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雖然是趙抗的養子,卻等到趙抗忙完了公事之後才得以見面。雖然趙抗出乎意料的和善,但在得知姐姐的事情後,辛棄疾也不免鬱悶失落了數天。但正所謂「少年不識愁滋味」,幾天之後他又變得活蹦亂跳了,還吵著嚷著要跟趙抗一起去西方旅行。但在趙抗說明這次旅行耗時可能極長,問辛棄疾還想不想帶兵了,小傢伙就立刻蔫了,從此再也不提這件事。
由於需要準備的事情太多,又過了半年南宋皇帝趙璩才正式下詔退位,將皇位禪讓給本來就應該最有資格擔此重任的趙訓,總算丟掉了這個對他來說毫無吸引力的「包袱」。結果本來還一直心中竊喜的趙訓在上台後很快便變得愁眉不展,因為他現做皇帝也不像想像中那麼好,尤其是趙抗還在其中做了一點手腳
因為趙璩事實上是被群臣趕下台的,而且還是明目張膽的行動,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過這樣的情況,以前最多是權臣廢君,那實際上還是權力集於一人手中,與現在群臣逼宮的情況全然不同,所以皇權的威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嚴重動搖。再加上不要說是自治行省,即使是那些直轄行省,自治程度也比大宋以前的道路行政區要高得多,這雖然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但是皇帝的權力卻無形中被大大分流了。而且內閣制度的出現,使得相權明顯增強,而皇權則被進一步削弱,因為皇帝只有任免宰相這唯一的人事權了,大宋的新制度裡還規定皇帝無權無故罷相,這就更令趙訓鬱悶了。這一規定其實是說「鬼神」與「傳聞」之類的虛妄之詞不能作為罷相的依據,如果皇帝這麼做,內閣有權駁回這道聖旨,更別說皇帝什麼理由都拿不出來的情況了。
好在趙抗並不打算掘皇帝制度的根基,軍權仍然保留在皇帝手中,另外還有情報部也是直接向皇帝負責,要不然趙訓這個皇帝當得還不如行省總督暢快呢。不過恢復科舉的行為令剛登基不久的趙訓迅獲得了絕大多數讀書人的支持,民間的評價甚至一時過了太祖皇帝,可見那些讀書人這段時間以來真是給憋壞了,連「以孝治天下」這一原則都不顧了。其實趙訓所恢復的科舉其規模比當年要小得多,而且分成了很多門類,其中以應用學問為主,目的是為那些技術部門選拔人才。即使是為了選拔官吏而準備的那些考試內容,也與昔日筆試和面試為主的科舉考試有了很大的區別。前面的部分還算相似,而且通過率異常之高,但是要想當官拿到俸祿,可就沒這麼容易了。按照大宋帝國官吏選任相關條例,筆試面試通過後只能作為候選官吏,得被派在實際崗位上工作半年到一年並獲得認可以後,才能轉正成為真正的官員。試用期間除了管飯和報銷路費以外,沒有任何俸祿,而且還肯定都是些清水衙門。如果表現好那自然最好,如果表現不合格的話,不但失去做官的資格,此前的考試成績也將作廢,只能等到來年再考,而且有過這類經歷的考生以後在試用期間會受到更嚴格的對待。從此以後,大宋的讀書人只讀聖賢書是肯定不行了,很多人都選擇了先當要員的幕僚以積累經驗和人脈,等到時機成熟後再步入仕途的穩妥路徑。這一點在後來持續展,獨特的幕僚文化便隨之誕生了
這樣一來,大宋文人在經受了趙抗「漫長」的蹂躪之後,一下子又變得炙手可熱起來,某種意義上講,甚至連南渡之前他們都沒有現在這樣風光。但是,趙抗在此前的風暴中已經將大部分只知清談誤國卻無實幹之才的酸腐文人清洗得差不多了,在加上改革後更加精簡合理的官制與簡明而更有效力的律法,全新的大宋官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廉潔和高效。而由於皇帝掌握了情報部,官員想在皇帝面前牛氣就得自身也行得正才行,要不然皇帝隨便拿點罪證出來,他就完了。至於官吏普遍清廉,以致皇帝被完全架空,這根本就是天方夜譚,哪個朝代曾經做到過?而如果真的能夠做到,就算皇帝沒了實權,那也是值得的,幾千年以來中國人不正是期盼這一天嗎?
大宋皇帝在新制度下雖然掌握了軍權和情報權,但按照常理來判斷,這兩大權力若沒有財權相配合,是根本無法有效運作的。而趙抗偏偏將財權完全交給了戶部,皇帝都沒有直接干預的權力,得通過宰相經手才行,這一度令那些文官以為趙抗腦子進了水,突然犯傻了,但很快他們就現趙抗非但沒傻,反而比他們想像的更加聰明。因為趙抗在律法中對「瀆職」的定義裡加了一條千年以來被長期忽略的概念,那就是「時間因素」
趙抗對各類差使所需時間作出了規定,這當然是因為他從幾年前開始就派人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取證。其實趙抗還算厚道,他做制定的標準是以趙國官吏的平均工作度為依據的,然而趙國是新興國家,官吏的工作效率本來就高,而大宋的那些老爺們可就有得苦了。如果他們集體罷工也沒關係,那樣的話趙國出身的官吏肯定鼓掌歡迎,他們瞅著那些位置早就眼熱了。如果沒有在期限內完成差使,而又找不到有力(為了防止日後官吏找借口的水平越來越高,以至於該規定形同虛設,趙抗直接說明了幾種可用的理由,比如地震之類的不可抗力,如果官吏找其他理由一概罪加一等,寧可產生些許冤案,也決不開這個口子,決堤容易搶險難哪!)的理由,那麼該官吏將被認為「瀆職」。「瀆職」是很嚴重的罪行,最低限度也會被免去官職,搞不好還得吃官司,如果是重要差使「瀆職」的話砍頭也說不定,這樣一來那些老爺官吏們想偷懶的話可得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才行
如果是固定標準,那麼總有一天會變得不再符合實際,而且新出現的差使就會成為律法的漏洞,所以趙抗採用了浮動評定標準。也就是說,每個官吏完成差使的時間和結果都會記錄在案,然後統計下來,取中等水平附近的某個數據作為一段時間的標準。這樣一來,以後大宋官吏的工作效率將會慢慢地穩步提高,而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越來越人浮於事,以致國家最後積重難返,便有可能跳出皇朝更替的週期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