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戰爭 第八章 內外交困 英鎊危機和德法聯盟的威脅 英美聯手對付歐洲的大構想
    在阿登納領導下的聯邦德國和夏爾·戴高樂領導下的法國之間越來越緊密的合作表明,歐洲日益獨立。1962年初,對華盛頓約翰·肯尼迪政府有影響力的政策派系明確提出了應付這一狀況的辦法。這群政策顧問,包括一直非常有影響力的約翰·麥克洛伊(他曾是杜魯門政府1949∼1952年駐德國的高級專員)、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麥克喬治·邦迪、財政部長道格拉斯·狄龍、助理國務卿喬治·鮑爾和中央情報局的羅伯特·鮑伊。他們制定了詳細的反擊方案(被稱為「大西洋大構想」)來阻止法德建立強大而獨立的歐洲。

    對讓·莫奈統一歐洲的設想,美國表面上激情洋溢、花言巧語地表示支持,但實質上,華盛頓的政策是希望新的共同市場對美國開放,並且要牢牢受控於由美國和英國主導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事聯盟。華盛頓的計劃還要求,同意英國成為六國共同市場的成員國。對於這一提議,戴高樂有充分理由堅決拒絕。

    1963年1月戴高樂-阿登納見面之前,在與英國協商之後,美國竭盡全力進行反對。肯尼迪政府的國務院毫不掩飾他們對法德協定的極端不快。美國駐波恩使館接到指示對阿登納的基督教民主黨和艾瑞克·蒙迪的自由民主黨的部分成員以及社會民主黨的反對派施加最大壓力。在西德聯邦議會第一次正式審議法德協定的兩天前,也就是1963年4月24日,戴高樂的堅決反對者路德維希·艾哈德被選舉為阿登納的繼任者,他坦率承認是贊同英國加入共同市場的大西洋主義者。阿登納生命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批准法德協定,不料在最後一刻卻毀在了英美利益集團手上。

    此後,儘管批准了法德協定,但只相當於一紙空文。艾哈德總理領導的政府由於黨派不合,鮮有政績。1964年7月,當記者問戴高樂法德協定的進展情況時,他描繪了一幅法德關係的暗淡圖像。在談到他本人與阿登納繼任者的關係時,戴高樂不無苦澀地說,「你不能說德國和法國還沒有就共同制定政策達成一致;你也不能就這一事實提出爭議,即到目前為止,波恩還不相信,這一政策應該是歐洲人自己的,而且應當是獨立的。」

    到這個時候,神通廣大的倫敦和華盛頓智囊團已經成功地化解了一個不同於英美大西洋構想的、贊成歐洲大陸政策的強大集團構成的威脅。歐洲政治鏈條上最脆弱的一環——戰後「被佔領的」德國,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像1914年以前一樣,英國19世紀針對歐洲大陸最根本的「均勢」政策再一次得到了維持。不過,這次英國「均勢」政策的重新確立是通過美國國務院插手而實現的。現在是英美直接對付戴高樂的時候了。但後來證明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