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憑魚躍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七章 征途坎坷各奮進
    張所聞聽昱嶺關已破,心中又驚又喜:驚的是,宋江和韓世忠的確了得,不過五七日就將自己曾經損兵折將的天險攻破,戰鬥力當遠勝自己的部下。喜的是,自己是攻打昱嶺關的主帥,自然要在朝廷裡大大的露臉,陞官受賞不在話下。他連忙迎出大廳,率先給兩位將軍道喜。韓世忠和宋江也忙著給張所行禮:「全賴大人洪福,才得以一舉攻破匪穴。大人指揮英明,調動有方,下官對大人的敬仰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張所哈哈大笑,引著二人到廳堂裡落座。

    韓宋二人將破山經過向張所簡述一遍,聽得張所高挑大指,連聲稱妙。韓世忠對張所抱拳道:「大帥是攻山主帥,故而下官人等請大帥奏本,上報昱嶺關的情形。下官當暫守此地,靜候朝廷旨意。」宋江也施禮說:「下官是星夜趕來昱嶺關,尚未奏報宗澤元帥。末將欲即可馳返甬州,統領標下共赴台州圍剿逆賊餘孽。特來向大人告辭。」

    大家都是武將,自不用像那些酸儒文官那樣虛頭八腦,張所點點頭:「宋大人為國為民不辭勞苦,本帥深為感動,此番立下的新功,本帥定當據實上奏,為兩位大人請功。」宋江忽然想起一事:「此次能攻破昱嶺關,全賴大帥提示絕水之計。那曾千里有功於國,下官願為他請功。大帥知人善任,實有伯樂之能,下官敬佩無比。」張所沒料到宋江能給自己的仇家請功,心下多了一份欽佩:「宋大人秉直公正,不計前嫌,高風亮節,令人稱讚。」

    宋韓二人離了橫店並轡而行。宋江慨歎一聲:「韓大人賢伉儷英名遠播,威震江南,宋某相見恨晚。不知韓大人對國事有何高見?」韓世忠早就聽說宋江受撫下山以來東征西討,戰功彪炳,忽聞他問起國事,不由心中一愣:「韓某偏居一隅,見識淺薄,還請宋大人點撥。」

    宋江在馬背上抱拳:「韓大人過謙了。宋某除戎馬生涯之外,對土地兼併頗有關注。聽聞江南兼併尤甚?韓大人出身望族,可有何感觸?」韓世忠雖本家是皖南一帶的豪強,但幼時也曾聽先生講過史事,懂得百姓安居樂業方乃天下太平的根本,心中對官吏豪強的巧取豪奪也有些不滿,認為他們這種無休止的貪慾必將導致天下不安,再深層次的倒沒有多想。此刻聽宋江一問,只好泛泛一說:「雖本朝太祖皇帝起,不抑兼併,但韓某以為,土地乃農民之根本,豪強實不宜兼併過甚。只是小戶人家根底淺薄,遇災遇難,只有以土地換生存,自古如此,頗也無計。」

    宋江聽他的口氣,知道他對此事的認識不多,但似也覺得兼併是不妥的,於是微微一笑:「此間大有道理。宋某苦研數載,方窺知豹之一斑。惜今日餘暇無多,不能與大人深談。此番韓大人大功新立,若將領能掌統民政,還望以民生為重,抑制兼併,不失為天下蒼生謀大利也。」韓世忠聽得似懂非懂,只好含糊答應。

    兩人在昱嶺關前拱手作別。待韓世忠一行走得遠了,宋江望著背影搖搖頭:「又是一個國事未通的官員。」回到自己的營盤,他即刻傳令,讓田虎、雷橫、程通暫留原地等候上命,勻出部分衣甲旗號,讓方傑、龐萬春的手下臨時換上,命他們明日一早隨自己起身前往浙東。

    當晚,宋江帶著柴進、董平、花榮等去看望了戰場負傷的朱仝、鄧子雄。次日五更,宋江帶著包括五千新收編的大越軍在內的一萬人馬登程上路,去與吳用統領的威盛軍大隊會合。

    盧俊義帶著數千忠義軍遠征塞北,滯留在女真人的部落裡已經數月有餘,苦苦等待自家船隊運載完方臘的人馬之後來將自己帶回中原。此時已值六月,塞外草原上草茂樹榮,牛羊歡騰,倒也一片生機勃勃,女真人個個興高采烈,做事走路都似一陣風。自從擊敗了契丹皇帝耶律延禧的御駕親征,佔據了遼國的輜重要地黃龍府之後,阿骨打就下令正式稱國,定國號為金。待傷勢略好,完顏阿骨打將願意與自己結盟的十幾家部落首領招來,在黃龍府舉行了登基儀式。這下子金國人神氣活現,勢力也一下子擴大了許多。

    盧俊義、林沖也被阿骨打賜予了伯爵的祿位,只是他們心中依然無時無刻不在想著盡快回到中原,回到戰友們的身邊。這趟兩人把魏定國、單廷圭、段景住等人找來,又一次商量南歸的路線。魏定國指著段景住繪製的關外地圖說:「若是宋將軍再不能把船隊派來,我看咱們乾脆就從陸路向南殺回去。」單廷圭也說:「女真人講,每年八月十五之後,這裡的天氣就迅速變冷,冬季比中原要長上兩倍,而且冬天寒冷的時候,連人的鼻子、耳朵都能凍掉,真的是滴水成冰。咱們的將士很難捱得住。」

    盧俊義望望那地圖:「從陸路殺回去,談何容易啊。契丹雖然吃了個大敗仗,但根基仍在。契丹八部內部不統一,但一旦打起仗來,還是能夠一致對外的。咱們如果硬闖,實際上不但會損失慘重,而且也是幫契丹人修補黃龍府之戰的傷口,不可取。再說海城那邊的杜遷、宋萬和凌振他們怎麼辦?」

    這些話題大家已經商量過多次了,林沖馬上表示:「絕對不能把他們丟下不管。」杜遷他們雖然武功平平,但為人頗為厚道,林沖與杜遷、宋萬相處的時間最長,感情很是深厚。段景住想了一下說:「要不,讓他們帶人先到這裡來與我們會合?」林沖說:「杜遷他們只有兩千人,還帶著火炮和輜重,若是半路遇到遼軍如何?」段景住搖搖頭:「我聽頡利說,天祚帝平滅蕭氏叛亂之後,在遼陽一帶仍留了十來萬人馬。雖說這關外地廣人稀,人馬行軍不易被發現,可萬一遇上,那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是啊,與大宋的國事一樣,遼人雖然早已不及以往的強梁,但勢力依舊不可小覷,咱們如果硬來怕不是辦法。」深知內情的盧俊義說:「此地經陸路回國,無非兩條路,一是山海關,一是雁門關,皆是遼國重地。即使是繞道張家口等小關隘,怕也非得經過一番血戰。咱們人數不多,且又不是迫不得已,能不冒險,就不要妄使將士拚命。」

    眾人沉默了一會兒,林沖說:「還是咱們到海城去會合他們吧。咱們有阿骨打送的一萬匹駿馬,每個戰士有三匹馬可以換乘,快馬加鞭的衝過去,怕遼兵擋我們不住。若能到了海城,那裡離大海甚近,只要船隊來接應就萬事大吉了。」段景住提起駿馬就喜形於色:「這一萬匹馬可是寶貝,值幾十萬兩銀子哩!」眾人見金毛犬的財迷樣子,都笑了起來。

    正說話間,一名小校喜氣洋洋地跑了進來:「回稟眾位將軍,有飛鴿傳書到了!」大家都馬上站了起來,看盧俊義接過那個蠟封的小竹筒打開,取出一個絹卷觀看。眾人的目光緊緊盯著盧俊義的臉,見他的表情舒展開來:「宋將軍終於派船來接我們了!」大家頓時興奮地叫了起來。

    盧俊義把密信一收:「船隊大約六月二十五日可到海邊,讓咱們做好準備,按時會合。」他待大家的歡呼聲稍稍平息,旋即下令:「各隊人馬速作準備,馬匹、兵器、乾糧、飲水都要收拾好。今天是六月十三,路上大約要走四天,這樣我們後天拔營,六月十九到海城會合後隊,二十二日到海邊等候船隊。」

    雖然有些人覺得這樣的行程安排可能會在路上驚動契丹人,並把他們帶到海邊去,說不得會在海邊引起一場戰鬥,但大家同樣歸心似箭,便沒有人出言反對,只是眾人都沒料到因此解救了一直在海城留守的杜遷等人。

    ()

    http://

    http://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