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戰爭 第八章 內外交困 英鎊危機和德法聯盟的威脅 1957年:美國的轉折點
    為了給美國的工業出口和資本輸出提供一個更加有效的市場,對於建立歐洲經濟共同市場,華盛頓最初是鼓勵的。但英美的某些派系最不想看到的是一個政治上和經濟上都獨立的歐洲大陸。從1957年底開始,當美國經歷第一階段嚴重的、持續的戰後經濟不景氣時,這一問題就變得十分險惡了,工業停滯不前,失業增長,這次蕭條一直持續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

    經濟蕭條的根本原因不難預見,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1939∼1943年戰時工業形成時,對工業廠房和固定設備的大量投資曾經把美國經濟從20世紀30年代的蕭條中挽救出來,但投資早了幾乎20年。到1957年,工廠、設備以及勞動力技術水平都需要更多的現代資源注入,以保持新的活力。到20世紀50年代末,如果還想繼續保持世界第一的工業經濟的話,美國需要向勞動力、教育體系以及科技基礎再進行大量投資。但是,對美國以及全世界其他地區來說不幸的是,當1957年蕭條來臨時,政策圈子裡的人為華盛頓選擇的方案明顯是錯誤的。

    關於如何應對這次危機,美國政策圈子曾經展開過內部討論。紐約對外關係理事會、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等機構起草了各種政策方案。一個雄心勃勃的哈佛年輕教授亨利·基辛格這時候成了洛克菲勒集團的附庸。

    這次討論的議題是如何應對美國經濟蕭條的深層影響。工業和農業對獲得低息的貸款、技術進步以及資本投資的需要,被東海岸自由主義權勢集團忽視了。正如我們曾經指出的,到20世紀50年代末,紐約銀行已經聯合成一個非常強大的金融集團,正在美國以外的地區尋找利益源泉。

    討論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紐約對外關係理事會主席約翰·麥克洛伊。當麥克洛伊的對外關係理事會中的「謀士」為國家準備好政策選擇方案後,麥克洛伊50年代末親自從哈佛大學請來基辛格進行修改。麥克洛伊是華爾街的律師,當時任美國大通曼哈頓銀行的董事長。正如我們先前提到的,大通曼哈頓銀行是「石油巨頭」的銀行。20世紀50年代,美國大石油跨國公司以及它們在紐約的銀行家把整個世界市場當作自己的領地,而不僅僅局限於美國的範圍內。從某種意義上說,沙特阿拉伯比得克薩斯州更具「戰略意義」。正如我們能夠預見的,這一差別將變得至關重要。

    1957年後,通過國家電視台和新聞媒體,美國的政策辯論已經傾向於下曼哈頓地區和華爾街的國際銀行家。他們控制了當時剛剛出現的電視台,以紐約為中心,他們可以與麥克洛伊及其朋友們的大銀行保持密切聯繫,還控制了《紐約時報》這樣一些新聞媒體,對於紐約利益集團成功推進與國家和人民利益完全相反的政策,這些都非常關鍵。正是在這個時期,形成了被大眾稱作自由主義的「東海岸權勢集團」的利益集團。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