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大明 正文 卷五 勇義鑄碧血 第二百五十六章、籌謀南下
    勇義鑄碧血第二百五十六章、籌謀南下

    攝政王府的大廳之上,聚集了滿清各大要員。『泡書』

    攝政王多爾袞正臉色陰沉的聽著戶部代玉的朝報,只聽代玉聲調不變的道:「順治二年元月至三月間突大雪,天氣嚴寒,幸有攝政王明智之舉,及明放御寒之物於民眾,才使死亡之人大大減少。但是,寒冷這個天禍也使得大片房屋倒塌,以致喪失國民三萬六千人,其中婦孺老少佔了六成,更有牛馬羊死傷達六十三萬多頭,損失甚巨。」

    「完了麼?」攝政王多爾]沉聲的問道。

    「回攝政王,情況基本如臣所述。」代玉恭聲道,心中卻是嘀咕道,難道這些還不夠麼?

    要知道,滿清人口本就不多,滿打滿算也不過數十萬之數,如今一下子損失三萬多人,可以用災難一詞來形容。如果不是多爾袞聽從程文芳的意見,不顧耗費國庫,將所有的御寒之物免費放下去,只怕死的人也翻上一番。

    牛馬羊這些死的再多也可以當作口糧,而人口卻是需要二十年才能補充得過來。缺少人口,這樣一來,在與大明爭戰之中,未打已經落了下風。

    「不知各位對今年的形勢有什麼看法?」多爾袞語氣當中多少有些無奈的問道。儘管他聰明多智,權力通天,卻是難以將大清推進大明一步。

    「少了人口糧食,南下大明搶奪一番就是了。還能有什麼看法?」濟爾哈朗笑道,「莫非攝政王久處高位,難道怕了大明不成。」

    未等多爾袞出聲,便有人搶先道。

    「依臣之見。當是組織民眾。休生養算。恢復生產。積蓄力量。」被譽為大明第一漢奸地程文芳出來道。「我大清地處東北。所受凍災較大明尤甚。切不可任意南下。若是中了崇禎之計。損兵折將地話。對大清而言。只怕比凍災還在甚之。」

    濟爾哈朗大怒道:「又是你這個漢奸!莫非你認為我大清地鐵騎會怕了大明那些不堪一擊地士兵?」

    「就是。」寧完我附合道。「戰爭之事。豈可未戰先怯?!」

    寧完我。乃是清初大臣。字公甫。遼陽(今屬遼寧)人。天命(1611626))中歸附努爾哈赤。隸漢軍正紅旗。歷任內弘文院大學士、議政大臣、太傅兼太子太傅。初在文館辦事。敢直言。精通文史。天聰間(16271635)屢上建議;定官制、辨服色。論伐明策略。論考試取官。多被採納。

    濟爾哈朗笑道:「還是太傅說得對。況且。我大清勇士向無敗績。數次南下。皆是大獲而歸。此次也當不例外。」

    「正如程先生所言。大明同樣深受凍災之影響。而大明官員皆是庸碌無為。又豈會擔心底下老百姓之死活。」寧完我分析道。「只怕大明被凍死之人。沒有百萬也有十多萬。正好利用此等良機向大明進。搶奪人口糧食。增大清實力而弱大明之勢。」

    「好,好!」濟爾哈朗高聲叫好道,「這正是一舉兩得之事!不知攝政王有何意見?」

    「太傅,還請明言?」多爾袞問道。

    見到攝政王感興趣,寧完我精神一振:「回攝政王,大明自從南遷以來,內亂不止,先有劉良佐,劉澤清被殺,其部紛紛叛亂;又有張獻忠和李闖在大明更是高舉替天行道地大旗,若不是崇禎還有運氣,張獻忠死的太早,此刻大明已經滅亡,如今這些叛亂雖然已經平定,可是大明地兵力也大大削弱,從一百餘萬到如今的五十餘萬,又有李自成的大順朝與大清形成犄角之勢鉗制大明。故奴才以為,大明對我朝暫無威脅,若是聽從程先生之言,必使大明休生養息,多蓄兵力,那才對大清具有大威脅。臣懇請攝政王派兵南下,一是搶奪人口,二是再立大清不可戰勝之威,三是趁機削弱大明。「

    對於大明這個龐然大物,滿清全朝上下無不忌憚,更怕寧完我口中所言,大明休生養息從而積蓄兵力。

    寧完我的話聽得多爾袞連連點頭。只有程文芳嘴角露出一絲輕蔑的笑意,恰好被多爾]捕捉道:「程先生不知有什麼意見?」

    「回攝政王,下官地意見恰好與寧大人相反。」

    「哦,那程先生也說說自己的意見。」

    「稟攝政王,下官以為南下搶奪乃是愚蠢之舉。理由有三,其一,崇禎強勢,縱使明朝受災重於大清也必派重兵把守於山東與山海關兩地,而大清自上年山海關大敗,失去近五萬精兵,兵力大弱,若是再行被其數倍於己的兵

    ,再行大損,於國不利;其二,從財力來講,江南所派兵士必是精壯之人又備上好裝備,只須尋地而伏,大清勇士不識地形,只怕會被其所乘;其三,李自成稱帝於京師,明擺著是要固守其成,不會再與大明起大衝突,如若一來,就只得大清獨自面對大明這個龐然大物。未識其實力,反而莽撞出擊,實乃不智之舉。臣請攝政王三思而行。」

    聽到這些,多爾]已經滿臉愁苦。打又不行,不打又是被動。若是一鋤一鋤地耕地而增國力,實在不是搶奪慣的滿清野蠻人所為。

    卻是聽得阿濟格冷哼一聲,明顯是對程文芳老是惦一年自己在山海關之敗不滿。

    「程先生所言差矣。」寧完我大搖其頭道,「誠然如程先生所言,但卻忽略了一點。大清的鐵騎乃是天下無敵,攻城也許不易,但是搶奪燒殺漢狗,卻是大材小用了。」寧完我對程文芳實在痛恨,竟然從中破壞自己在攝政王表現的機會,連漢狗也罵了出來。「臣還是那一句,若是任由大明展下去,我大清危驕。還請攝政王出兵行事。」

    「攝政王,薩滿大神一直在庇護著滿清地子民,這次凍災正是要讓大清的勇士不懼艱難,行那開疆拓土之事。」濟爾哈朗大聲道。

    「請攝政王下令出兵南下。」除了程文芳之外,濟爾哈朗而下,人人齊聲喊道,「臣等願為先鋒,必定完成任務。」好戰的因子體現無疑。

    看得多爾袞臉上意動,程文芳心中大罵道,豎子,不足以謀!

    聽到行那開疆拓土之事,多爾]已經大為心動,聽到眾人如此的豪言時,多爾袞身上的熱血也沸騰起來從位置上大聲道:「諸位當真有把握?!」

    「攝政王放心,大明士兵目光短淺,見小利捨大義,又善欺弱怕硬。若是對上大清浩浩鐵騎,焉有反抗之理。」一旁默不作聲的多鐸終於言道。多鐸一直與明軍交手,自然深知明軍地根底,他的話可信度極高。

    多爾袞聽得大喜,先前地愁容一掃而空:「寧完我真仍孔明之才。」

    滿清上下喜聽三國,常常喜歡拿自己或朝中人物與三國人物比較,甚至癡迷到現實與三國混淆的地步,據野史記載,康熙時,皇帝憐憫一名侍衛跟在自己身邊多年,有意對其封賞,將他封到荊州將軍,左右都來道賀,那名侍衛卻愁眉苦臉,人問之,侍衛卻道:「吾此番死矣,荊州仍關瑪:爺爺死地,吾去荊州,豈不被東吳所滅?」

    由此也可知,滿人對三國演義癡迷到何種地步,據說許多滿人兵法都是學自三國,多爾袞也不例外,直接拿寧完我與諸葛亮相比。

    程文芳暗中一陣長歎,若是洪承疇在此便好了,多爾袞對其兵法見識尤其看重,有他出言劃策,必定能阻止多爾袞南下打秋谷之意。可惜,洪承疇聽從阿濟格之言在進攻山海關之明被擒,而後押往京師。被崇禎來個三寺會審,被定為通敵賣國罪、殘殺同胞罪,當即遊街示眾,給百姓用石頭生生扔死,爾後將其人頭懸掛於城門三天三夜,最後葬於亂墳崗。被譽為大明第二大漢奸地洪承疇,當真是死了也不能去見祖宗。

    想到此處,程文芳心中驚慄不已,若是自己給捉會大明,只怕會死得更慘。不行,大清不能滅亡!現在自己與大清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若是大清倒了,自己也會悲慘的死去。既然多爾袞想南下,那就由他吧,不過,得想些法子讓他們驚覺些,免得入了大明地圈套。

    於是,程文芳又出言道:「既然攝政王與眾位大臣一致同意南下,臣有些建議,希望能對此次南下能有些許幫助。」

    「剛才程先先可是不同意南下的哦。怎麼這麼快就改變主意了。」寧完我譏笑道,「可真比草原上的變色蛇還厲害。」

    為了自己的生命要緊,程文芳不惱反而陪笑道:「太傅見笑了。」

    「程先生有話不妨直言。」多爾袞還是想聽聽程文芳有什麼意見,既然南下了,就要做足充分準備。

    「正如臣所猜測,山東境界必定布有重兵,臣希望南下之師須避其主力,擇小鎮而掠之。若遇重兵所違,當棄所擄之物而突擊回朝。」程文芳耐心的道,「若避不開其主力,當分兵擾之,以弓箭之遠程打打擊,以騎兵之速度與其纏鬥,好令另一隊可從容掠壯丁搶糧奪寶。」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