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販子在唐朝 第八卷 草堂高臥 第五章 似與不似之間
    世間作畫之人,所繪事物,無論山水、花鳥亦或人物,定然是其心目中最美麗、最動人的一面。

    初學之人,往往囿於心中見識與手下技藝,跳不出樣式模型,或擬古人,或臨畫譜。但畫到絕妙的高手,自然是心手相應,全無規矩,手下寫畫全憑心中印象。

    因此盧鴻畫這仕女時,一眉一目,全憑心中感覺下筆,自然並未覺得有何不妥之處。只是不想前些時見衡陽公主一面,雖然驚鴻一瞥,但衡陽公主美貌,確是盧鴻生平僅見。這份印象雖然未曾時時在心,但當其提筆作畫之時,不知不覺便受到了影響。

    並非說盧鴻對衡陽公主有什麼念想企圖,而是作畫之人,天生對美的敏感,不自覺地影響到了他。結果這瓶上仕女畫出來,倒有個七八分像是衡陽公主的神韻。

    在場諸人大多沒有見過衡陽公主的相貌,因此自然想不到這裡去。唯獨李治與姐姐相熟,前不久恪王之變時,因盧鴻神秘出現在衡陽公主的密室之中,以及那通向盧鴻臥室的秘道的緣故,對衡陽與盧鴻之間的關係就有些猜疑。此次一見這仕女畫得略有些面善,當然一下子就想到了與衡陽公主面目依稀相似。

    但見眾人為換盧鴻畫瓷,一個個咬牙出血,李治卻穩坐釣魚台。等輪到自己上場,不輕不重地將這殺手鑭拋了出來。果然見盧鴻開始未明其意,隨即臉色大變。不由心中大是得意。

    盧鴻心知不妙,只是當了眾人,卻無法分說,只得暗中叫苦,對李治道:「太子殿下——此事,不如過後再說?」

    李治不為所動,淡淡地道:「庶子有命,敢不遵從。便待我那——師母大人來時,李治自然親至府中拜見,更細聽師尊解說。」

    旁邊眾人聽李治以太子之尊。竟然恭稱盧鴻妻子鄭柔為師母,又要親到府中拜見,不由連稱讚歎,果有太子風範,真乃大唐之福云云。

    「為臣怎敢勞動太子大駕,還是暫待後議吧?」

    「尊師重教,理所當然。何況聞說師母大人氣量高雅,就是師尊也很是尊重地,李治如何能不去拜見?」

    盧鴻不由氣結,自然明白李治要脅之意。還說什麼「師尊也很是尊重的」,擺明了是拿鄭柔來壓自己。心下暗怒,心道我與你姐姐又沒有什麼說不明白地事,難道還怕你告惡狀不成?

    再一想鄭柔等了這些年,好容易京中事安定下來,將她接到這邊,若再有些事生出來,弄得老婆不高興。似乎也不合適。不過一對瓶子,自己隨時能畫。李治少年心氣,又是太子身份,願意有此表現之處,便遂他心罷了。罷罷,人在屋簷下,又被這壞小子算計了。反正早晚這傢伙得當皇帝的,讓他佔佔便宜就佔佔便宜吧。等以後咱再找回來。

    想到此節,盧鴻「嘿嘿」笑道:「太子殿下如此親體下情,盧鴻心中至慰。既然如此,這對瓶子便贈與太子殿下。望太子永記今日之念,推重文化。尊賢愛老。方不負大唐儲君之望。」

    李治笑得如同一隻小狐狸一般,卻一本正經地謝過盧鴻。將那瓶子收了,還不忘對盧鴻眨眨眼。

    盧鴻怕他人相問,也不多留,連忙聲稱要回家準備,與眾人作別,匆匆而去。

    留下眾人,均覺得其中似有些奇怪之處,只是均不明所以。

    褚遂良與閆立本二人,卻念念不忘「似與不似」之說。適才見李治一說瓶上美人「似與不似」,盧鴻便大加讚賞,以瓶相贈。只是二人看了又看,實在看不出瓶上仕女似在何處,不似在何處。二人本欲問盧鴻,但不等出聲,盧鴻已經揚長而去。只好回轉身,將來請教太子殿下。

    「請問太子殿下,適才所說似於不似,這瓶上仕女,固然極佳,但其似在何處,又不似在何處?」褚遂良疑惑地問道。

    李治咳嗽一聲,目光清朗,神態平和地道:「哦,褚大人,這似與不似,在何處麼——嗯,似與不似,全在心中啊!」

    眾人只覺太子之言,高深莫測。褚閆二人,眉頭緊皺,苦苦思索。李治強忍笑意,與眾人一一告別,命下人攜了似與不似的仕女瓶,洒然而去。

    之後褚遂良、閆立本二人,卻因此言大費思量。再之後,《藝苑掇英》以盧鴻此言為題,專邀褚閆二人,為此各寫文字,出版了一期專刊。只是令眾人始料未及的是,二位大家對此言的理解,竟然絕不相同。

    閆立本是真正的畫師出身,對畫藝的理解著重於由技巧,而後漸至自然。所謂「既雕既琢,復歸於樸」、「入手繁縟,漸至高遠」。他認為李治說所「似與不似,只在心中」,乃是由外而內,由似至不似。因此提出「初習畫藝,務求逼似;上溯心源,漸成天真。」

    褚遂良本是書道高手,後涉畫藝。因此認為畫為心聲,不應斤斤計較於形似,不應耗費時日於技巧。更言道太子殿下所謂「似與不似,只在心中」定然便是此意,由此提出「直指本心,無拘無束」,要「拋卻形役,不求肖似,自然天成,但得神韻。」

    似與不似的觀點一出來,便引得世間藝人紛紛關注。兩位大家在此基礎上分別引申,各抒己見後,又引得各自一方加入了論戰之中。二人雖然私交極深,但畫論觀點,卻越分越遠,爭論不休。

    李治「只在心中」的論點,更是深得稱讚。這次辯論,不只將書畫界各大家全都引了過來,便是儒學名宿也都多由其說論及至理奧義,認為此說深合盧鴻所說「辯證」之法,頗有義理。後來佛道諸家,竟然也由此發揮,弄出了無數公案。這場筆墨官司直到二人故世之後,仍然未有停歇。其身後各有繼承衣缽之人,又各自發揚光大,竟成了後世畫派兩大宗,影響巨大,後人以「褚派」與「閆派」稱之。

    褚閆二人爭論之時,也曾面詢於盧鴻、李治二人。盧鴻只是哼哼哈哈,顧左右而言他。彼時已為天子的李治表情更為奇怪,似是強忍著什麼,只是說不出來。最後只管拿出天子威儀,道是只憑個人自已理解便是。自己心懸國事,日理萬機,這等藝事小事,卻是不該拿來煩擾天子。

    二人卻不知,李治之後為此事笑了許久。後來他將宮中收藏書畫文房之室,命名為「似不似齋」,第一件藏品,便是盧鴻所繪仕女瓶。據說李治每至「似不似齋」中把玩文物,見到這瓶總是停步凝視片刻,然後哈哈大笑。盧鴻此時自然不知道自己與李治這段啞謎居然會產生這麼大地影響,他這幾天分別畫了些小器物,便換了一大堆寶貝來。想想前一段被人打劫暗搶的慘痛損失,這回總算找回本來。雖然被李治陰了一把,但無損大局,總還是賺得多些。

    除了給眾人畫了些東西之外,還特地補畫了一對瓶子,其上仕女數人,正是鄭柔、紅袖與小翠等人擺弄盆景,形神皆似。估計等鄭柔等人來了,見了此瓶必然喜歡。

    終於等鄭柔來到長安,盧鴻早早到灞橋接了,先到盧承慶府中拜見。盧承慶因李世績一直未還,又因李恪謀反時有功,被李世民提拔為兵部尚書,頗受重用。見鄭柔一家搬來長安,心中歡喜,留著盧鴻二人在府中用過飯後,看天色不早,怕城門出不去,才放了二人出來。

    到了終南府上,雖然天氣漸晚,但此時天色長,也還未黑。鄭柔本就是喜歡山色,見了這處府宅,果然歡喜。夫妻二人說起在范陽時說歸隱山林之事,不想此便得深居山中之願。

    轉了一圈,又見盧鴻拿出為鄭柔所繪瓶子來。紅袖當時眼睛就瞪大了。

    「畫的這是小姐——還有我和小翠姐。太像了!少爺你真厲害!」

    鄭柔卻有些靦腆地道:「妾身哪有這般漂亮。鴻哥錯愛了。」

    「哪裡,這次見面,我倒覺得畫得不像——柔妹你看起來更漂亮了」

    鄭柔臉色通紅,卻是滿臉的甜蜜歡喜,顯是頗為受用。

    「奴婢春蘭」、「秋菊」、「夏荷」、「冬梅」——「拜見老爺夫人。」

    四位丫環也出來,拜見初到此地的鄭柔。

    「啊——」鄭柔、紅袖、小翠看著這四位站成一排,當時都是一臉震驚。

    紅袖最是心直口快,直接驚道:「怪不得——天哪,洗硯倒真是聽話,怎麼找了這麼四位姐姐來的。真難為少爺你——」

    小翠看著盧鴻,劇烈喘息幾口,以手撫胸,目光中全是佩服與同情。

    只有鄭柔不失大婦威嚴,面色很快地恢復平靜,命四人平身,口中卻對盧鴻小聲說道:「怪不得夫君剛才說看著我更漂亮了,這回妾身明白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