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葉,英美兩國都遭受了經濟衰退和政治動盪的困擾。即便如此,它們仍然千方百計阻擾歐洲走獨立自主的經濟復興之路,戴高樂與阿登納領導的法德聯盟最終被美英聯手扼殺。】
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世界終於有了些許希望,這是30多年來沒有過的。至少對大多數西歐國家和一些雄心勃勃的,當時被稱為「發展中地區」的南半球國家來說,是這樣的。
1957年,一種新的經濟合作形式——以法國、西德以及意大利為中心的歐洲經濟共同體,隨著羅馬條約的簽署而形成。1959年1月,按照羅馬條約的條款,歐洲經濟共同體誕生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已經從戰爭的廢墟中恢復過來,正在重建歐洲生產能力最強大的工業基地。在法國,夏爾·戴高樂將軍於1958年再度執政,在經濟顧問雅克·魯伊夫協助下起草了經濟重建計劃,啟動了生機勃勃的經濟計劃,建設現代基礎設施,恢復遭到毀壞的工業和農業,恢復國家財政穩定。到20世紀50年代末,意大利迎來了經濟繁榮,在很大程度上,這是採納了國家能源控股公司(ENI)的恩裡克·馬太伊的建議的結果。
實際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頭20年間,西歐經濟以及許多發展中地區經歷了空前的工農業繁榮和增長。到20世紀60年代初,歐洲大陸的製造業一直保持著每年5%的旺盛增長率。在1938年之後的十年中,世界貿易總量一直停滯不前,但是,1948∼1963年間,卻增長了250%,而且前景樂觀。到1957年,製成品的世界貿易總量歷史上第一次超過了初級產品——糧食和原材料的貿易量。
快速增長的動力是歐洲共同市場貿易的增長。1953年,歐共體的成員國佔據了世界出口貿易的19%;到1960年,它們在相對量和絕對量上都超過了美國,占世界出口總量的26%,大約300億美元。
西歐投資建設新的鋼廠、公路、電力設施,以及為諸如漢堡、鹿特丹等大型港口城市改造現代化的港口,為西歐的經濟繁榮和生產率增長奠定了基礎。按照工業勞動生產力每人/時的產出量計算,20世紀50∼60年代,西歐大陸國家的勞動生產率一直保持在7%的年增長率,比同一時期美國的增長率足足高出1.5倍。
在歐洲大陸工業和貿易急劇增長的過程中,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歐洲與發展中地區大力開展貿易合作,使得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增長速度比20世紀任何時候都快。這一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發展中地區占世界製造業生產份額的增長,從1953年的6.5%達到1963年的幾乎9%,十年中產出的相對額增長了50%,絕對量增長更多。
戴高樂於1958年再度執政,給處於經濟增長中的歐洲大陸帶來了新的強有力的政治聲音。戴高樂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對英國的歐洲計劃不抱任何幻想,而且他日益確信,美國戰後的歐洲計劃與英國的計劃同樣危險。自1958年上任以來,戴高樂與艾森豪威爾總統進行了一系列交流,特別提出要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進行根本性的結構改革,法國應當擁有核武器使用的「否決權」,但無果而終。1959年9月,戴高樂將軍在給美國總統的信中表達了他的擔心。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是法國的盟國,法國不會忘記美國的幫助。但她也沒有忘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經過了長達三年的戰爭後,法國快要滅亡時,美國才來幫助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法國被打垮之後,美國才來幫助她……我像你一樣明白,一個國家意味著什麼,它擁有自己的疆土、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政治體制、自己的民意、自己的激情,自己的恐懼和自己的過失。它可以幫助別人,但不能把自己和別人視為一體。這就是為什麼儘管我忠誠於聯盟,但還是不能接受讓法國與北約一體化的要求。
由於華盛頓對法國的提議置若罔聞,戴高樂開始建設法國獨立的核威懾力量,並宣佈法國地中海海軍艦隊不再接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司令部的指揮。1960年,法國在撒哈拉沙漠成功地試驗了第一顆原子彈。戴高樂為戰後崛起的歐洲大陸十分清楚地表達了新的、獨立的聲音。
1958年再次執政後,戴高樂採取的第一步行動就是向聯邦德國總理康拉德·阿登納發出邀請。1958年9月,戴高樂在他的私人休養地科隆貝雙教堂與阿登納進行了會面。這不僅是兩個戰時敵對國之間政治和解的開始,也是兩位老練的政治家私人之間親密友誼的開始,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大約五年後,他們之間的交往到達頂峰。1963年1月22日,戴高樂和阿登納簽定了《法蘭西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協定》,協定規定了兩國國家元首之間緊密合作的程序,以及協調經濟和工業政策的形式。
戴高樂-阿登納協定對華盛頓和倫敦敲響了警鐘。歐洲大陸,在戴高樂、阿登納以及意大利總理阿爾多·莫羅的領導下,在追求自主方面越來越獨立,令某些人頗不舒服。具有歷史意義的法德協定簽署那天,並不是沒有引起倫敦的注意。法國政府宣佈,她將否決英國加入歐洲共同市場的申請,這是戴高樂總統對英國的動機深感不信任的結果。多年來,在建設強大而獨立的歐洲大陸的問題上,戴高樂對英國始終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