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風流談笑間 第四十三卷 第二章 慨然封王
    五一出去玩了趟,走得匆忙,沒來得及請假,望各位書友多多見諒,現在更新4000字,晚上還有4000,請各位大大拭目以待。

    群雄齊齊轉身,但見一隊身披甲冑、高舉旌旗的雄壯軍士擁著一位留有三縷長鬚的白髮老翁大步前來,他身著方心曲領的大紅朝服,面容古雅樸實,謙和中自有威儀,正是當朝宰輔、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寇准。

    眾人中不乏熟諳朝廷禮儀著,見寇准身後跟著足足八八六十四人的依仗隊伍,一個個紅褲皂靴,盔甲鮮亮,精悍得柄磨亮的娥眉刺,盔纓上的天鵝翎隨風飄搖,曉得乃是朝廷最精銳的三宮禁衛,不由暗自驚詫。

    這樣的儀式是要……

    寇准步上高台,負責儀仗的軍士們則在高台下站成兩列。

    任逍遙及六分盟盟主急忙上前迎接,寇准一一拱手見禮,最後面朝任逍遙,肅容道:「聖上有旨,命老臣在天下群雄前當眾宣讀。」

    天極教左右立將香案備具,寇准微一頷首,身後肅立的翰林院士立將盛有聖旨的托盤奉上。

    南宮不敗看在眼裡,心中「咯登」一驚,是時朝廷聖旨共分四種,黃色織錦、三色織錦、五色織錦和七色織錦,其中以七色織錦最是尊貴,代表著無上的封贈和榮耀,有時終天子一朝都未必得見。

    寇准手裡得聖旨主軸乃為玉質,同樣代表著朝廷的最高勳別,以金黃、大紅、咖啡、赭石、橘黃等七色織就,底紋為兩隻仙鶴,周圍均勻地分佈著朵朵祥雲,絢麗多姿,雍容華貴,意義不言自明。

    眾人面朝汴梁方向,一齊跪倒。

    寇准展開聖旨,念道:「奉天承運,皇帝制曰……」

    南宮不敗又是一驚,尋常聖旨俱是『昭曰』,乃由皇帝口述,旁人代寫,此次用『制曰』竟是皇帝親兵書就!

    「……天極教教主冠軍候,都督關東六州諸軍事任逍遙,志勇悉具,仁德無雙,前番遠赴扶桑,促成兩國同盟,開口岸通商貿易,懾東北藩夷等諸事宜,功莫大嫣,今迫退修羅邪教,誅滅絕殺妖黨,中原武林自此太平,江湖始得大定,太宗、太祖之遺願終得竟成,功在社稷,輝映千秋,特賜封武陵王,諧『武林』之意,統御江湖群雄,另加上柱國、開府儀同三司,掌荊湖北、西川、陝西、京西四路,為國坐鎮西北,滌蕩外夷,欽此。」

    什麼,封王!?

    群雄愣了好一會,半晌才反應過來。

    大宋朝開國至今,除了被趙匡胤奪去他家天下的鄭王柴宗訓和攜國歸附的鄧王錢俶(原吳越國王),迄今未曾封過一個在世的異姓王(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開國元老都是時候追封,而且是低一等的郡王),任逍遙年紀輕輕,居然登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位,這是何等尊寵,何等殊榮啊。

    「任逍遙謝主隆恩。」

    一語甫畢,全場爆起滿天歡呼,所有人包括獨孤宇、易天寒、付龍淵這樣淡薄名利的前輩先賢和曉塵、曉明、曉空等一眾高僧這時也按捺不住激盪的心情,跟著群雄一起叫喊,臉上掛滿歡欣雀躍的笑容。

    二十三歲封王,除了世襲罔替的皇家宗室,真乃是古往今來第一人!

    他們能見證任逍遙的成長,和任逍遙並肩作戰,親眼見他為風中之燭般的中原武林創造出今日太平安定、再無動亂的祥和局面,有這份隨他締造歷史、見證歷史的無上殊榮,為江湖寧定拚殺了一輩子他們今生再無憾事!

    任逍遙珍而重之的接過聖旨,交給一旁的龍菲芸小心收好,然後走到高台旁,擺了擺手,示意群雄暫歇議論。

    全場安靜下來,任逍遙清了清嗓子,朗聲道:「武林安定,江湖清寧,絕非逍遙一人之功,乃諸位同心協力,奮勇拚搏,這才得以達成太宗、太祖皇帝的遺願,無數前輩先賢不惜捨卻一命希冀換來的清平江湖。」

    「盟主武功超凡,大敗鬼冥神君,神機妙算,計誅絕殺邪黨,我等不過盡微薄之力,焉敢居功。」

    「非也!」任逍遙大手一揮,眸中精芒凝然,感慨萬分的長歎,「若不是諸位效死以戰,戮力相拼,逍遙縱有諸葛武侯之智又安能一計得成。此次得以滅盡絕殺,蜀中唐門、聽雨軒、丐幫出力良多,無數門人子弟捨身赴死,慨然就義,用鮮血和性命換來了武林永久的太平……」

    言及此處,任逍遙聲音哽咽了,眼中隱有淚水滲出:「尤其是蜀中唐門,竹海三關一戰,九百名弟子死傷枕藉,四大護法(唐天鷹死後,唐朝暉頂替護法)六閣長老(唐朝暉晉陞、唐瑞慶、唐茂林、唐炎祥反叛,另有他人補上)大半重傷,一應入室弟子,階前守衛幾乎喪盡……」

    唐雲鶴霍地站起,長聲道:「二十三年前,修羅教、絕殺入侵中原時,家父曾對中原武林有過承諾。」

    「無盟主號令,決不退縮,寧可戰至最後一人!」

    在場的兩百唐門弟子異口同聲的喊道。

    「五雲山之戰,我唐門共有三百四十七名弟子英勇捐軀,竹海三關一戰,陣亡數更加四百五十九人之多,死去的門人弟子也好,活著的也罷,唐門內外沒有誰會後悔,因為我們和前輩先烈一樣,用自己的鮮血見證了當年的莊重承諾。」

    群雄聞言皆自慨歎,不少人更感動的潸然淚下。

    任逍遙朝寇准點點頭,後者又自托盤中取出一卷聖旨。

    「群雄聽旨!」

    眾人均自一愣,半晌沒反應過來。

    聖旨?皇上給我們這些草民下旨!?

    「還不跪下!」任逍遙使個眼色,數萬群雄這才齊刷刷跪倒在地。

    「……卿之所奏,朕已俱准,武林悉得安定,江湖得以太平,全仗群雄戮力同心,共禦邪佞,其功著矣,一應陣亡英烈,忠節當旌,今准武陵王所奏,於天極教總壇承天門下豎『英烈碑』,以悼八十年來為維繫武林太平,江湖安定,壯烈犧牲之武林群雄,四時祭掃,凡過承天門者俱下馬落轎,以示哀悼。君山、杭州、蜀中山役陣亡之英烈,悉由朝廷撥款,以陣亡軍官之禮厚葬,遺屬免賦稅,除徭役,厚加撫恤,欽此!」

    聞聽聖旨,群雄皆感激涕零,先是山呼萬歲,接著是一片「武陵王英明」的呼喊。拋頭顱、灑熱血、為武林太平而捨卻一死本該他們武林中人應盡的本分,任逍遙卻能為了死去的烈士而請旨聖上,立碑緬懷,厚加撫恤。

    凡過承天門者俱下馬落轎,以示哀悼。

    這是天波府下馬坊忠義無雙的楊老令公和他六個為國捐軀的兒子才能享有的無上殊榮,他們——一群在士大夫眼中或許賤如豬狗的江湖人卻也能和舉國敬仰的楊門忠烈一樣,受到如此英雄般的厚恤。

    卿之所奏,朕已俱准。

    這些全是盟主上表求來的恩賜啊!

    義薄雲天,仁德無雙。

    無時無刻想的不是麾下群雄,無時無刻念的不是陣亡烈士。

    這就是任逍遙,他們的盟主任逍遙。

    「各位,向為江湖大義、武功公理,英雄捐軀的烈士們默哀。」任逍遙拜領聖旨,袖袍一拂,朝東方緩緩垂首。

    數萬群雄一齊低頭,諾大的操演廣場霎時鴉雀無聲。

    安息吧,你們的死重於泰山,你們的死將為武林換來永久的太平。

    每個人心中都向死去的門人、弟子、親眷、摯友默默訴說。

    許久,許久……

    任逍遙抬起頭來,眼神凝注往地平線盡處,閃爍生輝,似是預示到大宋即將來臨的太平盛世,無數百姓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武陵王,這裡還有一道聖旨。」寇准的話把任逍遙從思緒中拉了回來。

    「給我的?」

    「正是。」寇准微一點頭。

    任逍遙屈身跪倒,但聽寇准念道:「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朕嘗聞武陵王之父憔悴公、母梅氏若雪昔年為護佑武林,盡力良多,終遭賤人所害至客死兩地,屍骸難聚,武陵王為子至孝,欲往天山迎母遺骨,與父同穴而葬,然武林未定而始難成行,今江湖已安,天下大定,卿再無掛懷當放心而去。憔悴公忠義殉死,風烈如存,英烈之名雖遍傳江湖為世人之慕,然朝廷未盡褒嘉之典,有負偏頗。今朕親筆頒旨,賜憔悴公及妻梅氏若雪配享太廟,世受祭掃,與國同休,欽此。」

    「任逍遙謝主隆恩,即日即赴天山!」任逍遙接過聖旨,早已淚灑衣襟。

    杭州、天山,遠隔千里,父母情深如海,輝映天地,卻要飽受死後亦不能同穴安眠的悲苦淒涼。他甫知自己身世,便有遠赴天山迎母骸骨之意,然江湖動盪,社稷未安,自己身背重擔,實不能有片刻分身。

    忠孝兩難全,這曾是綿亙他心中永遠的痛!

    而今修羅退,絕殺亡;大宋、扶桑永為盟好,高麗之患徹底平息;楊家軍坐鎮檀淵,遼國不敢輕舉妄動;天極教十萬群雄雄踞關中,吐蕃、西夏亦畏而逼避退,此時不往天山取母骸骨,更待何時。

    「眾位,逍遙去日,中原武林就拜託給你們了!」

    「盟主放心,我等必竭盡全力。」群雄齊聲應和。

    任逍遙轉向南宮不敗等一眾分盟主,拱手施一大禮,肅容道:「岳父大人,唐大門主,岳父大人(兩岳父,哈哈),大哥、二哥、三哥,少則三月,遲則半年,逍遙必當歸返,江湖中事還請諸位多多照拂。」

    「嗯,等你回來,我們一定還你個安定太平的武林。」眾人一併點頭。

    他們的承諾做到了,而任逍遙……

    卻沒有!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