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九 最後的戰爭 第六十章 陌生的戰場~第六十一章 意外因素
    第六十章陌生的戰場

    戰後,很多人把美軍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亞海戰」(大戰爆發時,美軍偷襲中國海軍西印度洋艦隊的戰鬥也在迪戈加西亞附近進行,被稱為「第一次迪戈加西亞海戰」)遭受慘敗完全歸責於裡根的錯誤判斷,也有部分人認為,主要原因是裡根少將與尼克松准將產生的嚴重分歧。

    從本質上講,除了裡根要為優柔寡斷負一點責任之外,主要還是美軍自身的問題。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美國在過去三十八年裡所奉行的基本戰略。

    二零一四年爆發的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美國當局一直奉行「不接觸政策」,即不再以直接對抗的方式來遏制中國,而是通過扶持中國的敵對國家、特別是中國周邊的強國來牽制中國。

    這個戰略的核心思想,就是不與中國發生正面衝突。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在接下來的三十多年間,雖然美軍打了幾場戰爭,但是都是小打小鬧,算不上大仗。

    與美軍相比,中隊卻在三十多年裡,經歷了數次大規模戰爭。

    從經濟上講,美國顯然獲益良多。按照一些人的估計,如果美國在中國所經歷的幾場戰爭中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或者更加直接的軍事策略,僅在兩次印度洋戰爭、以及兩次中日之間的戰爭中,就要遭受數十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而美國奉行的「不接觸政策」,不但沒有使美國遭受直接損失,還為美國賺得了不少利益,創造的經濟價值高達數萬億美元,是美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

    問題是,美軍卻因此錯過了鍛煉的機會。

    要知道,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前,美軍的戰鬥力、素質、組織結構等等,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事實上,如果朝鮮不是中國的鄰國,哪怕只隔得稍微遠一點,中隊都不可能在二零一五年擊敗美軍。

    美軍能夠擁有如此強悍的戰鬥力,與其長期經受戰火洗禮不無關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軍是參戰次數最多的軍隊,而且美軍的發展在很大的程度上與頻繁參加戰爭有關。

    可惜的是,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美軍就很少參加真正的戰爭了。

    相反,在此之後,中隊卻頻繁出現在戰場上,而且打了好幾次貨真價實的大仗,積累了大量的實戰經驗。

    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海軍就是打出來的。

    如果沒有東海戰爭、如果沒有兩次印度洋戰爭、如果沒有中南半島戰爭、如果沒有對日戰爭,中國海軍絕對不會擁有二零五二年的成就,甚至不大可能找準發展方向,也就不可能打造出經驗最豐富的艦隊。

    在這其中,第二次印度洋戰爭與中日戰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二次印度洋戰爭,讓中國海軍學會了如何在逆境下作戰,中日戰爭則讓中國海軍學會了如何在廣袤的大洋上作戰。

    這些經驗,都是無形的、而且無價的資產。

    與之相比,美國海軍卻開始嚴重缺乏打大仗的經驗。說得不客氣一些,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美國海軍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利用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艦隊,以及如何用這支艦隊來取得戰略性勝利。

    從戰略角度講,美國海軍從一開始就犯下了嚴重錯誤。

    以戰爭爆發後的情況來看,美國海軍不應該急於把兵力集結到西太平洋上,而是應該首先拔除中國的外圍軍事基地群,比如在南亞與東南亞用兵,打擊中國的軟肋,消耗中國的作戰力量。在艦隊部署上,美國海軍最多只需要在西太平洋上留下六支航母戰鬥群,保持最低限度的戰略威脅,把九支航母戰鬥群集中部署在印度洋上,以澳大利亞與迪戈加西亞為基地攻打中國在南亞與東南亞的軍事基地,瓦解幾個意志不太堅定的國家,比如斯里蘭卡與印度尼西亞,並且迫使中國艦隊到印度洋上決戰。在徹底打垮了中國海軍之後,再在西太平洋上發動戰略進攻。

    果真如此的話,牧浩洋很有可能被迫出兵西太平洋。

    在菲律賓海與美軍決戰,中國艦隊的處境就沒有這麼理想了。

    別的不說,菲律賓海過於狹窄,供艦隊活動的空間遠不如印度洋。此外,關島的軍事設施比迪戈加西亞完善得多,部署軍隊的能力也強大得多,而且處於美國核心戰區,能夠得到足夠的掩護。只要美軍充分利用關島,就很有可能在只動用六支航母戰鬥群的情況下,在菲律賓海殲滅中國海軍。

    當然,這種戰略層面上的錯誤,絕對不是由一個因素、或者某個人導致的。

    從根本上講,美軍的戰略重點是速勝,即在中國完成全面戰爭動員,遠超美國的戰爭潛力全部爆發出來之前就擊敗中國,因此美軍就必須盡快在戰略上取得突破,獲得壓倒性的戰略優勢,唯一的辦法就是在西太平洋上打開突破口,然後對中國進行戰略轟炸,削弱中國的戰爭生產力。

    可惜的是,美國卻沒有把握好這個機會。

    要知道,如果美國暫時放棄印度洋,而且穩住以色列,不在中東點火,就有能力把十五支航母戰鬥群集中在西太平洋上,至少能動用十二支航母戰鬥群,以絕對的兵力優勢壓垮中國海軍。

    從戰後披露的資料來看,導致美軍犯錯的主要原因,還是美軍對戰局預判不夠準確。

    當時,連喬丹等人都沒想到,戰前的突然襲擊,能夠消滅中國太平洋艦隊,而且隨後就消滅了中國的西印度洋艦隊,把中國海軍三分之二的主力戰艦送入了海底,幾天之內就掌握了絕對兵力優勢。

    這個預判上的錯誤,產生的影響很難用語言說明。

    要知道,在制訂戰略計劃的時候,美軍只指望能夠重創中國海軍,擴大艦隊規模上的優勢,而沒有想過能夠打殘中國海軍。結果就是,美軍在戰略上不敢放棄印度洋,也就不得不在印度洋上動用重兵。因為戰略計劃直接決定了戰爭前的準備工作,比如兵力部署、物資調運、保障支援等等,所以在戰爭正式開始後,如果情況與預料的有出入,就需要很多時間重新部署。

    拿艦隊作戰來講,在戰爭爆發前,美軍花大力氣擴大了珀斯港的基礎設施,還在達爾文港修建了可供航母停靠的深水碼頭,在澳大利亞西北地區修建了數座空軍基地,增強了兵力部署能力。相反,在太平洋方向上,關島的阿拉普港、瓦胡島的珍珠港、乃至本土的聖迭戈港的基礎建設都沒有擴大,容納與支持艦隊作戰的能力非常有限。以當時的情況,美軍最多只能在西太平洋上部署十二支航母戰鬥群,而且理想狀態是九支,達到十二支,必然會降低艦隊的作戰效率。

    這些因素,導致美軍在情況已經出現變化的時候,還是得按照原計劃行動。

    在戰略層面上都存在這麼多的問題,美軍內部的問題就可想而知了。

    對於美軍的前線指揮官,特別是艦隊指揮官來說,最欠缺的就是作戰經驗,特別是指揮大艦隊進行制海作戰的經驗。

    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軍就沒有進行過任何性質的制海作戰。

    即便在美蘇冷戰、以及中美冷戰時期,也是以海上對抗為主,根本沒有作戰機會,而美軍參與的戰爭,根本不涉及制海作戰,因為在這些戰爭中,美國的對手都很弱小,根本無法對美軍艦隊構成威脅,更沒有能力在海洋上挑戰美國海軍。如此一來,美軍艦隊指揮官的經驗,往往來自與對手,即中國海軍在幾場大規模海戰中所總結出來的經驗。這種間接性質的學習與借鑒,顯然比不上直接參與。

    當時裡根的表現,正好說明了這個問題。

    在二十六日凌晨,裡根沒有及時的做出決定,而是拖延了數個小時,才在天亮之後讓艦隊轉向。

    如果換成牧浩洋、哪怕是龔繼飛,都不會浪費這幾個小時。

    美軍聯合艦隊在天亮後轉向的第一個結果就是:一頭撞進了中國海軍反潛巡邏機的密集搜索海域。

    八點不到,美軍聯合艦隊再次被反潛巡邏機發現。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之內,中國海軍的反潛巡邏機先後三次發現了美軍聯合艦隊,而且每次都及時發出了偵察情報。

    雖然為此,中國海軍損失了二十多架反潛巡邏機,但是換來了無價的戰場情報。

    對美軍聯合艦隊來說,此時最缺的就是戰場情報。

    當天上午,美軍的第四次偵察行動,把重點放在了北面,即重點搜索馬爾代夫群島東面海域。

    這次,美軍偵察機遭遇了更大的阻力。

    因為反潛巡邏機已經多次與美軍偵察機遭遇,還有數架反潛巡邏機被擊落,所以中國空軍在當天上午加強了對反潛巡邏機的掩護力度,為每一架反潛巡邏機安排了兩架、甚至四架護航戰鬥機。

    雖然這些護航戰鬥機無法全程伴隨反潛巡邏機活動,但是至少能伴飛一千多公里。

    結果就是,美軍的偵察機在當天上午遭到了中國戰鬥機的兇猛攔截,第四批偵察機中有三分之一沒能完成偵察任務。

    這下,裡根更加堅信了之前做出的判斷。

    此時,連尼克松都有點動搖了。

    如果中國艦隊沒有在馬爾代夫群島東面,中國空軍為什麼要派遣這麼多戰鬥機?

    事實上,當時一些美軍偵察機飛行員還把中國空軍的J-30與J-31誤認為是中國海軍的J-32與J-33。

    這些錯誤判斷與錯誤報告,最終導致了災難性的結果。

    卷二瘋狂的前奏第六十一章意外因素

    第六十一章意外因素

    二十六日上午,海軍與空軍發來的戰報,幾乎淹沒了牧浩洋與龔繼飛。

    從這些雪片般飛來的戰報中找出關鍵信息,並且加以利用,絕對是對一名艦隊指揮官最大的考驗。

    很多時候,信息過多反而沒有好處。

    要知道,海軍與空軍發來的信息,不見得都是準確的,都有事實存在偏差,某些甚至完全錯誤。如果無法對這些信息的正確性做出準確甄別,並且找到可以利用的信息,也會產生惡劣後果。

    所幸的是,指揮特遣艦隊的是牧浩洋。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由龔繼飛指揮戰鬥,結果恐怕很難預料,因為這位年輕的海軍少將一直叫嚷著要搶先發動攻擊。

    牧浩洋冷靜得多,而且已經看出了一些端倪。

    根據空軍發來的戰報,牧浩洋初步斷定,美軍正在重點搜索馬爾代夫群島東面,而沒有過於關注群島西面。更重要的是,海軍在清晨發來的消息,證明美軍聯合艦隊已經轉向北上了。

    這兩條信息合在一起,表明美軍指揮官認為特遣艦隊在其北面。

    更重要的是,美軍指揮官做出了主動尋求決戰的選擇。

    這讓牧浩洋有點吃驚,因為特遣艦隊果真在馬爾代夫群島東面的話,就算美軍聯合艦隊獲得了搶攻機會,也必敗無疑。

    原因很簡單:在這片海域,特遣艦隊肯定得到了空軍岸基戰鬥機的全力掩護,美軍沒有任何兵力優勢可言,在其攻擊特遣艦隊的時候,特遣艦隊可以不顧艦隊防空,出動全部戰鬥機進行反擊。

    除此之外,美軍聯合艦隊搶攻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要知道,美軍聯合艦隊已經暴露行蹤,而特遣艦隊還在暗中。只要美軍聯合艦隊進入艦載戰鬥機的攻擊範圍,特遣艦隊就會發動攻擊,而美軍聯合艦隊則要等到偵察機發現特遣艦隊之後才能發動攻擊。

    遭到中國空軍戰鬥機攔截,美軍偵察機有那麼容易發現特遣艦隊嗎?

    在牧浩洋看來,美軍聯合艦隊這麼做,簡直就是在送死。

    正是如此,在二十六日上午,牧浩洋也有點猶豫,不知道該不該立即趕過去,給予美軍聯合艦隊迎頭痛擊。

    與裡根不同,牧浩洋是在準確掌握了戰場情勢的情況下,而做出的審慎判斷。

    中午,發生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一架海軍的反潛巡邏機在空軍戰鬥機掩護下,遭遇了美軍的偵察機,隨後擺脫護航戰鬥機單獨南下。因為導航儀出了問題,反潛巡邏機的航線實際上向西偏了幾度,結果在不應該的到達地方發現了美軍聯合艦隊。

    匯報的時候,反潛巡邏機給出了準確的方位信息與美軍聯合艦隊的航線信息。

    可惜的是,反潛巡邏機的方位信息是錯誤的。

    也就是說,美軍聯合艦隊的實際位置在反潛巡邏機報告位置的西面,偏差大概在三百公里左右。

    這個錯誤,直到四個小時之後,才由一名核對偵察報告的參謀糾正。

    當時,那名參謀對比了無線電監聽電台給出的報告,而且那架反潛巡邏機也已經回到了機場,地勤人員發現慣性導航儀出了問題,參謀也才發現反潛巡邏機的報告有誤,並且及時匯報了情況。

    只是,這是四個小時之後的事情了。

    收到這條消息,牧浩洋沒再遲疑,立即命令艦隊向東南方向航行,而且讓龔繼飛去準備攻擊行動。

    根據反潛巡邏機提供的報告,足以判斷美軍聯合艦隊正在駛往迪戈加西亞。

    從其轉向地點來看,美軍聯合艦隊的指揮官肯定知道中國空軍是個大威脅,所以沒有進入空軍戰鬥機的打擊區域。

    事實上,這早就在牧浩洋的預料之中。

    美軍聯合艦隊的任務是拱衛迪戈加西亞,在適當的時候與中國艦隊決戰,而不是去打擊印度南部地區的中國空軍基地。也就是說,美軍聯合艦隊不可能一直北上,肯定會在適當的時候轉向。

    顯然,牧浩洋就在等待這個機會。

    只有離得足夠近,特遣艦隊的突然襲擊才有致命性,而且也才能萬無一失的逮住美軍聯合艦隊。

    要知道,美軍聯合艦隊在轉向西行之後,在戰術上就沒有多大轉圜餘地了。

    接下來,美軍聯合艦隊最多只能在受到威脅的時候轉向南下,而其第三艦隊的最高航速不會超過三十五節。如此一來,只要能把距離縮短,就算美軍聯合艦隊轉向撤退,除非打算拋棄第三艦隊,不然都無法避開特遣艦隊。如果特遣艦隊在此之前打草驚蛇,美軍聯合艦隊很有可能提前轉向。雖然在此之後,特遣艦隊依然有較大的把握追上美軍聯合艦隊,但是卻不得不在沒有空軍戰鬥機掩護的情況下作戰,還得在廣袤的印度洋腹地搜尋目標,而特遣艦隊的航空兵本來就不佔優勢。

    說白了,牧浩洋打算打一場沒有風險的戰鬥。

    這也可以理解,因為中國海軍再也承受不了損失。

    牧浩洋需要的是一次絕對性的勝利,不但要殲滅美軍聯合艦隊,還要避免特遣艦隊遭到重創。

    可以說,牧浩洋的戰術相當保守。

    只不過,在採取保守戰術的時候,牧浩洋充分利用了所有有利條件,也就對取勝擁有了最大把握。

    按照反潛巡邏機提供的情報,戰鬥將在夜間進行。

    準確的說,傍晚六點左右,特遣艦隊與美軍聯合艦隊的距離將縮短到兩千公里之內。如果牧浩洋在六點派出攻擊機群,那麼戰鬥將在七點之後開始。因為現在是北半球的冬季,所以日落較早,六點過天色就暗了下來。

    問題是,反潛巡邏機提供的情報是錯誤的。

    事實上,在四點左右,特遣艦隊與美軍聯合艦隊的距離就將縮短到兩千公里之內,而且特遣艦隊將處在美軍聯合艦隊偵察機的搜尋範圍之內。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特遣艦隊將在準備空中打擊的時候被美軍偵察機發現。

    可以說,這絕對是一場天大的災難。

    要知道,在這種情況下,美軍聯合艦隊有足夠的時間搶先發動進攻,而牧浩洋只有在運氣特別好的情況下,也就是反潛巡邏機在四點左右再次發現了美軍聯合艦隊,才有可能同時發動攻擊。如果運氣不大好,比如反潛巡邏機沒有再次發現美軍聯合艦隊,牧浩洋還得在攻擊前出動偵察機。如此一來,特遣艦隊無論如何也不大可能在美軍的攻擊機群到達之前把戰鬥機派出去。

    只是,這個時候,確實發生了意外情況,而且不是一起,而是一系列。

    到二十六日上午,美軍聯合艦隊已經進行了五次偵察,在第四次偵察中,有幾架偵察機還飛到了離印度半島南端不到兩百公里的地方,可是依然沒有發現中國艦隊,甚至沒有遇到中國的艦載戰鬥機。

    這讓裡根非常意外。

    要知道,在清晨的偵察中,部分飛行員報告遭遇了中國的艦載戰鬥機。

    雖然隨後一些飛行員改變了看法,認為他們遇到的是中國空軍的戰鬥機,但是仍然有一些飛行員堅持認為他們遇到的是中國海軍的戰鬥機,而且對交戰過程描繪得繪聲繪色,彷彿確有其事一般。

    對這些錯綜複雜的信息,裡根沒有仔細甄別。

    不得不說,這是裡根少將在這場海戰中連續犯下的多個錯誤中的一個。

    如果他仔細甄別就能發現,在第四次偵察中,報告遭遇了中國海軍艦載戰鬥機的都是來自陸戰隊的飛行員。雖然美國海軍戰鬥機飛行員的經驗也不是很豐富,但是至少精通海軍航空作戰戰術。

    事實上,當時美軍陸戰隊飛行員甚至分辨不出中國空軍戰鬥機與海軍戰鬥機的區別。

    這也難怪,中國空軍戰鬥機與海軍戰鬥機同根同源,在外形上非常相似,塗裝的基本色調也差不多,只是機翼上的徽章不一樣。在遭遇戰中,只有那些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才能做出準確判斷。

    正是這個錯誤判斷,讓裡根認為,中國艦隊在感受到威脅之後,正在撤離戰場。

    當然,他並不知道中國艦隊在向哪個方向撤離,但是直覺告訴他,中國艦隊不會離開西印度洋。

    原因很簡單,中國的登陸艦隊已經到達,中國海軍不會放棄登陸迪戈加西亞。

    這樣的話,中國艦隊就應該正在向西航行。

    正是如此,裡根在當天上午就下令艦隊轉為向西航行。

    轉向的時候,美軍聯合艦隊離印度半島南端大約有二千三百公里,而中國空軍的戰鬥機最多只能覆蓋以南一千八百公里的海域。也就是說,美軍聯合艦隊實際上還可以向北航行兩百公里以上。

    轉向之後,裡根遇到了第二個問題,也就出現了第二個意外情況。

    中國艦隊的最高航速能達到四十五節,而且牧浩洋沒有理由放慢速度,而在第三艦隊拖累下,美軍聯合艦隊的最高航速只有三十三節,比中國艦隊慢了十二節,也就永遠不可能追上中國艦隊。

    裡根不得不做出一個選擇,即拋下第三艦隊,讓第四艦隊全速追擊。

    結果就是,中午的時候,也就是在那架中國海軍的反潛巡邏機到來之後,裡根就給尼克鬆下了一道命令,讓第三艦隊在後方跟隨,並且擔負所有防空任務,第四艦隊負責安排第六批偵察機。

    顯然,裡根已經認為勝利在握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