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唐 正文 第三百一十五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
    李威一直沉默,父親下了這份詔書,還是讓他很驚詫的。嗯了很多,不僅僅是削弱自己權利,父親對軍事不懂,對吐蕃輕敵,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因此問道:「李相公,就是我進諫,父皇會不會聽我的?不但不聽,父皇心中會有什麼感想?」

    李敬玄在李治面前已經推辭過一回,再托太子求情,即使不到青海,憑這份怯弱之名,仕途也到頭了。很有可能李威一求情,後面一份詔書下達,讓他致仕。

    「殿下,那臣該怎麼辦?」

    李威很想說一句:「這是你自找的。」

    劉仁軌在青海兵少,又面對著吐蕃大將論欽陵的衝擊,說他是當世第一戰神,那是誇張了。無論劉仁軌,還是裴行儉、薛仁貴,並不比他遑讓多少,大食雄起,應當也有猛將,但在青海高原上,論欽陵就是無解之題!不是李敬玄,換作劉仁軌,如輕易出軍,深入大非川烏海之地,同樣凶多吉少。

    其實劉仁軌做得還不錯的,憑藉著這些兵力,雖無戰,可自保了。那麼大家打消耗戰吧,我出兵需消耗,吐蕃出兵也需消耗,那個會笑到最後?這是上兵之道,伐謀!可這個李敬玄在後面掣肘,劉仁軌為了自保,只好這麼做了。換作自己,也會想辦脫離青海。無有惡因,那來惡果?

    這兩個人……」唉!李威長歎一口氣,道:「李相公,想不去是不可能的。我只能說幾條,你稍作注意。」

    「請講。」李敬玄皺著臉說。

    「兵多將廣是件好事,人多力量大。但換一句話來說,兵越多,指揮的難度越大,沒有才能無統管。相互的配合調動更繁瑣,而且大軍一多,少了靈活機動,特別是我朝軍隊,以步兵為主。」換作李威自己,來指揮十八萬軍隊,心中同樣會打退堂鼓。不過跟裴行儉學了很久的兵,這一回講起來更有條理,繼續說道:「只能步步為營,不能輕軍易進,讓吐蕃人分而割之。」

    「且慢「李敬玄拿來一張紙將李威的話記下來。

    「再有,才有所長有所短,進入軍中,一旦開戰,生死立分,干萬不能以資歷用將,而要以能力用將,文臣負責軍紀物資,武將行軍作戰。「雖說,可知道很難。什麼是文臣,什麼是武將?武將不一定會統轄指揮,文臣未必沒有裴行儉這樣的人物。比如黑齒常之,用作一道副總管可,作為一道正總管,未必會有將士誠服。征高麗時也是分成一道一道的,一道一兩萬人,現在一道大的有三四萬,四五萬人,小的還有一萬多人,也就是評的前軍、後軍、左軍、右路、中軍等等。

    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不可能十幾萬人紮在一起,那準得完,得分成幾路,每路又分成幾小路,也就是一道一道的由來。興唐吧,

    想到這裡,李威搖了搖頭,自己領過軍隊,甚至she殺過一人,還學了李靖的兵,現在腦海裡想像,都有些糊塗了。這個李敬玄率軍……」

    「最後更切記了,吐谷渾已經一割為二,親唐的吐谷渾皆遷居於我大唐領土。現在青海的吐谷渾皆是親吐蕃的部族,上次薛仁貴正是沒有注意,才導致大敗的,論欽陵一共出了四十萬軍隊,其中一半就是從吐谷渾chu調出來的。不能對他們抱以僥倖之心。但有一點,吐谷渾各個部族百姓生活不是很好,這可以利用。就是這也要注意,有的部族百姓生活苦,對酋長依然忠心耿耿,有的部族百姓對酋長不滿。只有後者的才能利用。要麼就是黨項人,生活低下,吐蕃人又輕視之。這也可以拉攏。」

    但以士大夫居之的李敬玄會不會願意與這些低賤的蕃人jiāo往?

    看來無論自己怎麼吩咐,朝廷得準備好戰敗後的撫恤吧!

    還是囑咐了一句:「緩進穩防,每進一步,立即紮營,修建城堡,只要防守妥當,火yao投石機就能派上用場。這是我軍之長。若躁兵輕進,必然大敗。」

    「但是殿下,朝廷發出大軍,如何能做到緩進穩防?」

    十幾萬大軍,每天的消耗,將是驚人的數字。不僅是糧草,還有武器,以及其他物資,朝廷也不容許李敬玄象蝸牛一樣行軍。

    李威有些急躁,就這樣,未必不敗,還想急著收復大非川與烏海?喝了一口茶,靜了靜心,說道:「不允許也要這樣做,雖然朝廷會有人彈劾,但比大敗而歸強。戰爭未必非要殺許多敵人,才是勝利。那麼也沒有了善戰者無赫赫戰這句話的由來。若你真這樣做了,那個論欽陵非得著急不可。不相信,你可以看一下斥候帶回來的情報,吐蕃因為窮兵黜武,各部民心皆不穩定。消耗下去,吐蕃準會內luan。但是你戰敗了,挾大勝之勢,朝廷佈置許多的反間計也隨之失敗。至於朝廷,由孤來替你抵擋,等劉仁軌回來後,我向他勸說,再勸說裴shi郎,以及其他大臣,合力說服父皇。就是消耗,若你能做到牽制論欽陵大軍兩年,那麼你會看到許多對我們大唐有利的變化。」

    又喝了一口茶,對李敬玄講這些很吃力的,必須講得清楚明白,他才能聽懂,不是他笨,是對軍事一竊不通。又說道:「真不行,孤今年繼續開工,明年秋天將兩渠停下來,將海市的稅務撥出來,對你支持。李相公,莫要忘記了,還有氣疫,中原兵才到青海,無論怎麼勇猛,皆不適應。拖得越長,越能適應青海的天氣。但切記,不能大敗,一旦大敗,軍心不穩,又成了師老兵疲之勢。」

    僅是師老兵疲,就夠李敬玄逐磨很久。

    突然想起一件事,又說道:「這個嚴格來說,不是氣疫,也不是du氣,不是什麼葬氣,冷葬,南詔有瘴氣,是因為人少,許多地方無人居住,各種植物動物屍體**,隨著陽光照she蒸發,吸者中du而亡。這是事實。可吐蕃那不是,是因為地勢高,空中的『氣,裡少了一種最要緊的東西,叫氧氣,所以呼吸困難,伴隨著各種疾病發生。這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遇到這種情況也不能以為是其他疾病,胡luan治療,派人尋找一種yao材叫紅景天的,在青海與劍南地勢高寒冷之所,這種yao材很常見,吐蕃最多,用來泡水或者泡酒喝。你去了青海詢問一下便知。

    李威也沒有

    去過青海高原,前世有一個朋友去了後,得了高原反應,開的yao方就是以紅景天為主,因為關心,通了電話,詢問了一下,這才記在心中。

    李敬玄又記下來,問道:「還有呢?」

    「沒有了,再不行,你拋開成見,詢問裴shi郎,他的軍事天賦不亞於劉相公。」

    李敬玄才告辭,也真去找裴行儉。

    裴行儉將他記下來的紙茶打開看了看,道:「紅景天?」

    「是殿下說的,還說了氣裡有一種氧氣,青海少,所以才得的氣疫。」

    裴行儉縱然再聰明,也不會知道神馬的氧氣,沉yin道:「殿下天資英慧,昔日粱積壽前去南詔,正是沒有聽從殿下建議,最後倉皇北歸,連姚州城都失守了。」

    「是,那麼裴shi郎可有什麼妙策補充?「李敬玄訕訕道。

    「若是讓我說,李相公此去,只能守,縱然走進,務必穩進,不是步步為營,是半步為營。只能耗,不可攻。」太子這是留了面子,攻什麼攻啊!李敬玄的能力一攻,準得慘敗而歸。又說道:「其實殿下已經說得差不多了,只要做到,不會大,但不會大敗。若是朝廷呵責,我可以替你爭辨。」

    「謝過。」

    此時,青海一場戰役一觸即發。

    將劉仁軌成bī回去,論欽陵也返回吐蕃,不願意與劉仁軌jiāo手,卻願意同其他唐將jiāo手,當然太子能親自來了最好不過。所以一場大戰即將來臨,他要返回吐蕃安排。

    臨走時,將軍隊jiāo給弟弟論贊婆,並囑咐道:「我離開後,以靜為動,不要貪圖繩墨小利。等我回來後,再大敗唐軍。」

    「是。」論贊婆道。

    但是沒有多久,就接到了一份情報,劉仁軌離開了,將軍務jiāo給了李謹行,吐蕃都知道劉仁軌的,李謹行一直活躍在高麗,揚名也是近幾年的事,瞭解得不多。論贊婆有些輕視。

    論欽陵離開,吐蕃軍隊也撤到大非川駐紮,李謹行有些疏忽大意。人是在前線指揮,可是讓吐蕃人不停地sāo擾,物資消耗很重,特別是前線淳中城。這是一個小城,但因為地理位置,成了都城的重要西大men。

    李謹行派斥候打探了一下,然後下令城中士兵出去伐柴。不僅生火做飯,還要取暖。即便是三月,青海到了夜晚時,依然還有些寒冷。

    論欽陵一聽覺得這是一個戰機。

    佔了謹中城,等到打開了河謹地區的大men,而是因為數次jī戰,城中物資充足,有許多讓他垂涎三尺的轟天雷與投石機。這兩樣東西,讓吐蕃人吃了許多苦頭。傷害之所以不大,是二哥的指揮,士兵散開,避免攻城,減少了傷亡。就這樣,後來也沒有選擇攻城。但吐蕃人得到xing質不同的,有了這兩樣東西,唐朝人只能守城,士兵集中,能將它們殺傷力發揮到最大地步。

    因此,緊急調集了十萬大軍,吐蕃的駐軍沒有這麼多人,主要是吐谷渾人。然後突然奇襲惶中城。

    李謹行接到這個消息時,吐蕃人已經在三十里之外。李乙大六神無主地問道:「怎麼辦?」

    本來城中防守士兵數量有限,現在砍柴禾,不走興唐吧出城就能砍到的,有的去了很遠的地方,立即召回來是不大可能。一個通知,又要返回,還多是步兵,就是將拉柴的車子丟下不管,返回也來不及。

    李謹行道:「是我大意了。」

    正說著,遠處煙塵滾起,吐蕃的前鋒軍已經到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