,說這位是文華吏,當年都伺候過玉帝。當時宋徽宗最寵愛的劉貴妃,被林靈素說成是九華玉真安妃,是天上的仙女下凡。就連童貫、梁師成兩個大宦官,也被說成是天上的神仙。昏君佞臣們一聽,心想太好了,怪不得我們相處得這麼融洽,原來我們在天上就是一家。
徽宗皇帝認為林靈素真是仙人,有通天徹地之能,於是欽賜林靈素道職,還經常讓林靈素開###講法。林靈素在東京汴梁開###,宣稱來的聽眾每人賞三百文錢,這下汴梁城真可謂是萬人空巷了,百姓都弄塊青布,把腦袋一包,就冒充道士去聽他講法了。林靈素每次開###的花費,都合今天的百萬人民幣之巨。那麼,林靈素真的懂什麼道法嗎?事實上,林靈素也未必懂道法,他講的都是一些市井俚語,皇帝聽慣了之乎者也,乍一聽這些市井糙話,覺得比較新鮮。而且,據說林靈素說話比較幽默,講東西深入淺出,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連皇帝本人也不顧君體,跟著忘形大笑。這樣一來,林靈素的威望就越來越高了。據說,林靈素麾下有弟子兩萬人,他出行與宰相、太子爭路,人稱「道家兩府」。在宋朝,「兩府」指的是東府、西府,東府是宰相,西府是樞密使。林靈素的地位能與宰相、樞密使相提並論,可見他的勢力氣焰之大。所以,很多奸邪小人都來賄賂林靈素,以求官職。
宋徽宗崇信道教,覺得僅僅修道觀、塑神像還不夠,他又跟道菉司說,朕本來是玉皇大帝的兒子,是因為看到中原生靈塗炭才下凡的,朕這樣高尚的行為是不是應該表彰一下?於是,道菉司冊封宋徽宗為教主道君皇帝。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大臣們見皇帝崇奉道教,紛紛投其所好,上朝不穿朝服,而穿道袍。於是每到朝會時,但見大慶殿前,人人黃冠羽扇,滿廷烏煙瘴氣,其情其狀煞是可笑。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歷史上,有不少帝王慕佛崇道,梁武帝就曾三次捨身同泰寺。梁朝的大臣一上朝,發現皇上不見了,一問才知道皇上出家了,眾臣只好捐錢給寺廟,把皇上贖回來。這樣一來,同泰寺是修得金碧輝煌了,可是被不斷搜刮的百姓,最後只能造反了。可見,皇帝慕佛崇道,會給社稷百姓帶來災難。
此時的宋徽宗,已經完全成了一個昏庸的皇帝。他不顧百姓的死活,只圖自己的享樂,身為一國之君,甚至玩到了風月場上。那麼,歷史上留下的宋徽宗和李師師的故事,是怎麼回事呢?
宋徽宗貪圖享樂,光在自己的豪華宮殿裡修道煉丹、吟詩作畫還覺不夠,又開始打起美色的主意。徽宗皇帝一朝,宮裡有宮女近萬人。我們講,唐玄宗那會兒後宮粉黛三千人,但跟宋徽宗比都不算什麼了。徽宗有這麼多嬪妃,還覺得不過癮,說宮裡的佳麗都看膩了。這時,奸賊高俅給宋徽宗出主意,說咱們上街逛逛去,聽說東京汴梁城有一個名妓,叫李師師,艷名遠播,陛下您願不願意去看看?宋徽宗當然是欣然前往。高俅引著宋徽宗來會李師師,李師師見高俅貴為太尉,對這位陌生的客人都如此恭敬,就知道這個人的身份不一般,於是使出渾身解數,曲意逢迎。宋徽宗非常高興,在李師師處一直待到天亮,才依依不捨地回宮。
李師師的父親是開染房的,三歲的時候,她被寄養在佛寺裡,因為當時稱呼佛家弟子為師,所以得名師師。李師師長大之後,父親因罪獲刑,她孤苦無依,被一個姓李的經營風月場所的女人收養,成了娼妓。那時候的名妓,光長得漂亮還不行,還要有一點藝術修養,李師師從小耳濡目染,琴棋書畫樣樣在行,所以艷名遠播。遇上我們這位藝術家皇帝,倆人就成了藝術上的知音。
皇帝逛妓院,這事不管怎麼說都是有悖禮法的,是不光彩的事。所以,宋徽宗雖然還想再會李師師,但是礙於禮法,不方便去。於是,奸賊王黼給徽宗出主意,說您何不挖一條地道,直接通到李師師的家?徽宗聽了很高興,趕緊命人挖了一條地道,從皇宮大內直通李師師家。從那以後,徽宗經常趁著夜色,著青衣小帽,帶著幾個太監,就往李師師那兒去了。其間,還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
李師師認識宋徽宗之前,有不少相好的,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詞人周邦彥。一天,趁著宋徽宗生病的時候,周邦彥來探望李師師。不料,他進門剛一落座,就聽說宋徽宗不顧病體,也來到李師師家了。周邦彥著了慌,心想皇上來了,我跑也來不及,君臣相見更不合適,只好趕緊躲到了床底下。這時,宋徽宗就進門了。皇帝在李師師這裡享用過美酒佳餚,欣賞過佳人歌舞,見天色已晚,就說朕要起駕回宮了。李師師勸宋徽宗說,夜已三更,馬滑霜濃,陛下龍體要緊,就別走了。宋徽宗那天大概確實有事,最後還是走了。宋徽宗走後,周邦彥從床底下爬出來,擦著冷汗感歎,好險好險。我們想,周邦彥是文人性情,可能性格也有幾分輕佻,再加上目睹徽宗與李師師的親密舉動,有點吃醋,於是他就填了一首詞,把剛才在床底下的目睹耳聞寫了進去。詞裡有這麼幾句:「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後來,宋徽宗又來會李師師,問她近來有沒有新曲子唱來聽聽。我們知道,詞就是那個時候的流行歌曲,譜上曲就能唱。李師師就把周邦彥填的那首詞唱出來了。她一唱完,宋徽宗臉就變了,心想,這不都是當時李師師跟朕說的話嗎?於是問,這首詞的作者是誰?李師師自知失言,但又不敢隱瞞,只好說是周邦彥寫的。這樣一來,可就給周邦彥惹禍了。徽宗皇帝聽完慍怒,抖衣拂袖,站起來就回宮了。沒過幾天,徽宗皇帝就對左右的人說,找找周邦彥的茬,看看他寫的詞裡面有沒有淫詞艷曲。左右的人心想,這太容易了,隨便找一首就是。為什麼這麼說呢?婉約派詞人一般寫的就是兩大永恆主題——生命與愛情,所以在當時經常為人詬病,被指為淫詞艷曲。宋徽宗拿過左右呈上的「證據」一看,斥道,就這樣的人還配做官?於是將周邦彥貶出了京城。實際上,徽宗皇帝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他比周邦彥也強不到哪去。因為一個名妓,皇帝竟與臣下爭風吃醋,這不能不說是荒唐至極的事情。
宋徽宗自從結識了名妓李師師,整日沉迷享樂,不理朝政。我們借用《長恨歌》裡的一句,「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可想而知,皇帝一到晚上就去妓院,天亮了才回來,他還有精力早朝嗎?俗話說,紙裡包不住火,皇帝逛妓院的事,不久便在整個東京城鬧得沸沸揚揚,朝廷中一些正直的官員都看不過去了。
宋徽宗重用一幫貪官佞臣,整日貪圖享樂,不理朝政,致使北宋國勢日衰。朝廷中一些正直的官員,看到國家危亡的處境,決定向皇帝進諫。但是,當有忠臣義士大膽進諫的時候,宋徽宗還能夠像當初登基時那樣虛心納諫嗎?
當時,一個名叫曹輔的小官就給徽宗上奏章,說皇上您千萬不能這樣,您這樣對得起天地祖宗嗎?徽宗龍顏大怒,又不好發作,就讓宰相王黼審問曹輔。王黼斥責曹輔說,你是個小官,這事兒是你該說的嗎?曹輔回答得不卑不亢:不管小官大官,愛君之心是一樣的,大官不說就得小官說。一句話就把王黼噎回去了。王黼問身邊的兩個副宰相張邦昌和李邦彥,說你們聽說過這種傳聞嗎?這兩個人趕緊回答,我們都沒聽說過。於是,王黼又對曹輔說,我們做宰相的都沒聽說過,你這小官怎麼聽說的,你這不是侮辱聖上嗎?曹輔這時大概也豁出去了,慷慨答道,你們是聽說了裝作沒聽說,你們這種人根本就不配做宰相,國家亡就亡在你們手裡了。王黼惱羞成怒,於是把曹輔打入獄中,找了個機會將其發配,最後迫害致死。這樣一來,滿朝文武,再也沒人敢提這事兒了。
在這種奸佞當道、忠言絕耳的情況下,宋徽宗這位風流天子整日流連美景、吟詩作畫,與一幫佞臣優哉游哉,卻沒有料到,一場亡國慘禍已經近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