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陷阱 第三章 擁有有限責任的專政 4 追求利潤增長的光速度
    在這種世界範圍自由的基礎上,世界金融業的業務在近十年內迅速膨脹。自1985年以來,外匯與國際有價證券交易的營業額增加到了10倍,今天平均一個交易日交換的貨幣總量大約1.5萬億美元,這是國際清算銀行通報的數字。這個擁有12個「0」的總數,接近於目前德國經濟年產出的等量價值,或者說,相當於全世界每年用於原油開支的4倍。而股票、康采恩債券、國家債券和大量的各種專項契約,即所謂金融衍生物的營業額也正以同樣的數量規模向前推進。

    10年以前,在法蘭克福有一個專門經營聯邦德國債券的市場,在倫敦有一個美國股票市場,在芝加哥有一個期貨交易市場,這些市場遵循各自不同的法律。今天,所有這些市場直接聯合到一起。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內都可以查詢到所有交易場所的全部匯率數據,並且可以通過受話器進行買賣,而這些買賣的市場價格又立即會變為電子計算機的數據發送到全球各地。所以,如果美國利率下跌就會使世界其他角落,如馬來西亞等地的股票價格被抬上去。如果對美國債務證書的投入沒有回報,投資者就會把資金轉向國外股票。如果日本中央銀行向東京金融大樓以低廉價格出借貨幣,可能因此會使聯邦德國債券價格上漲。這些廉價的日元被換成德國馬克,投資於利息很高的德國有價證券,於是廉價的日元貸款就會變成有保障的、沒有任何風險的收益。正因為如此,每一個想借錢或者想接受資本的人,無論是政府、康采恩公司還是房地產建築商人,都立即會與所有潛在的債權人之間展開世界範圍的競爭。無論是德國的景氣狀況還是聯邦銀行本身都不能決定德國資本市場的利率。這完全取決於專門從事貨幣交易的商人們的判斷,他們像一支「電子技術武裝起來的軍隊」(以《經濟學家》雜誌語),為了進行更好的金融投資,每天24小時不停地在全球賽跑。

    這些追求利潤的人,當他們在一個由許多分支機構組成的世界數據網絡內進行工作的時候,以光學速度向前運動。這個網絡是一個電子技術構築的烏托邦,它的複雜性比作為具體交易活動的基礎的複雜的數字還令人難以琢磨。把美元兌換成日元,接著換成瑞士法郎,然後再回過頭來換成美元——在幾分鐘內,外匯交易者可以從一個市場跳到另一個市場,從一個紐約貿易夥伴再轉向倫敦或者香港的另一個貿易夥伴,締結上億美元金額的交易。同樣投資信託基金公司的經理們經常在幾小時內把數十億美元的款項推銷給那些從事各種不同投資、處於各種不同市場中的顧客。經過電話和電子計算機鍵盤就可以把美國國家債券交換成英國債務證書。日本股票、或者土耳其政府發行的有固定利息的西德馬克長期證券。除了各國貨幣以外,還有7 多種各種不同的有價證券正在進行跨越所有國界的自由交易——這是一個擁有無限機會和無限風險的夢幻般的市場。

    為了對源源不斷的大量數據進行加工,每個交易商人都實現了高效率的信息處理。29歲的帕特裡克·斯洛就是他們其中之一。他同400多位同事一起,每天10小時毫不間斷地在倫敦巴克利·德·佐特·韋德投資信託銀行的交易大廳裡,主管瑞士法郎的交易,簡稱「SWiss」。

    他的工作崗位是一個不引人注目的、3米寬的落地式工作台,在半明半暗的大廳裡被喧嘩聲和不斷的咆哮式的命令聲所包圍。在這個狹窄的工作面上安裝著3個螢光屏幕和2台擴音器,它們用光學和聲學手段無休無止地提供著各種最新數據。右上方是路透社的彩色屏幕,路透社是電子金融業務方面的市場嚮導。這家公司從一家普通的新聞通訊社發展成為電子化市場的主要組織者,因此每年贏利10億馬克。路透社通過固定線路,通過自己的衛星頻道和設在倫敦多克地區的一台巨型電子計算機使斯洛與2 多座金融大樓和世界上所有的大交易所保持著緊密聯繫。

    在屏幕上同時出現最近的3個關於瑞士法郎的報價或者對瑞士法郎的需求的情況,最近1小時內所有貨幣的最高匯率或者最低匯率,以及來自貨幣世界的最新新聞。與此同時,斯洛可以通過輸入一個簡單的符號告知每個參與交易的人,並且迅速締結一項交易。然而此後他還不能離開,他必須注意他的兩名經紀人,即獨立的中間交易人通過擴音器向他報告的匯率行情。他自己要每兩分鐘向外公佈一次自己的報價,一次是通過電話,一次通過電子計算機鍵盤。如果另一位顧客方面的經紀人接受了報價,接著就要打一個電話。

    價格巡視員個人與路透社、EBS即一家國際銀行財團競爭公司的電子經紀人系統相互之間展開競爭。這個電子經紀人系統接受任何報價,並且立即匿名地輸送顯示到螢光屏幕上。在「實時」內,也就是說立即地並且「在線上」,斯洛從他左邊的EBS屏幕上隨時獲悉這個系統提供的用瑞士法郎買進美元或德國馬克的最高收購價格和最低售出價格。重要的。因而在黃色的背景下用黑色大字顯示的小數點後面的第三位和第四位數字不斷變化。斯洛按一下身邊鍵盤,計算機即可揭示出報價者的身份,並且自動地接通聯繫。

    1996年1月的這個星期四,斯洛抱怨說:「市場變得神經兮兮。」從工作開始,他就著手研究交易所大樓的國民經濟部信息處發佈的(每日消息)。最重要的消息是法蘭克福召開的聯邦銀行董事會會議結果。如果聯邦銀行繼續降低主要利息的利率,美元和法郎可能繼續上漲。問題是德國人能否承受得住,他們已經債務堆積如山。聯邦銀行家害怕通貨膨脹是因為外匯交易已達到一個很大的固定數目。交易所大樓的經濟學家們因此推測利率木會發生變化。斯洛贊成這種看法,他支持一種堅挺的德國馬克。

    半個小時以後,他開始對市場進行測試。在瑞士銀行聯合會那裡,用瑞士法郎購買「德國馬克」。他用電子筆,以很快的速度經過工作台上的接觸點,把這筆交易的信息輸入交易所大樓內部電腦聯網系統:按1馬克換0.81575法郎的價格兌換7000萬德國馬克。在他無意地大喊一聲『鎮便宜」之後不久,匯率下跌了百分之一,斯洛——目前暫時——損失了70萬瑞士法郎。而布巴幫了他的忙。德國利率依舊毫無變化。德國馬克開始升值。由於這個消息,在幾秒鐘之內這筆損失又變成雙倍的利潤,斯洛核對數字準確無誤,立即拋出,在一分鐘內鬆了一口氣。

    他稱這個使人神經紊亂的工作崗位是「受過訓練的投機」,一場遵循鐵的規則,並且達到很高水平的比賽,並認為自己是受市場驅趕的一名小卒。「即便最大的炒家」,如紐約城市銀行「也無法單獨推動匯率」,斯洛肯定地說:「這個市場實在是太大了。」

    外匯交易者干的還比較簡單,他們算計的僅僅是現在。在大廳的另一端坐的是推銷金融衍生物生意的同事們。他們是與未來作交易,準確地說是以大多數市場參與者所預期的股票、債券或者貨幣在3個月或12個月後,1年或5年後的價格進行交易。他們的產物被稱作互換信貸和泡沫,期貨和預期,野狗和斑馬。每個月都會有新的花樣出現在市場上。所有金融衍生物的共同之處在於它們的價值都是推導出來的(衍生的),也就是建立在今天或者將來對現有有價證券與外匯進行支付的匯率基礎之上。

    例如,人們打算以德國經濟為賭注,不一定要直接購買德國股票。顧客還可以就德國股票指數簽署一份期貨合同,它——與保險金相反——如果指數上升超過協議價格的話,許諾支付一筆差價款項。對於這種情況,銀行必須再通過另外一項合同,或者通過自己的現有股票進行擔保。如果顧客願意的話,他可以及時地通過另外一份期權交易保護自己免受德國馬克匯率變動的影響,通過利息互相信貸,用他的長期貸款的利息來交換向銀行支付的短期利息,或者相反。這種交易令人吃驚的效果在干,它把一種匯率下跌,或者一種負債者拖延還債的風險與購買現有有價證券或外匯分離開來,這個風險本身又變成了交易商品。

    從前這種期貨交易與風險交易只是為了對實物經濟作出安全保障。出口商人可以因此保證他的貿易夥伴不會受到貨幣匯率波動的影響。自從電子計算機的容量實際上無限擴大以來,金融衍生物交易就變成了一種完全獨立的交易,並且如國際清算銀行前任總裁亞歷山大·蘭法路西興高采烈地描寫的,宣告了一個「金融革命時代」的開始。長期以來,所有大型交易場所都建立了自己專門的期貨交易所。從1989年至1995年,所有兩年期的期貨合同的名義價值都翻了一倍。在世界範圍內達到了無法想像的龐大數目:41 億美元。di

    僅僅這個數字就已成為貨幣交易戲劇性變化的信號。這些交易中只有2%至3%用於直接保障工業和商業活動。所有其他期貨合同都是市場競爭者彼此之間按照打賭模式進行的有組織競爭。「這個賭博是一年之內道瓊斯指數將在今天水平基礎上再向上增長25%,否則的話我來掏錢…」與賭場下注相比,這種打賭自然具有一種巨大的好處:在締結一項合同的時候,他們必須支付的只是一筆數目很小的賭注。只有在必須實際兌現合同的時候,才去履行誓言。在這裡,多數情況下要通過相應的另一份合同對於他們可能遭受損失的風險進行限定。因此金融衍生物的實際市場價值只是它的名義總數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它們卻從根本上使市場上的事情發生改變。資本結構的微小變動常常會引發大幅度匯率變動。結果,商人們的集體期待立場本身就變成了一種有形的壓力。

    托馬斯·費捨作為德意志銀行貿易領導人,多年來從事營銷活動。他認為,由於金融衍生物的交易,「金融世界從實物經濟領域中脫穎而出」。客觀的經濟關係,主要利率與債券匯率之間的聯繫日益失去重要意義。人們算計的,也就是人們預期「別人會做什麼。重要的不是為什麼提高匯率,而是為什麼這一種匯率能夠提高」,從而預先採取措施。例如德意志聯邦債券的價格發展不是由德意志銀行息金債券交易商決定,而是很久以來就受到倫敦Liffe 期貨交易所形形色色投機商人的制約,有三分之二的「聯邦期貨合同」是在這家交易所締結的。由於這樣一種機制,所有匯率波動的幅度,即用金融界行話來說的「揮發度」急劇擴大。

    這種只是通過金融衍生物交易本身產生的巨大風險,首先使大銀行財源茂盛、生意興隆。僅德意志銀行每年金融衍生物的交易就有10億馬克。在結算中顯示出這項交易的重要性不斷擴大,它證明了在全球化的世界金融業中,銀行的作用正在發生變化。儲蓄存款的管理、貸款的發放都失去了重要作用。許多康采恩公司很久以前就擁有自己的銀行。在這一方面西門子股份公司是首屈一指,獨一無二的。它從事金融貨幣交易掙來的錢大大超過用它的世界著名產品所換來的收入。上百家大型公司目前正經營著自己的信貸業務,他們自己發行一種世界範圍內通用的債券。除了紐約和東京的實際上從事全球經營的金融巨人以外,多數金融大樓只履行市場傳送帶的職能。它們的貿易分部只是電子化金融大軍的一名小卒。那些發號施令的人指揮著所有其他高層機構。他們坐鎮在投資信託基金或保險基金公司管理中心總裁辦公室裡。在以往十年內,這些機構以兩位數的增長比例成為真正的世界資本聚積處。僅僅美國基金公司就管理8 億美元的儲蓄金和養老歸還準備金,並因此成為無窮無盡、無止無休的資本湧流的巨大泉源。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