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地說,周沖並不是那種意氣用事的人,可是當時那種屈辱感非常強烈。不要說周沖這個生平未受人施捨的人,就是換作一個有自尊心的人處在他那種情況下,心中也會很不好受。要是沒有這種感受,那只能說明自尊心有點欠缺。
飢餓畢竟是實實在在的存在,雖然可以一時沖淡,卻不可能長久沖淡,沒走出多遠,肚子裡咕咕直響,周沖心裡又升起一股悔意,悔不該一時衝動,憤而不食。
悔歸悔,他可沒有再回去吃飯的想法,因為他來到了野外,他相信有辦法對付過去,野外嘛,樹皮草根這些充飢之物周沖有自知之明,難以下嚥,姑且不論。野果總有吧,摘得幾枚,吃飽不敢想,略卻飢餓總是行的。
人在絕境中有兩種表現,一種是想得更糟糕,一切都是灰色的,好像世界末日到了似的。另一種情況就是具有樂觀而堅強不息的那種人又會往好的方面去想,總是認為事情可以解決,困難可以戰勝,周沖正好是屬於後者。
可惜的是,事實並未如人意,跑了老大一圈野果沒有找著不說,反倒是累出了一身虛汗。
再樂觀堅強的人當此之情也不得不面對現實,周沖不得不接受處境非常殘酷的事實,心想喘口氣再作打算,靠在一棵海碗粗細的樹身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不經意間,看見山坳裡有一間低矮的茅草屋,不由得精神一振,站起身就朝茅屋走去。
距離不遠,一會兒就走到了,只見茅屋前的石墩上坐著一個老婆婆和一個老爺爺,蒼顏鶴發,其白如霜,皮皺膚結,一副老態龍鍾之態。一般來說,老人因為體力方面的問題,在整潔上會大為遜色,也許還不潔,不過眼前這兩個老人收拾得很乾淨,讓人看著就舒服。
周沖心裡沒來由地生起一股好感,上前唱個諾:「大爺大婆請了。」
兩個老人精力不濟,正閉著眼睛打瞌睡,給他的話聲驚醒,揉揉眼睛看清眼前不知何時站著一個俊秀的後生,頗為奇怪,站起身,老大爺問道:「年輕人,你有事嗎?」
「我口渴,想向老爺爺老婆婆討碗水喝。」周沖昧著良心說,其實他心裡是想說能不能給我一點吃的。平生第一次向人要吃的,終是說不出口,才改口說討水喝。
先秦時期,民風純樸,一口水根本就算不得一回事。不要說一口水,就是一碗飯也不會有事,例如伍員逃難,浣衣女給他飯吃。韓信窮困潦倒之際,漂母時常給他飯吃,還激勵他奮發有為,終於成為載入史冊的大軍事家。這些故事很好地說明了古時的民風遠比後世好,「世風日下」「世態炎涼」並非沒有,也大有人在,比如蘇秦的遭遇就是很好的反面例子,至少周沖沒有遇上。
「年輕人,你等一下,我去給你拿水。」老婆婆非常爽快地答應周沖的請求,扭頭對老爺爺說:「老頭子,你招呼一下。」顫顫微微地進了屋。
老爺爺指著石墩道:「年輕人,你坐,你坐。」
也許是因為膝下無兒無女,對年輕人特別親切,話語間自然充盈著一種親情似的關愛,這讓身在異世異地的周沖倍感溫暖,忙謝道:「謝謝老爺爺。」坐了下來。
剛坐下,老婆婆端著一個瓦罐出來,遞給周沖道:「年輕人,來,你喝水。」
先秦時期,我們現在用的瓷碗不是沒有,而是還沒有大量盛行於世,特別是秦國用得就更少了,秦國的盛具朋友們一定知道,以瓦罐為主。「擊甕叩缶」中的甕與缶就是瓦罐類的器具。(按:擊甕叩缶朋友們熟知,但是千萬不要以為甕與缶可以用來當作樂器使用,更不能理解成那是秦人的娛樂工具,那是貶損秦人的。別的不說,朋友們只要想想敲飯碗是很不禮貌,不登大雅之堂的舉動就明白了。)
周沖餓極了,連道謝都忘了,從老婆婆手裡幾乎是搶過來的,三兩口就把水喝了下去。酒入愁腸愁更愁,水入飢腸卻更饑,周沖並沒有得到水飽的幻覺,反倒是飢火象貓撓似的一個勁往上躥,脫口道:「好餓。」
「年輕人,你還沒吃飯?」老兩口同聲問出,又同時說道:「你進屋,我給你做。」
老兩口的話裡充滿著關愛,這是一個長輩對於後輩的關心與愛護,周沖心裡一暖,最後的心理防線為這種親情似的關愛沖淡,距離一下子拉近,很是愉快地接受了兩老的提議不說,還嘮叨了一句:「我餓得很,有啥可墊底的?」不是周沖得寸近尺,實在是他太餓。
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實行徵兵制,男子都要上戰場,老爺爺也不例外,在戰場上經常吃不上飯,餓著肚子打仗的事就沒少經歷過,很是理解周沖的感受,道:「有有有。」
「還有一碗剩飯。」老婆婆走到灶台前,揭開鍋蓋,端來一個瓦罐,走到給老爺爺拉著坐下的周沖面前,把瓦罐放在舊桌上,道:「年輕人,你先吃著,我再給你做。」
周沖把瓦罐裡的食物一看,倒吸一口涼氣,瓦罐裡盛的不是想像中的大米飯,而是一碗豆子,用現代人的標準來說,這是喂牲口的,卻拿來給人吃,實在是太出人意料。好在周沖的反應夠快,想起在牛大眼的飯店裡看見那些客人吃煮豆子、煮麥子的事情,也就釋然了。(按:電影電視裡的古人有酒有肉,那是權貴富豪之家,「肉食者」之類,不是小百姓的真實生活。)
飢火難捺的周沖也顧不得其他,拿起筷子就吃。哪裡知道,豆粒一入嘴,那滋味真的很不好說。不用說,豆粒煮得很軟,很爛,這和老兩口牙齒不多有關係。在這之外,還很柔滑,感覺倒還不錯,挺入口的。讓周沖無法下嚥的是,還有一股讓人無法忍受的豆腥味,更嚴重的是一是沒鹽,二是沒油。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折磨,要不是周沖使勁閉著嘴,使勁下嚥的話,肯定是嘔出來了。(按:斷腥的方法很多,辣椒、生薑都有這個作用。豆子要是不放鹽,不放油,煮熟就吃,那滋味真的是不好說,親身領教過。)
老兩口人生閱歷畢竟多,也是明白原因,老婆婆忙說:「年輕人,味道不好,你先等一下,我給你放點鹽。」
老爺爺就更進一步,道:「再放點油,味道就好多了。」
我們現代的食物要求是味道要好,除了很好的烹調技術外,油鹽是必備之品。油就不說了,鹽有說明的必要。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物了,平常得可以忽略,可是在古代,鹽卻是了不得的大事情,這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同時又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再加上當時的科技水平低下,產量不高,從而導致鹽的價格很高,比起現在高了許多倍。在古代,鹽曾經一度提到戰略高度,這是讓人難以想像的事。
對於窮苦百姓來說,一年能吃上幾回鹽已經是很幸福的事情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我家鄉就有一戶人家,平常菜裡不放鹽,要是有客人來了才會放鹽,何其辛酸!
對於二老的提議,儘管餓得前心貼後背,周沖也是沒有理由不接受,很是高興地放下瓦罐。加油加鹽是大好事,可是,等周沖弄明白之後,他的感覺就是恐怖,因為他看見了他連做夢都想像不到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