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拋出去的誘餌
武烈侯公子寶鼎、武安侯公子騰、昌平君熊啟、昌文君熊熾,外加南陽守相甘羅,長史趙高,六個人在蓼園就未來中原和東南局勢進行了長時間的商討。
寶鼎最擔心的就是熊氏在咸陽宮的逼迫下,最後不得不鋌而走險,舉兵叛亂。
歷史上秦王政在伐楚之前罷黜了丞相昌平君,貶謫於江陵。隨後李信、蒙武兵分兩路,率軍南下伐楚。其後昌平君舉兵叛亂,李信被迫西進平叛,結果遭到項燕的圍追堵截,大敗而歸。昌平君是否參加了這場大戰,歷史上沒有記載,但從史籍所載的慘烈戰況來推測,昌平君十有**參加了這場戰鬥,從而讓楚軍佔據了絕對優勢。
昌平君為什麼會叛亂?從當時中土大勢來看,趙燕韓魏四國皆亡,齊楚兩國苟延殘喘,大秦統一中土已經是不可阻擋,以昌平君的才智,當然知道叛亂的後果,當他依舊選擇了謀反,可見他的確走投無路了。
昌平君叛亂,熊氏受到連累,必定慘遭血洗,楚系更是因此遭遇重創。雖然楚系很多人可能會因此轉投隗氏門下以求生存,但那時楚系和當年如日中天的楚系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實力上沒有任何可比性,對秦王政根本形成不了威脅。
秦王政為什麼一定要逼殺熊氏?當然是想全面控制朝政,獨攬大秦權柄,最終一言九鼎,實現中央高度集權。
這場激烈的權力博弈早已湮滅於歷史之中,如今只能從史籍的隻言片語中去尋找當年的真相。寶鼎有歷史做依據,通過對這個時代咸陽政局的深刻認識,當然知道秦王政逼反熊氏的原因和目的,現在他要做的就是阻止這一切。
假如如歷史一樣,讓秦王政逼反了熊氏,損失慘重的不僅是熊氏自身和楚系力量,武烈侯及其背後勢力也將遭到沉重打擊。失去了熊氏外戚這個強大的盟友,僅靠武烈侯一方勢力根本無法與咸陽宮抗衡。
以此來推測,今日的秦王政肯定要摧毀熊氏。熊氏和武烈侯聯手,不但可以操控咸陽政局,還可以阻礙秦王政集權中央。現在熊氏因為華陽太后的薨亡導致其實力急劇下降,正是摧毀它的最佳時機。摧毀了熊氏,摧毀了熊氏和武烈侯的聯盟,武烈侯還能支撐多久?
寶鼎苦歎。他的出現,事實上加劇了咸陽政局的動盪,從而迫使秦王政以更快速度、更凌厲的手段去摧毀熊氏。
寶鼎的分析讓熊氏惶恐,讓武安侯、甘羅和趙高暗自驚駭。
東南對大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東南是大秦三個重要的糧食產區之一,而巴蜀的糧食又經東南轉運京畿,假如東南出事,大秦國力必遭重挫。在今日咸陽政局動盪的背景下,讓熊氏控制東南,等於讓熊氏卡住了咸陽的咽喉,這當然令咸陽宮寢食不安,無法容忍。
好在寶鼎知道歷史,有先見之明,把自己的勢力部署於東南的南北兩端,看上去是對熊氏形成了包圍,但實際上是對熊氏形成了保護。
這時候合作當然是雙贏的局面,然而,中原和河北局勢與東南局勢緊密相連,一旦河北戰敗,中原大亂,武烈侯遭受重創,則東南熊氏必定獨木難支,傾覆在即。
「河北大戰是一場消耗戰,打得時間越長,對我們越有利。」寶鼎說道,「我擔心的不是河北戰局,而是正在大河南北爆發和蔓延的大饑荒。這場大饑荒讓數百萬人面臨死亡的威脅,假如我們不能拯救這些災民,不能以最快速度扭轉因大饑荒而造成的危局,那麼我們雖然在名義上消滅了趙國,但實際上卻背上了一個可怕的大包袱。這個大包袱將嚴重損耗大秦國力,給齊楚燕三國贏得喘息的時間,未來中土極有可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局,繼而導致我們的統一大業就此止步。」
=
歷史上,這場大饑荒讓趙國失去國祚,讓齊魏兩國失去了救援趙國的機會,最終導致中土就此走向統一。
秦國攻克邯鄲,佔據河北之後,隨即停下了攻伐腳步,既沒有去打中原的魏國,也沒有去打山東的齊國,而是陳兵中山,以重兵威脅燕國,這是為什麼?其後燕太子丹以荊軻刺秦,直接引發了秦燕大戰,導致燕國滅亡。
從戰略上來說,秦國在滅趙之後,當然是兩路夾擊中原,攻滅魏國,然後再打齊國,徹底佔據大河流域。至於位於中土南北兩端的燕國和楚國,當然是最後攻擊的對象,這是毋庸置疑的事。
那麼,秦王政為什麼放著中原的魏國和山東的齊國不打,反而勞師遠征,冒著被對手攻擊後方的危險,北上討伐燕國?這是出於何種戰略考慮?
把這種不正常的戰略放到大饑荒的背景下去考慮,則秦王政的目的呼之而出。
秦國拿下邯鄲的時候,大饑荒正在河北、中原和山東蔓延。趙國亡國,貴族們和災民們必定大量逃亡,逃亡的路線只有兩條,一是北上入燕,二是南下進入中原的魏國和山東的齊國。趙國的公子嘉就是北上入代,佔據代地,把趙國的國祚繼續維持了數年。當然,從路程遠近考慮,南下是首選。
既然南下逃亡是首選,那麼很顯然,齊國和魏國在自身受災的基礎上,不得不接收大量的趙國災民,這進一步加劇了齊魏兩國的災情,讓他們的國力損耗更加嚴重。
秦國需要時間穩定河北。一年後,秦軍北上攻打燕國,這時候的齊魏兩國是什麼情況?當然是餓殍遍野,民不聊生。秦國假如在此刻攻打魏國和齊國,勝利雖然唾手可得,但它在道義上必將受到譴責,相比起來倒不如暫時放一放,反正齊魏兩國深陷困局,危機四伏,根本不可能威脅到秦國。
又過了一年,燕國滅,而齊魏尚未從大饑荒的打擊中緩過勁來,秦軍就呼嘯而至,王賁打魏國,李信和蒙武打楚國。這時候秦國為什麼打楚國,而不是同時攻打齊魏兩國?這顯然是考慮到楚國對齊魏兩國的援助。打楚國,把楚軍趕到大江以南,斷絕楚國對齊魏兩國的支援,切斷齊楚兩國之間的聯繫,如此則三面包圍了齊國,齊國猶如籠中困獸,必死無疑。
現在因為秦國提前吞併了魏國,導致統一的歷史軌跡發生了偏差。
秦國提前拿下魏國,等於在這場大饑荒中,把本應該由魏國承擔的損失轉嫁到了自己頭上。魏國在大饑荒中餓殍遍野,秦國可以視而不見,甚至可以善加利用,但現在不行了,現在等於秦國的中原郡縣在大饑荒中餓殍遍野,中原本身的災民加上南下逃亡的趙國災民,數百萬飢腸轆轆的災民必定席捲整個中原,甚至衝擊到東南郡縣,如此一來,秦國既要穩定河北,又要救災中原,那麼沒有個兩三年的緩衝時間,秦軍根本無力北上征伐,更不要說攻打齊楚兩國了。
這種局面對武烈侯顯然不利,對武烈侯與咸陽宮的政治博弈更不利。
在戰後救災中原和河北,其困難之大可想而知,一旦中原、河北崩潰,不但讓大秦國力遭到沉重打擊,武烈侯及其背後勢力也要為此付出慘重代價。
歷史上,秦王政在滅趙之後,權威大增,一兩年之內便掌控了朝政,先是罷黜了丞相昌平君,驅趕了熊氏,接著便解除了大將軍王翦的職務,控制了軍隊,繼而讓李信、蒙武率軍伐楚。假如沒有王賁滅魏,老秦人建功,而李信蒙武大敗於項燕,秦王政的親信勢力遭遇重挫,王翦這位老將軍也就不會再出現在戰場上了。
現在寶鼎有絕對的把握取得河北大戰的勝利,那麼秦王政的功勳是跑不掉了。秦王政的權威大了,佔據的優勢就更明顯,這時候,武烈侯能否穩住河北和中原,則成為雙方博弈的關鍵。武烈侯輸不起,輸了則萬劫不復。
所以,在武烈侯看來,當務之急是如何救災,用什麼辦法才能把大饑荒所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又用何策去拯救災民們的生命。
「旱情持續到何時,我們不知道。」昌平君熊啟歎道,「明年的夏收肯定一無所獲。沒有夏收的糧食做支撐,秋收又從何而來?不出意外的話,這場大饑荒要延續到後年,生靈塗炭乃是必然之局,無數庶民將被這場大饑荒奪去生命。」
眾人面面相覷,皆是一臉沉重。
「河北不像中原,冬天來得更快,所以河北的農作物基本上是兩年三熟。」昌平君繼續說道,「可以想像,河北的災情將比中原更加嚴重。」
「邯鄲一旦攻克,大河封鎖解除,河北人必定渡河南下,受災最嚴重的還是我們中原。」寶鼎搖手說道,「如果我們有辦法保證明年的秋收,那麼就可以在明年冬天徹底扼殺中原的大饑荒,繼而有力緩解河北的災情。」
話是這麼說,道理也是這麼個道理,但實施起來難度太大,成功的可能微乎其微。
「在關中、河東、太原等地的糧食皆可自保的情況下,我們靠巴蜀、東南和部分中原地區的糧食是否可以保證中原災民的生存?」寶鼎問道。
「這取決於四個條件。」熊啟想了一下,說道,「一是河北大戰盡快結束,二是咸陽堅決救災,三是旱情在明年初春之後就得以緩解,四是持續封鎖大河,堅決不讓河北災民湧入中原。這四個條件只要一個不能滿足,中原救災必定難以為繼。」
寶鼎想了一下,問道,「中原各地的糧倉還有糧食嗎?」
昌平君搖頭,「現在所有糧食首先供應河北戰場。中原局勢之所以陷入混亂,就是因為咸陽無意救災,任由災民自生自滅。災民沒有活路,當然燒殺擄掠,要叛亂了。」
「如果咸陽沒有發動河北大戰,中原局勢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混亂,咸陽也不會像現在這樣陷入兩難困境。」武安侯公子騰歎道,「武烈侯雖然在大戰之前上奏勸止,預言大河南北今年還要爆發大災,但大王和中樞大臣們都認為武烈侯是故意延緩攻趙時間,根本不予理睬,結果自食惡果。」公子騰望向寶鼎,苦笑道,「以我看,如果形勢惡化,咸陽肯定要下令停止實施西南策略,逼迫楚國把救援糧食運向中原。」
「楚國不會答應。」寶鼎說道,「相反,楚國會不遺餘力地推進南嶺大渠的開鑿,以便讓我大秦雪上加霜。楚國的強硬態度會讓咸陽不敢下令停止實施西南策略,因為南嶺大渠一旦停止開鑿,楚國可能把這部分糧食轉運齊國,支援河北戰場上的合縱軍。」
停了一下,寶鼎繼續說道,「昌平君說了四個條件,我們就按這四個條件來擬制救災之策。」
「我到了中原後,會設法盡快結束河北大戰。其次,我會持續封鎖大河,並在大戰的後期,把趙國災民向齊國驅趕。至於旱情何時緩解,以我的估計,明年春天肯定會下雨,所以,咸陽在我大軍佔據河北後,必須下定決心救災,必須把巴蜀、東南和中原部分地區的糧食全部用於救災。這一點至關重要,這關係到中原是否能在明年的秋收後徹底扼殺大饑荒。」
然而,正是這個條件是最難實現的,因為咸陽一旦決定救災,全力拯救河北和中原災民,那麼可以想像,在未來兩三年內,秦軍將止步於統一戰場。
秦王政要想獲得更大的權威,集中更多的權力於中央,那他就必須乘著這個難得的機遇橫掃其他諸侯國,他需要繼續打下去。相反,武烈侯要拯救災民,要獲取大河南北的人心,一旦他救災成功,他在中土的威望可想而知,這對咸陽宮的威脅太大了。
秦王政是順應天時,以橫掃中土來贏得統一大業,支持他的人肯定很多。武烈侯是逆天而行,要用人力去拚殺天道,這純粹是出力不討好,生死僅有一線之隔,支持他的人肯定很少。
兩者在決策上的利益輕重一目瞭然,不難估猜到咸陽各方勢力將做出何種選擇。
「武烈侯已經決斷?」熊熾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問道。
寶鼎鄭重點頭,「我知道你們擔心什麼,所以你們看不到我的勝算。」
「武烈侯的勝算在哪?」甘羅問道。
「現在咸陽爭論的焦點是什麼?」寶鼎問道。
眾人互相看看,若有所悟。現在咸陽爭論的焦點正是分封之議。咸陽爭論的「分封」是分封諸侯,是在現有「封君制」的基礎上進行顛覆性的修改,而這種修改,對貴族們有百利而無一害。目前中土的「封君制」只擁有封地上的經濟特權,一旦封君擁有封地上的「軍政」大權,那事實上就是分封諸侯了,而這正是貴族們趨之若鶩的第一目標。
「武烈侯,分封諸侯違背了大秦基本國策。咸陽目前的這種爭論實際上沒有太大意義,咸陽宮絕不會讓步。」昌平君搖頭說道。
「分封諸侯不過是個誘餌。在目前這種形勢下,誰敢吞食這個誘餌,誰就是咸陽宮的敵人,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寶鼎笑道,「但誘餌既然灑下去了,總會有不知死活的魚兒會上鉤,咸陽宮難道因此大開殺戒?當然不會,咸陽宮為了平息這場危及到大秦基本國策的爭論,必然在利益上做出重大讓步。」
「大量的分封君侯?」昌平君馬上知道了武烈侯的目的所在,這之前武烈侯曾和他們討論過這個問題。
寶鼎點頭,「對,迫使咸陽宮大量分封君侯。名義上看,咸陽宮暫時用財富保住了中央的權力,但一旦君侯的財富超過了國庫,那麼咸陽宮還能牢牢控制中央的權力嗎?」
眾人目露恍然之色,總算明白了武烈侯的「險惡」用心。
吞併了趙國,咸陽面臨封賞功臣的問題,咸陽宮只有大量分封君侯才能贏得貴族們的支持,但大量分封君侯的後果非常嚴重,咸陽宮不得不慎重,如此一來,在武烈侯已經拋出去的「誘餌」的巨大誘惑下,朝堂上的矛盾會驟然激烈,這時候,咸陽宮怎麼辦?是大量分封君侯以贏得貴族們的支持接著去征伐其他諸侯國,盡快完成統一大業,還是暫時停止征伐,先用雷霆手段斷絕貴族們的癡心妄想,然後再去完成統一?
不出意外的話,咸陽宮會選擇暫停征伐,先拿出一個可行的不會動搖大秦基本國策的封賞辦法,這關係到統一前後一系列國策的修改,牽涉面很廣,牽扯的利益更複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這就給了武烈侯救災的時間。
「還有什麼疑問?」寶鼎問道,「如果沒有疑問,我們是不是馬上據此擬制拯救之策?」
「武烈侯,咸陽政局一旦緊張,咸陽宮可能會做出激烈反應,而熊氏必定首當其衝。」昌平君心懷忐忑,不得不提醒寶鼎,「熊氏被毀,你獨木難支,咸陽宮必定取得完勝。」
「完勝?」寶鼎冷笑,「只要你熊氏咬牙支撐,堅決不做叛亂之舉,我必定可以扭轉局面,給咸陽宮以沉重一擊。」
熊啟和熊熾驟感窒息。這對兄弟自相殘殺,最終還是不可避免地禍及熊氏,熊氏的未來可謂一片慘淡。
=
=
=