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弄巧成拙
在戰術策劃上,特別是航空作戰,裡根的能力毋庸置疑。
按照他的部署,如果第六批偵察機找到了中國艦隊,第四艦隊將負責首輪打擊,力求癱瘓中國艦隊,然後由跟上來的第三艦隊負責進行第二次打擊。當時,裡根還對美軍聯合艦隊的空中打擊行動做了非常巧妙的安排,即在第一輪攻擊結束之後,第三艦隊立即出動戰鬥機發動第二輪攻擊,而第四艦隊的戰鬥機將降落到第三艦隊的航母上,而第三艦隊的戰鬥機在返航的時候,則降落到第四艦隊的航母上。這樣一來,兩批戰鬥機的往返航程相當,能夠在最大的作戰半徑上,發揮最大的打擊威力。如果不做這個安排,而打擊半徑又非常大,第三艦隊就不能及時參戰。
問題是,裡根的這個戰術必須具備兩個先決條件,一是他對戰局的判斷準確無誤,二是偵察機及時發現中國艦隊。
只要欠缺一個先決條件,他的一切巧妙戰術安排都派不上用場。
此外,美軍艦隊還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到二十六日下午,裡根安排第六次偵察的時候,第四艦隊的艦載航空兵在此之前已經承擔了三次偵察任務。因為必須留下足夠的防空戰鬥機,所以偵察重任全部落在了六支戰鬥機中隊身上。
相對而言,偵察任務是一項非常枯燥、也非常消耗飛行員體力的事情。
原因很簡單,算上起飛前的準備工作、以及著艦後匯報偵察情況,一次偵察行動總共耗時六個小時。在只讓六支中隊承擔偵察任務的時候,等於飛行員在每兩次偵察任務之間只能獲得不到四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毫無疑問,這對飛行員是極大的考驗。
中國海軍早就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知道大範圍偵察會消耗航空作戰能力,所以只要有機會,中國艦隊就會盡可能的利用岸基航空兵,減輕艦載航空兵的負擔,讓飛行員保持足夠充沛的精力。
可惜的是,美國海軍還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因為美國海軍幾十年來都沒有打過這樣的大仗了。
更重要的是,裡根也不清楚這一點。
雖然他當了好幾年的航空作戰參謀,但是他在戰鬥機部隊的服役時間不到四年(美國海軍的航空作戰參謀都是飛行員出身,而且絕大部分都是戰鬥機飛行員),因此對飛行員的苦處不夠瞭解。
結果就是,在下午兩點,裡根派出的偵察機飛行員都疲憊不堪。
當時,一些飛行員還心生抱怨,覺得司令官這麼做是在無端消耗寶貴的航空作戰能力。
事實上,這些抱怨非常有道理。
偵察機出發之後,第四艦隊還剩下九支戰鬥機中隊,其中三支中隊的飛行員剛剛完成了當天的第二次偵察任務。也就是說,能夠立即動員起來的,只有六個中隊,戰鬥機為一百四十四架。
如果戰鬥在六點爆發,問題還不大。
到時候,第四艦隊還能動用三個中隊,把戰鬥機增加到二百一十六架,確保三分之二的戰鬥機執行攻擊任務。
問題是,裡根並不肯定第六次偵察能夠發現中國艦隊。
結果就是,當天下午,他沒有讓艦隊航空兵做好出擊準備,而是著手部署當天的第七次偵察任務。
在他看來,如果第七次偵察依然沒有收穫,就表明中國艦隊已經逃走了。
當然,裡根並不覺得這是一個糟糕的結果,因為這表明美軍聯合艦隊可以順利到達迪戈加西亞,阻止中隊登陸。
事實上,只要中國艦隊撤走,中國陸戰隊就不會登陸迪戈加西亞。
要知道,阻止中國陸戰隊登陸迪戈加西亞是美軍聯合艦隊的首要任務,其次才是與中國艦隊決戰。
能夠完成首要任務,也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問題是,中國艦隊沒有撤走,而且正在向美軍聯合艦隊逼近。
可以說,當天下午,湊巧的事情都集中發生在四點左右。
根據特遣艦隊的作戰記錄,直到下午…,都沒有收到新的偵察報告,即反潛巡邏機沒有再次發現美軍聯合艦隊,所以…過,牧浩洋決定安排一次偵察行動,並且為此派了一架運輸機飛往印度南部的空軍基地,並且要求導航員在飛出五百公里之後,通過電報讓空軍出動加油機。
原因很簡單,牧浩洋認為美軍聯合艦隊在兩千公里之外,偵察機的搜索半徑必須擴大到二千五百公里,因此偵察機沒有足夠的燃油返回艦隊,必須在返航途中,由空軍的加油機提供支持。
雖然當時可以安排艦載戰鬥機進行夥伴式加油,但是牧浩洋不想耗費本來就不多的艦載航空兵。
這個安排,在接下來產生了戲劇性的效果。
…五十分,在特遣艦隊南面巡邏的預警機探測到了美軍偵察機,只是離艦隊還有四百多公里。
這下,牧浩洋加強了之前的判斷,即美軍聯合艦隊還在很遠的地方。
只是,那架美軍偵察機沒有轉向返航,仍然在向特遣艦隊逼近。
…五十七分,特遣艦隊的防空戰鬥機出動,在一百八十公里外,用四枚攔截導彈擊落了美軍偵察機。
攔截導彈由預警機提供的信息引導,防空戰鬥機沒有啟動火控雷達。
結果,美軍偵察機在被導彈擊落之前,只發出了一段不完整的電報,其中包括其被擊落的地點。
這份電報,很快就送到了裡根手裡,而且成為他發動攻擊的依據。
有趣的是,裡根沒有在這個時候打破無線電靜默,命令附近的其他美軍偵察機去該區域探明究竟。
也許,當時裡根認為沒有必要暴露行蹤。
僅僅幾分鐘後,牧浩洋收到了一條讓他萬分震驚的消息:上午的那次偵察報告有誤,美軍聯合艦隊所在位置很有可能更加靠前,誤差在三百公里左右。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兩支艦隊的距離已經在兩千公里以內了。
牧浩洋沒有懷疑這條消息,因為之前出現的美軍偵察機已經讓他產生了懷疑。
牧浩洋沒有遲疑,立即讓龔繼飛安排攻擊行動。
這個時候,牧浩洋做出了一個十分正確的決定:不再派遣偵察機,而是讓護航戰鬥機與預警機協同行動,採用在第二次印度洋戰爭期間採取過的戰術,由護航戰鬥機與預警機執行前進偵察任務。
可以說,這等於節約了兩個小時。
四點十五分,四艘「泰山」級航母各出動了兩架預警機,隨即各派遣了十六架J-32分別掩護預警機。
也就是說,牧浩洋安排的前進戰鬥機總量高達六十四架,而且得到了有效支持。
緊接著,牧浩洋由讓四艘航母各出動了八架戰鬥機,組成第二批護航力量,專門為攻擊機群掃清障礙。
如此一來,特遣艦隊出動的護航戰鬥機多達九十六架。
按照牧浩洋的判斷,就算美軍聯合艦隊沒有分道揚鑣,防空戰鬥機的數量也不會超過九十六架。
四點二十五分,執行攻擊任務的戰鬥機陸續升空。
這次,牧浩洋毫無保留的派出了剩下的全部戰鬥機,而且明確告知飛行員,如果沒有足夠的燃油返航,可以去與空軍的加油機會合,或者飛往印度南部的空軍基地,補充燃油後再返回艦隊。
在這個時候,牧浩洋做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當時,那架派往印度南部的運輸機才出發不到一個半小時,飛行了大約八百公里,已經在二十分鐘前發出了電報。更重要的是,這架運輸機離最近的一架艦載預警機大概只有四百公里,正好在定向通信系統的最大工作範圍之內。因此牧浩洋通過預警機,向運輸機下達了一道命令,讓部署在印度南部地區的全部加油機升空支持艦載航空兵作戰,並且讓空軍在一個小時之內,向特遣艦隊派遣四架大型預警機與至少三個中隊的防空戰鬥機,為特遣艦隊提供防空掩護。
結果就是,這架運輸機在四點半左右,再次拍發電報。
兩千公里之外,美軍聯合艦隊在四點過就截獲了運輸機發出的第一份電報,只是沒有引起裡根注意,因為通信參謀準確判斷出,那是由飛機上的小型電台發出的電報,而不是戰艦發出的電報。
結果,半個小時不到,美軍聯合艦隊再次截獲了運輸機發出的電報。
通過三角定位法,通信參謀確定了兩個信號源之間的距離,準確斷定拍發電報的是一架速度為每小時六百公里的飛機,而符合這一條件的,只有艦載預警機、艦載運輸機與反潛巡邏機。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
別忘了,裡根是航空作戰參謀出身。
當時,他做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把兩個電報源的地點進行反向延長,然後把被擊落的那架偵察機的航線向前延伸,兩條線最終相交。準確的說,是兩條錐形輻射區域形成了一處重疊區域。
正是如此,裡根做出了最後判斷:中國艦隊肯定在這片區域裡面。
可惜的是,在做出了如此重要、如此準確的戰術判斷之後,裡根沒有馬上做最應該做的事情,而是做了一件最不應該做的事情:打破無線電靜默,呼叫在該區域附近的偵察機前去探明情況。
卷二瘋狂的前奏第六十三章全力以赴
第六十三章全力以赴
戰後,很多人都認為,裡根少將在犯了如此多的錯誤之後,仍然有機會在二十六日下午四點到五點之間改寫歷史,因為他只需要做一件正確的事情:根據自己的判斷立即派出攻擊機群,以及對之前的部署做出適當調整:讓第三艦隊同時發動攻擊,美軍聯合艦隊就有必勝的把握。
不可否認,這種觀點很有道理。
原因是,中國空軍沒有在一個小時內向特遣艦隊派遣三個中隊的戰鬥機,而是到六點左右才有第一個中隊的戰鬥機到達。如果按照前面的設想,美軍聯合艦隊的兩支艦隊在四點半同時發動攻擊,即便第四艦隊的攻擊機群與特遣艦隊的攻擊機群相向而行,被特遣艦隊的攻擊機群衝散,第三艦隊的攻擊機群也能錯過特遣艦隊的攻擊機群,在六點之前到達,然後在毫無阻攔的情況下攻擊特遣艦隊。沒有防空戰鬥機掩護,特遣艦隊根本頂不住一百多架戰鬥機的密集攻擊。
事實上,就算美軍聯合艦隊的攻擊沒有重創特遣艦隊,牧浩洋也會因為損失了絕大部分艦載戰鬥機,不得不在當天晚上撤離戰場,而美軍聯合艦隊則有望保住一部分戰鬥機,並且通過吉布提獲得補充。
也就是說,中國海軍必須放棄攻打迪戈加西亞的行動。
可惜的是,裡根少將沒有這麼做。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要他這麼做,也未免太苛刻了一些。
別的不說,裡根少將自己都不太相信得出的推論,因為那片海域在迪戈加西亞西北,與他之前預料的情況完全相反。
接下來的半個小時內,裡根少將終於獲得了想要的情報。
準確的說,不是情報,而是他派去的偵察機全部在他推斷的海域附近遭到攔截,沒有一架能夠突破。
這讓裡根不得不相信,中國艦隊就在那片海域裡面。
五點十五分,裡根放棄了探索,決定發動攻擊,而且是出動剩下的所有戰鬥機。
問題是,裡根的動作仍然不緊不慢。
在他看來,第四艦隊在四點三十五分拍發電報,因此在這個時候才暴露行蹤,中國艦隊的攻擊機群要在五點半之後才能到達,他有足夠的時間安排所有戰鬥機起飛,並且得到第三艦隊的掩護。
結果就是,裡根首先派出去的是飛行速度較慢的攻擊機,而不是護航戰鬥機。
按照他的安排,攻擊機群完成集結之後,先向西飛行兩百公里,而護航戰鬥機則直接飛往中國艦隊所在海域。如此一來,攻擊機群不但能夠避開中國艦隊派出的攻擊機群,還能在中國艦隊南面與護航戰鬥機會合。
當時,他安排了六個中隊執行攻擊任務,三個中隊執行護航任務。
也就是說,護航戰鬥機只有七十二架。
在做這一系列安排的時候,裡根沒有忘記告訴尼克松,讓第三艦隊立即為第四艦隊提供防空掩護。
可惜的是,裡根沒有說清楚具體情況。
結果就是,尼克松只派來了兩個中隊的防空戰鬥機,把另外一個中隊留在了第三艦隊上空。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當時尼克松已經接到了裡根的攻擊命令,也在為進行補充打擊做準備,而他打算為攻擊機群安排一些護航戰鬥機,所以在進行防空部署的時候有所保留,沒有盡到全力。
顯然,美軍聯合艦隊的攻擊與防禦都出了問題。
牧浩洋這邊,就沒有這麼多問題了。
四點四十分,牧浩洋收到消息,設在印度半島南部地區的監聽電台截獲了美軍聯合艦隊發出的電報,而且確認是第四艦隊旗艦「美國」號航母發出的電報,並且準確計算出了其所在位置。
此時,牧浩洋派出去的第一批戰鬥機才出發不到半個小時,在艦隊南面的預警機前方大約兩百公里處。因為這批戰鬥機需要伴隨前出的預警機飛行,所以飛行速度僅有正常巡航速度的三分之一。
牧浩洋立即通過預警機,讓六十四架戰鬥機加速前進。
在確定了美軍聯合艦隊的準確位置之後,就沒有什麼好遲疑的了,抓緊時間發起攻擊才是致勝之道。
緊隨戰鬥機的八架艦載預警機也不顧一切的加速飛行。
當時,這些預警機的飛行員都接到了命令,如果燃油不足以返回艦隊,可以飛往印度南部的空軍基地。
可以說,牧浩洋發動了孤注一擲的攻擊。
事實上,這也正是牧浩洋指揮海戰的特點,只要讓他抓住機會,就會不顧一切的發動攻擊,把艦隊的攻擊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在之前由他指揮的幾場大規模海戰中,這個特點都表現得一覽無餘。
正是如此,所有研究他的海軍學者都認為,他是一個攻守能力非常均衡的將軍。
可以說,當時他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在攻守兩面都做得非常出色的艦隊指揮官,其他海軍將領都比不上。
在這一系列的戰術安排中,牧浩洋沒有讓隨後的三十二架護航戰鬥機加速。
雖然當時沒有情報表明特遣艦隊已經暴露行蹤,美軍聯合艦隊即將發起攻擊,但是接二連三從東西兩面飛來的美軍偵察機讓牧浩洋不得不相信,敵人已經大致確定了特遣艦隊的所在位置。
更重要的是,美軍聯合艦隊已經打破了無線電靜默。
只要美軍指揮官稍微具有一點攻擊性,而且較為準確的預測了戰局走向,就會立即出動攻擊機群。
顯然,只要能當上艦隊指揮官,就應該有這樣的能力。
如此一來,如何使用第二批護航戰鬥機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要知道,當時牧浩洋只在艦隊上空留下了八架防空戰鬥機,而空軍不見得能夠按時把防空戰鬥機派過來。
在牧浩洋的戰術安排中,第二批三十二架護航戰鬥機將起到外圍防空的作用。
說得直接一些,就是在距離艦隊足夠遠的地方,攔截美軍的攻擊機群,減輕艦隊防空作戰壓力。
如果讓美軍機群毫無阻攔的順利到達艦隊上空,後果將難以設想。
可以說,這個戰術部署,在這場海戰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五點二十分,牧浩洋派出的六十四架J-32就與裡根派出的七十二架護航戰鬥機遭遇了。
雖然裡根也安排了預警機,可是這些預警機剛剛升空,還在第四艦隊上空,而且還處於爬升階段。
雖然前出的J-32機群已經與己方預警機拉開了距離,而艦載預警機對隱身戰鬥機的探測能力又不是很強,很難在幾百公里外指揮空戰,但是J-32機群有一個明顯的優勢,即飛行員早就做好了思想準備。
相反,美軍飛行員都沒料到,中國戰鬥機竟然如此快的殺了過來。
這場空戰打得非常混亂,J-32機群首先在一百二十公里外發射攔截導彈,美軍戰鬥機隨即也用攔截導彈進行反擊,緊接著就進入了格鬥階段。雖然空戰地點就在第四艦隊北面兩百多公里之外,處於區域防空導彈的打擊範圍之內,但是空中到處都是戰鬥機,而且美軍戰鬥機佔了多數,結果美軍戰艦沒有發揮多大作用。
十分鐘後,尾隨在J-32機群後方、位於最西側的一架預警機探測到了從南面飛過來的美軍攻擊機群。
這個時候,第二批J-32機群已經趕到。
結果就是,在預警機的指揮下,三十二架J-32對一百四十四架美軍艦載戰鬥機發動了突然襲擊。
在遠程攔截中,三十二架J-32就擊落了半數以上的美軍戰鬥機。
雖然剩餘的美軍戰鬥機沒有退卻,但是也不得不立即拋掉對海攻擊彈藥,與逼近的中國戰鬥機交戰。
顯然,這批J-32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且作戰效能高得驚人。
事實上,美軍攻擊機群並沒有與J-32纏鬥,而是在發現已經無法攻擊中國艦隊後,選擇了主動撤退。
這其中,美國陸戰隊航空兵起到了領頭作用。
其實沒什麼好奇怪的,陸戰隊航空兵的主要任務是對地打擊,飛行員的空戰技巧都不怎麼樣。
因為牧浩洋最後才出動攻擊機群,所以攻擊機群要到六點左右才能到達。
美軍第四艦隊上空,空戰打得異常激烈,只是隨著時間推移,局面逐漸變得對中國戰鬥機有利,因為跟進的八架艦載預警機正在縮短距離,也就能夠較為及時的為前方的戰鬥機提供信息。
相反,美軍第四艦隊只出動了三架預警機,而且這三架預警機都得向南規避。
美軍唯一的優勢,就是第三艦隊派來的防空戰鬥機。
五點四十五分,隨著第三艦隊的四十八架防空戰鬥機到達,空戰局面逆轉,J-32機群喪失了主動權。
在接下來的十分鐘內,第一批六十四架J-32戰鬥機幾乎全軍覆沒。
當然,美軍付出的代價更加高昂。除了第四艦隊出動的七十二架護航戰鬥機損失了六十七架之外,第三艦隊派來的防空戰鬥機也被擊落了二十多架,而且大多是被J-32用攔截導彈擊落的。
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因為所有J-32在進入格鬥的時候,都沒有耗光攔截導彈。
更重要的是,第三艦隊的防空戰鬥機到達時,J-32機群已經擊潰了第四艦隊派出的護航戰鬥機群。
也就在這個時候,空戰發生了戲劇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